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中国共产党百年政治建设的历史经验

2021-11-05李英

重庆行政 2021年5期
关键词:党中央纪律党员干部

李英

习近平总书记在党史学习教育动员大会上强调,“旗帜鲜明讲政治、保证党的团结和集中统一是党的生命,也是我们党能成为百年大党、创造世纪伟业的关键所在。”[1]旗帜鲜明讲政治、保证党的团结和集中统一,是党的政治建设的基本内容。习近平总书记的这段话,前半句明确指出了党的政治建设的重要价值,后半句高度肯定了百年党的政治建设实践的突出成就。百年来,中国共产党始终高度重视加强党的政治建设,在不断探索实践中留下了宝贵的历史经验。新时代全面推进党的建设伟大工程,需要从百年历史中汲取智慧和力量,发挥党的政治建设统领作用,持续推进党的自我革命,永葆生机活力。

一、必须摆正党的政治建设的根本地位,增强党的政治建设的思想自觉

恩格斯曾经指出,一个政党,“绝对放弃政治是不可能的”[2]。相反,政党要把政治放在根本性位置,政党建设要把加强政治建设作为根本性建设。因为政党是政治组织,政治属性是政党的根本属性,旗帜鲜明讲政治是马克思主义执政党的内在要求。在加强自身建设的百年实践中,中国共产党始终强调党的政治建设的根本地位和突出价值,坚持以政治建设的思想自觉引领政治建设的行动自觉,形成了讲政治的优良传统。

一方面,中国共产党人在思想认识上始终高度重视加强党的政治建设。虽然,“党的政治建设”这一概念是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首次出现的,但是党的政治建设并不是一个新课题,它早在新民主主义时期就已经被提出,并且多年来始终受到主要领导人的高度重视。毛泽东曾先后提出“从教育上提高党内的政治水平”“加紧官兵的政治训练”[3]“没有正确的政治观点,就等于没有灵魂”[4]的重要论断。邓小平曾强调,“我们讲政治,威力就大多了。到什么时候都得讲政治”[5]。江泽民曾指出,“领导干部一定要讲政治”[6]“任何时候在讲政治的问题上都必须有更高的要求和更高的自觉性”。胡锦涛要求领导干部“做讲政治的表率”[7]。到党的十九大,习近平总书记提出“党的政治建设”这一概念,并作出“党的政治建设是党的根本性建设”这一重大论断,从理论上将党的政治建设提升到一个新境界新高度。从党的领导人对党的政治建设的认识过程可以看出,党的政治建设的百年就是我们党对政治建设愈益重视、逐步深化的过程。

另一方面,中国共产党人始终重视将政治要求落实到党的建设具体实践中。早在古田会议上,我们党就明确了“思想建党、政治建军”的重要原则,突出政治的重要性。延安时期,全党开展整风运动,着手建设一个政治上“完全巩固的布尔什维克化的中国共产党”,着重在思想上、政治上建党。在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时期,党注重围绕维护党的团结统一、强化党的领导等政治要求加强党的建设。改革开放之后,我们党不断丰富发展党的建设的结构布局,并逐步形成了涵盖思想建设、组织建设、作风建设、反腐倡廉建设、制度建设的党建体系,而贯穿这一体系的根本政治要求自始至终都是维护党的团结和集中统一。到党的十九大,党的建设新布局要求把政治建设摆在首位、以政治建设为统领,调整了党的建设布局,明确了党的政治建设在党的建设结构中的根本性地位。可以看出,在党的建设的百年历史中,政治方面的要求与原则一刻也没有松懈。而且这百年也是一个党的政治建设自觉强化、逐渐显化的过程。

党的历史经验证明,无论任何时候,政治问题都是根本性的大问题。百年来,我们党正是把政治建设视为事关党的兴衰成败、国家和人民前途命运的关键,以高度的思想自觉和行动自觉,持之以恒抓黨的政治建设,才逐步建立了一个政治上完全巩固的马克思主义执政党。新时代加强党的政治建设,需要坚持党的政治建设的根本地位和首要地位,重点部署、全面推进、抓实抓细,确保党的建设的方向和效果,确保党保持生机活力。

