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企业文化是企业持续发展的永动机
——访正大农牧中国区资深副董事长、正大机电企业董事长邵来民先生

2021-11-09文竹

中国畜牧业 2021年18期
关键词:机电企业

文│文竹

◎正大农牧中国区资深副董事长、正大机电企业董事长 邵来民

正大农牧中国区资深副董事长、正大投资股份公司首席建设官、正大机电企业董事长邵来民先生,1984年北京交通大学机械工程本科毕业后,在铁路央企就职8年;在正大集团从事饲料生产、建设管理以及机电企业经营管理29年,先后担任机械工程师、饲料厂厂长、高级生产运作师、职能线主管、事业线主管、中国区高管;在行业内也担任过多项职务,如中国粮油学会饲料分会副会长、中国畜牧业协会物流分会副会长、中国林牧渔业学会常务理事、中国农林渔业学会养猪分会副会长、全国饲料机械标准化委员会委员、国际标准化组织ISO饲料机械标准起草专家。参与多项行业标准编制,主编《饲料加工成套设备现场安装通用技术规范》《饲料加工成套设备电气安装通用技术规范》;传统文化与企业管理著作《我行我述》,已由当代世界出版社出版发行。

对正大农牧中国区资深副董事长、正大投资股份公司首席建设官、正大机电企业董事长邵来民先生的专访,我们打破了以往就专业、谈专业的惯例,而是从他本人所著的《我行我述》一书聊起……

记者:邵董,非常高兴得到有您亲笔签名的著书《我行我述》,非常感谢!我想问下,您用“孤竹墨”作为本书的作者名,有何特殊含义吗?

邵董:哦,是这样的。我是河北昌黎人。昌黎,古代属孤竹国;孤竹国人姓墨,是黄帝的后裔,殷商人的宗室。我取笔名孤竹墨,也是追慕古代乡贤伯夷叔齐和韩愈的风范。作为当代知识分子,不论教书、从商还是从政,都应该汲取我国传统文化的营养,作为现实工作和生活中的精神依托。我特别推崇宋代大思想家张载的“横渠四句”为中国士大夫精神之根本——“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

记者:文学即人学,通过孤竹墨也就是您写的《我行我述》一书,我深切地体会到了一位当代知识分子在社会巨变中的淡定从容与社会担当。您能在此向我们读者简单概述一下,您是从哪几个方面来表述的吗?

邵董:特别简要地说,文化思想部分就是四个“万”:行万里路、读万卷书、结交万友、三生万物;企业管理部分,就是知行合一,在管理实践中提炼法则和经验。另外,企业管理者除了战略思维、逻辑思维之外,也需要感性思维、形象思维。书中诗词歌赋部分,就是抒情言志,在长短韵律中留存即时的景趣、情趣、意趣、志趣。

记者:邵董,从您的经历来看,您在正大任职已长达29年,说起正大,可以说在中国家喻户晓,名气很大。但是像您这样,在正大公司任职近30年的人恐怕真是不多!那么,作为正大公司的高管,您对正大的评价是什么呢?

邵董:正大集团是泰籍华人创办的世界500强企业,在中国以外称作卜蜂集团(CP Group)。正大集团是一家以农牧食品、零售、电信三大事业为核心,同时涉足金融、地产、制药、装备制造等10多个行业的多元化跨国集团公司,业务遍及20多个国家和地区,员工超35万人,年营业额近千亿美元。

正大集团有着爱国爱乡的光荣传统,血浓于水的中国情结,始终关心和支持中国的发展。1979年创办我国改革开放后第一家外商投资企业,获得0001号外商投资企业批准证书。四十余年来,正大集团是中国改革开放伟大历程的参与者、见证者、贡献者,也是受益者。

截至2020年,正大集团在中国设立企业600多家,投资1200亿元,下属企业遍布除西藏以外的所有省份,员工9万人,拥有正大饲料、正大食品、正大鸡蛋、正大种子、正大机电、卜蜂莲花、正大广场、正大优鲜、正大电商、正大制药、正大置地、大阳摩托、正信银行、正大综艺、正大音乐等具有广泛知名度的企业、品牌和产品。

记者:在短短几十年里,正大公司由饲料加工销售起家,到如今涉足如此众多领域的全面发展,已不仅仅是我们概念中的饲料或者说肉类加工企业了。您认为正大的成功之道是什么?有人说,愿景使命与方针策略是企业的成功之道,您认为正大集团的发展符合这一论道吗?

