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脐血炎症标志物预测胎膜早破新生儿败血症的价值

2021-11-05刘红艳林素琴蔡萍萍

医学信息 2021年20期
关键词:脐血三者败血症

沈 仁,刘红艳,许 敏,林素琴,蔡萍萍

(玉环市人民医院新生儿科,浙江 玉环 317600)

胎膜早破(PROM)是指产妇在临产前出现胎膜自然破裂,是产科常见的并发症;若胎膜早破时间长,产妇及胎儿感染风险增加[1]。产妇宫内感染易引发胎儿炎症反应,从而增加新生儿出生早期发生感染性疾病的风险,尤以新生儿败血症危害性最大[2]。新生儿败血症早期症状隐匿,缺乏特异性,加之新生儿免疫力低下,病情进展迅速,若不能及时有效治疗,可引起严重后果,是导致新生儿死亡的重要原因。因此,新生儿败血症的早期诊断显得尤为重要。目前诊断败血症的金标准是血培养阳性,但通常至少需要48~72 h,且阳性率低,不能达到早期诊断的目的。因此,寻找能够在早期、快速、准确诊断新生儿败血症的感染标记物,具有重要临床意义。本研究主要通过检测脐血白介素-6(IL-6)、超敏C 反应蛋白(hsCRP)、血清淀粉样蛋白A(SAA)水平,探讨其在新生儿败血症早期诊断中的应用价值,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2019 年1 月-2020 年7 月在玉环市人民医院产科出生且母亲胎膜早破>18 h的160例新生儿作为观察组。另选择同期在玉环市人民医院产科出生的且母亲未发生胎膜早破的80例新生儿作为对照组。纳入标准:①胎膜早破的诊断标准符合第9 版《妇产科学》[1];②胎龄34~42 周;③母亲分娩前无呼吸系统、消化系统等宫腔外感染表现,且产后无临床感染表现。排除标准:①新生儿存在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严重先天畸形、染色体异常、遗传代谢性疾病者;②母亲合并肿瘤、严重内科疾病或有生殖道畸形等情况者;③新生儿出生时有窒息抢救史者。两组在母亲年龄、产次、性别、胎龄、出生体重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可行,见表1。本研究已通过玉环市人民医院医学伦理委员会的审核批准,征得所有研究对象监护人的知情同意,并签署知情同意书。

表1 两组一般情况比较(n,)

1.2 方法

1.2.1 早产儿与足月儿处理 母亲胎膜早破>18 h的早产儿(<37 周)诊断疑似败血症收住新生儿科,给予抗菌药物治疗,每隔24 h 复查血常规、hsCRP,2 次阴性予以排除,停用抗菌药物;母亲胎膜早破>18 h的足月儿(≥37 周),如无异常临床表现,母亲无绒毛膜羊膜炎则行产科观察,每隔24 h 复查血常规、hsCRP,2 次阴性予以排除。新生儿败血症诊断标准参照《新生儿败血症诊断及治疗专家共识(2019 年版)》[3]。

1.2.2 指标检测 两组新生儿娩出后立即使用无菌注射器抽取脐动脉血2 ml,静置于促凝管中,经3000 r/min 离心15 min,将分离的血清放置在-80 ℃冰箱保存待测。IL-6 检测采用化学发光法,试剂盒由西门子公司生产,hsCRP 和SAA 检测采用胶乳免疫比浊法,试剂盒分别由BECKMAN 公司和宁波普瑞柏生物技术股份有限公司生产。

1.3 统计学方法 应用SPSS 23.0 软件进行分析。计数资料比较采用Pearsonχ2检验。符合正态分布、方差齐的计量资料以()表示,采用独立样本t 检验或单因素方差分析;不符合正态分布或方差不齐的计量资料以[M(P25~P75)]表示,采用Kruskal-Wallis或Mann-WhientyU检验,P<0.05 认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绘制ROC,比较不同指标的诊断价值。

2 结果

2.1 观察组与对照组脐血IL-6、hsCRP 和SAA 水平比较 观察组IL-6、hsCRP、SAA 水平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 两组脐血IL-6、hsCRP 和SAA 水平比较[M(P25~P75)]

2.2 观察组中发生败血症者与未发生败血症者脐血IL-6、hsCRP 和SAA 水平比较 观察组中诊断为新生儿败血症者有42例,其中临床诊断新生儿败血症者30例,确诊新生儿败血症者12例,42例新生儿败血症均为早发型新生儿败血症。观察组中发生败血症者IL-6、hsCRP 和SAA 水平高于未发生败血症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3。