二、必须保证党的团结和集中统一,明确党的政治建设的核心任务

党的团结和集中统一是党的生命。没有党的团结和集中统一,中国共产党就不能从最初的几个共产主义小组、五十多名党员发展成为拥有486多万基层党组织、9500多万名党员的超级大党,也不能带领全国各族人民取得革命、建设和改革的胜利。只有保证党的团结和集中统一,中国共产党才具有组织力、凝聚力和战斗力,中国共产党才是具有生机活力的战斗堡垒。

保证党的团结和集中统一,包含两个层面的具体内容,一是维护党的团结,保证全党的统一一致;二是维护党的集中统一,保证党中央的权威和党的权威。当然,维护党的团结与维护党的集中统一是一致的,他们辩证统一于党的建设及党的领导的实践中。中国共产党自成立之日起,就始终高度重视维护党的团结和集中统一,高度警觉地与破坏党的团结、分裂党的活动做斗争。

要保证党的团结和集中统一,关键在于维护党中央的权威和集中统一领导。关于这一点,中国共产党一直有着清醒的认识。比如,历史上的《关于增强党的团结的决议》就曾指出,“党是工人阶级先进分子的统一的集中的组织,党的团结的唯一中心是党的中央”[8]。也就是说,无论是党的团结还是党的集中,都要以党中央为中心。党的历史也充分证明,只有党中央具有绝对权威,党才能团结和统一,才能进行正确地领导。遵义会议前,由于没有一个成熟的党中央,革命事业几经波折。危急关头,遵义会议确立了毛泽东同志的领导地位,开始形成以毛泽东同志为核心的党的第一代中央领导集体。后来,经过延安整风等党的建设实践,巩固了毛泽东同志的核心地位,强化了党中央的权威。正是在第一代中央领导集体的团结带领下,中国人民打败日本帝国主义,推翻国民党反动统治,建立了新中国。新中国成立后,我们党在理论上确立了党在新国家新事业中的领导核心地位,郑重指出“中国共产党是全中国人民的领导核心。没有这样一个核心,社会主义事业就不能胜利”;确立了党中央在全党的领导地位,强调“为了建设一个强大的社会主义国家,必须有中央的强有力的统一领导”。同时,在实践中通过在政府机构内建立党委党组、成立由中央直接领导的财经等五个小组等途径,构架了更加完备的组织机构,加强了党对政府、军队、群团组织、民主党派等各方面的领导,实现了中国共产党对国家政权的全面掌握。改革开放后,党更加坚定了“中国由共产党领导,中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业由共产党领导”[9]这一不可动摇的根本原则,坚定了“任何一个领导集体都要有一个核心,没有核心的领导是靠不住的”这一根本原则,先后形成了以邓小平同志为核心、以江泽民同志为核心、以胡锦涛同志为核心的中央领导集体,不断将改革事业推向前进。党的十八大以来,我们党形成了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领导集体,从宏观部署到基层实践,都在坚持和深化党的全面领导。党中央反复强调,中国共产党是中国的最高政治领导力量,强调增强“四个意识”,做到“两个维护”,并通过组建议事协调机构、改革党政组织机构等方式强化了党中央的集中统一领导和党对重大工作的领导。

新时代加强党的政治建设,首要任务是保证全党服从中央,坚持党中央权威和集中统一领导。只有这样才能使全党在思想上行动上政治上同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才能保证全党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

三、必须把准和坚持正确政治方向,把握党的政治建设的目标指向

“党的政治建设是一个永恒课题”[10]。但党的政治建设不是抽象的、空洞的,相反,它是具体的、实在的。它生动地贯穿于党领导中国革命、建设、改革的历史进程中,受不同历史阶段党的历史使命的支配,服务于党和国家的事业大局。具体体现为党在不同历史时期的政治路线和政治纲领,事关党的政治方向问题。

从成立之日起,中国共产党就从不隐瞒自己的政治主张与奋斗目标,就有着坚定的政治信仰和政治方向。党的第一个纲领明确宣告,“推翻资本家阶级的政权”“承认无产阶级专政”“党的根本政治目的是实行社会革命”,公开表明了自己的政治纲领。党的二大实事求是地将中国革命的目标确定为统一中国“为真正民主共和国”的最低纲领和“渐次达到一个共产主义的社会”的最高纲领,公开表明自己的政治任务与长远目标,政治方向也逐渐清晰。要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条件下走向社会主义,要带领中国人民战胜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和官僚资本主义,摆在党的面前的主要问题是如何正确领导革命。为此,中国共产党探索形成了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的政治路线,并通过与党内先后出现的右倾错误、“左”倾错误进行斗争,逐步摸索出一条符合中国具体实际的革命道路。在此过程中,中国共产党采取了严肃政治纪律和政治规矩、增强党的团结统一、密切党与群众的关系等一系列措施,意在建设一支政治上完全巩固的革命党。

