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学生发展导向的守正课程构建与实践研究
2021-11-07王明平马国民
王明平 马国民
摘要:本研究对守正课程的内涵、设计、评价及课程实施路径进行了探索。扎根中国大地,面向未来发展,系统设计并提供适合每个学生的守正课程,构建出各学段纵向衔接、各学科横向贯通、课内外深度融合的守正课程,有效促进了中小学生的全面发展的实践落地,培养明德尚学、能群力行的社会栋梁。以一体化育人为导向,开展守正课程整体构建与创新实践,以守正课程为载体,培养学生的关键能力,培根铸魂,启慧培智。
关键词:守正课程;守正教育;课程构建;课程实践
一、守正教育的内涵
(一)守正的解读
1.守
官守也。从宀从寸。从门,寺府之事者。从寸,寸,法度也(《说文解字》)。本义为官吏的职责、职守,引申为遵守之意(《字源》)。
2.正
是也(《说文解字》)。引申为准则、法则义(《字源》)。
3.守正
即恪守正道(《汉语大词典》)。守正,语出《史记·礼书》:“循法守正者见侮於世,奢溢僭差者谓之显荣。”司马迁指出了当时良莠不分的社会弊病,号召人们要为人正直、分辨是非。
4.守正维度
“守正源”,守红色基因和北师大文化。基于传统文化和北师大文化,“守正本”,走大道;聚焦立德树人,指向成人成才,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养国家未来需要的时代新人。
(二)守正课程的概念
守正课程是将立德树人根本任务落地落实,指向恪守道德之正、恪守学问之正、恪守处世之正、恪守行事之正的培养目标,进行阶梯性、系统性、可持续性实践的教育教学活动。
(三)守正教育的阐释(如表1所示)
守正既是坚守正源,坚守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又是守正本,坚守以促进儿童发展为本,遵循儿童教育的发展规律,提供适合每个孩子的教育,让学生成长在活动中,每个人做最好的自己。
守正教育就是守正源,守道德之正;正本,守学问之正;正心,守处世之正;正行,守行事之正。培养明德、尚学、能群、力行的社会栋梁。
守正源就是要守道德之正,培养明德向善的品质。守正本就是要守学问之正,培养尚学求真的品质。守正心就是要守处世之正,培养能群力行的品质。守正行就是要守行事之正,培养力行务实的品质。
二、守正课程谱系的构建
(一)顶层系统设计
基于中小学生和幼儿“生理—心理—行为”发展特点设计守正课程,在幼儿园阶段守正课程设计重在游戏与情境,小学阶段重在情境与体验,初中阶段重在体验与探索,高中阶段重在探索与发展。将国家课程校本化、德育课程化、活动课程化,提供适合每个孩子的课程。整体构建15年一贯制育人体系,从幼儿园到高中“一体化”“可持续”地培养学生。整体构建“守正课程”体系,系统建设学科课程和综合课程。
(二)构建四大课程群
四大课程群,指“明德”课程群、“尚学”课程群、“能群”课程群、“力行”课程群,并统整“明德、尚学、能群、力行”四大课程群。四大课程群体系化,课程实践活动系列化,思维训练可视化,四大课程群提供适合每个孩子的课程,引领学生成长在课程实践活动中。
1.幼儿阶段的守正课程
以“养正于苗,顺性而育”为办园理念,以健康全方位、语言早启蒙、社会勤实践、科学多探索、艺术常熏陶为办园品质,构建五大领域幼儿课程体系。
2.小学阶段的守正课程
在学科课程的基础上,将综合课程按明德、尚学、能群、力行四大课程系列进行划分,开发了名师讲堂等28个课程。
3.中学阶段的守正课程
将国家课程校本化,开发了分层课程、分类课程和综合课程,将数学、物理、化学、生物分为四层课程;语文、英语、政治、历史、地理、体育、艺术、技术课程根据学科特色为分类授课;将学校德育工作、各项活动、综合实践课整合成综合课程,包括明德、尚学、能群、力行四大系列20多门课程。
