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央视主播徐俐优雅退休,把坎坷人生活成美好

2021-11-06青山

伴侣 2021年10期

青山

2021年8月25日,徐俐不舍地点了两次头说:“今天是我在《今日关注》的最后一期节目,也是我职业生涯的最后一次播报,现在到了告别的时候,我很不舍,但是人生就是如此,告别就是告别,谢谢大家这么多年来对我们节目、对我本人的关心和支持……”徐俐挥着手優雅告别的刹那,让无数观众感慨不已。“是再见,亦是开始,希望把这一生活成美好的样子。”徐俐说。

本文主人公徐俐

坎坷路顽强行

徐俐,1961年出生于湖南吉首的一个军人家庭,母亲是心灵手巧的家庭主妇,父亲曾是保家卫国的战士,性格直率的她,从小在父母的言传身教下,练就了坚毅的性格和优雅沉稳的气质。

16岁那年,得知要上山下乡时,她没有露出一点害怕的神色,反而渴望下乡。第二年,全国恢复高考,徐俐抱着试试的心态参加了高考,因准备不够充分,最终榜上无名。看到有人通过高考改变命运,她便每天见缝插针地利用业余时间刻苦学习,下定决心来年继续参加高考。但通过一年的发奋努力,又以半分之差而名落孙山。

当时,徐俐像一只迷途的羔羊,甚感无奈与沮丧。连续两次高考落榜,成了她这一生最坎坷灰暗的岁月。否极泰来,不久后,徐俐接到长沙广播电视台的考试通知,忽然有了“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的豁然开朗,觉得有一束光照进了她的心房。考试那天,徐俐充满激情地朗诵了高尔基的《海燕》。可是,徐俐的普通话不够标准,她平翘舌不分,前后鼻音不分……

当时,主考官被徐俐自信和激情四溢的朗诵表演深深打动,出乎意料地又给了她一次机会,主考官当场给她做示范,主考官说一个字,徐俐就跟着学一个字。幸运的是,徐俐一次就全学会了。被录用后,徐俐十分明白不仅要学好普通话,还要练习字正腔圆。于是,她每天5点起床,匆匆洗漱完毕、吃完早餐便迅速到台里练声,不管高温酷暑,还是寒风凛冽,她每天咬牙坚持去台里练习发音,一练就是5年,终于彻底改掉了湖南方言味儿。身边的朋友都称赞她:“一旦做一件事就非常专注,直到成功。”

小时候因学习条件有限,徐俐便通过自己不断的努力去弥补。怀揣梦想的她天天苦练内功,这注定了徐俐出类拔萃、与众不同。当时,徐俐的别名叫“孙敏燕”,有个《青年信箱》的广播节目。作为一档谈心节目,编导想找一位有知识阅历并且善解人意的中年女性做主持人,但电台刚成立,大家都很年轻,编辑当即就想到了既独立又坚强的徐俐。

从此,17岁的徐俐将声音练得从容、沉稳、丰厚,给人以沉稳大气的感觉;通过不断学习,积累了丰厚的知识。徐俐很喜欢这个岗位,也收获了诸多荣誉。

穿过幽暗再创辉煌

1986年,徐俐代表电台参加了全国电台主持人比赛,并一举拿下了播音创新奖,进入了长沙电视台。在电台工作的年月里,徐俐在做好本职工作的同时,还利用业余时间刻苦学习不断提高自己的专业素养,经常清晨5点起床学习,晚上忙到午夜12点才睡下,饿了就吃片面包充饥。在进入长沙电视台之后,徐俐的工作变得更加繁忙,很快就成为了电视台的中流砥柱。

1982年,21岁的徐俐嫁给了第一任丈夫,因工作繁忙,27岁时才生下儿子。然而,生活就是油盐酱醋茶的琐碎,夫妻之间偶有言语摩擦、口角之争。徐俐一向以事业为重,生下孩子刚两个月,她就又回到电台上班,随着名声大振,工作也更加繁忙,使徐俐很少有时间照顾家庭,慢慢地她陷入了焦虑,渐渐地疏忽了丈夫与儿子。在她31岁那年,丈夫提出了离婚,内心短暂的纠结之后她与丈夫和平分手。同时,在工作上徐俐觉得自己的水平已达到了极限,萌生了离开的念头。

1992年,徐俐获悉中央电视台正筹备海外频道,她毅然决然离开长沙到了北京。徐俐独特而充满正气的主持风格给央视主管领导留下了深刻印象。接着,徐俐还需面临更严峻的挑战——参加主持人培训班,等待被选拔。尽管各方面优秀的参赛选手有许多,但面对强大的竞争对手,徐俐依旧对自己充满信心。

徐俐在播报新闻

培训了一段时间后,徐俐凭借以往积累的丰厚文化底蕴以及大气干练的播报风格在众位佼佼者中脱颖而出。尽管如此,她获得的还只是试用期为一年的“借调函”。徐俐心里嘀咕:“借调就借调,只要我来了,你就不可能把我退回去。”最后,凭借实力徐俐仅用3个月就转正了。随着时间的推移,央视国际频道几乎所有重大新闻报道都由徐俐主持,香港、澳门回归庆典、中国入世报道……徐俐成了《中国新闻》的标志性人物。

其实,淡定从容的背后,徐俐的内心也经历过忐忑:2003年,伊拉克战争爆发。由于战争的不确定性,又是央视首次开启电视直播访谈栏目,作为主播的徐俐,压力很大,还迎来了直播以来“最恐怖的一天”。那天,战争没有进展,同步画面加起来不超过5分钟,没有一个电话连线,除了整点播报新闻,其他的时间全留给了访谈。她和嘉宾谈了将近6个小时,谈完了所有话题,但时间还有富余,怎么办?在举世瞩目下,徐俐多么渴望有人来“救场”,可事发突然,她的尴尬无人能化解,还不断地听到导播下达指令:切演播室访谈!她只能急中生智,自我救场。

