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细说庭州历史人物(五)

2021-11-07齐浩滨

回族文学 2021年5期
关键词:皇上太子

齐浩滨

以身报国的庭州刺史来济

唐朝初年,大唐对西域的控制反反复复很不稳定,西域的众多小国唐盛时归唐,唐衰落了又依附突厥,再加上唐内部权力更迭,矛盾错综复杂,唐和突厥对北庭地区的争夺非常激烈。唐太宗贞观二十二年(648年),庭州遭到了阿史那贺鲁叛军的洗劫,对庭州的破坏极为严重,造成萧条荒废达8年之久。到了唐高宗龙朔二年(662年),西突厥左厢首领阿史那都支又联合吐蕃,进犯庭州。庭州刺史来济统兵防御。这时的庭州只是一级行政机构,还没有驻军,社会秩序恢复不久,兵员短缺,生产待兴,实力不足。面对强敌的进攻,来济在临战前面对战士们发誓:“我多年前就犯了罪,蒙赦性命,今天应当以身报国!”说罢,他不戴头盔不穿铠甲,赤膊冲入敌阵。将士们也都奋勇当先以死相拼。突厥人多,唐军威猛,战斗极其惨烈。来济力战阵亡。时年53岁。

这位为国捐躯的来济原来是朝中文职官员,曾编撰《晋书》,监修国史,当过太子的辅导老师。诗词文章风靡一时,曾和一个叫李义府的“俱以文翰见知”,时称“来李”,赢得无数粉丝。后来官至中书令、检校吏部尚书,兼管着国史办和皇家图书馆的工作。后来因反对武则天当皇后获罪被贬到庭州。

来济的家庭出身,上溯十八代祖宗都是朝廷命官,祖祖辈辈不是朝中大臣就是护国将军。父亲来护儿,隋朝名将,官至左翊卫大将军,改授光禄大夫,封荣国公,头衔一大串,恩礼隆密,朝臣无人能比。隋大业十四年(618年),宇文化及发动政变,弑杀隋炀帝。来护儿不屈于叛军,被宇文化及杀害。同时遇害的还有来济的大哥来楷,五哥来弘,六哥来整(差不多都是省部级以上的高官)。只有来济和哥哥来恒因为太小在外玩耍幸免于难。

家族遭难后,来济幼年流离失所,不但生活艰难,还得时常躲避追杀。但他却胸有大志发奋学习。成人后善于言谈辩论,尤其通晓当代时务。所写的文章辞赋广为传抄,名噪一时。唐初考取进士而被选拔,贞观年间转任通事舍人(相当于中央办公厅秘书)。

这时的当朝太子是李承乾。这个人小时候也还聪明好学,表现相当不错,自当了太子后,性情有了变化,逐渐迷失了自我。他可能认为那个象征最高权力的宝座迟早都是他的,除了老爸老妈,全天下的人都得为他服务,全天下的财物都要供他消费,“作为天子,当肆吾欲”。他在后宫饮酒作乐,与群小亵狎;命宫女穿上胡人的服装,整夜舞蹈狂欢;命太监装扮成盗贼,玩偷盗牛羊的游戏等等,净干些不靠谱的事。这就渐渐失去了李世民对他的信任。后来李承乾也感觉到有麻烦了,心里郁闷不堪。在侯君集等几个老臣的怂恿忽悠下,太子最终下定决心,既然不能顺利接班,那就一不做二不休,学习老爸再来一次玄武门之变,抢班夺权!但是他们的政变计划还没开始就被发现了。

唐太宗收拾了几个参与谋逆的大臣以后,有一天早朝结束时他对大臣们说道:“众爱卿说说吧,该怎么处理承乾呀?”

李世民自登基以来,一直倡导要建设礼仪之邦法制社会,王子犯法与庶民同罪。现在正是考验领导执法水平的时候,他却把矛盾推给下面。在这里站着的谁都不傻,谁心里都清楚,这不是搞民主集中制,皇上是不会把儿子的命运交给大家举手表决的。这时候一句不慎,首先掉脑袋的可能就是自己。所以满朝文武全都屏声静气,朝堂上鸦雀无声。

“为什么都不说话?爱卿们不是都很能说吗?平常吵架的本事哪里去了?”李世民生气地说,“如果没有人说话,今天谁也不能走出这座大殿!”