邵董:正大集团的愿景是“做世界的厨房,人类能源的供应者”。我们有六条核心价值观,分别是:利国利民利企业的三利原则、快速优质、化繁为简、接受变革、不断创新、正直诚信。六条核心价值观中,快速优质、化繁为简、不断创新是做企业之术,而利国利民利企业、接受变革、正直诚信这三条,是企业管理之大道,它符合事物发展的普遍规律。我研究中西方文化的异同,得出结论,中西方文化的精髓,在最根本的两点上是完全相同的,一个是利他主义,一个是正直诚信。了解过康德、比尔·盖茨,还有美国前FBI局长科米的著作《至高忠诚》的朋友,应该会有同感。我国传统文化的主流,更是体现了这两点中心思想。

正大集团在泰国,在中国,在全世界,开展业务的方针策略,都不允许偏离以上六条核心价值观。特别是“利国利民利企业”这一条,筹划每项业务之时,都必须首先考虑到所在国家的利益、当地百姓的利益,如果违背这个利益,那么企业不会长久,那就不能做。我想,这是正大集团这个百年企业持续发展的动力之源。

记者:在数字化、智能化到来的当下,应该说更有助于正大愿景的实现。那么作为正大机电公司的董事长,您在这方面是怎么考虑和运作的呢?

邵董:正大机电,是泰国正大集团旗下的机电装备产业群,是国内少数能同时在饲料厂建设、猪场建设、鸡场建设、食品厂建设、以及农牧食品物流车辆方面提供“成套工程+机电装备+专用车辆+产业数智化”四位一体的整体解决方案的供应者。正大机电所提供的机电装备和工程项目解决方案,汲取了正大集团引进的国外高端机电产品技术,结合了正大集团100年的农牧业生产经验,不断助力世界农牧食品业的产业升级。

正大机电经过多年的励精图治,旗下公司由原先的2家发展成目前的6个专业化公司、15个事业部、5个技术研发中心、5个产品生产基地。业务板块不断向农牧食品全产业链各个环节延伸,实现从土地到餐桌的全覆盖,业务领域涵盖饲料、养殖、新食品、深加工、物流、车辆租赁等领域。

这6个专业化公司分别是,上海正诚机电制造有限公司、上海正宜机器工程技术制造有限公司、上海正福食品机械工程有限公司、鑫百勤专用车辆有限公司、正大谷瑞机电有限公司和正大汽车租赁有限公司,其中正诚、正宜、鑫百勤获得“高新技术企业”称号。

正大机电始终坚持“以奋斗者为本”的企业精神,重文化、抓人才、建梯队,现拥有各专业工程技术人员120名,施工管理人员85名,售后服务人员50名,取得国家专利135项,计算机软件著作权5项。公司注重人才的任用与培养,为青年才俊提供“个人+平台”的创业机制,同时通过国内知名的管理咨询顾问公司——华夏基石,为正大机电进行战略导航与组织培训,通过内修外炼提升团队能力,实现穿越经济周期的长远发展。

随着数字化、智能化时代的到来,正大集团寄望通过智能制造,实现农牧、食品、零售主营业务的效率提升,为人民提供物美价廉的健康食品。为此,我们已经在上海松江建设“正大集团智能制造研发中心”,依托上海松江和浙江慈溪的正大机电制造基地,实现研发成果的转化,为正大集团和我国农牧食品行业赋能,践行正大集团“利国、利民、利企业”的经营宗旨。

记者:您刚才提到正大机电在业务扩展的同时,不断加大研发投入,成立了智能制造研发中心,以便更好地解决农牧食品业在装备和服务方面的痛点。您能具体举例说说针对哪些痛点,解决了什么问题吗?

