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教育小学化倾向浅探
2021-11-05刘芬
刘芬
幼儿教育小学化违背幼儿身心发展规律,各级教育行政部门三令五申,坚决纠正幼儿教育小学化,切实提高幼儿园科学保教水平,促进幼儿身心健康发展。笔者以为,要纠正幼儿教育小学化,需要从幼儿教育小学化倾向背后的机制角度展开研究,进而提出相应的改进措施,让幼儿教育更加符合幼儿的成长规律。
幼儿教育小学化倾向的原因探究
幼儿教育小学化最直接的表现是:在幼儿教育阶段教授幼儿一些小学起始年级的内容,如拼音、数的运算等。就笔者所调查了解到的情况,只要有小学化教育倾向的幼儿园,一般都会将全部拼音教完,而相应地区的小学也会默认这种情形,从而在一年级之初淡化拼音教学。幼儿教育小学化的另一种表现是采取类似小学的教学管理,让原本以游戏、视听刺激为主的课堂变成以思维为主的课堂,同时过于强调课堂上幼儿的学习纪律。这种隐藏在幼儿园的小学化管理倾向更值得注意。
幼儿教育属于非义务教育阶段,且向社会开放。一些社会机构为了显示自身的优越性,会在教育内容上自主地选择原本屬于小学教育的内容,以迎合家长希望孩子多学知识的心理需要。因此为了生源竞争,公办幼儿园也不得不同步跟进,以适应这种竞争的需要。此外,一些小学尤其是热门小学在学生入学时会进行各种各样的知识考查,这种入学选拔机制也使得幼儿教育不得不向小学化迈进。无论是在民办幼儿园的所谓竞争中,还是在小学选拔需要的驱动之下,幼儿教育本身其实失去了应有的目标与坚守。这固然被一些人解读为“根据市场需要”,但实际上却是对幼儿成长规律的忽视,也是对自身教育定位的迷失。
幼儿教育小学化倾向的危害教育
笔者发现,在不同场合进行幼儿教育小学化倾向的危害教育是有必要的。这种危害教育的根本目的是帮助不同人群(家长、教师等)树立正确的幼儿教育观。
笔者调查发现,相当一部分幼儿的家长对幼儿教育小学化持反对态度。现在的幼儿家长基本上都具有一定文化知识,他们无法理解也无法接受四五岁的幼儿学抽象的拼音与计算。但在社会大环境下,他们往往会选择无奈接受这一方式。如果将反对幼儿教育小学化的呼声放大,以求在幼儿园与家长之间形成一种共识,对改变幼儿教育小学化倾向是很有帮助的。
我们可以从正反两个方面引导家长、教师等认识幼儿教育小学化的危害。
正面引导是让幼儿教育的相关人员把握好幼儿成长的规律。幼儿阶段作为人生中最重要的起始学习阶段,过于注重知识学习只会让幼儿从小就失去学习兴趣,这对幼儿的影响将是消极且长久的。幼儿教育强调游戏特征,而小学化的知识教育刚好与此相反。幼儿的智力发展需要在体验中形成,这个体验过程是与幼儿的动手操作、游戏过程相吻合的,而小学化的知识教育恰恰是放弃了体验而选择了让幼儿静坐记忆,看起来是幼儿积累了知识,但实际上幼儿智力成长的时机被浪费了。
反面引导主要是让幼儿教育的相关人员认识到,所谓的前置知识教育实际上是填鸭式教育。如拼音的学习,就是让幼儿完成机械的背诵任务,在此过程中,幼儿基本没有所谓的理解学习。如“拔”的拼音bá,部分幼儿会读成bǎ或bà。这说明幼儿在学习拼音的时候,其实是不具有基本的拼音组合与理解能力的。这也是国家不允许幼儿教育小学化的根本原因。
基于以上正反两个方面,幼儿教育的相关人员会真正形成一种共识,认清幼儿教育小学化的危害,进而树立幼儿教育的正确认识。
家园共同树立正确的幼儿教育观
要真正走出幼儿教育小学化的怪圈,最根本的是要在幼儿家庭与幼儿园之间形成一个有效的联系纽带,生成正确的幼儿教育观。幼儿园可以组织家长会、家园联谊会、幼儿园开放日等,确立一个主题,让幼儿家长与教师就主题进行沟通,而这个主题应该与幼儿成长相关。根据笔者的实践,对幼儿教育小学化的讨论能很好地引导家长形成正确的育儿观,让幼儿家长认识到,不学拼音与计算的幼儿能够更好地发挥自己的聪明才智,创造性地制作一些玩具,设计一些游戏,同时能够在具体的游戏情境中体验快乐。这往往可以让家长有一种身心体验,进而形成一种良好的育儿直觉。
在此基础上开展主题家长会,幼儿教师要将科学的儿童成长观系统地介绍给家长,让家长良好的育儿直觉转变成一种内在的育儿思想,这种思想可以让家园之间形成一种科学的关于幼儿教育的共同语言。也就是说,幼儿园要通过观念的引领与实践的感知,让家长形成对幼儿教育的正确认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