三、守正课程的实施路径
(一)为每一个学生提供适合的课程
根据学生学情的不同需求,把數学、物理、化学、生物课程分为四层,因材施教,并开设40余门选修课程,让学生以兴趣为导向,自主选择,其中包括3D打印、智能机器人、乐高机器人、航模、STEM实验室、创客实验室、模拟联合国等风靡全球的高端课程,书法、舞蹈、国画、陶艺、舞蹈、戏剧等传统艺术类课程,还有游泳、足球、篮球、乒乓球、羽毛球、网球、健美操等丰富多样的体育选修课程,让学生在学好文化课的同时由兴趣引领,全面发展。
(二)多种形式的课程实施模式
1.提供适合每个学生的课程
采取选课走班的教学组织形式,推行小班化教学,关注差异化发展,关注到每个孩子的需求,通过细化教学目标、强化命题蓝图、实行分层作业等方式,为每一个学生提供有区分度的、适合的个性化教育,使“提供适合每个孩子的教育”得以常态化、具体化。
2.推行“学思课堂”
注重学思结合,知行统一,因材施教。倡导启发式、探究式、讨论式、参与式教学,帮助学生乐学会学;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培养学生的兴趣爱好,营造独立思考、自由探索、勇于创新的良好环境;将细化教学目标、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引导学生进行合作探究、掌握学情以学定教、及时检测落实“五环节”教学落到实处。
(三)建立守正课程保障体系
守正课程活动设计分5步:驱动性问题—高阶认知—实践体验—感悟内化—拓展升华,形成了相互联系、螺旋上升的实践路径。
建立守正课程发展性评价机制,调动教师对于课程的开发力和学生的课程内生力。引导学生适性发展,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唤醒学生的发展潜能,构建“明德—尚学—能群—力行”资源库,构建校园“三园—四馆—五中心”生态育人环境,建设“项目—体验—内省—感悟—导航”的螺旋式上升的序列项目库。系统整合学科与活动、课堂与课外、学校与家庭资源,形成全员、全过程、全方位协同育人。
(四)一体化育人体系
学校围绕立德树人根本任务,探索K12德育体系的贯通设计,从德育目标、德育内容、德育实施等方面努力实现“一体化、序列化、系统化”的育人要求。从宏观上对德育体系进行顶层设计;从中观上定位德育体系的整体实施框架,撰写德育案例1422篇,绘制思维导图237张,结合各学段学生的生理、心理和学生成长的个性特点,编写从幼儿园到中学各学段《德育手册》;从微观上确立契合K12德育“学段一体”思路的育人目标,践行德育六大育人途径,打破学段育人壁垒,实现各学段育人的有机衔接、有序递进和一体化贯通。
1.目标的一致性
贯通设计的重点是要将15年按照“一个学段”来看待,这就要求育人目标必须遵循一个统一的指向,才能为学段育人的有效衔接铺路搭桥,进而形成连续、系统、整体的育人模式,在全局视野中思考和建构过程培养中的阶段性和差异性。学校在德育贯通体系顶层设计时将“培养明德、尚学、能群、力行的社会栋梁”作为统一的育人目标,既细化学段目标,更强调目标的衔接性和整体性。
2.内容的联动性
在统一育人目标的指引下,学校按照“学段一体”的总体设计,系统编制了从幼儿园到中学的育人内容序列,以五大德育内容模块及16项二级内容指标对接所有德育内容,形成系统化、整体性、联动式的内容体系,由浅入深地实施序列化活动,遵循教育规律和学生身心发展特点,渐进式培育,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3.实施的协同性
