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小学数学教学中微项目式学习的探索与研究

2021-11-07秦亚娟

教育信息化论坛 2021年8期

秦亚娟

摘要:微项目式学习是项目式学习模式的延伸和发展,注重的是“微”,将一个或多个学习内容项目化,通过情境化的微型主题任务,让学生在有限的时间内完成任务,获得较为完整和具体的知识和技能,使教学高效开展。以微项目“绘制校园平面图”为例,探究将这一教学模式应用到小学数学教学中的策略。

关键词:微项目式学习;指导阶段;实践阶段;成果汇报阶段

《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2011年版)》(以下简称课标)明确指出:“有效的数学学习活动不能单纯地依赖模仿与记忆,动手实践、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根据课标的基本理念,北师大版小学数学教材中每一册都安排了“数学好玩”综合实践单元,通过让学生自己动手实践、自主探究和合作交流,综合运用已有的知识和经验,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以发展他们解决问题的能力。例如五年级上册第94页的“设计秋游方案”、五年级下册第75页的“‘象征性长跑”、六年级下册第51页的“绘制校园平面图”等。这样的教学内容,在教学中很让老师们头疼,它主要是让学生们动手实践,在动手操作的过程中将所学的知识融会贯通,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如果学生们没有动手实践的机会,课堂就比较空洞,老师也觉得这样的课犹如鸡肋。

今年,笔者参与了“小学数学微项目学习的探索研究”课题研究。微项目式学习是指将一个或多个学习内容项目化,通过情境化的微型主题任务,让学生在有限的时间内完成任务,获得较为完整和具体的知识和技能,使教学高效开展。当笔者看到六年级下册的“绘制校园平面图”这一实践活动课时,就萌发了将“绘制校园平面图”做成微项目的想法,改变以往只是教师讲学生听的教学方式,实实在在地让学生动手操作一次。有了这样的想法后,笔者就进行尝试,笔者首先制订了项目计划书,设计了活动方案。项目分三个阶段进行:第一阶段,项目指导阶段(1课时);第二阶段,项目实施阶段(最少4课时);第三阶段,项目成果展示汇报、反思交流阶段(1课时)。有了计划,笔者就行动了起来。

一、第一阶段:项目指导阶段

笔者在项目开展前,先上了一节指导课,课上笔者首先布置了项目任务“绘制校园平面图”。六年级的学生已经积累了绘制校园平面图所需的知识:测量、数据收集、整理、确定比例尺等,且他们还有两个多月就要毕业了,对学校有一定的感情,所以此任务引起了学生们浓厚的兴趣。接着在指导课上,笔者又就平面图的特点、校园里的主要建筑物及它们的位置,如何得到这些建筑物的长、宽等方面进行了指导,并让学生们充分讨论绘制校园平面图的步骤和方法。最后,笔者将学生们进行分组,8人一组,并让组内讨论,制定活动方案和确定人员分工情况。学生们跃跃欲试,信心满满。

二、第二阶段:项目实施阶段

这个阶段,笔者全程放手让学生们自己完成,笔者始终在一旁观察,在他们遇到问题时给予适当的点拨和指导。开始学生们特别兴奋,每个小组都迫不及待地拿着皮尺到校园里测量,但杂乱无序,毫无章法。有的小组一开始就测量花坛、门卫室等小建筑物;有些小组面对较大的建筑物无从下手,不知道该从何处测量;有的小组是一群人围在一起,不知道该量什么;有的小组成员们你量你的,我量我的,丝毫不合作。一节课下来,每个小组都收效甚微。只有当问题出现了,学习才能真正开始。于是笔者组织学生们回到教室,根据第一次实地测量的情况进行小组内的反思讨论。这一次,笔者看见学生们并不像第一次讨论那样浮躁、流于表面了,小组内的成员认真地进行了交流,大家时而眉头紧锁,时而恍然大悟,时而欣喜连连。笔者轮流到每个小组,仔细聆听他们的想法、意见,并适当给予指导。这一次学生们不急于实地去测量,有的小组先画了校园的草图,确定需要测量的建筑物,有的小组列举了需要测量的建筑物名称并排好了测量的顺序,并且小组之间也主动地进行了沟通,我听听你的方案,你听听我的意见,取其精华,完善方案。

