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心映物,成百年之英旨
2021-11-08
倘若没有“建党百年”的契机,我们大概不会感受到,同样描绘盛世灼灼的光景,表现可歌可泣的英雄,在浓墨重彩的画布面前,摄影多少显得有些苍白—轻轻按动快门获得的机械复制品,没有颜料的涂抹,也就不见笔锋的质感,缺少了独特的空间想象和情感介入,也就隐藏了“心”的真实,还有饱含情感的心灵映照。
同为时代的经历者,在“日出东方—上海市庆祝建党百年美术创作项目”主题作品中,我们总感受到艺术家们充沛的激情和爱。用美学的眼光来看,我们又能从画面中找回遗失已久的灵韵。抗疫带来的心灵冲击是“天地间,人为贵”的生命关怀,蛟龙号载人潜水器唤醒了古人笔下“此时骊龙潜最深”的意象,上海长江隧桥的雄姿,又呼应着“一桥飞架南北,天堑变通途”的期冀—三位女性艺术家用画笔勾勒出一个繁华的时代,萦绕着消逝的灵韵,向着未来憧憬。
翻开党史,百年命途是酷烈而艰辛的,也是温暖而动人的—渔阳里、一大会址、二大会址、龙华烈士陵园、宋庆龄故居时光逝去,这些红色遗迹于我们有了新的涵蕴,在技术时代也承载更多表达,从文创产品开发到展陈方式的改变,从保护为主到文旅融合,红色文化与我们的生活接近、贴合、融入,让我们与历史脉搏同频共振。是的,历史的形象就在遥远和切近之间摇摆,当革命者的形象逼真地出现在银幕上,他们的踌躇、愤怒、呐喊、奋起既是真切的艺术表达,也是来自当下的崇高致敬。从《1921》到《革命者》,从表现妇女解放到“妇女能顶半边天”,红色电影创作始终在丰富的历史资源中发觉着、摸索着,用史诗般的视角、年轻化的演绎带给观众强烈的冲击与共鸣。
“一片冰心在玉壶”。民营剧团的起步与成功,恰是源自艺术服务于人的初心,有这样一群艺术家,在中西通涉、雅俗优润的视野中寻找着艺术理想,在文化为人的使命中践履着艺术理想。纪录电影的社会分量与日俱增,作为观照时代真实境况的艺术形式,它将社会转型中的一切细节转化为思想的动力。观察、反思、自新,艺术越是亲近真实,越能构成社会前进的动力。
回首中华文明,融贯五千年的文化从不曾断流,虽历经波折,却因有所承载而发皇至今。《典籍里的中国》《国家宝藏》《我在故宫修文物》等系列节目的上映,水下飞天、龙门金刚的“出圈”唤醒国人对古典文化的热情,科技的介入,现代的阐释,让古典文化借助综艺的形式走进大众视野,也许这份热爱和持守,会掀起新一轮中华文艺复兴。
初心不改,念兹在兹。百年欣欣之岁月,千年煌煌之过往,皆已融入我们的文脉。我们將与读者一起,打开艺术评论的视野,拥抱为人的艺术、为人民的艺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