朝班里走出一个人要发言。大家回头一看是通事舍人来济。这通事舍人是负责朝见礼仪和传达诏令的官。他相比于长孙无忌、李 等那些德高望重的名臣来讲,实在是个小人物。按说这里没他说话的份儿。

来济上前一步奏道:“陛下不失为慈父,太子得尽天年,则善。”这话的意思是“皇上不失为一位慈父,如果能不杀太子,那是最好的”。来济的声调虽然不高,但却很有力。

這是一句经过反复推敲聪明绝顶的话。他首先摸准了皇上不想杀掉太子的心理底牌,又不否定太子所犯的死罪,皇上之所以不杀太子是因为父亲的仁慈和爱心。

果然,来济说完,李世民点了点头,表示同意,满朝文武这才松了一口气。君臣在太子被废的问题上已经达成了共识,李承乾被贬为“庶人”,发配黔州。不久李承乾于忧愤中去世。

来济这句不露痕迹吹捧李世民的话,给李世民留下了很深的印象,他好像发现了一个人才。事过不久,来济就被提升为考功员外郎(相当于中组部干部监督局副局长)。后来又升迁中书舍人,负责中书省的诏令起草工作,兼负宰相会议的秘书事务,参与编撰《晋书》。唐高宗永徽二年(651年),拜为中书侍郎,兼任弘文馆学士,监修国史。四年,同中书门外三品。六年,迁中书令(宰相,参与军国大事),检校吏部尚书(兼任组织部长)。

永徽六年,唐高宗李治打算废掉王皇后,立昭仪武氏为皇后,遭到大臣们的强烈抵制。特别是吏部尚书褚遂良仗着顾命大臣的身份,对皇上的指责一点不留情面。说到激动处,老头子情绪失控,把武则天曾经侍奉过先帝的老底也给抖搂出来乱说一通。他还把头巾和上朝的笏板扔到地上,威胁皇上要甩袖子走人不干了。

打人不打脸,骂人不揭短。堂堂大唐天子却遭到这么一顿训斥,李治脸上挂不住了。皇上一生气,问题就严重了。

一直在幕后偷听的武则天也沉不住气了,跳出来火上浇油:“皇上为什么不杀了这个死老汉!”

这一声喊叫使朝堂上风云突变。以长孙无忌为首的顽抗派完全陷入被动,只好转攻为守,跪在皇帝面前请求饶褚遂良一命。

结果是褚遂良被贬到潭州(今湖南长沙市)去当都督。后又转到桂州(今广西桂林市),再贬爱州(今越南清化)刺史。显庆三年(658年)死于任所。人虽然走了,墨迹仍在。褚遂良的字帖卖了一千多年,至今全国各大新华书店的书法柜台上仍然少不了他的字帖。

当皇后遇阻,李治和武昭仪又想了个新名词“宸妃”,这个在一般嫔妃之上又比皇后低半级的称呼,也是皇上退让的无奈之举。可是老家伙们很不好忽悠。皇上只好去找在家养病的李 。这李 原名叫徐世 ,就是《隋唐演义》里徐茂功的原型,为凌烟阁二十四功臣之一,被朝廷倚之为长城。李 很狡猾,他说:“此陛下家事,何必更问外人。”获得部队领导的支持,事情就好办了,皇上的腰杆硬了。

当初,来济就曾奏过一本,反对立武氏为皇后。来济劝谏皇上说:“王者册立皇后,是为了承嗣宗庙,做天下人的国母,应该选择礼义名家、优雅贤淑的人,以符合国人的愿望,迎合神灵的旨意。希望陛下详察。”唐高宗没理他。现在皇上又要搞“宸妃”,来济又密奏一本称:“宸妃古无此号,事将不可!”态度很明朗,口气很强硬。

来济和皇上这样对着干,他就不怕皇上治罪吗?其实在来济心中全力维护的是大唐王朝的权威和声誉,你武氏出身低贱,生活作风又不好,让你来当国母岂不是大唐的笑话和耻辱吗?职责所在理当尽忠,那就在所不惜了。

没过几天武昭仪也给皇上打了个报告,称来济“济忠公”,并说他反对自己立为宸妃,这种敢于直谏的人都是忠臣,是国家真正的栋梁之材,希望皇帝能够予以嘉奖。李治当即同意,提拔来济兼任太子宾客,进爵南阳县侯,仍为中书令。

官升了,心也提起来了。来济很清楚这个女人的手段和狠毒,知道她心里对他特别地怨恨,现在却又故意向他示好,笼络他,如果不能尽快改变观点,重新站队,回到武氏麾下的话,那将会有很大的麻烦。所以他白天朝堂上忐忑不安,晚上回到家里也是郁闷不乐。用现在的话说,来济同志真的很纠结。

