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时代背景下高职院校思政课隐性思想政治教育有效途径探析
2021-11-10王莹
王 莹
吉林铁道职业技术学院 吉林 吉林 132200
习近平总书记在学校思政课教师座谈会重要讲话中提出了“八个统一”,其中包括显性教育和隐性教育相统一。作为高职院校的思政课应该发挥其思想政治教育主渠道的作用,传统的思政课教育过侧重于强制的显性教育,而忽略了隐性教育,学生在思政课中产生较强的抵触心理,这就需要探索在新时代背景下高职院校思政课中隐性思想政治教育的有效途径。
一、高职院校思政课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和原因
1.思政课中存在的问题
首先,存在认知偏差。高职院校的大学生对思政课的教学内容认识肤浅模糊,大多数只是知其然而不知其所以然,无法深层次认识思政课的教学内容,甚至有时候从心理上排斥思政课教师在课堂中教育。其次,教学方法欠缺。思政教师过于注重显性教育,缺少语言表达的艺术性和潜隐性,教学方法过于单一,很少结合现代化的手段。再次,教学内容失衡。高职院校作为一种教育类型,它注重培养应用型和实践型 的高素质人才,更加侧重于学生的职业操作能力,同时高职院校的学生理论素养普遍偏低,但动手能力较强。而在思政课堂中教往往师忽略学生自身特点,过于注重理论的讲授。最后,学生的排斥心理。学生对思政课中的教学内容认识不全面,加之教师讲授的内容可能与自身的价值认知体系存在矛盾,其不能将这些理论知识和情感价值内化到自身的价值体系中,进而产生排斥心理。
2.思政课教学中问题产生的原因
思政课中这些问题产生受很多因素的影响,主要是以下三个方面:第一,思政教师过于注重显性思想政治教育,教育方法和手段具有较大的强制性、公开性和规范性。高职院校的大学生大多属于“00”后,他们个性鲜明,注重自身学习的自主性,而思政教师强制性的教学手段往往促使他们对教学内容产生心理排斥。第二,思政教师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薄弱。思政教师一般具有较好的理论功底,但对高职院校学生的实际情况不了解这导致教师往往以理论教学为主,无法做到理论与学生的学习实际紧密结合,促进学生的认知与所教授的内容产生同一,使其润物细无声地接受教学内容。第三,学生价值体系内化障碍。内化是一个将外部价值认知向内转化进而吸收至自身价值体系的过程。内化的过程其实质是自我意识分化与同一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自我意识分离出理想自我和现实自我,二者之间会进行对比,最终实现理想自我和现实自我的同一,从而提升自身的思想道德素质水平。学生在思政课堂中会经历一个理想自我和现实自我逐步同一的过程。教师在课堂上建立一个理想自我,学生将这个具有正确价值观的理想自我与现实自我进行对比并试图内化,而在内化的过程中,理想自我的价值体系会与现实自我的价值体系产生错位,无法实现二者的同一,进而导致学生产生价值认知排斥,出现价值体系内化障碍。
二、隐性思想政治教育的内涵和特征
隐性教育是指“教育者按照预定的教育计划、教育内容和教育方案,为受教育者特意创设一定的社会环境、活动场所和文化氛围,并有意识地引导受教育者去感受和体认之,使受教育者在没有意识到自己受教育的过程中,不知不觉地接受教育,得到心灵的感化、情操的陶冶和哲理的启迪,进而潜移默化达到教育目的”[1]。隐性教育这一概念逐渐引入到思想政治教育研究体系之中,特别是在高校隐性思想政治教育中进一步得到了研究。隐性思想政治教育是“一定社会阶层或集团的思想政治教育者按照社会发展所需要的思想品德的要求,为教育对象创设一定的教育环境、活动场所与文化氛围,有意识地引导教育对象去感受,使其在不知不觉中接受教育者传授的思想道德,达到促进教育对象的思想品德素质的提高和人格精神境界升华的目的”[2]。这一概念应用到高职院校思政课的隐性思想政治教育中则使其具有了一定的特殊性。高职院校思政课的隐性思想政治教育具有以下几点特征:首先,隐性思想政治教育具有很强的意识形态隐蔽性。