疫情下的重启:留学进入新时代
2021-11-09姜玉婷编辑张影设计刘仕悦
记者_姜玉婷 编辑_张影 设计_刘仕悦
支持留学、鼓励回国、来去自由、发挥作用。
自2021年度秋季学期开学以来,多篇关于“留学生前往海外返校读书”的新闻出现在大众的视野中。其中“2021年全美开学季,中国赴美留学生在上海浦东机场排千米长队等待登机”的照片更引发了热烈的关注。伴随新冠疫苗接种范围的扩大与接种率的提升,大部分主要留学国家的高校相继宣布于2021年秋季学期开放线下授课。我国留学生在经历长期的“在家留学”后,终于迎来了重启后的留学生活。
疫情冲击留学教育
回望过去近两年的时光,世界被笼罩于新冠病毒的阴影之下。为防控疫情,各国相继采取从严的出入境政策,一时间,经济全球化趋势下的经贸文旅交流往来进入寒冬。其中,留学行业也在经历着疫情带来的诸多考验。
中国外交部副部长马朝旭曾在2021年的一场发布会上公开谈过中国海外留学人员的特点:一是人数众多,海外留学人员总人数为160万人,疫情期间尚在海外的大约有140万人;二是留学人员分布在不同国家和地区,美国约有41万人,加拿大约有23万人;三是所在国的疫情发展阶段不同;四是留学人员处境不同,需求也存在差异。
在疫情快速扩散期间,海外各高校采取长期的线上课程。在我国的留学生中,有一部分回到国内,远程完成学业,另外一部分则滞留异国,独自面对。
于回到国内远程上课的学生而言,短期内无法返回海外读书,他们需要调整时差、努力适应在家“云留学”的学习方式。同时,缺乏与教授和同学面对面的交流互动,使得学习的质量与效果受到影响;对于滞留海外的学生来说,心理问题是又一重要威胁:突如其来的疫情使得学生内心压力倍增,孤独、抑郁、焦虑的情绪始终笼罩在疫情期间的学习与生活之中。
多组数据佐证留学“坚守”
虽然新冠肺炎疫情给留学行业带来冲击,给在海外各国求学的留学生带来实际生活与精神心理多个方面的严峻挑战,但是对于海外求学的坚守仍然是疫情期间留学发展的趋势。
早前,中国教育交流会出国留学服务分会理事长岑建君在接受中国教育电视台采访时提到一组数据:研究调查发现,90%中国在美高中生表示毕业会继续在美攻读本科教育,10%表示将回国就读本科;在国内国际学校中,有89%学生表示继续国际教育,高中毕业后愿意出国留学,只有11%表示重新考虑出国留学的想法。另从2020年9月国内国际学校招生情况来看,招生率同比下降5%~10%,并不算“停止”。
另一方面,根据国际教育咨询公司QS在2020年12月所发布的调查报告,虽然疫情并未消退,但仍有超过80%左右的学生表示2021年会选择留学,选择放弃的留学生不超过1%。在此次调查中,归纳留学生愿意坚守出国留学的因素,大致有如下五类,分别 是:求学地只有很少或者没有确诊病例;新冠疫苗已研发,并可以接种;大学开放线下授课;求学地不再有社交距离的限制;可以正常合理地出国求学。
同时,ETS中国区总经理王梦妍称,在数据分析中发现,2021年以来,美国和英国一些主流名校的申请者数量都出现了不同幅度的爆发式增长,但总体提供的学位数量并没有出现明显的增长。
伴随着2021年秋季学期的开始,我国的留学生已经相继前往世界各地开始留学生活。而疫情影响下的海外留学的重启也或将为留学行业开启一个多元化的全新时代。
留学重启进入多元化时代
新冠肺炎疫情的暴发催生了线上教育的发展。基于目前的情况来看,无论是坚持出国,还是通过网课学习,抑或选择中外合作办学等方式,留学已经开启了一个全新时代,在“方式”上呈现出“多元之变”。
方式上的“多元之变”为未来的留学,提供了日益多元的选择。除了传统形式的“狭义”出国留学依然具备较强的吸引力外,“网课留学”“中外合作办学”等新方式也正为留学注入新的生命力。一些敢于创新的国际高等教育机构开始尝试中外混合教学模式,学生可以一部分时间在中国上网课,另一部分时间在海外进行线下学习。
在2021年秋季学期来临之际,全球新冠肺炎疫情形势依然严峻,出入境和人员往来受限,不少学生面临求学困境。为切实回应社会关切,教育部于2021年8月25日正式宣布继续支持部分中外合作办学机构和项目,以及内地(大陆)与港澳台地区合作办学机构和项目通过自主招生,缓解疫情影响下我国学生无法出国学习的困难。
随后,相关省级教育行政部门及高校已陆续启动招生工作。其中北京市最多,上海市的同济大学、东华大学、华东政法大学、上海大学、上海理工大学、上海国家会计学院等校,与美国、加拿大、新加坡、澳大利亚、英国等海外高校合作举办的相关学院与学位教育项目均参与2021年自主招生,其专业涉及工商管理、法学、会计等方向。
这些相关的合作办学机构和项目在保证教育公平的前提下,充分发挥合作办学特色,以双向选择、择优录取方式,为我国学生提供国内求学机会。并且,此次自主招生不纳入国家统一招生计划,不占用高校原有的招生指标,对高校其他各类招生不产生影响。
除此之外,教育部同样继续支持相关高校在确保教育公平的前提下,以校际交流、委托培养等学分互认形式,接收出国留学生的短期就读,为其提供国内学习平台。
关于留学的思考仍在进行
疫情的暴发催生社会对于“留学”的新思考。针对“是否要留学”“留学的实质作用”等问题的讨论也曾引发广泛关注。
在国家角度,对于出国留学,我国始终秉持积极态度,坚守“支持留学、鼓励回国、来去自由、发挥作用”的新时代留学工作方针。在以服务为宗旨,持续优化留学人员回国服务的环境的同时依托粤港澳大湾区建设、长江经济带发展、东北振兴、西部开发等国家战略,为海外留学人员回国服务牵线搭桥,并且借助海外留学人员创业项目的载体,着力做好海归人才的引进与成果落地。在疫情期间,国家同样提出“积极应对新冠肺炎疫情影响,不断创新服务模式,提高服务水平和质量,支持留学人员回国服务,鼓励他们成为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生力军”的号召。
纵观时代发展,对于人才的要求在日益提高。经历了从“唯学历论”到学历为基础、能力是优势的转变。在经济全球化趋势愈发明显的当下,跨文化沟通能力、良好的环境适应能力、对于世界认识的深度与广度将成为提升竞争力的保障。出国读书,读的不仅仅是专业知识,更有独立适应新环境,解决新问题时在潜移默化中形成的国球化视野与良好的抗压能力与环境适应力。这将与海外求学所学的知识一道,成为学生日后发展中不可或缺的重要财富。
同时,出于防范疫情的考量而出现的线上教学与合作办学,也为重启后的留学提供了多项选择,是否可以通过以上形式来获得与海外留学同样的收获与效果仍需时间的检验。后疫情代的留学或将逐渐弱化形式而关注内容,对于留学的定义也将不仅停留于“走出国门去学习”,而是通过多元方式获得一种国际化的视野,拥有国际化意识和胸怀,具备国际一流的知识结构储备,从而在全球化竞争中善于把握机遇并争取主动。这些新形式与新选择的出现将为有不同需求的留学生提供更多选择的空间。而其中不变的,仍是留学生对专业知识的追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