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巧借趣味实验,提高课堂效率

2021-11-05蔡琴

河南教育·职成教 2021年11期
关键词:稀盐酸石灰水表象

蔡琴

新课改背景下,化学教学要关注学生的认知发展,切实贯彻以学生为本的教学理念,引领学生逐步走向化学课堂、走近化学知识,最终精准把握化学学习的本质。教学“物质的化学变化与物理变化”这一章节内容时,基于学生认知发展的化学课堂要遵循“表象感知—分析归纳”的规律,通过趣味实验使学生结合感知活动建立表象,为学生提供分析归纳的丰富素材。基于此,笔者围绕新物质,设计了纸燃烧、水沸腾、CO2现形三个实验,以期构建符合学生认知发展的化学课堂,为学生进一步深入学习化学知识奠定良好的基础。

纸燃烧——学习新物质的判断方式

纸是学习、工作及生活中常用的物品,它的系列变化对初中阶段的学生来说并不陌生,其中纸燃烧对初中生的吸引力较大。若将其引入化学课堂,必定能够快速地吸引学生的眼球,引领学生思考,促使学生产生强烈的探知欲。因此,在课堂上,笔者将一张A4纸对折后沿折线撕开,并标记为甲与乙,进而将甲进行燃烧处理,让学生对比乙与燃烧后的甲,尤其要点拨学生从颜色、硬度、密度等方面进行观察,使学生通过观察认识到纸与纸灰不是同一种物质。

在上述过程中,笔者先演示纸燃烧的过程,一定程度上强化了学生的好奇心,更为学生提供了感知的平臺,使其脑海中初步建立了表象。然后,笔者提出“观察乙与甲燃烧后产物的性质”“比较乙与甲燃烧后产物的不同性质”“判断不同性质能否表明是不同物质”三个问题,使学生进一步进行分析、归纳。值得注意的是,这三个问题存在“观察变化现象—比较不同表象—分析归纳现象本质”的螺旋上升关系。通过解答这三个问题,学生增强了对变化的认知,提升了区分变化的能力,避免了局限于概念记忆的尴尬,实现了由感性认识到理性认识的过渡。

水沸腾——认识新物质的本质特征

水沸腾是生活中常见的现象,将其引入化学课堂能够消除学生对化学知识的陌生感,调动学生参与课堂活动的兴趣,同时能够增强学生对表象的认识,并引领学生掌握变化的本质,最终使学生认识到“水的三态变化是物理变化”。因此,在课堂上,笔者在演示水沸腾的基础上,利用多媒体技术制作了微观模拟动画,直观地展现了水蒸气、液态水的本质。

在上述过程中,笔者通过微观模拟动画展示水沸腾的过程,使学生直观地认识到液态水与水蒸气的物质状态不同,但两者都是由水分子组成,使学生在脑海中建立“物质”这一概念。微观模拟动画是化学实验呈现的创新形式,这对学生来讲较为新颖奇特,通过水沸腾的微观模拟动画有效地避免了空洞说教的尴尬。

CO2现形——搜集新物质产生的证据

阅读教材发现,将石灰石与稀盐酸反应产生的气体通入澄清的石灰水中,会使石灰水变浑浊,但并不清楚是哪种气体让石灰水由澄清变为浑浊,学生只知其然而不知其所以然。因此,在课堂上笔者让学生用吸管分别向水与澄清石灰水中吹气,该实验一经提出就受到了学生的喜爱。该实验可以强化学生对澄清石灰水的认知与了解,使学生亲身体会到,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的就是CO2。基于此,笔者让学生进行石灰石与稀盐酸反应实验,并引导学生观察反应前石灰石和稀盐酸的颜色、状态、反应时的现象及通入石灰水后的现象。由于之前进行了趣味性吹气实验,学生能够轻松地认识到石灰石与稀盐酸反应后产生了与呼吸作用相同的气体——CO2,学生回答:“澄清石灰水是让CO2由无形到现形的利器。”

加入吹气实验,丰富了课堂教学内容,强化了教学的趣味性,使学生在好奇心的驱使下主动参与、积极思考,进而获取分析归纳的素材。除此之外,通过教师的适时引导,学生掌握了搜集判断新物质生成证据的方法。

综上所述,化学趣味性实验能够有效地消除学生对化学知识的陌生感与恐惧感,在不知不觉中促使学生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的提升,也能够培养学生的有序思维,使学生在观察、分析、总结的过程中体会到“柳暗花明又一村”的乐趣,在探究的过程中获取知识、形成观念,最终构建高质量、高效率的化学课堂。化学教师不应盲目追求实验的趣味性,而是要结合学生认知发展需求,最大限度地做到学习目标与趣味实验的平衡,提升学生参与度的同时确保学生收获新知识,否则极有可能出现课堂教学“有趣却无果”的尴尬局面。

猜你喜欢

稀盐酸石灰水表象
碳酸钠、碳酸氢钠与稀盐酸反应的实验设计
表与里
表与里
树木为啥穿“白衣”
透过表象看公式
树木为啥穿“白衣”
树木为啥穿白衣
善变的石灰水
鸡蛋在稀盐酸中沉浮实验的探究
碳酸钠溶液与稀盐酸反应实验探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