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家庭教育与高校就业断层问题的访谈引导路径探索
——以辽宁石油化工大学为例

2021-11-10张勇李晓晴郜红合李靖辽宁石油化工大学艺术设计学院

品牌研究 2021年3期
关键词:受访者子女家庭

文/张勇 李晓晴 郜红合 李靖(辽宁石油化工大学艺术设计学院)

子女大学四年的学习生活中,家庭教育以家长的固有思想观念和自身价值观为主,影响着子女的成长,甚至为子女安排具体学习的内容。在长期的应试教育背景下,家庭忽略对子女所学专业和职业规划发展的了解和联系,因此出现大学生在校期间考证乱象,这种行为直接影响学生的专业学习和专业就业,与学校的专业人才培养目标相对立。学生灵活就业占比远高于高质量就业数值,这一情况暴露出家庭教育与学校就业指导存在断层问题。

一、家庭教育与高校教育断层问题分析

家长难以获取子女在校学习过程中的真实状况,较多家庭以孩子考上大学为终极目标,有大学念就已达成心愿,而非考虑专业兴趣和职业发展。艺术类专业招生中有很大一部分生源是为了考大学而临时学习艺术门类,采访中发现部分学生只通过一个月的学习就参加了艺术高考。另外,部分家庭认为拿到文凭就可以顺利就业,毕业后未必以所学专业为职业的观念直接影响子女发展。这些情况都导致相当一部分家庭在子女就读前对所报考专业和将来就业前景持怀疑态度。因此特别希望从与子女的日常沟通中获取信息,而刚入校的学生只接触到一些专业基础知识,无法回答父母提出的关于所学专业的相关问题。在采访中个别学生反馈道:面临此类问题时通常直接回复家长“不懂就别问了”,随后的沟通多以父母嘘寒问暖或生活费问题为主。家长与子女沟通空间进一步减少,因此产生家庭对子女所学专业的认识与学校专业人才培养计划脱节的现象。

家庭环境中父母的观念往往起决定性作用。张晗《家庭文化资本对大学生择业观的影响研究——基于对高校大学生的实证调查》研究文章中对不同年级的360名在校生进行关于“家庭成员在家经常谈论与工作有关的话题”的调查,216人给出肯定的回答,占总数的60%。在这其中认为该话题对其影响很深或较大的共计99人,达到总数的45%[1]。由此可见,家庭教育对子女的择业问题有不可小觑的影响力。超过一半的家庭成员经常与其子女在家中谈论与工作有关的话题,近一半的子女认为父母的职业背景对自己的职业选择方向有较深的影响。因此家长的话语在子女成长过程中的分量是不容忽视的,当前高校往往忽略家庭层面教育的引导,出现家庭教育与高校就业指导的断层问题,直接影响学生在劳动教育、专业教育和实践教育中形成的价值观教育。

二、子女职业规划访谈研究

本次研究通过对辽宁石油化工大学产品设计专业学生进行抽样调查,将所得观测资料和有关文献资料数据作为研究对象。高校教学为笔者提供便利的研究条件,大学四年时间便于长期跟踪研究和推广实验。另外,工业设计师是产品经理的摇篮[2],培养过程中开设创造性思维、专业设计表达、设计程序与方法、产品材料与加工工艺、市场与品牌策划、创业基础等课程[3]。学生在专题设计实践中掌握市场调研、用户需求分析、熟悉产品设计开发流程、了解材料和加工工艺、有品牌意识并且能够亲自设计。综上所述,产品设计具有很好的创新创业基础,因此调查研究产品设计专业学生样本反馈对高校就业和创业具有积极的促进作用和参考价值。

(一)访谈设计

为了具体分析影响学生未来职业规划的种种因素,进而归纳总结具有一定普遍性的问题并就其生活状态一段时间进行跟踪观察,本文以“子女的职业规划”为主题对12个在校生家庭进行了深度访谈和记录。通过了解受访者的个人基本信息、健康状况、职业背景等特征来协助挖掘、总结出家长关于子女未来择业、就业、创业的规划的真实想法和问题,详情见表1。