当学生们再到校园里进行实地测量的时候,笔者见到的是另一番场景:有人拉尺,有人扶尺,有人标记,有人记录,有的先量校园的总长和总宽,也有的先量较大的建筑物和道路,有序而高效。

经过两节课的测量,各小组都完成了实地测量的任务。接下来就是整理数据、确定比例尺的步骤了。学生们又回到了教室里,以小组为单位,把桌子并一并,大家围在一起,更便于讨论。笔者看到了学生们热烈讨论的景象。确定合适的比例尺是本次活动的难点,怎样才能根据绘图纸的大小确定合适的比例尺呢?这对于大家是一个挑战,每个小组的学生都量的量、算的算。这时有一个小组的成员跑到笔者的面前问:“秦老师,上次我们写的数学报,您那里还有吗?”笔者很疑惑。他接着说:“我看见那份数学报里有一篇介绍确定比例尺的小故事,當时没有细看,现在能借我们看看吗?”你看,真正的学习不正在此刻发生吗?要想确定合适的比例尺,先要考虑纸张的方向,是横着画还是竖着画?我们校园的长度是143米,宽度是130米,纸张长是52厘米,宽是38厘米,所以平面图在纸张上需要竖着画。接下来算出长的比是52:14300=1:275,宽的比是38:13000≈1:342。在一幅图上,比例尺是要统一的,我们就要以宽的比为标准;同时,还要考虑到要在纸张的上下左右留下一定的空白,不能画得太满,也不能画得太小;最后,还要考虑到比例尺为了计算方便,最好是整百数或者整十数。综合以上考虑,比例尺为1:400或者1:500比较合适。当然,这个过程对于学生们来说并不简单,学生们历经多次调整,最后有4个小组的比例尺确定为1:400,其他4个小组分别是1:500、1:350、1:420以及1:325。对于选择1:325比例尺的那个小组,后来笔者问了原因,他们是校园总宽度量得不准确,另外是想把图画到最大,才会选择这个比例尺的。

确定了比例尺后,可以说是万事俱备,终于可以绘图了,笔者准备了两节课连在一起的时间让学生操作。有了前面细致的准备,各小组进行得井然有序,有主画人员,有算图上距离人员,还有涂色人员,有的学生没有什么任务就帮着大家削削笔、拿拿橡皮,还有的小组画着画着觉得还需要确定一些小建筑物的数据,就派几个同学去校园现场测量。笔者在每个小组间巡视,发现他们都各司其职,没有问题需要笔者指导,笔者忽然发现没有笔者啥事了。

经过两节课的紧张画图,每个小组都圆满地完成了任务,有的小组还给了笔者大大的惊喜。本来笔者的要求是画出主要建筑物,勾线即可,结果他们把校园里的建筑物和绿化带都画了出来,还涂上了鲜艳的颜色。有个小组得意地说:老师,我们要把这个平面图投校报。当看着学生们小心翼翼地捧着平面图时,笔者知道这张图多么来之不易。本来笔者准备用四节课时间进行项目的实施,结果用了将近七节课的时间,但笔者觉得特别值得。

三、第三阶段:项目成果展示汇报、反思交流阶段

经过七节课的努力,终于到成果汇报阶段了。笔者要求每个小组都要上台汇报,时间不超过3分钟,派一名学生主讲,可以做PPT,在汇报时使用。学生们又积极准备了起来,8个小组中有6个小组准备了PPT。汇报课学校安排了公开课,笔者也很紧张,因为第一次尝试上这样的课,而且课前没有试上的环节,一切都是未知的,笔者心里特别没有底。汇报课上,笔者的第一个环节是回顾绘制平面图时的精彩瞬间,在学生开展活动时笔者拍了很多照片,笔者将这些照片按照活动开展的步骤播放。当播放这些照片时,照片里学生们那种专注、那种全身心的参与,让全场的师生都很震撼,笔者想每个人的心里肯定都有很多的感触。

