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宋克:神来之笔 冠绝一代

2021-11-08三月雪

中华瑰宝 2021年11期
关键词:章草小楷书坛

三月雪

宋克被认为是明初『冠绝一代』的书坛领袖,尤其是其小楷和章草造诣深厚。他的『混合体』独特书风是明初书坛一种重要创新。

文武之道  不如学书

宋克(1327—1387年),字仲温,一字克温,是元末明初一位文武双全的书法家。

元泰定四年(1327年),宋克出生于长洲(今江苏苏州)县城北的南宫里,后以“南宫生”为号,人称“南宫先生”。宋克自幼博览群书,以诗文名于时,与吴门文士高启、张羽、徐贲、陈则等为友,时称“北郭十友”;又生性豪爽,早年喜欢击剑走马,交游广阔,颇有侠客之风,称得上是文武全才。他生活在元末明初,正值乱世未治之际,这么一位心怀壮志的“侠客”,是怎么成为一代书法家的呢?

元末时局动荡,群雄竞起。宋克研习兵书韬略,也想建立一番功业。他由江南向中原进发,准备举义旗起义,但因兵阀割据,道路受阻,只能溯江而上至金陵,随后入浙江,游历金华、会稽诸山,后回到太湖,搜奇揽古,寄情山水,做了一次不算太长的游历。宋克此行虽未成事,却以其气节闻名乡里。义军首领张士诚听说宋克精通兵法、谋略过人,几次派人请他去做帐下幕宾,但宋克深恶其为人,果断拒绝。

许是这次立业挫折和壮游经历使宋克看透了世事,开悟了情怀,归来后他便闭门谢客,收敛了豪侠个性,在书画中寻求寄托。宋克学习书法具有得天独厚的有利条件:一方面家藏丰富,可以遍阅前代名帖,一方面又得到元末书法家饶介的亲授,加之他异常勤奋,所以书艺大进。他在家中辟有一间书室,内藏周铭秦鼎和历代书法名帖,每日醉心书画,不知疲倦。《明史·文苑传》记载,宋克“杜门染翰,日费十纸,遂以善书名天下”。所谓“日费十纸”,并不是说他一日能写10张纸,而是10刀纸,按一刀纸100张计算,就是1000张纸。一天能够写尽1000张纸,其练书之勤可想而知。也正因为宋克有这个勤奋劲,加上其对书法有深刻而独特的理解,他才能成为明初书坛的佼佼者,与宋广、宋璲并称“三宋”。

宋克也曾有过短暂的仕途生涯,洪武初年任陕西凤翔县同知。凤翔地僻人穷,同知官职也并不高。当时,“北郭十友”中有半数因为文字狱或政治因素被株连而死,特别是为宋克作《南宫生传》的好友高启,39岁因赋诗触怒了朱元璋被腰斩。官场之恶令宋克触目惊心,不久便决意辞官还乡,继续隐居。适逢杨维桢避乱居华亭,倪瓒客居笠泽(即松江),二人对宋克诗文、书法很是赏识,三人相交甚契,经常以诗文互相酬唱。杨维桢对宋克的书法尤是赞赏,每有新作诗词,常常请宋克书写。杨维桢曾在《宋仲温书铁崖古歌即为铁崖所跋》中称赞宋克:“尤工诸家书法,余有所著,毕命仲温书之。”能够得到杨维桢如此推重,可见宋克书法境界不凡。在与杨、倪二人交往的过程中,宋克自然也受到他们的藝术熏陶和隐逸思想影响,这在他晚年的书法作品中也有所体现。

根于魏晋  直追钟王

从宋克的书法渊源来看,其本质是根于魏晋。明代书法家吴宽在《跋宋仲温墨迹》中言其“书出魏晋,深得钟、王之法,故笔墨精妙,而风度翩翩可爱”。从师承来说,宋克的书法又具有元人余绪,如解缙(1369—1415年)在《春雨杂述》中所说,康里巎巎得于赵孟頫,危素、饶介得于康里巎巎,宋克得于饶介,可以视为赵孟頫一脉书风的延续。但是,宋克又从某些方面跳出了赵书的藩篱,具有了自己的面貌,从而更接近魏晋的艺术风格,如其小楷作品《七姬权厝志》。

《七姬权厝志》是江浙行省左丞潘元绍为其七位侧室而立的墓志。元至正二十七年(1367年),元朝将亡,义军兵临城下,潘元绍恐怕城破后妾为人所辱,于是暗示七位小妾自尽,果然七女子皆自决而亡,合葬一处。当年八月,由张羽撰志,宋克书丹,卢熊篆盖,勒石将墓志追瘗于冢侧。碑立后不久即被毁,所以原拓极少流传下来。该墓志文义一般,书法上却颇具价值,是宋克的小楷书法代表作。文徵明在《题七姬权厝志后》中称赞宋克“博学任侠,其书称逼钟、王”。

