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校园绿地中空间植物环境与游人使用情况关联性研究

2021-11-09李欢谢梅芳龚澳高婷婷荆家璇

现代园艺 2021年18期
关键词:游人绿地营造

李欢,谢梅芳,龚澳,高婷婷,荆家璇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陕西杨凌 712100)

校园绿地中的空间植物环境在景观绿地塑造中占据重要地位,通过对其与游人使用情况的关联性研究能够得到重要收获。在理论方面,能够丰富园林设计理论,为校园绿地景观设计和优化提供参考,为同类校园绿地景观设计提供借鉴。在实践方面,为设计者提供参考,使绿地环境更加符合游人们的需求,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共处。

1 研究对象

研究对象为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南校区5 块绿地,分别是:林苑广场(规则式广场绿地)、苦楝广场(树阵广场)、牡丹园(规则式专类园)、经济树木园(自然式游园绿地)、小西湖(综合性自然式游园)。

2 研究方法

2.1 样地选取

通过勘查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南校区的所有校园绿地,选择其中15 块具有代表性的绿地进行调查研究。经过1 年的观测记录,筛选出数据记录完整、绿地特征明显的5 块样地作为最终研究对象。

2.2 绿地景观特征调查

(1)空间类型调查:通过绘制5 处绿地植物配置平面图,比较植被类型、郁闭度(林地中树冠垂直投影的面积和林地的面积比,以10 分的形式表示,完全覆盖地面是1)、所营造的空间类型(分为覆盖植物空间、纵深植物空间、开敞植物空间、半开敞植物空间、封闭植物空间5 种类型)、植物营造空间类型的方法(列植、片植、群植等)、游人与植物互动行为比较等,对比校园绿地景观的植物空间营造。(2)植物季相景观调查:观测与记录四季绿地的季相景观。

2.3 游人行为特征的观察记录

在4 个季节中各选取6d,从6:00~20:00 观测记录5 块绿地的游人人数、行为内容、分布情况。同时,给绿地季相景观丰富度、游人与植物的互动度打分(1~5 分,1 分互动度最差,5 分互动度最高,以此类推)。

2.4 问卷访谈

提前制定300 份调查问卷并准备访谈问题。在观测绿地中,通过对游人发放问卷,并进行访谈,了解其对南校区绿地空间植物环境的感受和建议。

3 结果与分析

3.1 林苑广场

3.1.1 空间营造。林苑广场通过列植乔木,规则式种植灌木、草本等,营造出东西方向的纵深植物空间,郁闭度为0.3,以满足师生快速通行、林下学习的需求。绿地植物设计大体呈中轴对称式(见图1),中轴上设计规则式矩形树池,栽植紫薇、桃树、榆叶梅等小乔木,西侧片植棕榈,以遮挡人们视线。中轴线以南以北,植物种植体量大体相同,但在灌木种类上又有不同。紧挨中轴线种植2 列七叶树,以形成阴凉的树下空间,七叶树下设置环形园椅,方便人们乘凉、学习、交谈。七叶树旁设2列矩形种植池,分别种植低矮的草本,即大花美人蕉、鸢尾,形成较为开敞的空间环境。在鸢尾种植池中还列植了银杏树,并在其外侧种植多样的灌木丛。

图1 林苑广场植物配置图

3.1.2 植物季相景观。绿地植物搭配较合理,乔灌草相结合,季相景观丰富,四季有景可赏,主要观赏季节在春季。春季:皱皮木瓜、山茱萸、碧桃等多种植物相继开花,游人在此处赏花拍照,还有学生在此做试验,游人与植物互动度达到最高。夏季:主要观赏植物有紫薇、七叶树、大花美人蕉等,除去赏花、拍照、乘凉等活动,还有不少老人在夏季捡七叶树的果实,季相景观丰富度和人与植物互动度都较高。秋季:主要观赏植物有鸡爪槭、七叶树、银杏、山茱萸,色叶、观果树种丰富,游人主要的互动行为是拍照。冬季:景观丰富度和游人互动度最低,只有棕榈和雪松保持翠绿(见表1)。

