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网络霸凌:为什么有人会成为虐待狂?

2021-11-05贝小戎

视野 2021年21期
关键词:病态共情痛苦

贝小戎

公交車上倡导给老弱病残让座,不帮助老弱病残就算了,怎么还老有人欺负弱小呢?研究员殴打86岁的院士,网红嘲笑直播唱歌的残疾老人,有一位玩家在玩“摩尔庄园”的时候,以欺骗、欺负小孩子为乐,宣称自己骗过的账号没有一千个也有七八百个。他在骗取小朋友的账号密码登录后,卖掉他们的装饰品,毁掉小朋友精心装饰的屋子,不知情的小朋友一次又一次地重新装饰。这让很多人感到不解,为什么会有人做出如此骇人听闻的恶行?

哈佛大学心理学教授史蒂芬·平克在《人性中的善良天使》一书中说,有人毫无缘由地蓄意制造痛苦,目的只是享受他人遭受苦难,这种行为在道德上是荒谬的,其动机也有些难以理解。他还是努力解释了为什么有人以虐待他人为乐。虐待狂的发展需要两个前提:一是享受其他人痛苦的愿望,二是无视一切原本限制人们施虐的制约。

人性中至少具备三种动机,让人从他人的痛苦中得到满足。一是对生命脆弱性的病态好奇,男孩子就是怀着这样的心理揪下蚂蚱的大腿,用放大镜烧死蚂蚁。成年人也是怀着这样的心理伸长脖子张望车祸现场——这个毛病可以制造数英里长的交通阻塞,以及不惜花费有限的收入,付费阅读和观看残忍的娱乐书籍与节目。最终的动机可能是获得一种对生命世界,包括对我们自己的安全有所把握的感觉。

折磨他人的另一个原因是会带来优势感。看见有权势的人垮台可以是一件很享受的事情,尤其是这些人曾经是给你制造痛苦的人。而当人们向下鄙视他人,而不是向上仰望的时候,知道自己具有统治他人的力量,就感到宽慰。对他人具有统治力的终极形式就是能够随意令他们感到痛苦。

施虐的第三个动机是复仇。施虐狂之所以无所顾忌,是因为他们头脑里的一些安全栓失灵了。第一道安全栓是共情。如果人们能够感觉他人的痛苦,伤害他人的感觉就会像是伤害自己。发生施虐的时候,往往也是受害者被妖魔化或非人化——被排斥在共情圈之外的时候。共情反应必须意味着将自己的幸福与他人的幸福看齐,而这种能力更多的是“同情”或“悲悯”。精神变态者的问题是他们终生关闭了对施虐心态的克制。他们大脑中杏仁核和眶额皮层对压抑的信号反应迟钝,此外,他们对他人的利益完全没有同情心。

耶鲁大学心理学教授保罗·布鲁姆在《摆脱共情》一书中说,精神病态者,或者称为心理变态者,拥有反社会人格,在大众文化中往往指一些丧心病狂的危险人物,传统上认为他们麻木不仁、缺乏共情。其实,“很多精神病态者具有完美的认知共情能力,他们解读他人心智的能力非常卓越。也恰恰是因为这样,他们才能轻而易举地操纵他人,成功地欺骗和诱惑他人。人们说精神病态者缺乏共情,其实是在说他们缺乏情绪共情——他人的痛苦并不会让他们感到难过。”这些人的情感很淡薄,体验不到真心的难过、持久的自豪、深切的愉悦乃至全然的绝望,真实的情感不在他们的情绪范围之内。

平克说,暴力行为的减少是由于人们的共情能力提高了。“在我们对世界的信念中,最有把握的一条是其他人是和我们一样有意识的。其他人也是由同样的材料构成的,也追求同样的目标,让我们自己感到痛苦和快乐的事情,也同样让其他人感到痛苦和快乐。根据同样的推理,我们可以推断,那些在表面上与我们有许多差异的人——性别、种族、文化,在最根本的层面和我们是一样的。”

莎士比亚笔下的夏洛克问:“难道犹太人没有眼睛吗?难道犹太人没有五官四肢,没有知觉,没有感情,没有血气吗?他不是吃着同样的食物,同样的武器可以伤害他,患同样的疾病,用同样的方法治愈,冬天同样会冷,夏天同样会热,就像一个基督徒一样吗?你们要是用刀剑刺我们,我们不是也会出血的吗?你们要是搔我们的痒,我们不是也会笑起来的吗?你们要是用毒药谋害我们,我们不是也会死的吗?那么要是你们欺侮了我们,我们难道不会复仇吗?”孩子之间的恃强凌弱是孩子的天性使然,孩子和其他年幼的灵长类一样,都是通过显示自己的强势和力量在自己的小社会中追求统治地位。许多人的童年回忆都包括遭受其他孩子欺凌的悲惨故事,愚蠢低级的恃强凌弱是一种最主要的流行文化。欺凌的受害者无处逃避,不能向老师或家长告状,因为这会让他们成为告密者和娘娘腔,使他们的处境更加糟糕。到上世纪七十年代,世界各国才开始注重未成年人的保护,意识到孩子也是人,和成年人一样,他们拥有对自己的生命、肢体的权利,受到国家公器下社会契约的保护。

“摩尔庄园”说,很久以前就收到了举报,将那个欺负儿童的玩家永久逐出了摩尔庄园。虐待他人的变态心理能够纠正吗?我们说这样的人没有人性,人性包括三方面:理智、情感和意志。布鲁姆说,这样的人不只是缺乏共情能力,可能智力和意志方面都有不足,他们在理智上无法推己及人,推测他人的感受,意志上缺乏自控能力。

英国学者亚当·斯密认为,对人最有用的品质有两种,而且都不直接与情感、感受、道德相关。这两种品质分别是“超强的推理和理解能力”以及“自我克制能力”。第一个品质很重要,因为是它让人重视自己行为的后果:如果没有足够的智慧去理解哪种行为能让你达成目标,你又怎么能让世界变得更美好呢?第二个品质同样至关重要,因为它让人放弃即刻的诉求而聚焦于长期后果。

(摘自微信公众号“三联生活周刊”)

猜你喜欢

病态共情痛苦
降低“支付痛苦”
共识 共进 共情 共学:让“沟通之花”绽放
谁痛苦,谁改变
病态肥胖对门诊全关节置换术一夜留院和早期并发症的影响
病态肥胖对门诊关节置换术留夜观察和早期并发症的影响
县域教师培训管理中如何实现共情
分担痛苦
君子之道:能移而相天——王夫之《庄子解》对“社会病态”的气论诊疗
痛苦力
文学道德的病态表现与选择改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