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元阳阿者科哈尼族传统村落景观生态文化探析

2021-11-09杨文博潘曲波

绿色科技 2021年19期
关键词:哈尼族村寨梯田

杨文博,王 艳,潘曲波

(1.西南林业大学 园林园艺学院,云南 昆明 650224; 2.西南林业大学 艺术与设计学院,云南 昆明 650224)

1 引言

生态理念将世界划分成不同且有关联的因素,不同因素彼此间能够相互联合,从而形成一个相对统一的整体[1]。传统村落阿者科作为一个可循环的整体系统,在长期的社会生活中,满足自然的发展规律,并且对存在于生态环境中的森林、村寨、梯田以及江河,给予了充分的保护以及利用,进一步促进了生态环境的可持续发展,并产生了相应科学的系统。阿者科村落中人作为主导因素在改造社会的实践活动中,利用生态保护理念保护自然环境,服务自然,参与自然生态运作,同时得到自然环境回馈。

2 研究区概况

阿者科村隶属于红河哈尼族彝族自治州元阳县新街镇爱春村委会,人口约为429人,是现存蘑菇房比较完好的代表性哈尼传统村落。它坐落于龟山北半山腰(呈东西走向),海拔1880 m。阿者科村红线范围内规划面积为14.98 hm2(图1)。阿者科村是红河哈尼梯田文化景观世界遗产核心区的5个申遗重点传统村落之一,能够清晰地将遗产区森林、梯田、村寨和水系“四素同构”的具体特点呈现出来[2]。在2014年11月17号《住房城乡建设部等部门关于公布第三批列入中国传统村落名录的村落名单的通知》(文号:建村[2014]168号)中阿者科村哈尼村落被列入第三批“中国传统村落”名录。

图1 阿者科村红线范围

3 传统村落阿者科景观生态文化探析

3.1 环境生态文化

3.1.1 “天人合一”的生态理念

哈尼族拥有漫长的历史,其中,产生了“天人合一”的自然价值理念[3]。对于哈尼人来说,不管是人类还是自然万物,均有其属于自己的生命,万物都有其自己的主宰[4]。这些最终形成哈尼族人与自然和谐的生态理念,以牢固的生态认知、生态情感、生态行为和生态理念为一体的生态伦理思想。

3.1.2 适应自然生态环境的村寨选址

哈尼族的风水观念受到汉族文化的影响而产生,表现为寻求一种理想的生存环境愿景。村落选址的基本原则也遵循了一定的中国传统风水生态观,负阴抱阳,背山临水,藏风聚气。阿者科坐落在向阳的凹坡之中,村落上方的山林就是寨神林所在处,四周背靠植被茂密的山地,山寨前方视野开阔,万亩梯田一览无余。

3.1.3 满足生态适应性的民居建筑

蘑菇房是阿者科村民居主要的建筑样式,阿者科民居“蘑菇房”在建筑形式的构造和整体布局上因地制宜、就地取材、科学合理。蘑菇房反映出哈尼族顺应自然规律,追寻人与自然协调共生的生态理念。在客观上向自然索取较少,对于生态环境的损害也没有超过自然环境的承载力,在利用自然资源的同时重视资源的循环利用和对生态环境平衡的保护。

3.1.4 蕴含生态智慧的森林生态系统

森林生态系统位于阿者科村上方,森林主要作用是涵养水源、生活供需、精神寄托。保证森林系统运作的良好状态,是村落的生态结构长久存在的必要条件[5]。阿者科哈尼人不仅对森林进行生态利用,同时生态保护的工作也做得很好,因为他们认为这是生命之源,保护森林生态系统不仅能够满足村寨人畜饮水和梯田灌溉的需要,还是自然环境之间相互作用的系统模式中的关键一环。

3.1.5 “森林-村落-梯田-水系”四位一体的生态系统

森林是“四位一体”生态系统中最敏感的单元[6]。可以含蓄水源,并为阿者科村提供稳定的水源。村落位于森林和梯田中间,便利阿者科哈尼人生活及从事生产,上山、下田劳作都很便利,是人作为相互影响因素主要的一部分。梯田,一方面是哈尼族长期实践中创造的生产方式和应对自然环境的结果[7];另一方面,梯田可以有效截留村落产生的生活垃圾和废弃物,在利用生产的基础上发挥生态作用,有效维护自然环境的平衡性。哈尼族充分利用水系,在村落中构建合理的水渠网络设施,从而为“四位一体”生态系统的生活和生产用水提供保障。其次,梯田对生活污水进行了很好的消化,起到生态过滤和净化的作用,使得排入到河流的水无污染,生态环保。“森林-村寨-梯田-水系”在空间层面上表现出来的垂直分布模式,是最能够代表哈尼族人的土地利用模式。对于此类模式来说,最优势的地方就是其能够将体能量与物质的自然流动充分地利用起来,可以进一步促进人和自然彼此间的能量互换(图2)。

