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省电力消费与经济增长耦合协调研究
2021-11-05王亚欣朱智勇
王亚欣 朱智勇
[摘 要]文章基于江苏省2006—2017年数据为样本,构建电力消费与经济增长系统的指标体系,采用耦合与协调模型,实证研究了江苏省的电力消费与经济增长耦合协调动态演变。结果表明:从耦合协调度来看,江苏省电力消费与经济增长系统跨越中等协调发展和良好协调发展两个阶段,并以2011年为临界;从相对发展系数来看,江苏省电力消费与经济增长系统一直属于电力消费滞后类型,近年来趋于优化。
[关键词]电力消费;经济增长;耦合协调
[DOI]10.13939/j.cnki.zgsc.2021.29.015
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增长,电力消费量也在加速上升。目前,我国经济已步入高质量增长阶段,经济增长动能变化对电力消费产生新的影响;生态环境的优化目标也对电力消费提出新的要求。因此,电力消费与经济增长的同步发展是经济健康发展的具体表现。
国内外学者对电力消费与经济增长关系的研究已非常丰富,近年来现有文献对电力消费与经济增长关系的研究方向,大多是利用协整理论和误差修正模型,对两者的长期均衡关系及其因果关系分析进而探讨其影响因素。林伯强[1]发现电力消费是经济增长的格兰杰原因,但短期的经济增长不是电力消费的格兰杰原因。袁家海,丁伟,胡兆光(2006)[2]则从产业角度出发,验证了各产业电力消费量与经济增长之间存在长期协整关系,短期的电力消费是经济增长的格兰杰原因。陈汉利,马超群,秦滔(2007)[3]从电力消费种类出发,研究发现电力消费包括火电消费和水电消费,分别与经济增长互为格兰杰原因。高广阔和李会超(2010)[4]证明了从长期来看GDP与用电量呈正相关关系。周绍杰,刘生龙,胡鞍钢(2016)[5]从省域角度出发,证明了各省电力发展对其经济增长存在正面影响,且影响程度根据省份不同存在差异,其长期影响强于短期影响,对东部地区影响强于西部地区。目前的研究甚少从两者发展水平考虑两者关系是否处于耦合协调发展状态,缺少对两者关系相互作用发展状态的评价。这也就成为本文研究的突破点。
1 指标体系、模型与数据
1.1 指标体系
结合电力消费与经济增长内在关系的分析,遵循科学性、系统性、全面性、适用性等原则,从电力消费的规模、结构和发展三个角度来建立电力消费评价指标体系;从经济增长的规模、结构和质量三个角度来建立经济增长评价指标体系。具体指标体系如表1所示。
1.2 评价模型
第一,耦合度模型。耦合是指两个及以上系统通过彼此之间的相互配合、相互影响以期望达到协调的一种现象,也反映了系统间慢慢走向有序的动态作用过程。耦合度是反映系统之间相互作用程度的一种定量指标。首先,对数据进行标准化处理。分别对电力消费系统和经济增长系统的指标采用极差标准化法进行无量纲化。其次,确定两系统的综合发展指数。利用标准化处理后的指标与其所对应的权重,采用线性加权法分别计算得出评价电力消费系统和经济增长系统发展水平的功效函数。
第二,协调度模型。耦合度C可以反映两个系统间关联的强弱程度,却不能反映系统间的协调发展情况。因此,需要采取协调度模型来判别,从而更加全面精准地反映电力消费与经济增长耦合协调发展情况。协调函数如下所示。
在本文研究中,认为电力消费与经济增长对整体系统发展具有相同的作用,所以令α=β=12。为了使电力消费与经济增长水平的相对关系更具可比性,引入同步性发展指数进行更为具体的划分,更加深入的表现电力消费与经济增长之间的发展关系。
1.3 數据来源
研究数据均来源于2006—2017年的《江苏省统计年鉴》《中国统计年鉴》《中国能源统计年鉴》及相关公报。
2 实证研究及结果分析
通过熵权法计算得到各指标的权重值,得出电力消费与经济增长综合发展水平指数,并结合耦合协调模型,得出2006—2017年江苏省电力消费与经济增长的耦合协调度。
