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城市生态环境管理原则与路径分析

2021-11-09吴梓泓

探索科学(学术版) 2021年10期
关键词:城市规划单位生态

吴梓泓

中山市生态环境监控中心 广东 中山 528400

前言

近年来,我国城市化逐步加快,城市经济发展迅速。在现代生态和谐、可持续发展理念下,城市生态环境管理工作越来越受重视,并且在城市规划、建设和管理中发挥了重要的作用。新形势下,我国各个城市从政策、技术到管理机制的改良,逐步形成了较为科学的生态环境管理机制。但是,部分城市受到传统规划、管理理念和模式的影响,在城市生态环境管理方面也暴露出一些问题。为此,有必要就城市生态环境管理的基本原则、实现路径进行全面、深入的探究。

一、城市生态环境管理现状和存在的问题

(一)生态保护与经济发展难以平衡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城市发展迅速,但是受到传统城市规划、工业生产模式的影响,城市在生产力、经济迅速发展的过程中,忽略了生态保护。这导致当前很多城市面临着环境污染、生态脆弱的问题,尤其在旧城区中,绿地面积少、环境污染治理难度高等问题大量存在。在新形势下,虽然有很多城市都认识到了环境保护的重要性,但是在环境保护和经济发展之间进行抉择时,部分城市很难做好两者之间的平衡,导致一些城市依然为了经济发展而牺牲城市生态环境。

(二)生态环境管理技术水平低

现代社会经济迅速发展,各类技术全面进步,但是在城市生态环境管理方面,部分城市存在着技术水平低、信息化程度低的问题。例如,针对城市环境污染、环境影响评价等工作,依然过多依赖相关工作人员的人工信息采集、分析,不仅工作效率低,分析评估结果的参考价值也很低。究其原因,部分城市在生态环境管理方面缺少必要的资金投入,在队伍建设方面没有做好人才培养,同时也没有构建针对城市环境管理的信息化平台,这对城市的环境管理改革和创新十分不利。

(三)公众参与度不足

城市的生态环境管理不能仅仅依靠相关责任部门,而是要所有单位、城市居民共同协作。但是,目前部分城市的生态环境管理工作局限于某些部门,未能有效吸引公众参与,也没有得到各个领域的有效支持。究其原因,主要是因为目前部分城市的生态环境保护管理责任单位没有认识到公众参与对其工作的重要性,在公众宣传教育方面缺少资源投入[1]。这导致城市公众缺少生态环境保护的主体意识,无法在生态环境保护工作中充当重要的配合与监督角色。比如说,如今公共绿化、景观工程在城市中随处可见,但是长期存在公众损坏公共绿化的情况。这导致城市生态保护中至关重要的园林绿化景观破坏严重,后期维护管理成本较高。

(四)缺乏远期规划

很显然,城市生态保护及管理不是一件一蹴而就的工作,而是需要花费大量的时间和资源进行。尤其是很多城市还涉及到重要的生态恢复工作,这更需要从长远的角度进行考虑。而且,在城市发展速度越来越快的情况下,很多原有的生态保护策略会在城市发展中暴露其局限性。而部分城市本身在生态保护及管理中缺少长远的考虑,没有结合城市发展趋势进行考虑,导致一些生态保护措施无法长期发挥良好的效果。同时,这种情况也导致城市的生态保护工程长期处于改造的状态,这与生态可持续的理念相悖。

二、城市生态保护管理的基本原则

(一)人与自然和谐共存

人是自然中的人,生态保护和管理本身就是和人类的身体健康、生命延续息息相关。而城市作为人口稠密、土地资源紧张、人造构筑物较多的区域,本身用于绿化的土地资源和空间就比较紧张。在这样的条件下,依然需要强调人与自然和谐共存的基本原则。一方面,需要根据城市所在地区生态、自然条件特点,对城市规划、居民活动、工业生产等进行优化,在减少对自然生态影响的基础上,达到互相融合的目的,而这也是现代城市生态保护管理的基础所在[2]。

(二)生态与经济协调发展

现代城市规划和管理理念下,人们需要解决好的关键问题,就是平衡城市经济发展和生态保护质检的关系。传统发展模式下,很多城市的发展都是以牺牲生态为代价,这也让城市当下的规划管理面临诸多遗留问题。因此无论是传统城市的发展,还是新兴城市的建设规划,都应当评估好经济发展和生态之间影响,找到一种可以兼顾两者的方案。值得重点强调的是,工业与多数传统城市的经济息息相关,但同时传统工业也势必会对生态造成不利影响。为此,不仅需要做好城市业态的优化改良,还要对工业生产模式、技术进行改革,在稳步推动经济发展的同时,减少环境污染。

