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阅读教学,在“解放”中砥砺前行

2021-11-07胡霞萍

教育信息化论坛 2021年8期
关键词:自主思考解放拓展延伸

胡霞萍

摘要:随着当下社会的发展和教育理念的不断变化,陶行知先生的教育理论不但没有被潮流所淘汰,反而越发彰显出其独特的价值和光彩。其中,陶行知先生所积极倡导的“六大解放”的生活教育理论,就与当下语文课程“综合性、实践性”的课程性质相得益彰。要注重观察,解放儿童的双眼;自主思考,解放儿童的大脑;实践操作,解放儿童的双手;交还权利,解放儿童的嘴巴;拓展延伸,解放儿童的空间;合理架构,解放儿童的时间,为儿童能力的发展奠定基础。

关键词:注重观察;实践操作;交还权利;拓展延伸;合理架构;自主思考

陶行知先生是我国著名的教育家,他在追求教育理想的过程中创设了大量富有实践指导价值的教育理论。随着当下社会的发展和教育理念的不断变化,陶行知先生的教育理论不但没有被潮流所淘汰,反而越发彰显出其独特的价值和光彩。其中,陶行知先生所积极倡导的“六大解放”的生活教育理论,就与当下语文课程“综合性、实践性”的课程性质相得益彰。那么,在当下倡导落实“学生语文核心素养”的基础上,我们该如何践行陶行知先生的“六大解放”理论,才能真正促进学生核心能力不断发展呢?笔者结合自身的教学,谈谈自己的实践与思考。

一、注重观察,解放儿童的双眼

对于生命个体来说,用眼睛观察是获取信息的重要渠道。据有关科学研究表明,人体内在信息70%左右都是靠眼睛观察得来的。著名儿童心理学家乌申斯基说过:“儿童是依靠声音、色彩和动作思考的。”其中,用眼睛观察就占据着重要的地位。失去了观察的运用,学生获取信息资源的能力就会受到严重制约。我们在阅读教学时,一方面需要以自身的意识关注文本语言表达的内涵,同时也需要从学生的现实生活中寻找到与文本内容相关的实物和资源,让学生的思维与观察有机融合。

如《金蝉脱壳》一文就通过详实而生动的语言再现了蝉儿脱壳的整个过程。尤其是课文的第五自然段中,作者以连贯的表示动作的词语,将金蝉脱壳过程有条不紊地展现了出来,尤其是细节的描写让学生形成了“见字如面”的效果。作者究竟是怎样达成这一表达目标的呢?学生在语言文字反刍之后意识到,作者如此细腻,一方面在于其深厚的表达功底,另一方面则源于作者对生活现象的细致观察。教师则将教学的关注点聚焦于作者的细节描写上,感受作者运用细节进行表达的技巧的同时,引导学生尝试通过语言文字窥探作者对金蝉脱壳的过程进行了怎样的观察。在这样的基础上,教师播放了一段孔雀开屏的视频,并依循着文本作者的创作思路,引导学生进行观察:(1)孔雀开屏的过程是怎样的?可以分为哪几个部分进行写作?(2)孔雀开屏后的样子是怎样的?尝试运用语言对孔雀开屏时的动作、眼神,尤其是翅膀形态的变化进行深入而持久的关注。(3)你从孔雀开屏这一动物界的生理现象能够联想到什么?在学生进行细致观察的基础上,教师组织他们进行言语表达,从而为学生核心能力的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

在这一案例中,教师先是紧扣文本资源,窥探作者如此表达的独运匠心,并以孔雀开屏的资源为范例,运用作者创作时的观察方法,引导学生对视频进行深入而细致的开发,在深入实践的过程中观察与体悟,并为后续的实践练笔奠定坚实的基础。

二、自主思考,解放儿童的大脑

有位著名的哲人曾经说过:“人之所以成为人,就是因为生命个体有着独立思考的自由和能力。”语文教学不仅要让学生形成正确理解和运用语言文字的能力,更需要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独立思考的能力。基于这一观念,陶行知先生所倡导的“解放儿童的大脑”,就是要减少对学生内在思维的束缚,激活学生的认知动力,在解放儿童大脑的过程中丰富认知体验,学会思考。

