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基于地域文化的京张高铁车站导视系统设计方案

2021-11-06黄国芝

铁路计算机应用 2021年9期
关键词:标志性剪纸车站

耿 涵,黄国芝

(1.北京交通大学 建筑与艺术学院,北京 100044;2.黑龙江外国语学院 艺术系,哈尔滨 150028)

在我国高速铁路视觉功能和视觉文化的建设中,标准化和整体性是其设计原则和实践目标。但在主题化的北京—张家口高速铁路(简称:京张高铁)车站视觉系统设计实践中,在遵循一般性设计原则的基础上,还应将地域文化进行归纳性提取,使之融入到车站导视系统中,营造出具有地域特色的出行环境,以此来加强旅客对车站的感知。为此,本文研究基于地域文化的京张高铁车站导视系统设计方案,旨在改善既有高铁视觉同质化现象,让高铁车站融入地方生活,使高铁文化进入城市文脉。

1 地域文化关键概念

地域文化指“在一定空间范围内特定人群的行为模式和思维模式的总和”[1]。它是人类在长期的社会实践中沉淀出来的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既体现在各地区不同的建筑、服装、饮食等物质方面,也体现在风俗、礼仪、宗教等精神方面。方方面面的地域文化表征都可以作为高铁车站视觉呈现系统的来源。

1.1 地域文化基本性质

地域文化具有3 个基本性质。

(1)区位独特性,即某种地域文化在区位空间上区别于其他地域文化的属性。在地理跨度较大的区位空间中会生发出不同结构、不同类型和不同性质的地域文化。

(2)历史独特性。历史是地域文化形成的必要条件,每个地方诞生过的名人和发生过的大事构成了地域性的独特历史。

(3)文化独特性。地域文化是具有地域特征和地域属性的文化,具有不同程度的内涵和表征上的独特性。“地域文化多样性的存在和繁荣,不仅是当地人生命存在力求保持和优化的要求,而且是共同文化体得以形成和发展的基础和内在要求”[2]。

因此,地域文化既是一个地区有别于其他地区的重要标志,也是中国文化多样性和丰富性的重要体现。

1.2 地方性知识

地方性知识和标志性文化是将地域文化转化为可调用的视觉元素和审美资源的两个重要的路径入口。地方性知识意味着“一地方所独享的知识文化体系,是由此地人民在长期的生活和发展过程中所自主生产、享用和传递的知识体系,与此地人民的生存和发展环境及其历史密不可分”[3]。这就要求文化的研究者或挪用者进入地方性知识所存在的自然和人文环境内部,在参与式观察中理解地域文化的真相,并从中获取当地文化的整体经验。

1.3 标志性文化

标志性文化是地方性知识的实践环节,主要是指“在地方民俗文化中,某些事象显得特别重要和饶有深意,体现出当地民众生存发展的适应与创造能力,也证实着当地民众与外部世界交往的经历,因而成为群体自我认同,并展示于外人的事象”[4]。标志性文化反映本地区独特的历史进程,体现本地区民众的群体性格,影响本地区民众的生活方式。它是众多地域文化中最为突出的典型而具体的文化事象,通过对它的提取和转化,能够获得更具说服力和文化认同感的视觉符号。

地方性知识是内涵基础,标志性文化是符号表征,标志性文化与地方性知识形成了一种互证关系。在文化实践中,地方性知识是标志性文化的内容基础和认识基础,标志性文化是地方性知识的集中呈现。标志性文化的提取,有利于信息的过滤和意义的凝聚,而地方性知识可以解释并支撑标志性文化的内涵和合法性。在铁路车站文化的营造中,准确提取和运用标志性文化,是车站特色视觉设计的关键要素。

