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县级国有资产管控问题的分析

2021-11-05张美霞

中国市场 2021年30期

张美霞

[摘 要]县级国有资产是县级履行行政管理职能的经济基础,文章从县级国有资产管控的认识,分析了县级国有资产管控在方法方面、形成过程中、处置方面和绩效考核方面存在的问题。指出提高县级国有资产管控能力的对策:建立县域国有资产科学的管控体系、加强县级国有资产的使用过程管控和绩效考核工作和加快县域范围内国有企业改革。

[关键词]县级国有资产管控方法;县级国有资产形成过程;县级国有资产处置

[DOI]10.13939/j.cnki.zgsc.2021.30.039

1 对县级国有资产管控的认识

国有资产是国家行政管理的基石,制定和完善各类国有资产管控制度,加强国有资本投资管理体制改革,不断优化国有资产经营管理方法,加快国有资产结构调整步伐优化布局,进一步强化国有资产战略规划,提高国有资产价值创造能力,保证国有资产规模不断扩大是加强国有资产管控的重要内容。县级国有资产形成的来源渠道和方式是多种多样的,主要有:按照地方债务管理制度发行的地方用于弥补地方财政支出不足,通过发行地方政府债券而形成的数目巨大的国有资产;按照政府采购法规要求通过政府采购利用财政资金采购的各种物资、工程项目等而形成的国有资产;县级预算安排的地方政府关系国计民生的重点建设项目而形成的国有资产;县级各职能部门利用自有资金及其他财政调拨等方式形成的国有资产;县级各事业单位利用其经营性收入、其他形式的收入或者上级直接调拨的资产等方式取得的资产而形成的国有资产;县级财政直接投资项目而形成的属于县级所有的资产部分而形成的国有资产;县级能够控制的金融资产和地方自然资源资产而形成的国有资产。县级资产发展壮大,能够有力进行县域范围的基础设施建设项目,改善民生环境,促进县域经济社会全面发展。履行县级行政管理职能的经济基础是县级国有资产,在对所属领域的经济发展、人民群众的生活保障等方面发挥重要的作用,管控好县级国有资产对于促进县域国民经济全面发展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2 县级国有资产管控存在的问题

2.1 在县级国有资产管控方法方面的问题

由于县级财力数量有限,财政收支方面存在突出的矛盾,县级财政管控对财政资金支出进度和货物采购等方面比较重视,而对资产的构成、资产建设标准等方面统筹规划不足,导致国有资产建设完成后,资产管控力量不够,管控力度小,资产利用率不高的现象时有发生。国有资产种类繁多,在管控制度方面不能够有效衔接,县级国有资产的形成是按不同的资金来源渠道和方式取得的,每种财政资金的管理办法和管理部门是不同的,各部门对资产的管控缺乏有效的衔接方式,对多批次、多种类的资金管控、监督过程中不能够对国有资产实现全覆盖监控,对于造成的国有资产浪费现象不能及时进行确认,国有资产中存在不良资产情况,对国有资产的总体质量影响较大。财政资金支出按预算确定支出项目,国有资产建设項目分部在不同的职能部门,在财政资金监管方面形成多头部门监控,而各部门没有形成有效的衔接机制,导致财政资金监管不力,造成县级国有资产管控效率偏低。县级国有资产财务信息披露与实际存在不相符的情况,财务信息质量不高,影响着对国有资产的统计及对国有资产管控研究的质量。在国有资产管控的制度建设、各职能部门管理人员的责任心、管控流程等方面存在不同程度的不足之处,县级国有资产管控工作有待进一步提升。

2.2 县级国有资产在形成过程存在的问题

县级国有资产在投入过程中可行性分析工作质量不高,影响了资产的使用效率。资源配置方面要通过市场发挥决定性作用,县级政府要在县级国有资产配置方面起重要的决策作用,要有新的发展观念,必须以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准则,加快形成县域经济现代化建设体系,对于地方国有企业的资本投入应该以县域经济发展、县域经济结构调整作为财政资金投向的依据。而目前有的县级政府在对县域经济发展、县域经济结构调整方面掌握的市场信息不够全面、对市场供给侧调查研究不够深入,县域范围内的项目投资管控力度弱,精细化管控工作不到位。有些县域国有企业适应政府转换管理职能,对政府融资职能逐渐减少,进行了转型升级的创新,从政府行政管理向市场化的转变。有些县域国有企业在转变过程中对接市场方面受到惯性思维的影响,在企业管理方面仍然存在行政化思潮、参与市场竞争中主体意识弱、企业技术水平比较薄弱,科技创新能力不强,市场竞争意识不高,自觉融入市场的能力有待进一步提高。

2.3 县级国有资产处置方面存在的问题

县级国有资产在使用环节配置不够合理存在浪费现象,县级资产管控的主要问题是资产的使用寿命不准确,在县级资产使用年限方面确定了行政事业单位办公设施、家具用品的配置标准和使用年限,对其他资产的使用年限的规定是按相关职能部门的资产管理制度为标准的。在各部门对国有资产进行处置审批时,财政部门和各行政事业单位由于权限不同,对已经达到使用年限的资产进行报批时,相关职能部门由于受到管理人员业务能力、专业技能等方面的影响,导致资产处置时使用年限不够准确。同时对于已经达到使用年限的资产如果能够继续使用,不会增加过高修理成本的话,应该继续使用,这样能够节约财政支出,减少各种资源耗用。对于使用年限到期,能够继续使用的资产,如何确定报废或者继续使用的参考数据或者参考依据等方面的问题在实际工作中没有相应的管理制度。以交通车辆为例,各行政事业单位的车辆与交通警察部门规定的强制报废年限在时间上存在一定的差距,到了规定的使用年限却还能继续使用的车辆是否应该继续使用是以车辆的哪种技术参数为标准,现行制度没有明确说明,在各职能部门使用的资产中此类情况比较多,对基层部门处置资产时没有相应依据,影响了基层单位对资产处置工作的顺利开展。

2.4 县级国有资产绩效考核方面存在的问题

县域范围内有些行政事业单位不同程度存在着对国有资产使用管理不规范的情况,在对国有资产管理方面管理模式主要是建账登记管理,各行政事业单位普遍重视资产购置工作,对单位现有资产的合理配置方面考虑较少,轻资产管理工作,有的单位在资产管理方面没有建立专门的资产管理机构、没有专职管理人员,忽视资产的使用效益,直接造成国有资产利用率低、闲置浪费的状况。县域国有企业在资产管理方面对固定资产折旧的计提方法方面存在着不准确的情况,主要表现在对固定资产折旧计提时,使用年限是直接按照税法规定的最低计提年限作为标准,没有根据固定资产购置时确定的经济使用年限及固定资产实际使用状况为依据准确计提固定资产折旧,造成固定资产的账面价值与实际价值不符。县域国有资产利用效率相对低的主要原因是对国有资产的绩效考核方面措施不到位,财政部门及国有资产监管部门制定的行政事业单位国有资产绩效考核制度,对国有资产考核的重点是资产的购置是否符合地方政府财政预算要求,没有对国有资产管理制度的执行情况以及各职能部门资产购置方面财政预算的合理性、资产配置的正确性进行准确分析,导致主管部门对国有资产的考核评价流于形式,没有重视各行政事业单位现有资产的配置是否科学合理、有无闲置浪费及使用效率低下的情况。在对各行政事业单位的资产绩效考核评价过程中,没有涉及各单位的责任问题,是造成现有国有资产的使用效率不高的主要原因,对县级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产生不利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