从作品风格上看,宋克的《七姬权厝志》确为出自钟、王的杰作,而且更多倾向于钟繇。其楷字得钟体之遒丽疏朗,纵画短促,横画舒展,转折处多弧形一拓直下,结构扁方,饶富隶意,笔笔精到且又能显淳朴古质之意。其风格已与赵孟頫风格拉开相当距离,比之赵氏小楷书更具高古意味。这可以看作是宋克远离赵孟頫沿袭“二王”典雅平正书风的一种创作自觉。清代书法家翁方纲曾推许“有明一代,小楷宋仲温第一,仲温小楷《七姬帖》第一”,并写诗赞曰:“东吴生楷有明冠,儿视枝山(祝允明)孙孟津(王铎)。若与吴兴(赵孟頫)齐步伐,四明楼石孰嶙峋。”他对宋克评价极高。现当代画家吴湖帆曾经得到此墓志原拓,并跋云:“余尝得原拓《七姬权厝志》,颇稔南宫书法之妙,直驾吴兴而上窥二王也,有元一代俱被吴兴笼罩,虽张句曲,虞文靖亦不能出其范围。仲温晚出,独能树帜抗手,非具大功力而可乎?”可见宋克的小楷已然超脱元人,直入魏晋,具有了更高的审美追求。这一点连赵孟頫都要略逊一筹,虽然赵孟頫也曾学过钟繇,但是他的小楷更多呈现出王羲之秀美雅丽的面貌。当然,宋克小楷也曾仿效赵孟頫,如其44岁所作《录子昂兰亭序十三跋》,从中可以窥见赵氏书风的笼罩以及元代书坛的书法审美取向。

杂糅创新  混融无迹

宋克胸襟豁达,笔力深厚,于草书有创造性发展成就,尤其章草堪称汉晋以来少有的大家。章草一体,在元代因赵孟頫的提倡而复苏,宋克超越了赵孟頫、鲜于枢等前辈,是这种复苏之后将章草写得最好的一位书法家。

宋克的章草代表作为《急就章》。《急就章》原称《急就篇》,是汉代学童的启蒙读物,世传本共32章,每章63字。这部书在魏晋间非常流行,当时的书家多有写本,以传为三国时皇象所书最古,后世多效法之。《急就章》的书体是从隶书解化出来的一种新兴草书,人们便把这种草书称为“章草”。宋克临习章草书,即从此书得法。

宋克一生曾书写多个《急就章》版本,现存的有北京故宫博物院藏本和天津艺术博物馆藏本。北京故宫博物院所藏《急就章》为纸本,纵20.3厘米,横342.5厘米,是宋克晚年时所书,可以说人书俱老,代表了宋克章草的最高水平。此《急就章》用笔浑厚,笔势劲健,风貌简古。全篇十接纸1900余字,一笔不苟,心手相应,面目谨严,笔力精绝。此卷是宋克经意临摹,兼备古法形神之妙的得意之作。宋克在卷后自识“聊以自备遗忘”,可见他自己对此作也是十分看重的。明代史学家王世贞评曰:“观仲温书《急就章》,结意纯美,以为征诛之后,获睹揖让。而后偶取皇象石本阅之,大小行模及前后缺处若一,惟波撇小异耳。”此言颇为中旨。

天津艺术博物馆所藏版本较早,是洪武二年(1369年)宋克42岁时临皇象的精彩之作。此版《急就章》用笔流畅,行、草相杂,结构多变,笔意健峭,古雅微存,已脱离皇象原作风格,自具面貌。宋克以粗犷的波脚与瘦劲的笔画巧妙结合,相映成趣,使作品既富有章草的感染力,又具有今草的灵气。宋克的《急就章》较之赵孟頫所临《急就章》增加了跌宕的艺术变化情趣,更为生动精彩。

宋克还以章草糅入狂草,创造了一种个性鲜明的“混合体”书风。他这种杂糅书风其实是受到了赵孟頫和康里巎巎的启发和影响。赵孟頫的《绝交书》中曾出现章草、今草、楷书、行书的混合书写,但四体特征尚能分辨。宋克所书《唐张怀瓘论用笔十法》即与之类似,参用楷、行、章草诸书体,书体变化适意,用笔自如,圆劲飞动,韵致朴茂。康里巎巎所书《李白古风卷》中今草、章草已然深度融合,无法区别用笔特征。宋克不仅把章草与狂草的用笔、结体完全混融无迹,较之康里巎巎在用笔上更加丰富,而且脱离了后者的局促寒迫之气。宋克的代表作《杜甫壮游诗卷》气势磅礴、绵延不绝,结体、用笔在汉魏晋唐诸贤之间游荡,变化多端,游刃有余。其点画形态以今草的圆转为主,参以骨力若削的章草方笔,章法氤氲,气势阔大。此作通篇既具有章草的生辣,又有狂草的豪纵,既见波磔之高古,又见转折之迅疾,可谓笔笔有神,妙不可言。宋克将章草和狂草完美融合,形成骨力劲健、狂放生辣、气韵连绵的独特书风,使书法的观赏层次愈加丰富。这是将不同书体糅合的成功尝试,也是元末明初一种重要的书法创新。

《杜甫壮游诗卷》卷后有明代首辅商辂题跋,盛赞其“鞭驾钟、王,驱挺颜、柳,莹净若洗,劲力若削,春蚓萦前,秋蛇绾后。远视之,势欲飞动;即其近,忽不知运笔之有神,而妙不可测也”,又云“羲之之后,能继其高风者,余亦曰仲温一人而已”。商辂在跋文中还提到明英宗在看到宋克书法时赞叹:“仲温得人,而书法若此,真当代之羲之也。”可见宋克书法在明代之影响和时誉。

宋克能够突破元代赵氏书风的笼罩,称得上是一位有个性、有胆略的书法家。他的楷书和草书对明初书坛乃至整个明代影响很大。陈璧、解缙、沈度、沈粲等人均不同程度受其沾溉,但是他们没有宋克的胸襟和气魄,也没有宋克的功力,加上时风变化,日趋媚俗,明初书坛再无可与宋克比肩者。

猜你喜欢

章草小楷书坛
“发幽造秘”
广州市番禺区市桥西丽小学作品集
飘风忽举 鸷鸟乍飞
小小书法家
当代书坛二十家
张建书法艺术
当代书坛二十家
当代书坛二十家
浅谈文征明小楷书风的形成
当代书坛二十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