图2 “四位一体”生态模式

3.2 生活生态

3.2.1 简单纯朴的人生价值观

阿者科村民待人真诚,热情好客,助人为乐,不记恨懂感恩。主张节制,限制开发,更注重于在清淡的物质生活环境中创造出丰富的精神文化生活,妇女心灵手巧,手工缝制衣物和装饰物。这种重精神文化、轻物质享受的生活态度具有浓厚的生态价值色彩。

3.2.2 “自然崇拜”的生态价值观

在哈尼族自然崇拜之中,对水和火的崇拜,是非常重要的一部分。这是由于在其日常生活中,火与水都是必需的一部分,与生活密切相关[8]。森林崇拜源于哈尼族的生存地理条件,元阳地区山地居多,而山地靠森林养育是哈尼族对自然规律的深刻认识,从而上升到哈尼族对森林的虔诚崇拜。阿者科村民注重与自然环境的融合,森林崇拜、水崇拜等生活特点,均是来源于哈尼族长时间的社会实践,经过不断实践,而对自然生态联系的认知,从而获得的结果。对乡土的生态资源进行保护,不断提高人们生活的生态环境,是哈尼族始终重视的问题,进一步促进了人和自然的和平共处。

3.2.3 保护自然的宗教祭祀活动

哈尼族的节日很多,而阿者科村民们现如今仍然延续了哈尼族传统祭祀活动和节日[9]。这些活动都体现出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生态理念。他们认为自己和其他生物是同等的是自然中的一体,顺应自然、遵循、契合自然规律,受到寨神、神树保护寨子才会兴旺。

3.3 生产生态

3.3.1 地尽其利,保持水土

在土地利用上,从水土保持角度考虑,由于地形限制较大,阿者科哈尼族不得不利用较陡的山坡地。这种情况下,“坡改梯”,在崇山峻岭之间开辟出了一片片壮观的层层梯田,故称“哈尼梯田”。梯田不仅给阿者科提供赖以生存的农作物,还起到了生态持续运作屏障作用。块块梯田都是蓄水池,既可以防止水土的流失,又可以为农作物提供必要的水分。

3.3.2 稻作生态农业

“四位一体”的生态农业体系中阿者科村寨高山上茂密的森林涵养水源长年不断供给,这些水系经过森林流入梯田时带有大量的森林腐殖物,并且水流过村落时将人畜生活垃圾等冲入浇灌渠网然后流入梯田,由此梯田获得充沛的养料。梯在梯田中建立田稻禽鱼共生系统,从而形成了一个互相利用,相辅相成、高效、完整的生态农业模式。在当时相对封闭的条件下,这种生态农业模式在传统的社会经济条件下是高生产力的自给自足的传统农业,并且能够长期稳定维持来支持哈尼族人口繁衍。

3.3.3 林下生态经济

针对林下植物种植功能而言,是多方面的,经济功能方面,这些用来交换的经济作物为阿者科村民带来一定的经济收入;社会功能方面,哈尼族社会最初产生私有化的标志之一,因为这些作物谁种植谁便可以获得继承的权利[10];生态功能方面,保护原有植物结构稳定性、丰富生物多样性、调节小气候、涵养水源、优化村落人居环境等多方面的生态功能。

3.4 管理生态

3.4.1 生态分寨管理策略及机制

伴随着尼族的持续南迁,使得哈尼人的生活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从原本的采集徒游生活,逐渐变成了定居生活的形式,生活的环境逐渐固定化,进一步加快了人口的增长速度。为了适应人口增加及生活需求就必然要增加土地投入,元阳地区自然环境因素限制,因此当村寨人口达到一定规模,环境的承载力无法承载时就会分化人口,另外选择适宜生存的环境建立分寨。哈尼族的分寨策略在另一层面来说是对生态环境承载力的深层次理解,使当地的自然资源维持一个在良好的水平,一直有永续发展的空间。