果然,仅仅过了三个多月,許敬宗和李义府就上书弹劾韩瑗和来济,说他们和褚遂良结成朋党图谋不轨。

礼部尚书许敬宗能文能武,史书对他的评价是四个字:虚美隐恶。在李治还是太子时,两人就关系密切,这次因支持废王立武更受到皇上的重用。这个李义府就是前面提到的那个和来济齐名的文学青年,外号“李猫”,最突出的特点就是笑里藏刀。他在官场混了多年也升不上去,后来投靠到武则天门下成了红人。这两个人本来就是武则天手中的工具,背后拍砖的本事无人能比。现在奉皇后之旨,调查政敌不轨行为,对他们来说那是再简单不过的事了。

唐高宗接到报告,就把来济贬为台州(今浙江省台州市)刺史,韩瑗贬为振州(今海南三亚崖城)刺史,终身不许回京。几年后来济又改任庭州刺史。

从台州到庭州级别没变,环境变了。当时的庭州是一个遥远贫瘠,强敌环视的蛮荒之地,流放到这里,就好像掉进了虎口狼窝,随时都有毙命的危险。

在赴庭州的路上,沿途所看到的都是茫茫戈壁,漫天黄沙。来济的心情也和这景色一样凄凉。几年前朝堂上那激烈交锋的情景历历在目,作为朝廷大臣维护大唐正统万死不辞。长孙无忌和韩瑗都已被害,他此去西域也是凶多吉少,但他不后悔。路过玉门关的时候,他作五言绝句《出玉关》一首:

敛辔遵龙汉,衔凄渡玉关。

今日流沙外,垂涕念生还。

诗的大意是:收拢羁绳,信马由缰,遵从命运的反复无常,怀着凄惨悲凉的心情走出了玉门关,身处域外亘古荒漠,涕泗横流,沉痛思念,不知道还有没有生还的那一天。伤感凄凉的心态跃然纸上。

来济到达庭州时,庭州城已经荒废了八年,几乎成了一片废墟。来济到任后一方面大力招募屯田人员,发展生产,另一方面组织军民修筑城池。经过两年的艰苦努力,北庭城修葺一新,重新恢复了往日的繁荣。与此同时,来济还在庭州的民族地区加强了羁縻府州的建设,将西突厥部落纳入到唐朝的统治体系之中。所谓“羁縻府州”就是唐朝实行的民族地区自治性质的地方行政机构。对唐朝经营西域来说这是一项非常重要的工作。而就在局面刚刚稳定不久,西突厥来犯,就发生了本文开头的一幕。

来济为什么要采取这种鱼死网破的极端方式参战呢?首先是唐对西域的控制尚不稳定,敌我力量悬殊,又无救援可能,兵败城陷是不可避免的结局,但更重要的还是来济的心态使然。

自贞观初年来济入仕以来一路坦途,步步升迁,到最后拜相封爵。他凭着对李唐王朝的赤胆忠心,凭着卓越的工作能力和高尚无私的品德,赢得了皇上的认可和信任,也赢得了同僚的敬佩和赞颂。在错综复杂的矛盾斗争中,他始终是埋头干事,搞好自己的工作,很少卷入和受影响。但这一次却无端遭到小人诬陷,被发配边荒且永远不许入京。这对他的打击是毁灭性的。站在荒废的北庭城头,回忆往日长安城里的繁华和喧闹,朝堂上的高谈阔论,酒席宴上的推杯换盏,恍如梦境。他对李唐王朝兢兢业业鞠躬尽瘁的赤诚,远在几千里之外的皇上知道吗?能理解吗?他这满腹的冤屈能向谁述说申辩?苦闷像石头一样压在心里,无法排解。所以当强敌来犯时,以身殉国来维护一个大唐忠臣的人格尊严,就成了他很自然的选择了。

来济阵亡后,被追赠楚州刺史,赐灵柩还乡。有文集三十卷,流行于世。

主要参考资料:

1.《新唐书·卷一百五·列传第三十》

2.《旧唐书·卷八十·列传第三十》

3.薛宗正《北庭历史文化研究》

4.黄永年《说永徽六年废立皇后事真相》

5.李文才《隋唐时期江都来氏家族研究》

6.左润之《从储位斗争中透视政治斗争》

7.赵世明《武则天后、帝之争及原因探析》

猜你喜欢

皇上太子
拔刺
太子湾居室设计
太子湾居室设计
汉字奇遇记
汉字奇遇记
《太子湾的春天》摄影
天心取米
北太子湖
不朽的告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