对当前社区微型消防站运行模式之探析
2021-11-10张超
张 超
浙江省丽水市消防救援支队青田大队 浙江 丽水 323000
一、社区微型消防站的运行现状
(一)当前社区微型消防站的运行现状。笔者所在县位于浙江省东南部,地处山区,常住人口约为56万,城区共辖4个街道16个社区,人口约为11.3万,占全县总人口的21.18%。以笔者所在辖区社区微站建设为例,根据2020年新出台的《浙江省社区(住宅小区)微型消防站建设标准》,主要依托社区划定最小灭火单元设立16个社区微型消防站,其中5个社区与周围企事业单位或住宅小区进行合建,合建站占社区总数的31.25%,其余均为社区自建。自建社区微站中,消防站队员基本为本社区居民委员会成员,由于社区居民委员会人员流动大,编制空编等问题成为常态。截止目前,11个自建社区微站中,消防站人员仅有52人(基本为社区居民委员会人员),平均1个站点不足5人,其中女性队员36人,占自建社区微站人员总数的69.23%。2018年1月1日以来,全县共发生城市火灾38起,社区微站参与处置1起。
(二)社区微型消防站建设的主要意义。社区微站建设是为提升社会面火灾防控,按照“有站点、有人员、有器材、有战斗力”的标准,本着“救早灭小和三分钟到场”的处置原则,在城市消防救援站难以有效辐射的区块,以一种机动灵活的方式处置扑救初起火灾,是对消防救援力量的有效补充。当前,随着城镇化进程的进一步加快,部分高层、超高层建筑向城区周围延伸,老城区、城中村消防安全隐患也持续升温,消防救援站布点的局限与救援保护圈不断扩大之间的矛盾日渐凸显。一旦发生火灾,消防救援站救援力量无法快速到场处置时,社区微站迅速、灵活的响应机制就会有效避免火势的进一步蔓延以及将经济损失降到最低。
综上可知,社区微站本着“救早灭小和三分钟到场”的处置原则,一旦发生火灾,能迅速到场快速处置,对控制火势蔓延、减少经济损失具有重要作用。同时,作为应急救援力量的有效补充,一定程度上可以缓解消防救援站力量不足的现状。
二、社区微型消防站建设中存在的问题
尽管社区微站在多种形式救援队伍中发挥了一定作用,但仍存在着一些问题。
(一)缺少法律依据做支撑。从立法上讲,自推行微型消防站建站制度以来,除《中华人民共和国消防法》第四十一条规定“机关、团体、企业、事业等单位以及村民委员会、居民委员会根据需要,建立志愿消防队等多种形式的消防组织,开展群众性自防自救工作”外,国家尚未出台一部与之有关的法律法规、地方性法规。即使2020年浙江省下发关于印发《浙江省单位微型消防站准》和《浙江省社区(住宅小区)微型消防站建设标准》的通知和《关于认真组织开展微型消防站建设试点的通知》,包括浙江省消防救援总队2021年5月份下发的《浙江省微型消防站调度管理平台使用规定》(试行),但上述通知内容规定紧紧是作为考核的一种手段,违反之并不会产生任何的法律后果。
(二)站点人员配备不均衡。以自建方式建立的社区微站,因其主要依托社区居民委员会成立,由于社区居民委员会的工作性质,人员大都为女性,防护服尺寸、灭火装备器材与其身材实在是难以匹配,加之其缺乏相应的灭火专业知识、日常训练也难以保证,使得社区微站难以发挥出其应有的作用。同时,由于社区工作的繁琐,分流了大量社区微型消防站人员参与站点建设的时间。社区工作人员朝九晚五、周末缺位的工作模式,使得站点落实24小时值班值守成为一纸空文。无人值守,如果一旦发生火灾,社区微站就失去了迅速到场快速处置的机动、灵活性,更谈不上“救早”、“灭小”、“灭初期”的建站初衷。
(三)联勤联动机制不完善。多数应急救援站指挥中心与社区微站没有建立联勤联动机制,一旦接到报警,站点指挥中心仅是按程序调动相应救援站,并不能在第一时间调动就近社区微型消防站前去救援,联勤联动机制的长期缺位,社区微站在一定程度上很难形成有效的战斗力,更谈不上三分钟到场扑救初期火灾。浙江省消防救援总队2021年上半年下发的《浙江省微型消防站调度管理平台使用规定》(试行),通过“微联调度台”在发生警情时调度辖区微站来处置初期警情,但同样社区微站队员多为社区人员兼职,晚上或周末更不会值守,而消防救援站接报警又以夜晚或节假日居多,朝九晚五的工作模式让应急救援站指挥中心对其也是“心灰意冷”,日常对社区微站的拉动也仅仅是为了应付考核的需要,这样也就造成了社区微站在应急救援体系上仅是存在于面上的“皮囊”,缺少实用的“灵魂”。