邵董:“正大集团智能制造研发中心”,既为食品加工业提供先进的解决方案,也注重研发关键机电设备,填补国内外行业空白。研究领域包括:无人化食品加工生产线、智能化果蔬产后加工生产线、微波技术在食品业的应用、专业化冷链物流车辆、食品加工业自动控制技术、专用机械臂及力学研究、智慧物流技术等。

正大智能制造研发中心位于上海松江,主要研究饲料厂、养殖场、食品厂、屠宰厂、零售物流所需的智能化设备,提供自动化解决方案,开发正大自主产权的CPS、WCS、MPS等控制系统,取代进口控制系统,为全产业链升级改造提供技术支持。智慧果蔬设备研究院主要研究果蔬产后化处理、物流、销售等全产业链智能技术及先进应用,旨在使蔬菜水果减少产后化损失、延长供应时间、提高产品效益。

记者:结合您几十年的企业管理实践,您认为企业管理的精髓是什么?

邵董:我在几十年的企业管理实践中,学习与借鉴了很多成功的管理理论和企业案例,归纳出企业管理的道、法、术、器,作为企业实现有效管理的逻辑和体系。特别是要注意“以道驭术”,而所谓“道”,就体现在一个企业的企业文化当中,所以我把企业文化,称为“企业持续发展的永动机”。

在正大集团以六条核心价值观为DNA的正大文化之下,正大机电业结合自己的行业特色和人才特色,培育了正大机电的次生企业文化。为了便于记忆,我把它归纳为“一二三四六八”。

一条企业精神——以奋斗者为本。这是华为公司的口号,但其内涵并不是华为原生的,它是中国传统文化中“以人为本”和西方管理文化中以价值创造为核心的结合体;华为把它概括出来很好,我们认可它,所以也作为我们企业文化的一条重要思想。

二轨并行战略——保增长,谋发展。保增长为谋发展提供物质保障,谋发展为保增长提供新的动能。保增长方面,要聚焦主航道,凝心聚力,抓住主营业务中的机会点扩大战果;谋发展方面,通过多角化业务拓展,建立能够穿越经济周期的持续盈利能力。

三大制胜法宝——追求三个满意(客户满意、员工满意、投资人满意),保持技术领先,激发内生动力。

四条管理原则——销售是龙头、技术是核心,质量是生命,资金是血脉。

六个核心能力——商机洞察能力、经验复制能力、组织激励能力、数智化导入能力、资源整合能力、完美交付能力。

还有八项行为准则,我们可另择时机细聊。

记者:在您的几十年职业生涯中,您遇到的最大挫折是什么?最让您刻骨铭心的是什么?您是怎样走过来的?

邵董:要说大的挫折,我还没有觉得有什么刻骨铭心的事件,我更愿意分享我个人的一些遗憾。

做事业需要三个力——想象力、创造力、执行力。我个人的创造力、执行力还可以,但缺乏想象力。我觉得这是我的一个很大的不足,也局限了我的团队的进步。

第二个遗憾就是人才规模,隔一段时间就会感到人才不足。接到新的任务了,或者是业务机会来了,往往拉不出一支满意的人才队伍去执行。这一块我也痛定思痛,从两年前开始发力,着重“三个梯队建设”,也强调吸引高素质人才、跨学科人才。目前正大机电800多人的员工中,硕士博士高学历人才就有将近50位。现在是知识经济时代,知识和资本共同创造价值,所以,人才是企业最重要的资产,比资本还重要,人力资源是最可能实现“嬗变”的资源,要从机制和制度上激发人才的动力。

记者:回顾以往半个世纪人生路,您最引以为豪的是什么呢?