三、实践操作,解放儿童的双手

乌申斯基说过:“儿童是依靠形式、颜色、声音和感觉进行思维的。”尤其是处于直观性思维阶段的儿童,他们对通过自身动作进行思考的依赖性是非常强烈的。正所谓“眼过百遍,不如手过一遍”。教师要善于将课堂教学中相对理性的内容转化为实践感较强的操作,在解放儿童双手的基础上,引领学生多操作、多实践,促进学生思维能力的高效发展。

如《苹果里的五角星》一文就是通过不同寻常的切苹果的方式,告诉人们思维问题不能墨守成规、循规蹈矩,而需要尝试从不同的维度出发,提升自身的创造力。为此,教师并没有完全拘泥于文本内容,而是让学生借助文本中小男孩切苹果的方式进行实践性操作。首先,教师引导学生回忆在生活中是怎样切苹果的;其次,在课堂中依照这种方法切苹果,得到的图案与学生生活中见到的相同;最后,教师则邀请一名学生以课文中的方式“横切”苹果,孩子们都瞪大了眼睛,果然如文中所说,出现了“五角星”,教室里发出了一片惊叹……为了凸显学生操作实践的重要性,教师特意增设了这样的环节:同学们,如果我们不在课堂中进行切苹果的操作,而仅仅阅读课文,你还能如此真切地感受到苹果核的巨大不同吗?学生在深入思考之后,认识到实践操作对于学习的重要性。随后,教师告诉学生“眼过百遍,不如手过一遍”,给学生提供鲜明的认知方法。在随后的教学中,教师则引导学生说出对两种不同切法的体悟。由于学生有了之前体悟的认知,他们在不断实践操作、思考关注的过程中认知更加鲜明,纷纷表达了自己的思考,从而强化了内在体验,收到了较好的教学效果。

在这一案例中,教师将课文描述的内容和形成的观点,重新架构、移植到实践操作中,借助学生的实践性思维,使得学生的认知更加通透、更加深刻。

四、交还权利,解放儿童的嘴巴

语文核心能力包含了对语言听说读写的基本素养。其中,“说”作为语言信息输入和情感倾吐的中间环节,对于学生高效吸收、深度内化信息资源有着重要的促进作用,同时为培养学生更为严谨、更为规范的意识创设了平台,真正促进了学生核心能力的不断发展。为此,教师要善于从文本中开掘契合学生口头表达能力的教学资源,为搭建学生认知素养的发展奠定基础。

有时候,很多教师都容易形成一种认知上的误区,即解放儿童的嘴巴就是要让孩子开口说话,于是不少教师将课堂教学环节中师生之间的互动回答也视为口语表达。这种短平快的交流方式,不仅信息量少,也缺乏言语组织的技巧。这就需要教师紧扣教材文本的特点,为学生开掘丰富的认知体悟,为学生核心能力的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如在教学《烟台的海》一文时,教师就可以引领学生整体洞察文本冬春夏秋的创作思路和框架布局,感知作者充分运用拟人、比喻等修辞手法所形成的表达效果,对文本所传递的信息和运用的表达方法形成通透的了解。而在这样的基础上,教师则将教学的关注点聚焦在文本深处,在学生深入感知、品味文本语言的同时,设置了“导游解说”的口头实践环节,即邀请一名同学扮演导游的角色,模拟导游带领游客游玩“烟台海”的角色,真正体验文本的内在意蕴。在这一过程中,教师先要求学生对烟台海的特点和文本中的语段内容进行积累,并鼓励学生尝试运用自己的语言进行复述与表达。最后,教师则引领学生模仿导游解说的样子對“烟台的海”进行全方位的介绍,为学生口头表达能力的发展提供了扎实有效的认知平台。

在这样的过程中,教师充分运用了教材中的认知资源,为核心能力的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真正促进了学生核心表达能力的高效发展。

五、拓展延伸,解放儿童的空间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明确指出:语文课程是一门“综合性、实践性”课程。其实,陶行知先生早就认为,语文的外延即生活。语文教学要求教师必须要树立大语文观意识,切不可将教学的关注点仅仅聚焦在一本教材上,更不能将语文学习的空间锁定在教室里。事实上,生活中无处不语文。语文教学需要以教材和教室为基点,在获取经验、习得方法的基础上,将学生关注的范畴不断向教室之外、向广阔的生活扩散,从而拓展学生语文学习的空间。

