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柯桥:立体化治水显成效
2021-11-05刘建华陈娟华
刘建华 陈娟华
柯桥是浙江省绍兴市大城市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素有“东方威尼斯”之美称,是全国著名的水乡、桥乡、酒乡、书法之乡、戏曲之乡和名士之乡,曾连续多年位列全国县域经济基本竞争力十强,连续多次荣获“中国全面小康十大示范县”称号。
随着柯桥区新农村建设的蓬勃展开,城乡生活污水治理作为全区“五水共治”的一项重要抓手受到区委区政府的高度重视。绍兴市柯桥区实施城乡生活污水治理设施运维“四全管理”的“柯桥模式”,在日常维护中实行“三定、四化”管理,并运用“智慧+”助力“四全管理”,在农村生活污水治理设施运行维护管理工作上取得了明显成效。
建设起步,困难重重
提起十年来柯桥城乡污水治理前后的变化,正在滨海大河边散步的黄大爷感慨不已:“我小时候这条河很干净,小鱼特别多,河水直接能用来洗衣做饭。到了上世纪八九十年代,大家习惯往河里倒污水,再加上工业的污水排放,河水开始浑浊,时常有淡淡的臭味。没想到现在还能看到河水恢复清澈。现在每天早上来河边散步,鸟语花香、流水潺潺,作为柯桥人,很满足啦。”
滨海大河位于柯桥区北部,流经安昌、齐贤、马鞍3个镇街,为柯桥区最长的区级河流,全长29.5公里。经过柯桥区长达15年的系统治理,河道水质得到提升,水环境、水生态得到修复,沿线的集镇、村庄、田园风光焕然一新,绘就了一条美丽的风景带。这条河是柯桥自实施“五水共治”以来人水和谐共处的缩影,良好的河湖生态环境已成为最普惠的民生福祉和最具潜力的城乡绿色发展增长极。
作为“五水共治”的重要抓手,城乡生活污水治理于2012年艰难起步。这时候的污水排放没有章法、管道建设尚不健全,城区每天收集处理的污水只有4.2万吨,农村污水仅0.3万吨。
在实际污水治理过程中,农村生活污水治理设施由于工程建设时间紧、设备选型品牌杂的情况,建设的标准和施工质量参差不齐,存在的问题也较多,治理设施先天的不足给后续的运维带来很多困难。
首先是设施运维难度大。农村生活污水收集的农户基数大,管线建设密度高,污水收集点又分散,终端处理池和泵站的设备设施品牌多,维修保养难度大,运维工作量是城镇生活污水治理设施的好几倍。同时,一些排水户污水管网私拉乱接,部分小微企业工业污水偷排入网,终端处理池出水很难稳定达标。
其次是安全管理风险大。农村道路窨井和化粪池数量多,窨井盖破损、缺失的现象相应增多,发生窨井伤人事故的概率高,管理上存在很大的安全风险。
如何从千头万绪中理出线头,理顺这一张涉及城乡近百万居民的污水治理网?在城乡生活污水治理中,柯桥区深入践行“美丽浙江、生态宜居”的发展理念,弘扬新时代“胆剑精神”,在统筹治理、管理体制和运维机制上不断创新,取得了显著成效。
2020年,柯桥区城乡生活污水从2012年的全区每天收集处理污水4.2万吨,达到15.2万吨,每天增加了11万吨,同比增长267%;农村治理效果更加明显,每天从0.3万吨提升到4.6万吨,同比增长了17倍。2016年至2020年,柯桥区连续五年获得省级考核优秀,去年还被评为全国农污治理示范区20强,累计五次夺得浙江省“五水共治工作大禹鼎”,2019年、2020年连续两年捧回“大禹鼎”银鼎。柯桥区城乡生活污水治理也经历了建设起步、管理创新、巩固提升三个阶段。
管理创新,探索“柯桥模式”
绍兴柯桥水务集团副总经理胡晓峰在接受《小康》杂志、中国小康网记者采访时,归纳了2012年城鄉污水治理难的主要原因:“一是城乡生活污水建设与管理体制不统一。开发区和镇街各自建设、各自管理,缺少一张图规划,建设质量参次不齐,而且维护管理不专业,污水收集处理质效不高。二是地下污水管线质量管控难。污水管道在地下施工时,由于隐蔽点多,采用传统验收方式,很难发现管道建设时的变形、堵塞、渗漏、雨污合流等问题。如果这些问题没有及时整改,将会造成污水管窨井经常性满溢,或者污水管、终端没有污水,给长效治理埋下隐患”。
为精准、有效破解以上问题,柯桥区委、区政府高度重视,坚持以问题为导向,“出政策、建机制、保资金、抓实效”,统筹推进城乡生活污水治理。
柯桥区从2012年起在浙江省率先推出了城镇生活污水治理“统一规划、统一建设、统一运营、统一管理”的四统一模式,形成“政府主导、水务主力、镇村主责”的治污新格局,使全区生活污水治理责任更加明确,建设更有保障,运行管理更加专业。
柯桥区还在全省率先建立了生活污水从城区、集镇到农村全部由水务集团统一运行管理的“三维一体”治理模式,实行“城乡一体”统筹治理。从2014年9月1日起,全区所有新建居民小区场外生活污水收集系统由区水务集团负责建设和管理,建设管理资金由开发建设业主承担,从源头上和过程监管中进一步确保小区生活污水的治理质量。
城区生活污水在2004年至2011年建成了完整的收集系统,集镇生活污水治理在2012年至2014年实现收集系统全覆盖,农村生活污水治理主要集中在2014年至2016年,实现农村生活污水集中纳管或就地终端达标处理。
为使建成后的治理设施顺畅运作,通过两年时间,柯桥区将所有村居生活污水全部纳入“大水务”统一管理范畴。水务集团对照“服务专人化、养护专职化”的要求,制定了工作标准和运维细则,覆盖了终端、泵站、管道、巡检、检测、回访等各个环节,建立运维中心和五个分中心,实行对原有污水收集处理系统和农村生活污水治理设施运维的“双轨运行,统一管理”。
为确保系统质量,柯桥区在国内率先实行了对生活污水管网进行无差别、全覆盖的“机器人”做“肠镜”工程,采用CCTV管道内窥系统和杆式潜望镜,在验收时对所有管网内部情况进行全面检测,重点检测标高、变形、堵塞、渗漏、旁通、断头等管网建设中易出现的问题,严把质量关,真正确保“一次建设、长久使用、持续发挥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