3.4.2 水资源的生态管理理念及机制

水资源是哈尼村落生活生产中重要资源之一,水资源的良性管理和利用才能保证充沛的生活生产活用水。阿者科村民不但孕育出了生态观念,也制定了一套高效利用水资源的系统及村寨水资源管理制度。例如:沟渠管理制、木刻分水制、轮流放水制[11]。优质的循环机制的产生,即:自然—森林资源—水—人畜饮用和梯田用水—自然,能够给人们的生活带来极大的便利,并且随着人文系统和自然系统彼此共同的发展,还可以拉近人类与自然的关系,能够将水、自然环境,还有人类彼此间的联系,充分地呈现出来。

3.4.3 森林资源的生态管理理念及机制

哈尼族在长期的社会实践过程中对森林资源的保护累积了丰富经验,例如:第一,哈尼族传承的文化习俗蕴含着保护植物的理念,形成保护屏障。第二,哈尼族寨神林是保护村寨安宁和繁衍的象征,禁止砍伐。每年的“昂玛突(祭寨神)”节日也是教育村民保护和珍惜自然环境。第三,对于植物采伐采取不同规范,比如,在砍伐乔木类时砍小树留大树,灌木类时砍分支较密的灌木,留小灌木继续生长。季节上也有所要求,立春之前、立秋之后这个时间段才可以砍伐,这样便于第二年长出新苗,恢复生态的可持续性。第四,根据村民日常生活习惯,制定了薪柴砍伐制度,防止无序砍伐造成生态破坏。第五,为了保持森林的良性可持续,村寨会专门选出较高威望的护林员对此进行日常维护和管理,防止偷砍乱伐的行为。

4 结论与建议

基于以上生态文化的分析,更加印证了阿者科村落是较为科学合理的生态系统并且完整的保存了哈尼族“森林-村寨-梯田-水系”四位一体的生态格局,是哈尼族生态智慧的集中体现。但是随着元阳哈尼梯田申遗成功,传统村落旅游业的迅速发展,和新农村建设等等的来临,阿者科及其他传统哈尼族村落正面临着相同的问题和前所未有的挑战。例如;在同属元阳县的其他村落得到新农村建设和旅游业发展同时,阿者科村民仍以传统农业经济为主,造成村民心理不平衡通过外出打工的方式得到经济,村中少了维持“四位一体”生态系统的主导中心“人”,使阿者科的生态体系维持程度受到破坏。因此,阿者科村落急需要发展,以留住生态体系维持者,但是保护也刻不容缓。只有具体针对这些问题加以改善调整,抓住机遇和挑战,深入研究其保护与发展的矛盾,赋予其新的发展方式才能保留阿者科四位一体的完整生态体系。

通过研究,关于阿者科的生态保护提出了以下几点建议。

(1)充分尊重和认识“森林-村寨-梯田-河谷”四位一体的生态系统。保护体系中的4个基本要素,并在现有的基础上优化细节。

(2)规划在原有肌理的基础上,尽量不破坏原有的村落环境,改善和优化传统哈尼民居建筑,将村寨的哈尼传统特色一一展现。

(3)重视当地村民改善生活的愿望与要求。

(4)将生态和旅游业、农业有机结合,在保护村寨生态同时给村民带来更多经济收入,从而留下年轻一代村民以延续哈尼族传统文化和维持“四位一体”的生态体系。

哈尼族的生态理念在阿者科村的生活生产中展现得淋漓尽致,并且还将具有独特且丰富的民族历史,充分地呈现于人们的眼中,属于本地人不可或缺的文化财富。传统村落阿者科生态文化中蕴含着人与自然的关系是双向生成的,而其中的人与自然共生共存的平衡点正是现下景观设计中一直所追寻的,对审视生态和文明是否是天敌与构建宜居到利居到乐居的现代人居环境,具有重要的双重意义。

猜你喜欢

哈尼族村寨梯田
甘肃梯田
多族群杂居区节庆音乐文化的认同阶序——以元江哈尼族传统节庆“喍奢扎”音乐展演的当代转型为例
民族村寨的旅游发展路径
长街古宴 宴宴热闹 哈尼族长街宴
《晨云soho》《初晨soho》《漫漫云峰》《日出梯田》
学校您好
龙脊梯田
锅巴粥
勤劳的哈尼族
元阳梯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