由表2可知,江苏省电力消费与经济增长两系统耦合协调度由2006年的0.617到2017年的0.729,表明江苏电力消费与经济增长协调发展水平较好,呈现上升态势,从最开始的中等协调发展到良好协调,电力消费与经济增长两系统开始相得益彰,慢慢趋于良好协调发展。在2006—2011年的耦合协调值增幅不大,由于当时电力消费发展速度较为缓慢,经济增长处于技术革新转型期间,电力消费可以支持经济增长的消耗,在这个阶段两者的耦合协调属于中等协调。2012—2015年,耦合协调度处于稳定波动阶段,在这一时期,江苏省节约能源条例的出台,使江苏省电力消费与经济增长均增速放缓,导致其综合指数均稳定波动。自2015年以后,在经济发展新常态要求下,江苏省提出要加强促进产业技术改革,经济增长要由高速增长转换为高质量发展,经前期阶段的铺垫,江苏省电力消费与经济增长耦合协调度开始持续大幅上涨。
从两者相对发展状况来看,在研究期间均小于0.8,江苏省电力消费始终滞后且制约经济增长,但整体明显分为两个阶段,在2011年前,相对发展系数逐渐下降,2011 年以后除2014年波动以外,相对发展系数逐渐上升,反映出经济增长一直处于较快速度,电力消费始终努力追赶,两者一直在相互调节。
3 主要结论及相关建议
本文基于江苏省2006—2017年数据为样本,利用耦合协调模型,对江苏省电力消费与经济增长关系进行实证研究分析。结果表明,从耦合协调度来看,江苏省电力消费与经济增长系统跨越中等协调发展和良好协调发展两个阶段,并以2011年为临界点;从相对发展系数来看,江苏省电力消费与经济增长系统一直处于电力消费滞后类型,近年来趋于优化。
对于电力消费方面,推进技术革新升级,调整产业用电结构。江苏省第二产业用电量占比高于70%,其余用电占比均处于全国中下水平,虽然整体用电结构在优化,但与其他用电结构优秀省份相比仍有较大距离。
因此,在第二产业未来发展规划中应格外注重科技创新,在研发领域加大投入力度,继续提高电力利用效率,同时对高耗能产业进行革新升级,使产业的整体科技水平得到明显提高。江苏省在目前的工业化发展阶段,需结合各市自身发展特点,追求工业高质量发展,不能盲目进行高能耗行业规模扩张。
对于经济增长方面,推动第三产业发展,调整经济增长结构。江苏省第三产业增加值占比在全国排名靠后,与江苏省地区生产总值全国第二的排名差距过大。
因此,着重发展第三产业,对新经济、新业态进行进一步的挖掘,发现经济增长的新动能,出台相关政策促进高新技术产业的发展,以此实现江苏省经济的优化升级。
参考文献:
[1]林伯强. 电力消费与中国经济增长: 基于生产函数的研究[J].管理世界, 2003(11): 18-27.
[2]袁家海,丁伟,胡兆光.电力消费与中国经济发展的协整与波动分析[J].电网技术,2006(9):10-15.
[3]陈汉利,马超群,秦滔. 电力消费与中国经济增长的关系分析[J].系统工程,2007(8): 68-73.
[4]高广阔,李会超. 中国电力消费与经济增长稳定均衡关系[J].华东经济管理,2010(8): 66-68.
[5]周绍杰,刘生龙,胡鞍钢.电力发展对中国经济增长的影响及其区域差异[J].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2016,26(8):34-41.
[6]李佳, 周荣荣. 我国电力消费与经济增长关系研究——基于产业结构优化视角[J].调研世界, 2018(2): 40.
[作者简介]王亚欣(1995—),女,河南濮阳人,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电力经济与管理;朱智勇(1994—),男,河南周口人,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绿色经济与能源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