邵董:我个人取得的成绩微不足道,一定要说引以为豪的点,我觉得第一个是,生逢一个社会巨变的时代,作为一个知识分子,成为这个伟大时代进程的参与者而不是落伍者。第二个是,作为一个机械专业背景的职业人,有幸加入农牧业这个国民经济基础行业,有幸加入正大集团这个具有浓郁中国情结的跨国企业,并在这个行业、这个企业能够做出力所能及的贡献,间接地为国计民生做出贡献,特别是看到消费市场上充足的肉类食品,其中有正大集团的努力,有正大机电的努力,有我个人的努力,深感欣慰。

跟邵董还聊了很多,因为篇幅有限,就不一一记录在此了。

结束了对邵董的专访,可他的“士不可以不弘毅”等掷地有声的话语,却深深地印刻在脑中挥之不去……

我很奇怪,他明明身为商旅,却手不离卷,通古今,晓中外。

我很奇怪,他明明是做严肃的企业管理,却认为管理是科学,也是哲学,更是艺术。

我很奇怪,他虽不是政治大人物,却也提倡并践行“立功、立德、立言”之三不朽。

我很奇怪,他有着书生的儒雅,眼神中却有着久经战场斗士的坚毅。

这一切,都使我想到了一个字,那就是“斌”字。让我把这个亦文亦武,文武双全的字,赠送给邵董,也算作为本文的一个小结吧。

另外,摘抄一段《我行我述》中收录的孤竹墨在八十年代写的《再也没有栅栏》一诗的节选,送给我们广大的读者:

我说过我是船

只有海,我只有在海上扬帆

我学会宽容积蓄力量获得充实

你使我变成一股旋风变成真正的男子汉

大漠算什么?戈壁算什么?

我有足够的勇气和力量闯过风刀雪霜!

……

小贴士:

上海正诚机电制造有限公司,拥有建筑施工资质、钢结构加工资质、设备安装资质,并成立了牧正建筑施工分公司,是行业内少有的资质完备、设备精良、工艺可靠、交付完美的EPC交钥匙承包商,为客户免除了在项目设计、工程质量、施工周期、投资控制、安全施工等方面的后顾之忧。公司成立27年来,已累计交付150多座饲料厂、300多座畜禽水产养殖场、1000万平方米钢结构厂房,其自主研发的智能化控制系统获得国家软件著作权。上海正诚始终以专业技术不断推动饲料厂、养殖场向规模化、自动化、数字化、无人化方向升级转型。

上海正宜机器工程技术制造有限公司是以饲料工业为主体的饲料机械加工设备及配件的制造商,饲料厂环保方案及环保设备的提供者,微波食品设备的研发制造者。公司成立20多年来,已累计生产核心产品环模近45000件,涉及畜禽料、牛羊料、水产料、生物质木屑等原料制粒工艺,产品在国内外市场享有较高的知名度与良好的口碑。

上海正福食品机械工程有限公司由正大机电与日本福田株式会社合资成立,通过利用日本及欧洲在食品设备系统的先导优势,为我国肉类食品和现代食品项目提供完美的全套解决方案。

鑫百勤专用车辆有限公司是农牧食品业专用运输车辆的制造商,产品涵盖散装饲料车、畜禽运输车、冷链运输车、果蔬自动拣选运输车、智能抓鸡车等十余个系列,已成为农牧食品业运输车辆制造业的翘楚,被中国品牌强国论坛评为“70年70系列匠心品牌”。鑫百勤引进欧洲技术开发的智能/环保/防疫运猪车,符合农业农村部防范非洲猪瘟的各项要求,获得农业农村部、中国畜牧业协会、农牧行业主流企业的广泛赞誉。

正大谷瑞机电有限公司由正大机电与美国爱科集团合资成立,无缝对接欧美养殖机械的前沿技术,为全球养殖企业量身定制成套机械设备和整体解决方案,产品涵盖种猪、育肥猪、蛋鸡、肉鸡等养殖板块。公司拥有12条全自动智能生产装配线,通过数字化管理与柔性智能生产,成为现代化智能化的养殖设备专业制造基地。

正大汽车租赁有限公司是一家专业的车辆租赁服务公司,致力于为客户提供高端乘用车、新能源车、智能物流车租赁服务、车辆运营期间信息化服务、充电桩租赁服务,以及其他特种设备的租赁服务,业务网点已遍及中国大部分省份。公司通过大数据平台的运用,不断为车辆及物流行业升级赋能。

猜你喜欢

机电企业
企业
企业
企业
企业
企业
敢为人先的企业——超惠投不动产
智能控制在机电一体化中的应用
简述机电自动化在工程机械制造中的应用
高速公路站级机电维护管理模式创新探讨
高速公路机电养护模式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