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走进博物馆

2021-11-08

新少年 2021年10期
关键词:展室字帖镜面

周末,我走进了辽宁省博物馆。

里面的展室很多,随着人流不经意间走入了书法作品展室。放眼看去,处处都是跳动着的字符,在或横或竖的宣纸上,它们有的端正平和,有的粗犷奔放,有的内圆外方,有的行云流水,就连几张皱皱巴巴的横幅上,笔墨也同样的凝重鲜活。不经意间,看到几个诗人的名字,一瞬间就有了亲切感。在一幅挤满人的字画前,定睛细看,是著名的《万岁通天帖》,七人十帖,是唐代武则天让别人临摹王羲之真迹写成的,流传到现在已成为国宝。说也奇怪,明明就是几个人临摹的字帖,到现在竟成了文物,难道这就是文化的魅力?我在一幅董其昌的《楷书自诰身卷》前驻足,作为一代书法大家,他竟然不厌其烦地书写皇上给他的诰命,42岁那年挥笔写下这幅字帖,虽是一时之举,现在却成为珍品。细细看去,字里行间仍透着他书写时的心境,全卷书法无一破体,神完气足,行笔运腕,点划之间,既有书法的飘逸,又呈现出他独具一格的书法风范。真不知道是这幅字成全了他,还是他成全了这幅字,一个人一幅字就这样留存成不朽的文化瑰宝。

踏入镜子展厅,入眼的是一堆大小不的铁盘。走近细观,上面刻有各色的花纹,或龙腾于海,或凤栖于树,或花乌鱼虫,或人间百态,虽是锈迹斑斑,却仍精美异常,只是看不出跟镜子有什么关系。狐疑间,转到花纹的背后,才发现了光滑如水的镜面。一瞬间,突然感到时间的无穷魔力,在博物馆里,镜面早已失去了光泽,没想却凭着装饰的花纹自成一派文化,或许这只是一种巧合,但如果缺少了文化的滋养,再长的时间估计也没什么意义,只有嵌入了人文精神,才可能不朽。

錢币展室、瓷器展室、先秦文化展室……每一个展室都不相同,每一种文化都充盈着内在的张力,让每一处生辉,让每一个人叹服,也许,这就是博物馆的伟大之处了。

走出博物馆,内心竟充实无比,这是一次文化之旅,更是一次精神之旅。离开之际,我默默地站在博物馆门口处,与书画告别,与镜子告别,与里面所有的一切告别,并与它们相约,有机会再来,再与它们重逢,与它们交流。

沈阳市和平区南京一校六年四班 于小涵

指导老师:寇微

(责任编辑 王天抒)

猜你喜欢

展室字帖镜面
计算镜面时间“三法”
神奇的镜面成画
集报“达人”龙小平
小字帖
几何映射
古代隶书硬笔临摹字帖(二)
小字帖
小字帖
主题展室不应游离于校园实践之外
“镜面”狮城——一次说走就走的旅行之新加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