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因为环境破坏而即将消失的动物

2021-11-05赵序茅

中外文摘 2021年18期
关键词:白鲟穿山甲白蚁

□ 赵序茅

穿山甲

近些年来,因为人类的干扰、破坏,有许多物种已经灭绝或正走在灭绝的路上,比如斑鳖、穿山甲、大鲵、白鲟。这些经过几千万年形成的物种,本来可以在自然界继续存活,却因为人类过于频繁的活动,正在我们的眼皮底下慢慢消失。

地球上生活的不仅有人类,还有无数动物、植物、微生物,共同组建地球命运共同体。离开它们,人类也无法独活。

世界将无穿山甲

小时候看过一部动画片《葫芦娃》,记得里面有这样一个镜头:穿山甲为了营救葫芦兄弟,惨死于蛇精之手,那个时候我们对穿山甲的壮举充满了无尽的崇拜,同时更加憎恨那只无耻的蛇精。遗憾的是,现实中的场景比动画中还要悲剧!

我在野外从来没有见过一只活的穿山甲,在药店却可以经常见到它们的尸体,穿山甲是一个古老类群,在地球上生存了至少4000 万年。目前全球共有8 种穿山甲,其足迹遍布东南亚、南亚和撒哈拉以南的非洲。

穿山甲善于打洞,前肢挖土,后肢推泥,遇到吵扰,它就会迅速遁土而去,故称“穿山甲”。我国出产的主要是中国穿山甲,分布于南方各省的热带性地区。此外,穿山甲的分布地向南延至印支半岛、缅甸、尼泊尔等地。穿山甲栖居于丘陵山地的树林、灌丛、草丛等各种环境,但极少在石山秃岭地带出现。其洞穴多筑在山体的一面,居住地随季节和食物而变化。穿山甲平常无固定住所,随觅食时所挖洞穴而居,栖息一两晚,如果觅得地下的大蚁巢,停留时间就会长一些,吃完巢蚁才走。穿山甲白天多蜷缩于洞内酣睡,无洞不能度日;入夜外出觅食,一个夜晚常于数个山体中活动,达5~6 千米之遥。

中国人早在2000年前就对穿山甲有了认知,屈原在《天问》中写道:“延年不死,寿何所止?鲮鱼何所?鬿堆焉处?”这里的鲮鱼,也被称作鲮鲤,其实就是穿山甲。古人认为穿山甲身上布满鳞片,如鲤鱼一般,因此称之为“鲮鱼”。现实中,穿山甲是唯一身披鳞片的哺乳动物。

之前的研究认为:穿山甲的生态价值主要体现在对森林害虫白蚁的防治上。过去,人们认为白蚁危害多种林木、水利堤坝和房屋建筑,而穿山甲主食白蚁,自然可以保护森林。其实,这种看法是非常片面的。自然界不存在害虫和益兽之分,所有的害与益都是人类根据自身的利益而评判的,符合人类利益的为益兽,不符合人类利益的则为害虫。但放到整个自然界中来看,人类的评判是不成立的。就拿白蚁来说,它们对人类而言是害虫,可是对于自然界它们不可或缺。但是,如果白蚁过度繁衍,一样会带来严重的危害。据全国白蚁防治中心2017年工作报告称,白蚁会危害房屋建筑、文物古迹、水利工程、园林植被、农林作物、通信电力、市政设施等多个领域。大自然的精妙就在于通过复杂的食物网维持动态平衡,不至于使某一个家族过于庞大。在健康的生态环境下,白蚁难以成灾,因为存在诸多以白蚁为食物的动物——比如穿山甲,控制和制约它们。然而,正是因为人类破坏了自然的平衡,才使得白蚁成灾。

自古以来,人们熟知穿山甲的药用价值,早在《本草纲目》上就有记载:“鳞可治恶疮、疯疟、通经、利乳。”现代医学认为其鳞片有通经络、下乳汁、溃痛疮、消肿止痛之功。因此穿山甲是名贵的中药材原料,是我国14 种重要的药用濒危野生动物之一。

