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生活垃圾综合管理的生态工程研究
2021-11-10李显强
李显强
(广东三新能源环保有限公司,广东 广州 510620)
1 城市垃圾污染问题
在当今社会背景下,虽然城市建设得到良好发展。但是,在垃圾处理方面还有着很大的进步空间。当前,部分地区在垃圾处理中仍是采取相对传统的形式,也就是转移。利用此处理方法,不仅难以达成对自然环境的保护,也无法实现对城市垃圾的彻底处理。通常来讲,垃圾污染会带来以下危害[1]。
1.1 大气污染问题
城市垃圾在不断堆放的过程中,会产生具有腐蚀属性的有机物。同时,在这一过程中也会自己分解、降解、导致大量难闻气味的出现,对于空气质量造成不良影响。
1.2 水体污染问题
垃圾在分解之中,因腐蚀物质的产生或者是在降解过程中出现的水,通过雨天、自然流动等不同形式流入水源,就会造成对水体的污染,对于城市的水循环系统不利。
1.3 土地侵占问题
垃圾不仅仅会为环境造成负面作用,也将土地资源侵占,占据大量有用的土地。
2 城市生活垃圾综合管理系统的特征
2.1 系统性
垃圾的综合管理是垃圾产生源头到末端处置的全过程的处理系统。此种方式扭转了以前只是单纯进行末端处理的思想,充分关注垃圾在产生、收集以及处理之间的内在关联以及其中的互相作用。
2.2 综合性
垃圾的综合管理技术的选择需要分析待处理的垃圾特点以及最终的目标,将不同处置方法的优劣明确,实现对多种技术单元的优化利用,进而达成最佳方案的确定以及实施。
2.3 协调性
综合治理在效益方面包含经济、社会以及环境多方面内容。应用不同的处理方式会导致各效益间出现矛盾点。垃圾的综合处理不只是不同技术单元简单地叠加,而是充分发挥系统工程的优势,关注不同单元的作用与联系,在对比中选择最优方案,达成不同效益的平衡。
2.4 适应性
综合处理这一系统与环境、经济等相关。并且,也会随着时间、地区变化等转变,需要明确其为动态化系统。
3 城市生活垃圾综合管理生态工程设计
3.1 最大减量化,优先考虑源头控制与分类收集
我国相应法规对于减量化定义为减少固体废物的产生。同时,这也是循环经济对于垃圾管理的根本要求。就垃圾的生命周期分析,只是在源头方面实现减量,不能达成最佳的成效。基于此,需要通过全过程多级减量化展现持续性发展的理念,也能体现我国在环境管理中遵循的原则。
城市垃圾综合管理的最高目标是零排放。只要能够降低可应用物品变为垃圾的数量,并充分达成对垃圾的回收以及循环性利用就有零产生的可能[2]。在垃圾处理中,不要直接使其进入末端展开减量处理,这是解决生活垃圾问题的关键。所以,具体处理工作中,需要先思考源头减量以及分类收集,在前端进行减量化处理。生活垃圾源头减量化是在设计、生产、销售以及消费这一系列流程中,为了减少生产垃圾量而进行的系列变化。其涉及的范畴较广,需要设计者、制造商、政府等共同承担。在一般情况下,在源头达成减量化处理有以下几方面,在设计环节中减少对材料的运用、选择相对较轻的物品、使用环保型材料等等。如,尽量使用重复应用的工具、对于每一天都要食用的蔬果,倡导净菜进城等等。
垃圾分类收集是保证多级减量的重点,也是完善生态工程的关键环节。生活垃圾的处理可分为投放、收集等不同环节。同时,在这些环节中,都与分类有联系。通过相应调查、比对发现,投放前展开源头分类是最为高效的方法,也是经济性、可行性较高的手段。通过当前人们的生活现状以及垃圾投放情况,达成源头的粗分类是最佳方法,也与我国的实际情况相适应。垃圾可以分为湿垃圾和干垃圾,湿垃圾包括剩菜、果皮等,干垃圾包含书本等等。这些都是可以回收再利用的。人们在家中会对生活垃圾进行初次的分类,大多人会将塑料瓶、金属制品等售卖,将碎纸等直接扔掉。若是不能将可回收物品全面收集,会造成很大的损失。但是,通常人们在分类收集中,总是因为难以区分不同垃圾等随意将其投放,导致部分干垃圾被污染,失去了原本的回收价值。基于此,需要在垃圾源头实现不同垃圾的粗分类,方便人们更容易辨别,也转变人们分类意识不足的现状。并且,还大大地降低人们进行垃圾分拣的难度,将垃圾回收率大幅度的提高。
3.2 合理资源化,选择合适的处理顺序与工艺
想要实现城市生活垃圾的资源化处理有着多种不同模式,但是,其所产生的生态贡献率是不同的。也就是说,资源化的原料和产品间的用途、性质等越相近,在资源化的过程中所产生的效益就会越高。如,直接通过简单清洗就能够再次应用其资源化效益最强[3]。
垃圾资源化利用的方法包括分选、焚烧等等。垃圾在焚烧中,有着极为明显的减量成效。但是,因为混合垃圾的含水量相对较高,导致垃圾发电厂亏本经营的情况时有发生。另外,堆肥产品因为杂质过多、重金属过量等成因,无法打开售卖渠道。
伴随着人们消费结构的转变,城市生活垃圾的成分也出现变化。具体来讲,剩菜剩饭、果皮等容易腐蚀的湿垃圾的含水量较高,混合垃圾的总体热值相对不高。但是,干垃圾中的塑料、纸张等容易燃烧。所以,需要将不同的垃圾进行分类处理与收集,尽可能地避免干垃圾被湿垃圾所影响,从而导致热值的降低。
3.3 全部无害化,减少对环境污染
垃圾处理的各个阶段都是有可能对环境造成二次污染的。所以,一定要保证对垃圾的无害化处理,这也是落实生态工程的重要前提。另外,不同垃圾的资源化处理,总是会存在一些不能燃烧的废弃物的产生,如陶瓷等。为了避免环境污染,需要对这些物质进行无公害的填埋。填埋更容易造成更多污染,进而导致土地资源短缺。
3.4 实现系统化,构建综合管理体系
利用相应系统合理组织,实现完整系统的构建,进而更加高效地落实生态工程。生活垃圾的综合处理需要相应的配套机构,包括分拣中心、生化处理厂等。同时,因为有害垃圾本身的特殊属性,需要将此类垃圾的处理厂建立在远离城市的地区。合建处理设施,减少城市土地资源的占用,也达成资源的有效共享,减少运输、处理等费用的产生。
在源头分类处理的前提下,各处理设施处理量以及二次转运量分析,如表1所示。通过分析,在原本转运站的基础上建立市区实现分拣中心,开展干垃圾的处理。同时,将不能回收的垃圾分为可燃与不可燃两种,分别送往焚烧厂以及填埋场。在近郊,应建设一些处理设施,将生化厂与焚烧厂共同建立,在生化处理后直接焚烧。填埋场是综合管理之中不能缺少的重要环节,能够达成对垃圾残渣的最终处理。但是,需要注意的是,填埋量不能超出垃圾总量的1/4~1/5。
表1 分类处理设施处理量和二次转运量分析
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人们的生活水平也获得提高,城市垃圾的产生量同样在不断增多。目前,城市生活垃圾问题已经成为不能忽视的重点。生活垃圾不仅会造成环境污染,也会导致疾病传播。传统的垃圾处理存在成效不高、资源转化率低等特点。但是,随着综合管理制度的落实,可实现垃圾的有效回收与资源利用,切实提升对垃圾的处理质量,也达成生态工程的构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