表1 林苑广场植物季相景观与游人行为统计表

3.2 苦楝广场

3.2.1 空间营造。是由单一树种苦楝规则式种植形成的交通、学习交流类绿地景观,高大的苦楝树形成巨大的林下空间,郁闭度达到0.9,构成覆盖植物的空间。林下空间隐蔽凉爽、视野开阔、阴凉通风,分布有桌椅供师生在此交流学习。

3.2.2 植物季相景观。四季主要观赏植物都是苦楝,季相丰富度较差。初夏游人与植物互动较多,可在树荫下学习交谈,但在其他季节游人与植物的互动度都较低(见表2)。

表2 苦楝广场植物季相景观与游人行为统计表

3.3 牡丹园

3.3.1 空间营造。牡丹园是单一灌木牡丹规则式种植形成的观赏性绿地景观,群落结构单一,郁闭度为0,低矮的牡丹丛营造出开敞空间。在阳光渐强的春季,由于没有乔木的遮蔽,人们会在此拍照、赏花、通行,不会长时间停留。

3.3.2 植物季相景观。主要观赏季节为牡丹盛开的春季,此时景观丰富度达到最高,人们在此处赏花、拍照。牡丹未开放时,绿地景观丰富度最低,游人在绿地的主要行为是通行,并不会与其中的植物产生互动(见表3)。

表3 牡丹园植物季相景观与游人行为统计表

3.4 经济树木园(见图2)

图2 经济树木园植物配置图

3.4.1 空间营造。通过地形的起伏和植物种植,营造一个半开敞空间。片植多种本地经济果树,人们与经济果树形成高度的互动交流,观花观果、树下休憩及大量师生利用其开展学习试验。

3.4.2 植物季相景观。春夏秋冬四季皆有景可赏,季相景观丰富度高,游人与植物的互动度也高。春季:山茱萸、樱花、杏花等观花植物相继开花,游人在此观花、拍照、游览。夏季:樱桃等果树果实成熟,石榴等开花植物开花,游人在此观花、赏果、摘果品尝。秋季:是硕果累累的季节,山楂、柿子、木瓜等果实纷纷成熟,不断有游人在此观果、摘果品尝。冬季:景观丰富度较其他季节较弱,但也有山茱萸、火棘等观果树种可以欣赏(见表4)。

表4 经济树木园植物季相景观与游人行为统计表

3.5 小西湖(见图3)

图3 小西湖植物配置图

3.5.1 空间营造。作为南校区最为出名的综合性观赏绿地,植物配置丰富度也是其他绿地所不能及的。有多种落叶阔叶植物组成,仿自然式的乔灌草相互搭配,营造多种空间,游人可以在“梅园”中赏梅拍照,在湖边观赏水生植物,在棕榈园中感受热带风光……在小西湖绿地中,可以感受植物营造的多种空间氛围,包括开敞空间、半开敞空间、私密空间。步道两侧的绿地以红枫为基调树种,种植金枝槐、木瓜、文冠果引导视线,用珍珠梅、麻叶绣线菊、溲疏、锦带花、金山绣线菊、金钟等观赏灌木丰富景观层次。中央生态岛片植棕榈,从步道向校园主路过渡,依次为红枫带、金枝国槐、紫叶李混合带,最后是火炬树。在林地的下方植有耐阴的玉簪,丰富立面层次,主路有紫荆、珊瑚朴、青檀、旱柳等多种植物。

3.5.2 植物季相景观。植物季相景观丰富。春季:主要观赏植物有梅花、木瓜、海棠等,春花烂漫,游人多在此赏花拍照,景观丰富度、游人互动度高。夏季:主要观赏植物有木槿、睡莲、玉簪等。秋季:主要观赏植物有鸡爪槭、山茱萸、火炬树等。冬季:主要观赏树种有金枝槐、木瓜。可以说,在四季中,绿地景观丰富度和游人与植物的互动度呈现递减趋势,但总体比其他绿地高(见表5)。