思政课作为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渠道,本身具有很强的意识形态性,而在思政课中的隐性思想政治教育则具备了这一特性,它需要始终贯穿着社会主义意识形态,而这种意识形态又是隐蔽地进行,这种隐蔽性削弱了大学生对显性意识形态教育的抵触心理。其次,隐性思想政治教育过程具有多端性。不同的教育类型在教育过中程有着不同的开端,如“智育主要是从认知出发,美育主要从情感出发,体育主要从行为出发开始教育过程”[3]。而隐性思想政治教育则可以从认知、情感、信念和意志等任何一个端口开始进行教育,将思想政治教育寓于无形之中。再次,隐性思想政治教育的受教育者具有自觉内化性。思政课中隐性教育可以在不知不觉中将教育目的潜移默化地为受教育者所接受,进而使受教育者形成自觉内化,达到内部价值认知与外部价值认知的同一。最后,隐性思想政治教育的环境和媒介具有渗透性。在隐性思想政治教育过程中教育环境具有渗透性,能够使受教育者受潜在环境的影响自觉接受教育。
三、思政课隐性思想政治教育的途径
通过以上对高职院校思政课中存在问题及其产生原因的分析,结合隐性思想政治教育自身的特征,高职院校思政课的隐性思想政治教育途径可以从以下四个方面进行探析,即从思政教师、高职院校大学生自我内化、课堂教育环境和教育媒介四个方面的隐性教育进行研究。
1.思政教师:发挥自身的榜样示范作用与人格魅力作用
一堂引人入胜的思政课必然是充满着理论魅力的课程,而课堂的理论魅力则取决于思政教师自身的理论魅力和人格魅力。思政教师运用自身深厚的理论功底将教学内容用独新颖特的话语表达,用高超的教学艺术感染学生,用广博而丰富的经验激励学生,充分发挥教师自身的榜样示范作用与人格魅力作用,这样能使学生润物无声地接受原本枯燥的单一灌输的理论,学生潜移默化地感受到思政课的理论魅力,厚植学生价值和情感,提升学生的思想境界。
2.大学生自我教育:加强内化机制干预
思政教师根据学生的实际心理需求选择适合他们心理需求的课堂内容进行认知、情感和意志的隐性影响,帮助他们形成符合其心理需求的“理想自我”,并不断给予正向肯定强化,然后在分析他们课堂中表现出来的“现实自我”,并寻找“理想自我”与“现实自我”的差距,最后引导他们由“现实自我”向“理想自我”趋同,最终实现二者的同一,潜移默化地完成对其心理内化机制的干预。
3.课堂教育环境的隐性教育
思政课堂中整个教育环节除了教师、学生外还包括教育环境,课堂教育环境对大学生的隐性思想政治教育也发挥着重要的作用。课堂教育环境是环绕在大学生周围并对其具有影响的客观现实,思政课教师利用课堂教育环境进行隐性思想政治教育,在课堂中营造良好的环境使教室内的物体和氛围“活起来”,例如进行爱国主义教育专题需要提前播放爱国主义歌曲,同时可以准备国旗,营造出浓厚的爱国主义氛围,这样学生在上课的过程中不知不觉地接受了爱国主义教育。这样的课堂氛围能够更好地创造一个符合学生心理需求的课堂教育环境,实现教育的润物无声。
4.教育媒介:教育手段和活动的隐性思想政治教育
教育媒介包含很多内容,其中最重要的就是教育手段和教育活动两个因素。新时代思政课更应该采取多元化的教育手段和教育活动。首先,在教育手段上,思政教师可以利用多媒体、互联网、电视等平台创造一个充满科技感的氛围,借助智慧职教、学习通、雨课堂等平台与学生互动,使学生能够更深刻地体会到课堂教学的平等性,进而加强与教师的沟通,实现思想政治教育的潜隐化。其次,创新思政课的实践教学形式。思政课教学不仅限于固定空间的课堂教学,更应该创新思政课实践教学形式。传统的实践教学形式主要是社会调查问卷,而思政教师应结合当前“互联网+”技术、AI技术、VR技术等科技手段丰富实践教学形式,如重走长征的VR展览,让学生身临其境地去感受当年长征路的艰辛,在这个过程中就能够更好地接受爱国主义教育;又如将思政课实践教学放在校企合作的企业、实训场等地方,能够潜移默化地进行身历其境的职业道德、劳模精神和工匠精神的培养。这些多元化的教学手段和实践活动最终实现对学生的隐性思想政治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