1949年新中国成立后,中国共产党由夺取政权的革命党成功转变为全面执掌政权的执政党,党的任务由领导新民主主义革命转变为领导社会主义建设和改革,时代环境与历史任务發生了根本性的变化,党的自身建设也面临着前所未有的考验。巩固新生政权、领导新兴事业,就成为党的政治建设的核心问题。在面对一个满目疮痍、百废待兴的新中国时,中国共产党决定用三年时间集中力量恢复和发展国民经济。三年后,国民经济全面恢复,党适时提出了过渡时期“一化三改造”的总路线,在总路线的指引下,中国建立了社会主义基本制度,开始了社会主义建设的伟大征程。到1956年,党的八大科学研判了我国社会的主要矛盾,确立了新的历史阶段的奋斗路线。这一阶段,党确立了要进行社会主义建设的政治方向,并由此制定了正确的政治路线。只是由于反右派斗争扩大化,党内正常的政治生活遭到破坏,党的政治路线也被搁置。

1978年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在思想路线上进行了拨乱反正,在政治路线上把工作重心转到经济建设上。到党的十三大,逐步形成了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的基本路线。在此之后,党紧紧围绕着这一基本路线,领导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党的十八大以来,党将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视为党和国家的生命线、人民的幸福线,坚定不移地坚持,并丰富和发展了这一路线,创造性地将奋斗目标拓展为“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美丽”。同时,党还提出了“四个全面”战略布局和“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坚定地带领着全国人民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奋斗。

归根结底,可以认为,政治路线、政治方向问题是党的政治建设的核心问题。党的政治建设就是为实现党的政治使命和政治目标,正确制定和坚定执行党在各个历史阶段的政治路线,朝着正确的政治方向前进。新时代加强党的政治建设,就是要毫不动摇坚持党的基本路线、基本方略,坚守共产主义远大理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不动摇不偏离,就是要不打折扣地执行党的基本路线、基本方略,一步一个脚印,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

四、必须提高党员干部的政治能力,紧抓党的政治建设的实践抓手

政治路线确定后,干部就是决定因素。党员干部的政治能力、政治水平直接决定党的政治能力、政治水平。因此,提高领导干部的政治能力就成为党的政治建设的一个重要抓手。党的政治建设的百年历程,也正是紧紧抓住党员干部这个关键主体,充分调动党员干部的政治担当与政治自觉,不断提高党员干部的政治本领,逐渐凝聚起坚守政治方向、抵御政治风险、永葆政治本色的力量。

中国共产党成立之初,就已经意识到,要传播马克思主义、开展工农运动、进行武装斗争,就必须要进行队伍建设,要建设队伍就必须开展教育培训。因此,先后领导成立了工人学校、安源地委党校、讲习所、马克思共产主义学校等机构组织,开展针对性的教育培训。在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期间,中国共产党相继建立了中央党校、抗日军政大学等机构,注重提升党员干部的马克思主义理论水平、军事能力、政治能力。尤其值得一提的是,这期间开展了卓有成效的延安整风运动,通过整顿学风、文风、党风,对全党进行了一次深刻的政治教育,肃清了党内的一些错误认识,把全党统一到以毛泽东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上来。

新中国成立后,党执政地位的变化、党员队伍数量的变化,使得党内出现了本领不足、能力不足的新考验,也出现了居功自傲、脱离群众、官僚主义等不良作风。为了改善党的作风、增强党的政治领导力,党在1950年和1951年连续组织开展了全党整风运动和整党运动,围绕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前途对党员干部进行教育;在1954年和1961年先后开展了两轮大规模的干部轮训,围绕领导干部的文化素质、政治能力进行培训。这些措施使党员干部明确了政治方向,坚定了政治信念。

