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衢州:整体智治打通难点堵点
2021-11-05郭玲
郭玲
一网智治 翻看衢州市基层社会治理“一件事”改革清单,试点以来,17项“一件事”累计办件量达到32032件。
国庆长假,坊门街、水亭街、马站底、中河沿、南街五大商圈成为“南孔圣地”衢州市最热闹的地方,人流不断、车来车往,商圈所属的衢州市公安局交警支队柯城大队的交警们严阵以待,但心情却比往年轻松。不同于曾经辖区内大街小巷的机动车违停频发,如今,随着“城区机动车违停治理一件事”改革在柯城区府山街道试点,辖区内机动车违停现象大大减少,街巷秩序得到明显改善。
“城区机动车违停治理一件事”改革只是衢州市基层社会治理“一件事”改革的一个缩影。在衢州,这样的“一件事”改革试点共有17项,几乎项项涉及民生。
就在国庆长假前的周末,由浙江大学、衢州市委主办的“‘县乡一体、条抓块统改革与基层治理现代化”理论研讨会在衢州市召开,会上系统总结了衢州市“县乡一体、条抓块统”的改革试点经验。旨在突出整体政府理念,将跨部门、跨领域、跨层级县乡联办事项集成“一件事”改革,成为衢州市“县乡一体、条抓块统”改革试点的切入口。
“小切口”破解治理“大难题”
县乡断层、条块分割等体制短板导致“看得见的管不着、管得着的看不见”,极大地制约了基层治理的效能。为统筹推进县域整体智治,2020年,衢州市被确定为浙江省唯一构建“县乡一体、条抓块统”模式提升基层治理能力改革综合试点设区市。
聚焦群众“身边事”、乡镇“头痛事”、部门“扯皮事”,衢州市从高频事项、高权重事项、群众企业需求事项出发,将基层治理过程中跨部门、跨领域、跨层级县乡联办事项集成为“一件事”,筛选形成了17项“一件事”先行先试,尝试通过“小切口”破题治理“大难题”。
衢州市委编办副主任郑应龙介绍,“一件事”通过数字化应用,在线上实现了1个部门牵头、N个部门响应的机制。而这种机制,正是提高治理效能的关键所在。
柯城区府山街道地处衢州市城区中心,辖区内有坊门街、水亭街、马站底、中河沿、南街五大商圈以及76条商业街巷,还有112个开放式无物业老旧小区,停车难、行车难一直困扰着附近居民及过往司机。“每天的午饭、晚饭时间以及节假日,人流量大增,个别车就停在路边或者路中间,严重影响通行。”衢州市公安局交警支队柯城大队副大队长兼城区中队长方云峰介绍道,柯城区日常通行的车辆约有8万辆,而城区内的公共停车位仅有2万多个,“从服务端看,需要加强停车引导,增加车位供给,从治理端看,需要明确违停治理的责任主体,提高执法效率”。
今年7月,随着“城区机动车违停治理一件事”改革在府山街道试点,交警部门成为处理车辆违停的牵头部门,街道辖区内大街小巷的机动车违停现象得到很大改善。
“改革前,交警只管理主次干道或者有名字的道路,背街小巷、公共开放区域则出现管理真空,如果由街道社区出面管理,又面临没有执法权的尴尬。”方云峰介绍,改革后,明确了交警部门作为“城区机动车违停治理一件事”的牵头部门,除了拟将人行道的违停执法权重新划给交警外,还加强了属地协同,促进交警网格与社区网格“两网融合”。如今的府山街道,每个社区实行“1+N”执法模式,每个网格确定1名联系交警,将下沉人员全部纳入四维考评,并形成工作闭环。除封闭式小区由社区、物业维持交通秩序外,主次干道、人行道、背街小巷、开放式小区等均由交警部门牵头统筹处置,实现“一辆车、一件事,一个部门、一管到底”。
启动改革至今,柯城区试点街道辖区违停平均处置时长缩短66.7%、违停总量同比减少22.1%,投诉率下降约40%左右。为了方便来到几大商圈购物餐饮的市民,区内还创新地设立了绿色限时停车位、黄色夜间停车位、海绵共享车位等三类特殊车位,增强停车服务水平。
翻看衢州市基层社会治理“一件事”改革清单,农民建房服务监督、扬尘处置、非法采砂制砂处置、固体废物处置、欠薪处置、非法加油处置、城区噪音处置、城区机动车违停治理、城镇燃气管理、校外培训机构监管、矿产品管理问题处置、道路交通安全隐患处置、“三小一摊”监管、无证无照生产经营整治、国有土地违建处置、校园周边安全防控、进口冷链食品疫情防控,几乎都是涉及民生的事项。每一项“一件事”都有一个牵头部门及多个协同部门。数据显示,试点以来,17项“一件事”累计办件量达到32032件。
破解難题 龙游县“三联工程”数字化组件应用线上运行2个多月,共收集办理群众和乡镇诉求1.1万件,办结率96.6%,服务满意率96.8%。
在“一件事”改革试点中,以数字化改革为牵引,打通不同部门和系统的数据,成为协同高效的重要手段。
在涉及协同部门较多的欠薪处置“一件事”上,数据流动带来的便利最为明显。这一由衢江区人社部门牵头,住建、法院、公安、司法等近30个主管部门和属地单位为协同部门的联动工作推进体系,变单部门处置为多部门多层级治理,线上通过欠薪处置“一件事”应用一键发起部门协同,信息实时共享贯穿案件调查、证据核实、督促整改等工作环节,大大节约办案成本,缩短办案时效;而线下建立处置会商机制,则由牵头部门负责召集协同部门、属地乡镇(街道)共同会商研判、司法部门及时介入,加快执法执行。
“事前多向预警、事中协同处置、事后法制规范”的欠薪治理数字化工作模式正在不断成熟。“更有价值的是我们的预警体系”,衢江区劳动执法队工作人员刘亚茹如此总结道。她举例说,欠薪处置“一件事”应用通过流程再造,突出事前的信息研判,通过打通不同部门和系统之间的数据,改变了单一案件的信息来源。如今,企业的水电费、工资清单、纳税记录等日常监测数据都纳入了应用中,一旦出现数据异动,系统会马上发出预警,人社部门可以提前介入,提供保障,有效推动事后被动处置向事前主动预警防范延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