一贯性是K12学校独有的生命力。育人途径作为纵向贯通育人内容及实施层级的主线,自上而下,一“纵”到底。每个阶段所有德育内容在呈现递进式特征的基础上,契合育人途径的实施要求,发挥育人途径“一线串珠”的作用,在不同阶段体现渐进性原则,总体推进体现贯通性原则,使实施过程“形散而神聚”。
(五)增值化評价体系:成长足迹+成果展示+榜样引领
守正教育评价体系是K12贯通教育的综合素质评价体系,以立德树人的成效为根本标准,以培养“明德、尚学、能群、力行的社会栋梁”目标为价值导向,跟踪学生从幼儿园至高中十五年的成长历程,对学生发展过程中各方面的素质提升提供指导,并有效监测各个学段培养目标的达成度,是全程、全面、全方位的立体式评价系统。
守正教育K12贯通设置评价总目标,保障了办学方向的一致性,又把总目标从“明德、尚学、能群、力行”四个维度分层次、有梯度地细化到各个学段,由各学段逐层评价,保障了评价目标的按时达成。
守正教育根据K12一贯的评价方案,设置了既有统一格调,又符合学段特色、学科特色的评价工具和评价方式,统一的评价方式包含成长足迹、成果展示、榜样引领三种类型。
1.成长足迹
成长记录采用十五年成长记录袋、班级优化大师、云平台、评价量规、调查表等工具记录学生成长过程中的过程数据,从思想品德、学业水平、社会实践、艺术素养、身心健康等方面进行个性分析,建立个性化发展报告,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2.成果展示
学生定期通过戏剧表演、演讲、绘画、论文、研究报告、比赛等形式,对自己的学习成果进行展示汇报,在展示中收获自信,在比较中互学互助,在竞争中激励鼓舞。
3.榜样引领
通过“京师励耘奖”“卓越奖”“月度人物”“明德之星”“尚学之星”“能群之星”“力行之星”“优秀少先队员”“专项优异学生”等的评选,树立身边的榜样,激励学生拼搏上进,自我提高。
四、守正课程的实施效果
(一)社会广泛认可
学校K12贯通育人模式为不同学段的学生搭建“立交桥”,培养目标连贯一致,各学段遵循学生发展规律,教育教学活动功能聚合,不赶不抢,育人功能明显。社会各界对学校机制、办学理念、课程体系和教育教学效果等方面均给予了高度评价和广泛认可。
(二)竞赛成绩斐然
学校学生连续在2018、2019两届WER机器人世界锦标赛中获得一等奖,在全国第二届“人教杯·走进新时代 重温中华经典”诵读大赛中获中学组特等奖;2020年全国数学联赛,有5名学生获得省一等奖,其中4名为高二学生,韩皓同学取得全省高二参赛学生最好名次,物理学科竞赛4名学生获得省一等奖。
(三)学生核心素养优势明显
在2020届全国多元智能理论网络测试中,我校学生在自我认知智能、人际智能两方面表现出明显优势。
面向未来,学校将持续创新建设守正课程,守正课程建设将从短时间、小空间、单学段、低结构的碎片化、大杂烩式的课程,向长时间、大架构、多学段、高专业的课程发展,逐步形成由守正课程建设、守正教学改革及守正评价等构成的立体多维协同模式。
守正课程是基于学校、家庭、社会协同育人的课程育人的实践模式;守正教育尤如一棵正在拔节生长的树,它深植在中华优秀文化的土壤中,扎根革命老区,顺应时代和未来的召唤,回归教育本质,彰显贯通优势,正源、正本、正心、正行,从而培养明德尚学、能群力行的社会栋梁。
(本文系甘肃省教育科学“十三五”规划2020年度一般课题“基于学生发展导向的守正课程构建与实践研究”的阶段性研究成果。课题立项编号:GS[2020]GHB3027)
参考文献:
[1]李凌艳,陈慧娟,李希贵.基于学生发展的学校自我诊断要素与指标[J].中国教育学刊,2015(02).
[2]潘龙飞.小学校本课程质量评估指标体系的构建研究[D].温州:温州大学,2019.
(责任编辑:韩晓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