(四)经费保障不到位。社区微站人员大都为社区员工兼职,工资薪酬也仅是地方财政保障的社区服务职责方面,本身工资就低,在丽水这种山区城市甚至都不能维系日常的生活需要,作为社区工作人员还要志愿的分出精力去分担社区微型消防站比较繁琐的事务,这无疑不让所谓的应付成为常态。在当今物欲横流的社会,房贷、车贷各种消费贷及子女教育、家庭日常生活开销等,面对现实社会中的种种压力,在落实微联调度、值班值守、拉动演练、处置救援、日常宣传时,因缺少相应的津贴补助,难以调动站点人员工作的积极性,更不用谈深入火场“救早灭小”。缺乏相应的经费保障做支撑,社区微站就难以发挥其应有的战斗力。
三、社区微型消防站建设的几点建议
社区微型消防站作为当前火灾防消领域的重要一环,在多种形式消防救援队伍中扮演着不可或缺的角色,在执行灭火任务时,应充分发挥其“救早、灭小、灭初期”的扑救目标。但当前无论从站点人员组成、微站运行模式、装备器材配置等方面存在一定的局限性,与社区微站处置扑救初期火灾的灵活性不太相符。笔者通过结合自身辖区微型消防站运行的工作实际,就如何规范好社区微站的建设,补强基层消防应急救援力量,作以下几点建议。
(一)合理规划站点布局。国家通过出台关于社区微型消防站建设的法律法规,地方性法规或规章来为其站点建设提供法律依据,然后通过政府消防专项规划或消防事业发展规划将社区微站建设进行科学布点,解决新建站点对地、人、经费的需求。同时将社区微站建设和装备配置情况纳入平安社区创建或文明城市创建内容,政府通过平安建设等形式对社区微型消防站站点建设情况进行考核,用来推动社区微站按照消防规划完成站点建设。
(二)科学配备站点人员。社区微站不同于消防重点单位微型消防站,社区微站建站难点之一就是人员配置问题,解决人员问题,社区微站建设就算成功了一大半,所以在推动社区微站站点建设过程中,要充分发挥社区主要负责人为社区微站站长,以基层网格员做站点成员为基础,充分吸收消防志愿者、消防宣传大使、治安巡防和民间应急救援组织、等多种社会力量。同时,以社区为中心向外辐射徒步3-5分钟服务圈涉及的消防重点单位或高层建筑微型消防站站点人员,通过联合共建的形式,最大化的将社区微站力量延伸至最“基层”。同时,根据社区实际整合上述多种民间力量,科学进行分组,以天或周为单位合理安排值班,让24小时值班制度成为常态,确保辖区一旦发生火灾时,有人员、有力量能够迅速到场快速处置。
(三)建立联勤联动机制。笔者认为,目前绝大多数消防救援站对社区微站的拉动仅是为了应付日常考核,很少能真正将其纳入联勤联动体系中去,这就使得社区微站在实际的灭火救援中无法有效的参与到应急救援力量体系中去,使得社区微站难以像设立时的初衷一样发挥其应有的作用。所以这就要求在日常社区微站管理中,要建立应急响应和通讯联络机制,将社区微站统一纳入应急救援119接警平台,并通过卫星电话、互联网对讲机等形式进行指挥调度。
(四)建立经费保障机制。目前,大部分社区微站没有发挥其应有的作用,主要原因是缺少奖励机制,谈志愿、讲奉献始终不能从源头上刺激社区微站应有的活力。所以,积极提请政府制定出台社区微站经费保障政策,在人员出警补贴、微站装备器材维护及保养和补给等方面给予专项经费支持。对参与网络志愿“接单”处置警情的,采用积分积累制度,按时长来兑换积分,通过积分来给予其子女入托、入学、入消防员等政策上的倾斜。同时,对参与日常社区防火巡查、防火宣传、处置警情、值班值守等活动中给予适当补贴,考虑到扑救初期火灾可能会出现的伤亡情况,要积极出台相应的优抚政策,通过购买高额意外伤亡险等做好人身安全保障工作,以此来调动社区微站成员和应急救援志愿者队伍工作上的积极性。这样才能优化社区微站的即战力,在应对社区突发事件时,才能达到“一点起火,多点参与”的局面。
四、结束语
社区微站是结织在社会火灾防控最前端的一道屏障,为实现其“织密网络、迅速响应”,并充分发挥 “救早、灭小、灭初期”的作用,要不断从人力、财力和防护装备上动脑筋。建立完善的社区微站应急救援体系,不单单要靠辖区消防救援大队去推动,政府自己也要积极作为,共同为实现辖区火灾形势稳定,实现“一点起火、多点响应”的消控体系贡献一份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