2 主要诉求及一般性原则

京张高铁是我国目前数字化、信息化、智能化水平最高的高速铁路,也是北京2022 年冬奥会和冬残奥会(简称:冬奥会)的重要基础设施之一。按照铁路导向标识系统的总体要求,京张高铁车站导视系统的标识采用图形、中文、英文和箭头相结合的形式来呈现。色彩方面,进站类标识图底为蓝色,出站类标识图底为绿色,服务类标识图底为白色。图形符号方面,采用《公共信息图形符号》[5]中规定的图形符号。文字方面,采用中英文相结合的方式呈现,除了站房屋顶站名采用隶书之外,其他中文字体均采用汉仪中黑简体,英文字体及数字采用Arial 字体,使整个导视系统具有较强的统一性和标准性。

2.1 主要诉求

随着北京冬奥会的临近,各界对京张高铁车站的视觉呈现形式也有了新的期待。统一化和标准化的视觉应用固然是形象整体性的保障,但这种整体性在主题活动中就会显得缺乏地方特色。因此,协调好视觉符号与城市文脉的关系,是解决京张高铁车站导视系统同质化现象的方法,也是基于地域文化的车站导视系统设计的重点。可以借鉴西安地铁4 号线对站名采用图文结合的方式,文图互释,如图1 所示[6]。其图形内容与所在站点形象紧密联系,字体则采用温润饱满的颜体书法字体,取自西安碑林,在提高识别性的同时也突出了西安十三朝古都的特点,向公众展示了其独特的地域文化。

图1 西安地铁4 号线图文结合站名示例

结合京张高铁的实际情况,北京冬奥会期间,需要结合车站所在地,融入其地域文化,增强城市文脉与高铁之间的联结,实现导视系统对视觉文化的隐性传达,从而加强人们对铁路与城市文化联结性的认同感。在此基础上,京张高铁车站导视系统的设计还应该遵循功能性、审美性和文化性原则。

2.2 功能性原则

功能性是车站导视系统的第一要素。京张高铁车站导视系统根据功能属性不同,其标识分为定位标识、引导标识、服务标识和管理标识。

(1)定位标识:主要用于帮助旅客在车站环境中辨别不同的场所、了解公共设施。

(2)引导标识:指具有指向功能的标识,通过易识别的视觉符号,引导旅客快速、准确到达目的地。

(3)服务标识:为旅客提供客运车站信息服务的标识,主要解决旅客在实际操作中遇到的问题。

(4)管理标识:一般情况下表示应当注意的项目,其可以规范旅客行为,使旅客注意自己的言行举止、责任义务和个人安全等。

各类导视要素的整合与连接是发挥导视系统功能性作用的关键。

2.3 审美性原则

京张高铁车站导视系统设计应满足公众的审美需求。从京张高铁沿线已有的审美事象中寻找素材,提取标志性美学因子,用现代的设计手段为传统文化赋予新的价值,让传统的审美基因在当代的高铁设施中得到活化利用。在系统设计中,其色彩配置、图案转译、字体设计等视觉元素都应与京张高铁沿线文化紧密相连,从而形成兼具现代审美和文化底蕴的视觉艺术。

2.4 文化性原则

在北京冬奥会筹办过程中,文化性原则是京张高铁车站导视系统设计需要着力提升的关键点。在导视系统中,融入地域性关键文化,有助于高铁文化与城市文化有机结合,有利于地方民众对高铁文化认同与地方文化自信的双向增强。

国外一些国家在轨道交通文化导视方面也提供了一些可借鉴之处。例如,日本爱知县的磁浮铁路,其为2005 年日本世博会的主要线路。在该线路中,设计师为每个站点都设计了一个独特的图形符号,如图2 所示[7]。由于东部丘陵线沿线途径丰臣秀吉与德川家康对战的古战场,因此,车站标识的图形符号便以战国武将的家徽图形为创作原本,这种巧妙融入地方文化的图形设计为来自不同地域的乘客传递了深具文化性的信息暗示,它不仅具有功能性和审美性,更是借助文化的挖掘,塑造出整条线路的轨道文化特色。