如在《春联》一文的教学时,教师引领学生结合课文内容了解了春联在表达内容、形式结构上的特点后,围绕着“春联”展开了“收集春联”“品读春联”“创作春联”的主题系列活动。教师并没有局限在课文中所罗列的五副“春联”,而是鼓励学生走出教材、走出教室,在住家的门框上、到公园庭院中、到互联网中去广泛收集不同类型的春联。学生在走出教室、走进社会后的收集与阅读,是学生在更为广阔自主的空间中进行的,有助于学生以轻松愉悦的方式进行深度学习。在这样的基础上,教师引导学生根据春联“字数相等、词性相当”的特点,进行春联的诵读与积累;在形成一定量的基础上,学生对春联的感知也形成了丰富的感性积累。此时,教师则鼓励学生依照春联的特点,进行自主创作,其范畴既可以是描绘春天的场景,也可以包括学生自己在现实生活中的认知体验,为学生核心能力的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

在这一案例中,教师并没有将课文教学的结束变成语文学习过程的终止,而是以教材课文为蓝本,引领学生走进生活进行春联的收集,为学生创设了一条语文学习的高效路径,真正促进学生核心能力的不断发展。

六、合理架构,解放儿童的时间

学生是课堂教学的主体,这已经成为当下语文课堂教学的共识。学生主体性地位的落实除了要保障学生的自主性参与之外,更需要给予学生真正自主学习的时间。有人曾经做过统计,真正高效的40分钟课堂,至少要留给孩子30分钟思考、交流、实践的时间。换言之,教师在整个课堂中的渲染、引导、评价、过渡的时间应该控制在10分钟之内。只有真正给予学生时间的保障,学生自主性参与的效率才能得到提升,陶行知所倡导的“解放孩子的时间”这一理念才能真正落实到位。

如在教学《莫高窟》一文中,为了让学生更好地感知莫高窟中彩塑、壁画和藏经洞的特点,并对文本的语言进行感知、积累和运用,笔者在第二课时的教学中,先后为学生设置这样的自主性参与板块:首先,给予学生7分钟的时间进行自主朗读,品味课文描写彩塑和壁画的语段,让学生用自己的感思与认知走进文本语言的内核。这7分钟很重要,它为学生自主解决生字词、消除认知障碍奠定了基础,同时更为学生形成基础性的认知提供了便利。其次,教师组织学生通过细读涵泳、吟哦诵读的方式,体悟文本语言表达的精妙,并在配合读、竞赛读的过程中积累语言。这一部分虽然花费时间较多,但学生的心态是平和的,有助于他们积极的认知体验,更为学生核心能力的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后盾。最后,教师补充了教材中没有出示的插图,引领学生在细致观察的基础上,强化实践表达,将积累的语言在可感的情境下进行迁移性练笔,发展学生的表达能力。自由地阅读、自由地思考,当然也就离不开自由地表达与倾吐。这一环节的实践,学生拥有自主性的时间更为充裕,也更加鲜明,学生在前期辨析与积累的基础,为其认知提供了鲜明的便利条件,真正将解放儿童时间的理念落到了实处。

统整之后,我们发现这一节课中,学生不仅学得主动,更学得富有实效。有人曾经说过:“什么才是真正的自由?其根本性标志就是能够自主支配自己的实践,做自己认为有价值的事情。”在整节课中,学生自主朗读、细致品味、集体诵读、实践练笔的实践达30多分钟。关键在于,这30多分钟的时间给予了学生广阔的认知自由,让学生有了自己能够支配的时间,其价值和意义是巨大的。而教师在不到10分钟的时间里,进行有效的引领、点拨、激发与评价,保障学生在40分钟课堂里始终保持持久的动力,铸造了高效课堂的坚实壁垒。

总而言之,欲铸造语文教学的高效课堂,就必须为学生减负,减少对学生思维和身心的束缚。依照陶行知先生所提出的“六大解放”进行语文课堂教学,就是落实“儿童本位”思想、体现学习主体性地位的重要策略,从而确保阅读教学在“解放”中砥砺前行。

参考文献:

[1]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S].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1.

[2]陶行知.陶行知文集[M].南京:江苏教育出版社,2008.

(責任编辑:奚春皓)

猜你喜欢

自主思考解放拓展延伸
初中物理习题课教学的思考
思维导图在初中英语阅读教学中的运用探究
提高初中语文课堂“拓展延伸”环节的实效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