改革开放之后,党的干部教育组织体系得以恢复,干部教育制度化得到了发展,正常化、正规化的干部教育培训工作井井有条地开展着。各级党校和各干部培训学校针对各个层次、各个类别的党员干部进行党性教育与理论教育,对党员干部起着重要的政治教育作用。同时,党中央还会根据不同时期的具体情况开展一些主题性的教育活动,如1996年对县处级以上领导干部进行讲学习、讲政治、讲正气的“三讲”教育,以讲政治为核心,着重提高党员干部的理论水平和政治水平。

党的十八大以来,新问题新挑战层出不穷,市场经济新要求、利益格局新变化、阶层群体新需求,均考验着领导干部的政治定力和应对能力。为了提高党员干部的政治能力,党中央先后组织开展了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三严三实”专题教育、“两学一做”学习教育、“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党史学习教育等教育活动,旨在培养忠诚干净担当的干部。

中国的问题,关键在党。党的问题,关键在人。党员干部既是党的政治建设的主要对象,也是党的政治建设的关键主体。提高党员干部政治能力,既是党的政治建设的应有之义,也是党的政治建设能取得实效的关键变量。新时代加强党的政治建设,要注重用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方法去提高在复杂情况中判断方向、辨明是非的能力,注重将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与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去提高在众说纷纭中领悟真理、领悟思想的能力,注重在调查研究、理论联系实际中提高在具体形势中执行政策、落实精神的能力,坚持推进党员干部的自我革命和自我提升。

五、必须严肃党的政治纪律和政治规矩,把准党的政治建设的关键环节

纪律严明是一个政党具有凝聚力、战斗力的首要条件。中国共产党是靠铁的纪律组织起来的。在中国共产党的百年历史中,守纪律讲规矩是党发展壮大、从胜利走向胜利的重要法宝之一。而其中最为突出,也是最严明的,就是党的政治纪律和政治规矩。回顾百年历史,严肃党的政治纪律与政治规矩,一以贯之于党的政治建设各时期。

早在党的一大,党纲就明确规定入党的前提是“承认本党纲领和政策”,体现了明确的政治要求。党的二大的党章更是直接列举了违反纪律、开除出党的几种情形,如“言论行动有违背本党宣言章程及大会各执行委员会之决议案”“泄露本党秘密”等,有着鲜明的政治导向。后来,“政治纪律”一词正式出现在党的文件,党的五大通过的《组织问题决议案》提出“党内纪律非常重要,但宜重视政治纪律”,突出政治纪律的重要性。党的五大还规定设立监察委员会,强化纪律监督与执行。在延安时期,党花了大力气整顿党风,整治宗派主义和自由主义,强化党员干部的政治纪律意识,维护党内团结。同时,这一时期还提出了“四个服从”的政治纪律内容,把政治纪律建设写入了党章,建立了报告制度等一系列规章制度,使得党内的政治纪律和政治规矩严起来。

1949年以后,新中国开展了整风运动、整党运动、“三反”“五反”运动,建立各级纪律检查委员会,持续推进党的政治纪律建设。经历一段时期的曲折后,政治纪律建设在改革开放新时期得以恢复并得到了长远的发展。十一届三中全会选举产生了中央纪律检查委员会。1989年中纪委出台了《关于严明党的纪律维护党的团结统一的通知》,要求全党在政治上行动上与党中央保持一致。2003年制定了《中国共产党纪律处分条例》。

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强调政治纪律是最重要、最根本、最关键的纪律,“是全党在政治方向、政治立场、政治言论、政治行动方面必须遵守的刚性约束”[11]。针对违背党的政治纪律和政治规矩的种种行为表现,习近平总书记直接点明“七个有之”,要求党员干部做到“五个必须”。同时,党中央重拳出击、多措并举,推动政治纪律和政治规矩严起来,包括修订纪律处分条例,为党员干部列明政治纪律的负面清单;严肃查处一批违反政治纪律的党员领导干部;加强巡视与巡察,对领导干部形成威慑。

党的政治纪律和政治规矩是党员干部不能触碰的红线、不可逾越的底线。严肃党的政治纪律与政治规矩是中国共产党长期执政的必然要求。新时代加强党的政治建设,必须持续强化党的政治纪律与政治规矩的刚性约束力,用制度规范的刚性约束、惩戒措施的有力震慑共同促使党员干部形成守纪律讲规矩的主动自觉,从而形成风清气正的良好政治生态。

