后疫情时代成都市旅游影响因素分析及发展途径对策
2021-11-10唐俊丽周玉清邬瑶函
唐俊丽 周玉清 邬瑶函
西南交通大学希望学院 四川 成都 610400
引言:
2020年一场突如其来的疫情的爆发打乱了世界各国的经济秩序,各国的防御措施,也最大限度的限制了人员在世界、在各国之间、在各区域之间的自由流动。受到封锁的限制,旅游业受到了巨大的打击,世界各国的经济运行陷入低迷时期。在党的领导下,中国的疫情逐渐得到有效的控制,防控形势明显好转,旅游业也在常态化的疫情防控中逐渐复苏。
随着时间的推移,“后疫情时代”成为一个热点词汇。那么什么是“后疫情时代”?“后疫情时代”并非指的是“一切疫情全面控制,一切疫情全面消逝,一切恢复如常”,而是指疫情已经进入“时起时伏,小状频发,海外回流、域间互涉、季节巡反、迁延较长、影响甚远”之发酵时代。此外,在疫情期间大家的线上办公、线上学习等网络基础设施和习惯得以保留,为以后的全民带来了更多的拥抱线上虚拟世界的便利机会。[1]
一、旅游业的挑战
2020年受疫情的影响,全球经济陷入低迷,中国经济增长也放缓,2020年上半年第三产业增加值下降了1.6%。[2]旅游是需要经济基础作为支撑,家庭在整体收入降低的情况下,家庭刚性的收入减少肯定会压缩弹性的旅游。2020年上半年,我国国内旅游人数为11.68亿人次,同比下降62%,国内旅游收入为0.64万元,同比下降77%。[3]许多的旅游企业都没有熬过2020年的春天。
二、旅游业新特点
危机是“危”与“机”并存,由于旅游业的性质和敏感性,游客一般认为旅游业是一种享受性的、休闲性的活动,非常容易受到各种因素的影响,具有很大的需求弹性。例如游客的出行受到社会突发事件、社会安全事件、金融波动、自然灾害等的影响较大,[4]所以在这场席卷全球的抗疫的战争中,旅游行业以及和旅游密切相关的交通运输行业、酒店行业等都受到了前所未有的冲击,同时也使旅游从业者们看到了自身存在的不足,在现有条件下寻找各种新出路,增加旅游供给侧的柔性,以适应不断变化的新市场,个别企业借助互联网经济、短视频平台逆势而为,所以在后疫情时代,研究旅游行业应该如何复苏,如何柔性提供供给,如何紧跟游客需求成为重中之重。
1.旅游形式更改
因为疫情防控的需要,后疫情时代自驾游、周边游等短途旅游成为人们主要的旅游形式,同时散客游的比率大大增加,高端的私人定制旅游也增加。现在的旅游形式追求小而精、低密度的个性旅游,而不是像以前一样低价大团出行。总的来说,个性旅游作为一种旅游的中坚力量会不断的挤压跟团游市场,这是一种趋势。
2.“互联网”旅游兴起
隔离在家,人们的生活方式发生了很大的改变,中国有完善的互联网基础,疫情又改变人们认识世界的方式,增加了更多的网民。根据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的《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显示,截至2020年12月,中国的网民规模达9.89亿,相较于2020年3月增长8540万,互联网的普及率达70.4%,较2020年3月提升5.9个百分点。[5]基于互联网、大数据、5G、VR等技术,人们了解世界的方式不断发生改变。云健身、云蹦迪、云k歌、云旅游等词汇不断的涌现,乐观的人们不断寻求新的方式面对足不出户的境地。随着时间的推移借助淘宝直播、短视频平台、微博、微信等媒体,人们足不出户了解世界,旅游的方式也发生了巨大变化,一个城市、景点可以通过网络平台提升自己形象。人们的“食、住、行、游、购、娱”都可以轻松地通过互联网完成。
3.注重健康养生