访谈时间集中在2020年11月至2020年12月,由于新冠肺炎疫情等原因,访谈形式均采用网上连线的形式,在校学生提前填写好家长的个人信息和相关基础情况,核对相关问题以免涉及敏感话题。

(二)样本结构分析

对于焦点小组类性质的研究方法,6个样本基本可以达到样本饱和度[4],焦点小组一般为6-8人,因为能够充分给予被访者发言的时间和把控节奏。当然,具体人数需要根据项目的具体需求,也有4人的微型焦点小组或者12人的大型小组[5]。本次研究中的访谈样本是根据在校生生源地、父母的职业、学历等条件进行筛选,从53名学生中挑选了12个在校生家庭进行访谈,受访者的基本信息见表2。受访者访谈过程中积极配合,样本均为有效样本。包括职业背景(单位工作与个体经营比为9:3)、所处地域城市(一、二、四、五线城市比为2:3:3:4)、受教育情况(初中、高中、大专、本科、博士研究生比为3:2:2:4:1)、对子女所处行业了解程度(非常了解、了解、有些了解、不太了解、不了解比为1:2:3:4:2)。

表2 受访者基本信息

在受访者的基本信息中,性别、年龄、职业背景、受教育程度及对子女所处行业了解程度等因素都会影响其向子女输出的就业价值观。其中职业背景、所处地域城市、受教育程度、对子女所处行业了解程度四个因素是占主导地位的,这四点分别代表了受访者的基础社会背景、所处城市的综合考量、文化素养、对子女就业规划的现阶段状况,因此,在为了解家长对其子女就业规划的访谈设计中,样本应该着重考虑以上四点的多样性:

(1)职业背景。是除健康状况、家庭结构外对受访者未来生活影响最大的因素。首先,职业背景直接影响受访者甚至是所在家庭的经济基础与对子女的依赖程度。

其次,职业背景往往还包括其社会关系来源,即家长社会关系网中的主要角色,如家人、亲戚、邻居、同好、同事朋友等;因此其人生经历及对职业的理解将直接影响其对于子女择业价值观念的输出。

(2)地域城市。工作收入影响是大学生就业选择的主导因素之一,较大的城市设计类行业的就业机会较多,发展也较快、包容性更强,如果其家乡是较大城市,可以满足其发展需求,那么学子往往不会大幅度迁徙求职。然而在相对较小的城市,设计类行业的就业机会并不多,这也是导致“公务人员”成为最抢手职业的原因之一。如果其家乡不能满足其发展需求,便会出现为了求职前往大中型城市的情况。

另外,城市经济发展往往与教育水平挂钩,教育水平越高的地区家庭文化资产越丰厚,在择业就业上相对理性,而教育水平较低的地区家庭文化资产也相对较低,在就业择业上容易出现刻板观念,因此地域城市也是一个对择业就业影响较大的因素。

(3)教育经历。教育经历除了会对未来的工作选择范围产生影响,往往也决定一个人的眼界。这也涉及文化资本的问题,学历越高意味着其个人的文化资本越丰厚,其自身的素质、观念、社会关系也会随之增值。

(4)对子女所处行业了解程度概况。其代表了在访谈前家长对其子女所处行业认识的基本概况,不仅可以体现出不同类型的人对子女所处行业最初的理解程度,还可用于与后期的对照。

基于以上所有因素区分的样本,经过关于职业背景、地域城市、教育经历、对子女所处行业的了解程度等范畴的访谈,基本可以横向对比出不同类型的家长对其子女未来职业规划各个方面的态度和具体问题。