六、必须加强制度化规范化建设,夯实党的政治建设的制度保障

制度具有根本性、全局性和长期性的作用。制度建设对党的政治建设起着根本支撑作用。回顾百年历史,可以发现,党的政治建設从生疏走向成熟、从碎片走向系统的过程,也是党内法规制度从零星走向完备、从试行走向健全的过程。

改革开放前中国共产党已经充分意识到“制度是主要的”。在领导革命、局部执政时期,第一代中央领导集体不仅对国家政权制度进行了战略构思,而且对党自身建设的制度也有了逐步深入的思考,在实践中探索形成了部分制度,如集体领导制度、党委会制度、请示报告制度、党内监督制度等,加强了党的集中统一领导,初步形成了民主集中制的制度框架。当中国共产党全面执政时,为了全面确立我国社会主义基本制度,党也更加注重自身建设。在制度方面更加强调民主集中制,完善党的集体领导制度,健全党内监督制度,推进工商业企业、农村基层党组织的制度化、规范化建设。

党的大规模的制度化建设出现在改革开放之后。1980年党中央出台《关于党内政治生活的若干准则》,为党内政治生活确立了包括坚持党的政治路线和思想路线、坚持集体领导、维护党的集中统一等12条准则。也是这一年,邓小平作《党和国家领导制度的改革》的讲话,突出强调党的制度的重要性,提出了改革党和国家领导制度,实现政治生活民主化、制度化的思路。党的制度建设开始成为党的建设的核心话题。按照“在党的建设上走出一条不搞政治运动,而靠改革和制度建设的新路子”[12]的思路,党中央陆续出台了一系列关于加强党的政治建设的党内法规和制度文件。比如,1983年《关于整党的决定》、1989年《关于加强党的建设的通知》、1994年《关于加强党的建设几个重大问题的决定》、2004年《关于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的决定》等等,都对党的政治建设作了具体要求。

党的十八大以来,制度建设摆到了更加突出的位置,围绕党的政治建设新出台、新修订了多部党内法规。比如2016年制定了《关于新形势下党内政治生活的若干准则》,明确规定了新形势下坚决维护党中央权威、严明党的政治纪律等方面的原则;2017年出台了《中共中央政治局关于加强和维护党中央集中统一领导的若干规定》,细化了党中央集中统一领导的工作规程;2019年出台了《关于加强党的政治建设的意见》,这是党内第一部专门规范党的政治建设的党内法规。同时,还健全了请示报告、纪律处分、党内监督、党支部工作、党组工作、中央委员会工作、党对国有企业的领导、党对高校的领导等相关制度。

党的政治建设是根本性建设,是一项永远在路上的常规性工作,需要制度提供源源不断的支撑。党的十九大布局的“5+2”党建总体格局要求,“把制度建设贯穿其中”,就是把建章立制贯穿到党的政治建设全过程各方面,形成系统完备、有效管用的制度规范体系,这是加强党的政治建设的根本之策、长远之策。新时代加强党的政治建设,需要进一步完善党的领导制度、健全民主集中制的各项制度,建立健全长效机制,让党的政治建设制度化、规范化,让党的政治建设有章可循、有据可依。

参考文献:

[1] 习近平.在党史学习教育动员大会上的讲话[J].求是,2021(07):4-17.

[2] 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三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2:169.

[3] 毛泽东选集:第一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1:87.

[4] 毛泽东文集:第七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9:226.

[5] 邓小平文选:第三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3:166.

[6] 江泽民文选:第一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6:457.

[7] 胡锦涛文选:第一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6:255.

[8] 建国以来重要文献选编:第五册[M].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111.

[9] 邓小平文选:第二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4:267.

[10] 十九大以来重要文献选编:上[M].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2019:535.

[11] 十八大以来重要文献选编:中[M].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2016:347.

[12] 十三大以来重要文献选编:上[M].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2011:46.

作者单位: 中共重庆市委党校党的建设教研部

责任编辑:胡越

猜你喜欢

党中央纪律党员干部
党中央两次为谁公开祝寿?
党员干部要“心强身壮”
人大党员干部要当好“四个表率”
党员干部怎样用好微信群
宝鸡“十严禁”严明村“两委”换届纪律
关键抉择
—— 党中央推进改革开放的战略擘画
党中央给大学生留下啥印象?
纪律
向党中央交出一份满意的答卷
党员干部要姓“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