健康旅游是一种集观光、养生、休闲等为一体的休闲旅游模式,健康行业满足人们身心放松,强身健体的要求,旅游行业满足人们放松心情、身心愉悦的要求,所以健康行业和旅游行业具有天然的耦合性,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日益提高和受疫情影响全民健康意识的提高,健康旅游成为越来越多人的诉求。[6]其实早在2017年,国家就已经着手针对旅游产业和健康产业的异业融合,国家旅游局、国家发改委、国家卫生计生委、财政部、国家中医药局五部门联合发布了《关于促进健康旅游发展的指导意见》,意见指出应该加大发展健康旅游,到2030年基本建立比较完善的健康旅游服务体系。随着疫情的爆发,也使世界都在着手医疗卫生健康体系的完善,同时也使人们越发的意识到健康的重要性,为大健康产业提供了前所未有的推动力。
三、成都旅游业发展策略
1.注重民宿经济
民宿是指当地居民利用自身的闲置房源资源,主人参与接待,让游客体验当地的人文、自然、文化和生产活动的小型的住宿设施。针对周边游、自驾游等低密度个性游的增加,游客自己通过各种途径订房的比率增加,年轻人也更加倾向于有特色的民俗。民宿的打造在注重卫生的前提下,一定要有特色、重文化,深挖内涵建设。成都市区的民俗建议以“文化”为主题,成都的文化有武侯祠附近的民宿可以设定“三国风云”、金沙附近打造“梦回金沙”、温江附近打造“渔凫部落”、 青羊附近打造“梦回唐朝”“道法自然”“走进杜甫”等主题。成都周边乡村的民宿可以以“留住乡愁”为主题,用古朴、亲近自然、回归为主题。
2.提升成都旅游品牌形象
随着“互联网”的兴起,无论男女老少越来越多是通过互联网,通过手机了解这个世界。成都应该抓住这个契机,以互联网为基础,以游客为本,让游客通过互联网能感知成都、通过互联网和景点互动,提升成都旅游品牌效应。
2020年,四川的藏族小伙丁真一夜爆红,四川顺势推他为旅游形象代言人,可以说是一次很成功的营销了。在后疫情时代,成都也应该借助短视频、直播平台、微信、微博等不断的宣传成都。包括继续推进熊猫频道、微博上iPanda熊猫频道;打造龙泉山桃花节、桃花美人赛;龙泉品桃节、葡萄采摘节、枇杷采摘节;双流草莓采摘节等。各种节日采用主播直播的形式介绍、推广各种成都的水果,并抽奖。
3.提出养生健康游
成都应该紧跟需求侧,后疫情时代大家注重养生,成都顺势借力重磅推出养生健康游。成都温泉资源丰富,青城山温泉、花水湾温泉、温江鱼凫温泉等,每年可以在冬季推出成都温泉节,采取官方旅游宣传送温泉门票的形式。
同时提高人才的专业度,打造健康行业不止玩的健康,更应该打造一批专业知识过硬的从业人员。成都可以和华西等知名医院合作,通过培训一批营养健康方面的从业人员,让对吃的健康有诉求的游客能感受到成都的专业。
4.打造有温度、有爱的城市名片
什么最能留住人心?爱!成都最终可以用爱留住各游客。成都地铁推出过穿越手机屏幕直达人潮的“时光表白上墙计划”,大家都觉的很暖!成都地铁或者是公共传媒可以定期或者不定期的举办各种年轻人喜欢的“上墙计划”,让普通人可以不普通,让公共传媒为大众发声。
打造更多的特色街区,现在成都有非常受欢迎的婚姻文化特色主题街区、民俗婚姻风情小公园、爱情巷、迎恩桥等等。成都还以可以在现有基础上打造更多适合年轻人追求的特色、有爱的街区,比如三国文化街区、杜甫草堂唐代诗人街区、薛涛街区等,并推出特色的互动体验项目、文化周边项目等,可以作为文化教育基地,同时让更多的年轻人了解成都、了解成都的人文底蕴,让更多的游客知道成都的温度。
四、结语:
现在看疫情已经基本得到了有效控制,但是并不应该松懈,疫情可能还会反复,作为受疫情影响很大的旅游业,一定要做好疫情的防控工作,听从党的指挥,紧跟党的步伐,我们相信,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旅游业把握供给侧,灵活供给,紧跟需求侧,闻风而动,旅游业一定会迎来新的拐点,实现弯道超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