(三)访谈结果分析

本文在最根本的、最微观的家庭与个人层面,将受访者的文化程度、所处地域城市、职业背景三个要素与受访者给出的反馈内容做交叉比对和归纳,可以得出一些结果:父母学历程度与在职业规划方面给子女施加的压力成正相关,学历越低的父母给予子女的压力较少,家庭文化资本积累也相对薄弱,支持与帮助也相应减少,期望子女靠自身能力发展,只要有好的就业平台,不受限于工作所在城市;在所处地域城市方面来看,身处一、二线城市的家庭,对子女就业问题上施加的压力也相对较小,而身处城镇和乡村的家庭,父母对社会发展最前沿的感知相对较弱,更希望子女留在家乡找到稳定的工作;在父母的职业背景方面,父母为高校教师、公职人员的家庭,在子女求职时更在乎工作单位性质,在子女所处的设计行业与自身职业的对比中,容易产生求稳的情绪。

同时,根据一段时间的跟踪调查回访,受访者普遍反映有所触动,愿意关注子女的学习状态和了解能力的提升,学会赏识子女的学习能力。家长通过对子女的了解逐渐过渡到对学校工作实施、行业发展和国家政策。另外,学生们也意识到与家长沟通内容的重心,积极反馈在校学习状态的重要性。

三、结语

伴随着我国发展的进程,大学生毕业后去向问题已成为社会重点关注的领域,涉及社会稳定和区域发展等重要问题。多数研究成果都集中讨论过大学生毕业生的创新创业、就业择业的问题,却忽略了家庭教育与高校就业指导的断层因素,因此“家长、学生、教师”三位一体的就业指导模式是解决问题的核心。

访谈设计引导是解决断层问题的有效路径,对受访者类型进行了规划、设计和选择,与问题深度契合。访谈中设置一些结合生活的指向性问题,容易与受访者产生共鸣,促使受访者认真思考并发生改变。通过一段时间的跟踪回访,验证了访谈的形式不仅为研究人员提供数据,也反向作用于受访者。本文研究过程及结果为进一步解决家庭教育与高校就业断层问题的新路径打好基础,有助于启发研究人员通过职业背景、教育背景等因素解构目标人群设定相应访谈内容,找到影响大学生就业的实际因素,进而围绕着目标学生和家长的特点展开相关就业指导研究。

相关链接

过去的认识里,家庭教育通常认为是在家庭生活中,由家长(其中首先是父母)对其子女实施的教育。即家长有意识地通过自己的言传身教和家庭生活实践,对子女施以一定教育影响的社会活动。

而按照现代观念,包括:生活中家庭成员(包括父母和子女等)之间相互的影响和教育。

一些发达国家在广义上这样定义家庭教育,指具有增进家人关系与家庭功能之各种教育活动,其范围如下:(一)亲职教育;(二)子职教育;(三)两性教育;(四)婚姻教育;(五)伦理教育;(六)其他家庭教育事项。

家庭教育,是大教育的组成部分之一,是学校教育与社会教育的基础。家庭教育是终身教育,它开始于孩子出生之日(甚至可上溯到胎儿期),婴幼儿时期的家庭教育是“人之初”的教育,在人的一生中起着奠基的作用。孩子上了小学、中学后,家庭教育既是学校教育的基础,又是学校教育的补充和延伸。其教育目标应是:在孩子进入社会接受集体教育之前保证孩子身心,健康地发展,为接受幼儿园、学校的教育打好基础。著名心理专家郝滨老师曾说过:“家庭教育是人生整个教育的基础和起点”。确实,家庭教育是对人的一生影响最深的一种教育,它直接或者间接地影响着一个人人生目标的实现。

猜你喜欢

受访者子女家庭
今天,你休闲了吗?
关于安全,需要注意的几件小事
低碳生活从我做起
李聚奎:留给子女的“丰厚”遗产
Tomb-sweeping Day
家庭“煮”夫
恋练有词
寻找最美家庭
寻找最美家庭
教育子女陋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