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探讨小学语文教学中学生阅读能力的培养

2021-11-09王筠

成功密码 2021年2期
关键词:文学素养小学生

王筠

随着新课改不断深入推进,小学阅读作为语文学习的关键环节,受到了空前的重视。通过对小学生阅读能力的培养,可有效激发小学生的文字运用能力,提升文学核心素养,使其学会感悟文字、体会情感、懂得品味。本文对小学语文教学中学生阅读能力的培养进行了简单的探析,提出小学阶段是培养学生能力素养的基础阶段。在这一阶段的教学中,对小学生的阅读能力进行培养,帮助其学会阅读,为他们的文学素养养成打下坚实的基础,从阅读中提升自身的文化水平,为文字学习与发展提供良好的保障,获得人生的体验与感悟。

一、创设教学情境,激发学生阅读兴趣

小学生年龄小,好奇心强,喜欢了解新鲜的事物。在传统的教学模式下,通常无法调动小学生的学习兴趣,语文课堂中学生的表现往往不尽如人意。造成这些问题的主要原因是缺乏对学生兴趣的激发。教师应注意遵循小学生的发展规律与天性,以兴趣培养为主,促进学生能力的发展。

在进行小学语文的阅读教学时,教师可以采用情境创设的方法来进行教学引导。教师可在课前结合即将讲授的内容,进行趣味性教学设计。在进行故事性较强、对话丰富的文章讲解时,教师可以为学生创作角色扮演的设计。在课堂上组织学生通过角色扮演的方式,引导学生走进文章中的情境中,亲身感受故事人物的内心与想法,提升学生对文章品读的兴趣,提高他们的理解能力,为开展有效阅读提供保障。

二、教授正确方法,提高学生阅读效率

小学生初次接触阅读时,对阅读方法不甚了解,大多采取传统的方式进行阅读,这是导致小学生阅读效率难以有效提升的重要原因之一。想有效激发小学生的潜力,促进阅读能力的提升,教师应注重对学生阅读方法的教导。在开展教学时,教师可以指导学生中对“关键词句”的抓取来提升理解能力。

在学习文章时,先采用快速默读的方式,了解文章的大致内容了解,将文章中反复出现的词语或句子用笔标出。进行二次阅读时,学生们应理解所标记的词句与文章之间的关系,抓住这些词句对文章脉络结构进行梳理。在掌握脉络与结构的基础上,继续分析找出文章的主旨,再通过对中心思想的挖掘来感受作者表达的情感与思想,与作者形成共鸣。学习有效的阅读方法,可以减少时间耗费,不断提升学生的学习效率,提升他们对文章的理解能力。

三、推荐经典阅读,强化学生阅读水平

古今中外的历史长河中,产生了无数的优秀作品,它们对帮助学生拓展思维,树立正确价值观念,丰富知识储备发挥了重要作用。小学语文教材中收录的文章数量有限,在选材、篇幅等方面也有较多的局限,不能全方面提升学生的阅读水平。教师在开展教学工作时,应注重对课外内容的有效拓展,将课内外的阅读紧密相连。

教师可以根据小学生的年级特点和其语言文字掌握情况,循序渐进引导学生对古今中外的经典作品开展阅读。小学低年级的学生,识词认字能力有限,教师可选取简单易懂、趣味性较强的《伊索寓言》《安徒生童话》等,让学生在趣味性的读书中感受到文字的魅力。小学中年级的学生,已经有了基本的文学基础,教师可以适当提升阅读的难度,选取《中国神话故事集》《汤姆索亚历险记》《安妮日记》等开展阅读,提升文学素养。对于小学高年级的学生,教师可选取《西游记》《鲁滨孙漂流记》等开展阅读,丰富文学知识体系。

四、注重读写结合,促进学生阅读发展

读写结合的教学方式是现代小学阶段最常采用的教学方法之一。在进行文章的品读时,对文章中的好词好句进行摘录,并运用到习作中,不仅可以有效增加作文文采,丰富作文内容。同时,在品读文章之后,以“读后感”“续写”“扩写”等方式的写作,是对文章学习的进一步深化,对提升学生的阅读能力大有裨益。

在进行小学语文阅读教学时,教师应注意进行读写结合教学,以读促写,以写促读,形成二者之间良好的循環,促进学生读写能力协调发展。在许多的文章结尾采用“留白”,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反复咀嚼文章内容,感受作者的情感,发挥想象对文章进行续写,将自己的期望和情感与作者进行融合。这样的教学方式不仅深化了学生对文学文本的理解,同时对他们的想象能力进行了提升。

综上所述,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提升学生的阅读能力,能够有效帮助学生提升文学素养,增强学习能力。开展教学时注意上述几点,可以充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开拓思维空间,拓展文学视野,提升对文学文本的认识与理解,使学生的文学素养在无形之中得到了强化,进一步奠定语文学习基础。

猜你喜欢

文学素养小学生
抓住本质重理解基于素养活应用
街头“诅咒”文学是如何出现的
多思少箅彰显素养
一节践行核心素养的数学拓展课
他是一个了不起的小学生
追本溯源提升素养
文学小说
我是小学生
文学
非常小学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