回顾结束,就开始成果展示和汇报了,按照小组的顺序逐一汇报。这是笔者课前最担心的环节,完全没把握,学生们能汇报好吗?会不会流于形式呢?当汇报开始时,笔者的顾虑完全被打消了——学生们的汇报太精彩了!真是让笔者意想不到!汇报的侧重点多样:有的小组着重汇报绘图的过程;有的小组着重汇报项目进行的整个步骤;有的小组汇报的重点是比例尺的确定过程。汇报的形式多样:有结合PPT的,有两人一问一答的。20分钟的汇报,让笔者听得酣畅淋漓。第5小组汇报时说:我在绘制的过程中先遇到什么困难,怎么解决的,又遇到什么困难,怎么解决的,最后遇到什么困难,怎么解决的。笔者说你们就像打过关游戏一样,一路困难重重,一路完美解决,最后取得胜利。第7小组汇报完后总结:真是事非经过不知难啊!听着他们的汇报,笔者知道这一张张的平面图凝聚了他们的努力、心血、智慧、友谊,还有对学校深深的情感。

汇报结束后,笔者将8张图放在一起对比,让学生体会:比例尺不同,图形的大小也不一样;比例尺大的平面图也大,比例尺小的平面图也小。然后,笔者就怎么样确定合适的比例尺这一话题让学生们说一说,并对第1小组1:325这个比例尺说说自己的看法。有的学生说这个比例尺大了,所以图纸的左右都没有留下空白;有的学生说这个比例尺不是整数,不方便计算。听了学生们的建议,第1小组的组长李旭同学立刻表态:“我们小组接受大家的意见,谢谢大家对我们的指导。”总结完比例尺的确定方法后,笔者又让学生们观察和比较一下这8张平面图,看看哪些比较标准,哪些不太准确。学生们发现学校中轴线的道路宽度不一致,有两幅图稍宽,有一幅图略窄了一点。为了验证,我们实际计算了一下,道路寬实际测量是7米,在1:400的图纸上,应该画1.75厘米,在1:350的图纸上应该画2厘米,结果这两张图纸上画的都是5厘米,存在很大的误差。笔者总结道:虽然比例尺不一样,但根据图形的放大和缩小,形状应该不会发生变化,如果形状变了,说明数据可能不准确了。紧接着,笔者问大家想不想看专业设计师绘制的图纸,学生们的兴趣一下被笔者点燃了。笔者展示了学校存档的规划设计院设计的学校的总平面图给大家看。大家认真比对,眼神里流露出羡慕和惊叹!专业的图纸比例尺是1:500,第5小组的比例尺也是1:500,笔者把两张图纸对比了一下,虽然细节上有出入,但是换算后得出的学校的实际尺寸是一样的,说明第5小组的数据量得还是比较精准的。笔者看到第5小组的学生们在比对完后,深深地松了一口气,脸上满是骄傲和自豪。我们班的小学霸管晋鹏同学在小组合作结束后,又独自绘制了一张校园平面图,笔者将他的平面图和专业图纸对比,发现相似度极高,特别是学校的西面这条边不是笔直的,有点斜,他也画了出来。同学们都很惊叹于他独自完成的平面图。管晋鹏对比了专业图纸后,说出了自己图纸上还有的几个不足之处,有了比较方能知不足。其他组的学生们看了图纸后也说出了自己绘制的图纸还有哪些需要改进的地方,有了反思方能进步。汇报课到了这里基本接近尾声,学生们最后谈了自己的收获,这一次学生们的发言很踊跃,有的说增进了友谊,有的说懂得了合作,还有的说这样的学习经历很难忘。是啊,不是亲身的经历,就不会有如此深刻的感受。

汇报课结束了,听课的教师们赞叹:“这样的课太精彩了,你们班的学生太优秀了。”笔者也深受感动,为学生们感到骄傲和自豪。这个微项目虽然笔者花了9节课的时间,但是笔者觉得特别特别值!我们的学生只要你给他们一个机会,他们一定会还你一份惊喜!

通过本次微项目式学习的开展,笔者发现微项目式学习模式和数学课程标准的理念是一致的,学生在完成项目的过程中,培养了动手实践的能力,实现了知识的融合,提高了自主解决问题的能力,增强了合作探索的精神,完成了深度学习,发展了数学核心素养,得到了全面的发展。

参考文献:

[1]侯宝荣.优化课堂教学结构,让课堂充满生命活力[J].神州(上旬刊),2013(03).

(责任编辑:奚春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