图2 日本东部丘陵线沿线站点图标

与东部丘陵线相映衬,在小田急线的登户车站,其导视标识被设计为广受人们喜爱的经典卡通人物哆啦A 梦(机器猫)的图形特征。这是因为登户站与哆啦A 梦主题博物馆(藤子不二雄博物馆)相连,通过这种文化借用的方式,从车站开始就将旅客引入到浓厚的文化氛围之中,提供了一种整体的站—城联动的文化空间体验,如图3 所示[8]。

图3 小田急线登户车站站名标识牌

与日本的登户站相似,墨西哥首都墨西哥城的贝拉阿特(Bella Artes)地铁站也是连接城市美术馆的车站,设计师兰斯·维曼(Lance Wyman)将其导视标识设计为抽象剪纸符号,既体现出地点信息,又彰显了墨西哥的民间文化特色,如图4 所示[9]。

图4 Bella Artes 站美术馆形象的符号

对于京张高铁所属地域而言,京张地区历史悠久、文化资源丰富,通过对其标志性文化事象进行田野调查和系统化分析,提练出视觉文化要素,并进行现代图形语言的视觉化转译,便能够得出有特色的京张高铁车站导视系统方案。在后期的实践过程中,合理利用声、光、电效果和数字化呈现技术,将文化元素与高铁车站的现代化设施进行结合,打造出符合新时代中国高铁精神的软性配套视觉设施。其不仅能够在北京冬奥会期间传递中华民族的文化与美学精神,也能够在后冬奥时期为京张高铁旅客提供持续性的文化体验。

3 地域文化在系统设计中的应用

地域文化在京张高铁车站导视系统中的应用流程,如图5 所示。

图5 地域文化在京张高铁导视系统中的应用流程

(1)利用多种渠道,采用多种方法,析取出利于扩展和使用的区域性标志性文化。

(2)从标志性文化中,分析得到色彩特征、形态特征、符号特征、材质特征和文化内涵。

(3)通过标志性文化特征,构建出与导视系统相关的设计因子体系。

(4)将这些设计因子体系根据导视系统的框架进行导入,从而构建出完整、具有地域特色的导视系统体系[10-11]。

3.1 地域文化资料收集

广泛搜集相关文献资料,初步建立京张延线文化的资源库框架。继而结合文献信息对京张高铁沿线区域进行田野调查,对网络信息进行搜集汇总,从中提取民俗事象中的地区标志性文化,即那些“包含丰富的细节,又象征地反映出特定地域和群体的整体生活秩序和精神世界的律动”[5]的重要文化遗产。通过问卷调查和深度访谈等方式,探知这些标志性文化事象获得地方民众认同的程度,按照认同程度形成好感度排序表,将其作为文化应用依据。

3.2 标志性文化特征分类

基于好感度排序表和现代设计图形可转化性的综合考量,在对搜集资料整理分析的基础上,选取了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蔚县剪纸作为整套方案图形美学的基础参照事象,其美学特征如下。

