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在新形势下助力高校毕业生稳定就业
2021-11-10孙芃芃
孙芃芃
连云港市连云区劳动就业管理处 江苏 连云港 222042
一、实现高校毕业生稳定就业的必要性
近些年,随着高校毕业生人数急剧增长,“就业难”也成了一直困扰大多数应届毕业生的难题,我国现阶段就业形势十分严峻,很多高校毕业生在毕业以后就面临“失业”的危机。针对“就业难”问题,国家也颁布了一系列政策,目的是为广大应届毕业生和失业者提供更多的就业机会,缓解就业压力,促进社会稳定与和谐。大学生对社会的发展起到关键性作用,大学生稳定就业在一定程度上可以加快国民经济的发展,有利于社会的稳定。促进高校毕业生就业,关系基本民生,也是加快创新型国家建设的重要支撑。
二、高校毕业生就业现状及原因分析
我国自党的十八大以来实行积极的就业政策,高校毕业生是政策的主要服务对象之一。由于高校毕业人数逐年增加,说明我国劳动力素质也在逐年提高,为我国经济事业发展提供了充足的劳动力。但是,毕业生的就业问题日益突出,“供过于求”的现象在人才市场屡见不鲜,特别是在疫情的冲击下,我国毕业生的就业问题承担了双重压力。
(一)高等教育忽视实用教育,供给与需求矛盾突出。
高校毕业生之所以就业难,主要原因是出现供求矛盾,当前我国的高等教育培养模式与市场需求脱节严重,主要存在以下问题。一是专业学科设置不合理,存在划分过细、不同层次学校之间差别不明显,与用人单位需求的专业不相匹配,特别是随着产业结构调整,一些社会急需的现代物流业、化工、现代金融服务等专业人才缺口很大。二是缺乏对学生进行职业规划教育,当前不少高校的就业指导课程偏重于就业应聘技巧的讲解,缺乏科学的创业和就业辅导。三是大学教育重讲授,轻实践,大学的专业学习中,大多数是以课本的学习内容为主,缺乏实践,很难提高学生的专业技术水平,企业就算招收管培生来进一步培养,也不愿意招收没有实践经验的高校毕业生,所以人才市场还是普遍存在供过于求的矛盾。用人单位招聘条件苛刻,影响大学生就业。
用人单位选人挑剔,主要表现为一是用人需求“求高不求低”,一是接受毕业生,就要求必须是本科生,而且有的单位只对“985、211、双一流”及学历高、专业人才看好,有的在其他方面要求又高,如外表、身高等,条件较为严格。二是用人单位认为应届毕业生工作经验和动手能力差,招聘后企业还要花费相当的精力和经费进行培训,面对许多企业提出的应聘者应具备2-3年的工作经验的要求,是绝大多数毕业生无法满足的,因此被拒之门外。行政事业单位招聘条件高,大多数岗位要求本科以上学历才能报考,而大专学历学生都失去了报考行政事业单位的机会。
(二)高校毕业生就业期望值高,创业愿望不强。
当前毕业生的就业能力和心理预期与用人单位实际需求存在巨大差异。首先是没有树立科学的“择业观”,大部分大学生就业只盯着机关事业单位和大中型国有企业,只愿呆在城市里,而不愿意到基层、边远地区就业,对到基层农村等条件艰苦的地方就业,不少高校毕业生仍然存在畏难情绪。其次是高校毕业生缺乏必要的、基本的就业竞争能力。许多高校毕业生虽然在一定程度上赢得了就业机会,但由于缺少实践、缺少对行业真实情况和岗位工作内容的了解,就业后会难以找到开展工作的切入点、融入社会的突破口,导致出现工作满意度低、频繁跳槽等问题,影响就业稳定性。此外,大学毕业生创业愿望不强也影响了大学生就业率。
三、相关建议与措施
(一)高校要深化教学改革,加快教育结构调整。
高校要建立与学校定位和特点相适应的学科和专业体系,研究型大学和应用型大学的改革任务是不同的,研究型大学是以基础性研究为改革标准,而应用型大学主要服务于社会,其改革内容要以社会发展和民生为标准,设立相应的专业和科学的生源分配机制。二是加快高校教育改革,进一步调整教育体制,更多地考虑职业资格,开设具有专业特色、实用性强的课程,注重推广研究、应用及相关人才;三是加强就业辅导。高校要建立一支高素质、专业化的就业辅导中心,它将在学生的大学生涯中中提供专业指导,并为每个学生准备一份良好的职业规划,就业服务中心不仅只是为了给毕业生提供就业平台,还希望大学生在就业服务中心能够更好认识自己、了解自己,做好职业发展规划,为社会服务。
(二)政府要整合资源,灵活运用就业政策。
首先,政府要进一步明确在促进就业方面的职责,充分发挥政府在促进就业中的主导作用,鼓励引导毕业生到城乡基层就业,减少其就业压力。二要把握当前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有利时机,多方面寻求支持,出台优惠政策措施,促进高校毕业生就业创业。第三,通过各种渠道,如促进公共投资、发展基本服务项目、投资公益事业、开展就业培训,填补全职工作岗位空缺等,有效扩大毕业生的工作渠道。既要用好用足政策性岗位,也要拓宽市场化就业渠道,用好国家减负稳岗扩就业政策,鼓励企业吸纳大学生就业。此外,要积极探索大数据发展的就业机会,帮助毕业生争取实现自给自足,可以通过从事 兼职工作再寻找就业平台。通过加强减税、免税和商业贷款的实施,实现他们的创业梦想。
(三)紧盯用人需求,搭建校企合作平台。
进一步优化政策措施、创新服务方式,用好‘互联网+就业’新模式,努力实现就业岗位与毕业生精准匹配对接。探索构建“政府-高校-企业”三位一体就业服务机制,共同打造就业服务“云平台”,会同相关部门组织重点地区、重点行业、重点单位等专场招聘会。坚持线上线下协同,持续举办各类双选会、对接会等招聘活动,为高校毕业生提供更多岗位信息。打造就业指导“名师金课”,加强就业政策、求职技巧、面试应答等方面培训指导;校企共建职业体验平台,支持用人单位以业务研修、岗位练兵、结对帮带等方式,帮助大学生进入角色、适应工作。整合就业信息网和其他社招平台资源,利用新媒体等多渠道为每位毕业生及时推送优质岗位信息,促进供需对接、人岗匹配。
(四)大学生要转变观念,做到就业时“供需平衡”。
首先,要做到“能力平衡”。也就是说要让自己的能力满足用人单位的需求。大学期间应树立明确的学习目标,不仅努力学好专业知识、专业技能,更要有一个详细的职业规划,有意识的培养和提高自身素质、能力及团队精神。其次,要做到“心理平衡”。一边学习,一边找差距。对自己有清醒的认知,对外部环境密切关注。我国西部地区缺乏中高层次人力资源,大学生应当从实际出发,树立基层意识、奋斗意识,扎根基层、扎根农村,到祖国最需要的地方去,找到适合自己发展的舞台,才是明智的就业选择。
四、结语
高校毕业生就业,是实现经济持续健康发展、民生改善和社会大局稳定的重要保障;进一步鼓励高校毕业生创新创业,促进其多渠道就业,是就业工作的重中之重。青年是这个新时代蓬勃发展的关键力量,是国家的明天、民族的未来。做好青年的引导,帮助他们做好正确的价值选择;尊重他们的梦想,让他们拥有一份体面工作;激发他们的能量,让他们在实现价值的道路上走得更稳、走得更远,这些也是就业工作题中之意。做好高校毕业生就业创业工作身负职责使命,依然任重道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