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析生涯规划教育与高中地理教学的融合

2021-11-09钟琳何艳辉

成功密码 2021年2期
关键词:学科职业课程

钟琳 何艳辉

随着新高考改革的深入,生涯规划教育在中学阶段的作用越来越重要。实现地理教学与生涯规划教育的融合,是中学地理教育工作者的重要职责。本文分析了高中阶段开展生涯规划教育的重要性及现状,基于高中地理学科在生涯规划教育中的优势,从教材、实践活动、试题三方面提出了高中地理教学与生涯教育融合的策略。

一、高中阶段开展生涯规划教育的重要性

生涯规划是指人们依据个人的主客观条件和社会环境确立适合个人人生发展的目标、制定发展的规划和一系列的选择以及实现目标所需要的相关教育、训练和条件。社会竞争日益激烈,生涯规划显得尤为重要,高中阶段的学生应当制定符合自身的生涯规划,积极做好知识、技能、思想、心理等方面的准备,为未来人生奠定基础。

2014 年9月,国务院印发《关于深化考试招生制度改革的实施意见》,新一轮的高考改革由此开始。此轮改革从考试科目设置方面明确规定,高中将不再分文理科,在高校招生录取机制上也做出了重大调整。高考正在从分数导向转化为专业导向,这就在一定程度上给予学生学科选择的空间。在这样的大背景下,只有推进生涯规划教育才能让学生了解社会,了解自我,做好学科选择,制定生涯规划方案。因此,高中阶段开展生涯教育势在必行。

二、高中阶段职业生涯规划教育的现状

1.职业生涯规划课程设置不系统

目前,高中阶段的职业生涯教育主要由心理老师承担,在课程的设置方面也主要由老师根据各种版本的生涯规划教育教材自主设计和授课。由于缺乏课程的统一开发,生涯规划教育课程缺少针对性,加上心理课课时安排少,生涯规划教育更没有专门的课时安排,这就使得职业生涯教育课程缺少连贯性。在这种情况下,虽然开展了职业生涯教育,却没有形成系统的课程设置。

2.职业生涯规划教育缺乏与各学科的融合

除专职的心理教师在课堂上开展过职业生涯教育,其他学科的教师缺少在学科教育中渗透职业生涯规划的意识。由于缺少专业培训,学科教师不知道如何将职业规划与专业课程相融合,也无法判断课程内容的有效性,这就使得生涯规划教育难以实现与其他学科内容的融合。

3.学校、学生、家长三方在生涯规划教育上投入不足

尽管新高考的实施给了学生选择学科的空间,但是家长、学校、学生三方仍然沒有将选科与生涯规划紧密联系。学校教师教学任务繁重,学生学习科目繁多,家长看不到生涯规划教育立竿见影的效果,因此三方都不愿在生涯规划教育上投入过多的时间、精力、财力和资源。

4.社会资源整合不足

生涯规划教育不仅包括学生对自我兴趣爱好、能力、价值观的探索,更需要借助外部资源来探索各类职业。目前高中阶段的生涯规划教育还是以校内讲解为主,很少能够整合社会、家长资源,让学生真正地体验职场,探索职业。同时,学校在开展生涯规划教育的过程中,缺少整合社会资源的能力。

三、地理学科在生涯规划教育中的优势

《普通高中地理课程标准(2017)》指出:“基础教育的任务是促进学生全面而有个性的发展,为学生适应社会生活、高等教育和职业发展做准备,为学生的终身发展奠定基础”。

1.地理学科综合性的特点为生涯规划教育提供课程基础

地理环境是自然现象和人文现象组成的一个综合体,是大气圈、水圈、岩石圈、生物圈、人类圈相互渗透、相互作用形成的统一整体。地理环境涉及的要素有:地貌、水文、气候、植被、土壤、聚落、城市、交通、政治等。由于地理学的研究领域非常广泛,地理学的训练为就业领域开辟了广泛的渠道。以人教版高中《地理》为例,必修一主要内容为自然地理,涉及的职业有天文学家、地理科学家、气候气象专家、水利工程技术人员、地质勘探技术人员、资源勘查技术人员等。必修二主要内容为人文地理,可在学科教中渗透的职业有城市规划师、农业工程设施规划、工业技术人员、铁路工程技术人员、管道工程与油气储运技术人员、 环境评价师等。地理学科的综合性决定了在地理课堂中既可以介绍地理学的主要专业与职业,又可以介绍与其他学科交叉的相关职业,拓展了学生的视野,增加了学生对职业的了解。