表5 小西湖植物季相景观与游人行为统计表

3.6 五大绿地植物景观对比与总结

由表6 可知,在空间营造方面,小西湖作为综合性绿地,营造的空间类型最为丰富。其他绿地营造的空间类型较为单一,虽然空间营造与绿地功能相适应,但利用少量植物营造空间,可以解决单一空间无法解决的问题,满足游客需求。例如,牡丹园无法解决观花过程中的遮阴问题,如果用植物或园林设施补充,会增加游人停留时间。同时,植物营造的空间类型与其种植形式有关,可通过列植乔木营造覆盖植物的空间;列植灌木营造开敞植物空间;列植乔灌木营造纵深植物空间;片植乔木营造封闭植物空间;仿自然式乔灌草相结合营造混合空间。

表6 校园绿地植物空间营造对比表

人们与植物的互动关系也与植物塑造的植物空间有较强联系。在开敞植物空间下,游人的主要行为活动是赏花拍照,很少做停留休息,以减少烈阳曝晒。一般而言,植物空间营造越复杂,游人的行为活动种类越丰富。因此,可以通过预估游人活动行为种植植物,为其营造相适应的植物空间。

由表7 可知,在植物季相景观方面,5 块校园绿地虽然在季相景观丰富度上差别较大,但植物配置与绿地功能适应度却都较高,体现了西北农林科技大学绿地景观的优越性。总体而言,综合性的游园绿地(小西湖)的季相景观丰富度最高,基于交通集散功能的校园绿地(苦楝广场、牡丹园)季相景观丰富度有所欠缺。其中,林苑广场以集散交通作为主要功能,却能够兼顾丰富的季相景观,是值得其他校园绿地借鉴学习的。另外,5 块校园绿地的植物管理精细程度有较大区别,苦楝广场、林苑广场、经济树木园的植物管理较小西湖和牡丹园来说较弱。根据实际经验可知,好的植物设计往往需要精细化的养护管理,否则再好的设计也无法完全体现出效果来。

表7 校园绿地植物季相景观对比

4 结语

通过校园绿地人流量与使用人群行为观测,校园绿地景观季节性观测,季节观测综合分析这3 项方法的综合利用,得到较为客观的结论,总结校园绿地空间植物环境对绿地功能性发挥和游人使用情况的影响。植物是造景最主要的要素,其所营造的植物空间与植物的季相景观可以给游客带来不同的感受,满足其不同需求。研究发现,植物群落的仿自然式种植及乔灌草相结合搭配,可以营造混合植物空间,满足不同游客的使用需求,适用于以小游园、观赏游憩为主要功能的校园绿地。植物群落的单一种植、规律性列植,营造开敞植物、覆盖植物、纵深植物空间,更大程度满足游客通行、观赏、交谈等使用需求。该方法适用于以集散、专类植物观赏为主要功能的校园绿地。植物季相景观丰富程度的高低只是衡量一块绿地植物配置好坏的单一因素,并不能作为唯一因素,只要植物配置与绿地的功能适应度高,就是合格的植物配置方案。在此基础上,植物的季相景观越丰富,越能吸引到游客。通过对校园5块绿地的研究可以发现,林苑广场作为一个以集散交通为主要功能的绿地,不仅植物配置与功能适应度高,而且季相景观丰富,可为其他绿地提供参考。同时,后期的植物管理精细度也是留住游客和提高其使用度的重要因素之一。

猜你喜欢

游人绿地营造
诚心为“侨” 营造“家”温暖
地铁上的九座城
孟浩然《送朱大入秦》
2021年山西将完成营造林26.67万公顷(400万亩)
小学校园绿地景观设计研究
田园养生景观营造探讨
浅谈林地绿地养护精细化管理
营造风清气正的政治生态
登神农顶
走进绿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