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德国职业院校教学质量评估中存在的问题
2021-11-07王明建
王明建
摘要:教学质量是职业院校发展的生命线,因此,对教学质量评估的合理性、公正性、科学性是实现教学科学管理的重要保障。本文重点介绍德国职业院校教学评价体系的困境和负面效应的基础,分析了其中的原因,希望我国教育界吸取教训,结合我国国情、校情、制定中国特色职业院校教学质量评估体系。
关键词:德国;职业院校;教学质量
1. 德国职业院校教学质量评估发展趋势
近年来,德国职业教育管理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在院校合并的浪潮中,德国职业院校数量趋于减少,而院校持有的自主管理权力越来越大。学校自主权提高的前提基于教学质量的提升。为加强职业院校教学质量管理,德国教育部成立了教育督察委员会,建立了职业院校教学质量评估制度,以监测和改进全国职业学校的教学质量。德国职业学校需要根据学校实际情况,对教学指导方案、考试成绩、课程设置、组织结构和质量保证系统的做出教学报告,以供教育部督察团检查和评估。
2016年,教育部督察委员会对职业院校的教学质量评估引入了新的监管框架。这一监督框架的关键部分是激活各个职业院校管理职能,要求职业院校管理部门对教学质量、考试、自我评估和运营管理负责。新的监管框架旨在通过研究德国职业教育学生的大数据,综合年度报告和具体绩效指标来监测各职业院校教学方面存在的潜在风险。同时,德国教育部监管部门会基于某些量化指标为职业院校划分等级,并对职业院校教学管理出现的问题问责。
数据显示,德国职业院校教学质量等级较低的数量已从2015年的14个增加到2018年的30个。这些职业院校的教学计划将受到教育部的强化监督,表现在学校整改前后均由教育部的参与督查。如果反复发现教学质量问题,该职业院校可能会被强制取消开设相关课程的权利。这种自上而下的监管办法,能否有效提升德国职业院校教学质量,一度存在广泛争议,其中的负面效应十分突出,同时引起了德国教育界的关注与反思。
2. 德国职业院校教学质量评估的困境
现有的实证研究发现,自上而下的教学评价体系在很大程度上过度依赖于单一量化数据,同时忽略了高职院校多层次组织的复杂性,以至于不能有效应对德国职业院校教学管理困局,其负面效应表现为:(1)监控成本的增加;(2)功能障碍效应,如僵化、缺乏创新、视野狭窄、报告不佳;(3)象征行为,例如形式主义;(4)应试教学。[1]这些结果导致了绩效悖论,即绩效指标与绩效本身的相关性较弱。
严重依赖教学质量数据考核,还有可能在失去对提高教学质量工作的常规性关注。因此,人们可能会怀疑这些数据是否得到了充分利用。如果这些数据被充分利用,会不会提高学生的成绩?德国职业院校很少关注教学质量数据的真实性问题,并且在尝试调整课程计划时未使用和考虑有关教学检查机构检测到的教学质量问题的数据。尽管德国职业院校现有的教学评价体系具有一定的重要作用,但是这种评价体系并非中立和客观的。在研究、设计教学质量评价体系中,德国职业院校不得不承担试错的成本。
因此,学校管理机构会注意收集各利益相关方对职业教育的需求。在利益相关者影响的背景下,应该注意到,教育部督察机构被认为是最重要的利益相关者之一。督察机构的影响是通过其工作方法和用于实施教学质量的详细框架来实现的。对于职业教育与培训部门的学校,教育部督察部门的评判非常重要。
3. 德国职业院校教学质量评估体系改革方向
基于命令和控制,并且自上而下开展的教学质量评估体系,并没有在德国职业院校教学改革中取得良好效果。因此,有研究者呼吁德国职业院校教学质量评价体系需要更多平等、积极的参与,比如培养教师和管理人员积极参与教学评估的文化氛围。[3]
如果职业院校教师和管理者愿意作为一个团队来运作,那么这种文化可能会被创造出来:分享信息和知识,公开讨论问题,互相帮助,制定一个共同的任务,对个人和团队行为负责。信息共享、社会信任和学校组织内部交流等因素对改善职业院校教学质量至关重要。这说明组织氛围和文化对于提高教学质量的重要性。如果脱离了信任与合作的文化,质量保证的手段最多只能对教育的改进做出有限的贡献,全新的教学考核文化以及随之而来的对教育质量的关注,将对职业教育与培训的教育实践产生深远的影响。
综上,在提高教学质量上,需要寻找更多的方法来激励教师、管理者和其他参与教育过程的人员参与。同时,必须促进组织成员提升教学质量得承诺和意愿,并对他们的行为负责。一方面需要分享学校的核心活动,另一方面需要一种文化氛围来支持组织成员将他们的想法变成现实。对于利益相关者来说,如果没有清晰的概念和认识,职业学校就会有风险,在制定决策时,统计数据会代替他们的位置,做出虚假的教学评估结果。
此外,不能孤立地阅读和理解教学质量评估报告中的数据;这些数据需要一个概念性和定性的背景。职业院校的团队领导、教师和利益相关者应与教学质量评估的决策者一起参与解释和讨论教学评估的方式和效果。例如,从教学评估的結果中,我们可以学到什么?哪些因素可能导致某些教学结果?是否考虑了每个职业院校特殊情况?当教师、团队领导、利益相关者被积极调动起来,愿意承担任务,我们就有可能会被认为这不仅仅是自上而下的的教学质量考核,而是一种人人为了教学,积极有效地贡献力量参与互动的过程,真正满足各方需求,促进和改善职业院校人才培养的可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1]田国.德国职业院校的技能人才培养制度及实施[M].2017
[2]张繁强.教学测量学[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1998.
[3]张鹏.德国职业教育质量评估研究[M].20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