表3 败血症与非败血症者IL-6、hsCRP 和SAA 水平比较[M(P25~P75)]

2.3 脐血IL-6、hsCRP、SAA 及三者联合检测预测新生儿败血症的价值 ROC 曲线分析结果显示:脐血IL-6、hsCRP、SAA 及三者联合检测均可预测新生儿败血症,根据曲线下面积,上述标志物预测价值大小由高到低依次为联合检测>IL-6>hsCRP>SAA,见表4、图1。

图1 脐血IL-6、hsCRP、SAA 及三者联合检测的ROC 曲线

表4 脐血IL-6、hsCRP、SAA 及三者联合检测预测新生儿败血症的价值

3 讨论

胎膜早破是妊娠晚期常见的并发症之一,足月单胎胎膜早破发生率约为8%,且产妇绒毛膜羊膜炎可能导致新生儿感染[4]。可见,胎膜早破是引起早期新生儿细菌性感染的重要原因,一旦发生感染容易导致早发型新生儿败血症,是导致新生儿致残甚至死亡的重要原因之一。IL-6 是一种促炎细胞因子,在健康新生儿血清中几乎不表达或表达水平很低,当细菌感染后可迅速升高,从而参与炎症反应的启动[5]。SAA 是一种急性时相反应蛋白,在正常情况下机体中含量极少,当受到病原微生物刺激后,肝脏细胞能合成并分泌大量的SAA 进入血液,在5~6 h内可迅速升高约1000 倍[6]。hsCRP 也是一种急性时相反应蛋白,是目前应用最广泛的感染指标,可作为诊断各种感染性疾病的重要指标之一,但在感染早期其敏感性往往不高。单个感染标记物检测与多种感染标记物联合检测相比,其敏感性和特异性都偏低,故目前临床上往往将多个感染标记物联合检测,有利于提高新生儿败血症的早期诊断的效率[7]。

本研究发现,观察组IL-6、hsCRP 和SAA 水平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提示母亲胎膜早破>18 h的新生儿发生宫内感染的风险增加,发生早发型新生儿败血症的可能性增大,这与Mithal LB 等[8]的部分研究结果一致。这可能是由于胎膜早破破坏了羊膜腔屏障的完整性,使得宫内环境与外界相通,细菌容易上行性感染羊膜腔,容易引发绒毛膜羊膜炎;宫内感染后,胎儿容易通过胎盘脐带的直接感染、血行感染及吸入被感染的羊水等发生感染,从而引起胎儿炎症反应,导致出生后新生儿细菌性感染发生风险明显增加。

近些年来随着抗菌药物的广泛使用,新生儿败血症的发病率有所下降,但早发型败血症仍然是全球范围内新生儿死亡的一个重要原因[9]。脐血与外周血相比易早期采集,且对于新生儿相对无创,因此,对脐血中一些重要炎症标志物检测有利于早期发现并诊断新生儿感染性疾病,以便早期治疗,从而降低新生儿的死亡率和致残率。本研究显示,脐血IL-6、hsCRP、SAA 及三者联合检测均可预测新生儿败血症,曲线下面积分别为0.943、0.897、0.885 和0.967,上述标志物预测价值大小依次为三者联合检测>IL-6>hsCRP>SAA,这与陆文峰等[10]的研究结果相似。脐血IL-6、hsCRP、SAA 及三者联合检测时的敏感度分别为76.21%、85.70%、88.11%及85.72%;特异度分别为98.52%、80.31%、77.30%及94.42%。可见,脐血IL-6、hsCRP 和SAA 检测有助于早期诊断新生儿败血症,三者联合检测预测新生儿败血症准确性较高。

综上所述,胎膜早破>18 h 产妇新生儿发生败血症的风险增加,脐血IL-6、hsCRP 和SAA 检测有助于早期诊断新生儿败血症,其中IL-6的特异度较高,SAA的敏感度较高,三者联合检测预测新生儿败血症准确性较高,值得临床应用。

猜你喜欢

脐血三者败血症
生物标志物对新生儿败血症早期诊断的研究进展
以败血症为主症禽病的鉴别诊断
脐血白细胞介素6水平对早产儿脑损伤程度及后期神经系统后遗症的影响研究
急性烂鳃、套肠、败血症…一旦治疗不及时,死亡率或高达90%,叉尾鮰真的值得养吗?
读 书
踏上“四有”“三者”好老师之路
立“三者”,提升“两学一做”实效
脐血IgE及母血IgE与婴儿过敏性疾病的相关性研究
白细胞介素-6对脐血单个核细胞分化为树突状细胞的诱导作用
早发型与晚发型新生儿败血症临床比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