2.地理学科人地协调价值观使地理学的社会地位凸显

地理学科注重对学生人地协调观的培养,旨在使学生面对不断出现的人口、资源、环境和发展问题等,能够理解并认识到,人类社会要更好地发展,必修尊重自然规律,协调好人类活动与地理环境的关系。这对社会的可持续发展有重要的指导意义。地理学社会价值的日益显现使社会对地理专业人才的需求量不断增加。从国家层面来看,政策法规的制定离不开地理学,如南水北调、西气东输等资源的跨区域调配工程、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精准扶贫、荒漠化治理等重大工作战略的制定,都需要渗透地理学科的人地协调观。从区域层面来看,区域的开发利用更是地理学关注的重点,如人教版高中《地理》必修三以区域地理为背景,涉及区域资源的开发利用、区域生态环境的治理、区域经济的发展、区域间的相互联系。区域发展的条件、问题、发展方向、措施都需要地理学来加以解决。地理学的社会地位凸显,使得社会对地理专业人才的需求越来越多,这就为地理学科教育与生涯教育规划的融合提供了社会基础。

四、高中地理教学与生涯规划教育融合的策略

1.以教材为载体,唤醒职业意识

教材是教师教学、学生学习的重要载体,也是联系教师与学生沟通互动的桥梁。在日常教学中,教师要充分发挥教材的作用,在教授专业知识的同时,充分挖掘教材中涉及的职业信息,了解与地理学科相关的职业类型及当前社会发展趋势。例如,在“常见的天气系统”一节中,教材引用的寒潮和台风案例,这是与学生日常生活息息相关的天气现象,教师可以借助“天气预报播员”这一角色让学生进行职业体验。还可引入与天气播报相关的职业,如气象观测人员、气象工程技术人员、气象灾害预报人员、遥感工程技术人员等,或补充竺可贞、叶笃正等气象学家的故事材料,让学生了解老一辈气象学家工作的单位、背景、内容、特点及技能,拓宽学生的职业视野,唤醒学生的职业意识,同时增加课堂的趣味性。

2.以实践为手段,增强职业体验

地理学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学科。基于地理学科的这一特点,开发课外的研究性学习,既能引导学生积极行动,勇于承担责任,又能将职业体验融合到地理教学中来。如在“城市内部空间结构”一节的学习中,让学生调查家乡工业的分布,进工厂企业参观,了解工业生产的流程,分析工业布局的合理性。在这样的实地考察中,学生可以体验车间工人、货车司机、城市规划人员等不同的职业类型。真实的生活环境有助于调动学生的职业意识,为今后的独立发展打好基础。

为了让课外实践课程能够顺利实施,学校和教师还应充分调动社会资源,与学生家长、社区、企业相互合作,开设职业指导课程,使地理学科的职业融合课程更加多样化,更具可操作性。

3.以试题为依托,开阔职业眼界

近年来,高考试题的素材多源于生活实际和社会热点,题目情境的设置,充分考虑学生的生活体验,在这些问题情境中同样渗透着多种职业类型。以“2015年全国卷1”地理试题37题为例,题目以青藏铁路的修建为背景,分析热棒的工作季节及倾斜设置的原因。在题目的讲解前,教师可以播放视频“ 青藏铁路设计总工程师——李金城”,通过青藏铁路设计总工程师的故事,对路桥工程师职业有初步感知。在对热棒倾斜设置原因进行分析的过程中,深化学生对路桥工程师的认识,激发学生对职业的兴趣,初步形成职业生涯意识。在分析本题的同时,给出当地地形、气候、人口、聚落分布图,自主规划当地某高速公路的路线,分析其中的原因,体会路桥工程师的工作过程,引发学生对职业梦想的思考。试题情境的多样化,可以补充教材及课外实践中未涉及的职业类型,从而开阔学生职业眼界。

总之,在高中地理教学中渗透生涯规划教育具有必要性及可行性。作为一名地理教师应以“立德树人”为目标,在教学中既培养学生的地理专业素养,又为学生今后职业生涯发展提供帮助,当好学生终身发展的引路人。

猜你喜欢

学科职业课程
科学构建超学科STEAM课程
《ERP原理与应用》课程混合式教学改革探索
课程思政在组织行为学课程教学中的探索与实践
深入学科本质的深度学习——以“表内除法”为例
A—Level统计课程和AP统计课程的比较
“超学科”来啦
我爱的职业
五花八门的职业
学生获奖及学科竞赛
关于马术职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