(三)预防与防治有效结合

在城市生态保护管理中,环境污染问题的治理尤为重要,但是部分城市仅仅关注对现有环境污染问题的处理,忽略了对环境污染风险的识别和提前规避。因此,在新的城市生态保护管理理念下,需要坚持预防和防治有效结合的模式。为此,城市规划建设、工业生产、市民活动等多个方面,都需要相关责任单位做好风险识别与评估工作,将新的污染问题扼杀在初期阶段,避免其产生实际性的影响。而针对现有污染问题的处理,要结合城市规划改造和现代技术的应用,实现对污染问题的快速处理、降低影响。

(四)注重公众参与

城市是全社会公众的城市,城市中的每一个居民都肩负着保护城市环境的责任。所以在新形势下的城市环境保护及管理中,相关部门需要有意识地发挥社会公众在生态保护管理中的参与和监督作用。一方面,社会公众需要有意识地参与生态保护、生态监督,配合管理;另一方面,城市居民要在相关部门的宣传教育下,改变传统不良习惯,为城市生态恢复、生态保护做出关键贡献[3]。

三、城市生态保护管理思路及路径分析

(一)强化主体意识

如前文所述,城市的生态保护管理与城市每个单位、个人都息息相关,所以优化生态保护管理的关键在于要强化主体意识。首先,城市环保主体责任部门及水文、气象、规划等相关部门,要对生态保护管理工作对城市乃至整个人类文明的意义有科学的认识,明确自身肩负的责任。基于此,由该类单位牵头,利用必要的行政措施做好对城市工程建设、市政管理、公共服务、工业生产等单位引导和监管工作,明确这些单位的责任,强化其环境保护管理主体意识。然后,通过加强公众宣传教育,增强城市居民的主体意识,让其能够真正参与到城市环境保护和管理之中,并发挥其监督作用。在此基础上,形成从主管单位、责任单位到社会公众全覆盖的城市生态保护管理体系,为城市长期可持续的生态保护和管理工作打下可靠的基础。

(二)优化城市规划

城市规划建设对生态保护管理工作的影响十分巨大,因此在城市规划中要充分分析城市经济、产业机构、业态划分、生态条件现状,结合城市发展目标,为城市规划建立长期机制。例如,在城市工业、居住区、商业区的规划方面,要通过采集大数据,对城市未来经济增长、人口变化、业态变化趋势进行分析预测,秉承生态保护和可持续发展的理念,开展相应的规划工作。其中,关于绿地、绿化景观工程的规划,除了基础绿化的全覆盖以外,要结合城市区位特点,做好各个区域园林景观工程的均匀分配。另外,要根据城市环境特点,对园林景观的生态建设、植物种植管理建立可靠的资源共享体系,确保城市绿化部分能够发挥良好的生态恢复及环境美化功能。

(三)构建精细化工管理机制

针对现代城市的生态保护及环境管理工作,要充分利用各类自然资源及管理资源,建立一套精细化、动态化的管理机制[4]。首先,要基于前文提到的责任体系,将城市生态保护的责任落到实处,为各个主管单位、责任单位制定详细的生态标准。基于该标准,在城市管理制度及立法方面,完善相关制度和法律规章,为生态保护及管理工作提供可靠的制度保障。然后,结合各单位实际工作情况,落实法规制度,通过科学严谨的奖惩制度,激发各单位部门的生态保护管理积极性。

(四)建立信息化、技术化管理体系

近年来,各类现代技术全面发展,城市生态保护和管理也需要注重对现代技术的应用。首先,应当基于智慧城市的建设,构建生态保护管理的信息化管理平台,实现对多个领域环保关键信息的共享。基于此,通过大数据分析,对城市生态发展趋势、风险进行识别,对各类生态保护管理资源进行优化配置,提高管理有效性。在具体的生态保护和管理中,应当积极利用现代科学监测仪器、智能化分析系统,对环境污染行为进行实时监督和预警,对生态变化趋势进行预测,便于更早进行生态介入。最后,在城市规划建设、工业生产等领域中,结合现代技术进一步优化环境影响评价及环境影响验收措施,提高生态保护管理质量。

结束语

综上所述,在如今城市化进程持续加快的背景下,生态保护管理工作面临的挑战越来越大。针对传统城市发展遗留下来的生态问题,以及未来城市发展对生态恢复、环境保护和管理的要求,相关主管单位、责任单位及社会公众需要积极联合起来,建立完善、科学、精细化、动态化、可持续的城市生态管理机制。在此基础上,利用现代信息技术、监测技术,实现对城市生态环境的有效监测和精细化管理。再结合完善可持续的管理机制,全面提升城市生态保护管理质量,为城市乃至全人类的可持续发展做出重要贡献。

猜你喜欢

城市规划单位生态
新形势下的建筑设计与城市规划
鸣谢单位(排名不分先后)
“生态养生”娱晚年
新形势下的建筑设计与城市规划
填单位 要推敲
住进呆萌生态房
生态之旅
生态景观在城市规划中的应用探索
看错单位
协办单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