(1)色彩特征:总体上用色大胆、对比强烈,主要用色包括品红、品绿、嫩黄、黛粉和青莲等。

(2)形态特征:表现为构图饱满、造型概括、细节丰富、轮廓明晰、转折利落等。

(3)符号特征:采用平行纹、网状纹、多边形纹、回字纹、万字纹等。

(4)材质特征:以纸张为主,且轻透易折曲,强调平面感。

(5)文化特征:蕴含当地民众的传统节令观念、道德观念、礼仪观念、福祸观念及审美情趣等,是当地民众精神世界的投射。

3.3 构建设计因子体系

对蔚县剪纸的代表性特征进行提炼转化,构建设计因子。

(1)色彩设计因子:包含石榴红、银朱、鹅黄、柳绿、碧蓝、墨色、十样锦等多种颜色,对应潘通色和印刷色。

(2)形态设计因子:概括为造型华约、边缘简括、转折利落、细节适度。

(3)符号设计因子:多利用矩形、三角形、弧形等简约图形元素。

(4)材质设计因子:突出平面化气质和剪纸叠层的层次。

(5)文化内涵因子:体现为趋吉纳祥、平安和合等象征性寓意。

在系统设计过程中,需要获取公众对设计因子的评价,保证公众对设计因子的正确认知,从而保证视觉传达的准确性和有效性。

3.4 设计融合

基于蔚县剪纸的设计因子提供了京张高铁车站导视系统设计的原型,对它的视觉化呈现和延展,形成了基于地域文化的京张高铁车站导视系统。通过与京张沿线站房空间设计的融合,既营造出协调、统一、整体的铁路文化系统景观,又形成了独特的站域空间文化,提升京张高铁旅客出行的视觉体验和文化体验。

3.4.1 图标设计

新的京张高铁车站导视系统结合蔚县剪纸形态特征,采用线面结合的方式呈现,在保证其识别性的同时,将蔚县剪纸造型华约、边缘简括、转折利落、细节适度的特点融入其中,塑造出新的图标形象,如图6 所示。

图6 基于蔚县剪纸的京张高铁导视系统图标体系

3.4.2 色彩设计

蔚县剪纸所提取的色彩设计因子,如图7 所示。与京张高铁车站导视系统进行结合,使得整个色彩系统更加丰富,如图8 所示。除了原导视系统包含的蓝色、绿色、白色外,加入了蔚县剪纸的色彩设计因子鹅黄、碧蓝、柳绿、银朱及墨色。其中,碧蓝主要用于旅客进站流程导向系统标识装饰色;柳绿主要用于旅客出站流程导向系统标识装饰色;银朱主要用于禁止类标识装饰色及禁止类图标颜色;鹅黄主要用于警示类标识及禁止类地贴式标识底色;墨色主要用于导视系统禁止类标识底色及警示类标识文字颜色。新的导视色彩打破了之前导视色彩只用于辅助识别的功能,在加强引导性的同时具备了装饰功能,应用效果如图9 所示。

图7 蔚县剪纸提取的色彩设计因子

图8 基于蔚县剪纸色彩因子的京张高铁导视系统标准色彩体系

图9 融合蔚县剪纸色彩因子后的京张高铁导视牌体

3.4.3 装饰纹样设计

从蔚县剪纸戏剧人物服饰中提取纹样后,与京张高铁导视牌体进行融合,转化成牌体纹理带,在标识牌体中,纹理带的形态变化可以作为方向引导的辅助功能,如图10 所示。例如,纹理带与水平线垂直的引导类牌体代表直线前行;纹理带右侧与水平线成30°角的引导类牌体代表向左前行,反之,则向右前行;向左和向右纹理带组合相交,则代表核心流线引导标识,即进站口标识、综合服务中心标识和检票口标识。应用效果如图11 所示。

图10 蔚县剪纸纹样提取与转化

图11 蔚县剪纸纹样在京张高铁导视牌体中的应用

4 结束语

基于地域文化设计的京张高铁车站导视系统充分遵循功能、审美和文化相结合的原则,在改变车站视觉同质化的同时,能够使旅客在导视设施使用的过程中感知并增强地方文化自信[12],提升北京冬奥会高铁出行的视觉体验和文化体验。高铁沿线的地域文化是高铁车站对外展示的重要资源,它能够加深铁路文化与城市文化的联系,对外展示地区文化特色,对内增强本地区民众的文化自觉与文化自信,以及对家乡的认同感,是文化与情感多元属性的集中凝结[13]。对地域文化的充分挖掘与利用,势必能够在高铁视觉文化建设中起到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猜你喜欢

标志性剪纸车站
车站一角
剪纸
“熊出没,注意”的由来
卡尔·拉格斐并没有标志性设计——但他创造了一类新的设计师
在北京,一个车站的治理有多难
伊朗遭“标志性攻击”震动中东
剪纸
标志性工程撑起中建三局二建华南公司金招牌
剪纸
剪纸鉴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