主持《中国新闻》栏目以来,徐俐凭着脱俗清新的嗓音和从容不迫、干练大气、充满正气的播报风格,彻底征服了国际国内的观众。越努力越幸运,从进入央视以来,徐俐不断努力学习提升自己,敢于接受挑戰,很快成为新闻频道的组长。多年来,她以国际范儿、干练利索的主持风格带着自己的团队一直向前,主持《中国新闻》近30年来几乎是零失误,徐俐还获得国家政府奖、华语节目主持人金奖、国务院特殊津贴获得者等诸多奖项。

梅开二度活成美好

两年后,徐俐因鲜明的个人特色在央视站稳了脚跟。1994年5月的一天,徐俐接到一位朋友的电话,朋友说:“我找个报社记者帮你宣传一下,这个记者名叫张天蔚,我把你的联系方式告诉他了,他很快就会同你联系。”

翌日中午,张天蔚开着一辆红色的车来接徐俐去央视。当时,徐俐发现眼前这个脸上长着胡茬的男人,披着一头长发,一脸阴沉和忧郁,显得很酷,这刚好符合她的审美。然而,这次会面后6个月,宣传女主播的事还一直被耽搁着。朋友急得催促了很多次,他俩才相约喝茶聊天。

张天蔚不苟言笑,只问了徐俐几个貌似浅显却深刻的问题,然后冷眼观察着坐在对面的徐俐。徐俐积极打开话题,不紧不慢地围绕着采访话题聊了起来。采访结束后,张天蔚在徐俐下车前意味深长地说了句:“你把我‘撂倒了!”随后,掉转车头消失在徐俐的视线里。

徐俐望着远去的车尾,被张天蔚身上独特的北方男人的气质深深吸引住了。张天蔚则喜欢上她光环笼罩下的朴实和善良。在相处过程中,张天蔚和徐俐都觉得彼此三观相似、爱好相似,这些相似让他们觉得对方就是自己想要寻觅的人。此后,徐俐和张天蔚经常忙里偷闲互相打个问候电话,共同语言越来越多。

张天蔚家是北京当地的名门,父母都是中央美术学院德高望重的教授,可张天蔚的父母并不看好比他小3岁的徐俐,他们接受不了儿子找一个一脸霸气的电视明星做妻子。但徐俐是个不服输的人,得知情况后说:“我想去拜访你的父母。”

1994年7月的一个傍晚,徐俐与张天蔚一起站在北展剧场门口等候张天蔚的父母进场看前苏联红军歌舞。当张天蔚的父母出现在徐俐的面前时,她喊了声:“叔叔、阿姨好。”张天蔚的母亲主动同她握了手,距离一下子拉近了。

不久后,张天蔚把徐俐接到自己家里吃饭。用餐时,豆汁别样的味道温暖了徐俐,她喝了一大碗。全家人都很高兴,一致认为徐俐这个湖南妹子“很入水土”,徐俐很快得到了全家人的喜爱。

1995年底,徐俐拿出全部积蓄买了一套新房,与张天蔚牵手走进婚姻殿堂。婚后,徐俐决定把刚满7岁的儿子接到北京的新家。当儿子第一次见到张天蔚时,就脱口而出:“张爸爸好。”张天蔚愣住了,忙伸手抚摸他的小脑袋说:“你真是一个好孩子,你妈妈经常在我面前夸你。”从此,一家3口幸福地生活在一起。

平常日子里,工作繁忙的徐俐没有精力管理家中的经济事务。她十分信任丈夫,理财这块全交给了张天蔚,让他花心思打理。除了工资和孩子,徐俐努力平衡家庭和事业,始终坚持一条原则:忙时提前声明,请求家人理解,包容她的不顾家和坏脾气;闲时用心陪伴,将自己全部的爱献给家人。在相互理解中,他们更加懂得了爱的真谛:唯有彼此懂得并做到谅解与包容,才能拥有长久和美的幸福家庭。

他们过着普通人的烟火日子,但都非常注重精神生活,赋予生活广度与厚度。徐俐多才多艺,曾多次在央视的舞台演唱《天路》《青藏高原》《祝你平安》等歌曲,丈夫夸她堪比专业歌手。梅开二度的他俩足够默契,会在休息日一起看书写作,在不通知对方的情况下,会各自买回一样的东西,如大米、茶叶、黄酒等,他们常常一起干杯小酌、一起听音乐。

26年来,他俩始终保持着一个习惯动作,丈夫开车前会伸出右手,妻子则伸出左手,温暖片刻再向前。而这样的仪式不仅能增进彼此的情感,有时还能化解心里的不快,只要对方一伸出手,另一方就消气了。他俩率真的个性,互补的需求,在爱与被爱中,都活成了生活中最美好的样子。

闲暇之余,徐俐写过两本书:一本是《女人是一种态度》,一本是《优雅是一种选择》。翻开两本书,可见认真工作、努力生活的徐俐确实是将优雅融入到了整个身心,懂得断舍离,继后向美好生活出发。如今,徐俐已经60岁了,功成名就,优雅退休,但依旧每天学习唐诗宋词并保持看书写作的好习惯。

徐俐秀丽端庄的职业形象,成为美丽新女性的代言人。她总问自己,什么才是美丽人生最本质的需求。她回答说:“我们终身都要学习,学习是美丽的基础。而美丽是我们一生的尊严和责任,不管任何时候,我们都处在最好的年纪。”

责编/高爽

E-mail:359240593@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