穿山甲,防治虫害,治病救人,功德无量!虽然穿山甲如此重要,可惜它们的遭遇却极为惨淡。

过去,我国南方许多地方市场常有穿山甲售卖,特别是在夏、秋季节。但近10年来穿山甲年年减少,国家收购部门基本上收购不到。据广东省有关部门反映,早年仅韶关一个地区每年就可收购穿山甲百担以上,现在全省总计也只有几担,多数地区已片甲难收了。由此可见穿山甲资源遭受了严重破坏。

据广东省昆虫研究所调查,捕捉穿山甲的猎人用训练过的猎犬助猎,或者使用循迹追踪、寻洞再挖捕等办法,每年捕获大量穿山甲,特别是在夏、秋这两个穿山甲的主要繁殖季节,猎捕更易得手。另一方面,山林大量开发,穿山甲的栖息地不断减少,又缺乏有效的保护措施,所以目前多数地区的穿山甲资源面临绝境!

过度猎捕利用、生境破坏、外来物种入侵以及自身繁殖力低下,是穿山甲面临濒危的主要原因。过度猎捕利用是穿山甲资源濒危的主要原因之一,这种强大的破坏力远远超过了穿山甲维持自身种群结构稳定性的能力,导致穿山甲种群逐渐衰退。此外,穿山甲主要栖息在亚高山及丘陵地带的阔叶林、针阔混交林及灌草丛内,对生境选择极为严格。它是狭食性的动物,只食蚁类,因而对环境变化的适应能力特别差,一旦栖息地遭受破坏,其种群数量就会在较短的时间内迅速下降。

在我国东南沿海省份(特别是广东)以及广西、云南,每年至少有上千只穿山甲被查扣后放生到当地的保护区,涉及的种类主要是中国穿山甲和印度穿山甲,其中印度穿山甲占1/3。印度穿山甲和当地保护区内的中国穿山甲生态位相似(主要表现在食性、活动习性、生境选择上的相似),是一对竞争物种。一旦印度穿山甲适应当地环境并壮大,就会产生较大的竞争排斥力,对处于濒危状态、生存竞争力较弱的中国穿山甲来说又多了一种致危因素,从而进一步加重了中国穿山甲资源的濒危。

还有穿山甲自身的一些因素。它们繁殖力低下,一般一胎一崽,每年一胎,因而种群数量增长缓慢。穿山甲是狭食性动物,进化程度低,对新的环境适应能力差,这也是难于人工驯养的主要原因之一。一旦被大量捕杀,其种群数量下降后就很难恢复。如果种群密度很低,就可能在某一地区绝迹。加上穿山甲御敌能力弱,逃跑速度又十分有限,而且大部分时间是在洞中度过的,猎人捕捉它就犹如瓮中捉鳖,只需挖洞或烟熏即可,因此,它很难逃脱猎人或猎物的追捕。

人类的贪婪破坏不断压缩穿山甲的生存空间,把其逼入绝境。究其源头,没有市场就没有贸易,没有贸易自然不会有杀戮。穿山甲祈求人类刀下留情!千百年来,穿山甲为人类默默贡献着自己的一切,一直标榜知恩图报的人类就不该为它做点儿什么吗?药用价值不是选择杀戮的借口。况且,穿山甲的药效并没有得到现代科学实验的验证!在现代医学技术发展的今天,早就出现了更好的替代药物。人类的利用不能超出物种承载的极限!在人类文明高度发达的今天,我们不能为了一己之私,置万千生灵于不顾!

白鲟灭绝:又一个物种离我们而去

近日,白鲟灭绝的消息登上各大媒体的头条。白鲟属于软骨硬鳞鱼,其典型特征是长长的吻部。白鲟是一种古老的鱼类,在地球上存在了上亿年之久。

当今世界,白鲟科下仅存2种:白鲟和匙吻鲟。白鲟仅分布在中国长江的干支流中,如沱江、岷江、嘉陵江、洞庭湖、鄱阳湖及钱塘江。匙吻鲟则分布在美国的密西西比河流域。白鲟和匙吻鲟最显著的区别在于吻的形态和食性:白鲟的吻尖细,以鱼为食;匙吻鲟的吻宽扁,滤食浮游动物。白鲟又名中国剑鱼,为中国特有种类。中国古代白鲟被称为“鲔”。因为其吻部长,状如鸭嘴,也俗称为鸭嘴鲟。

白鲟为中下层鱼类,在长江干流及一些水量较大的支流都有分布。幼鱼多在中下游至河口及附属水体觅食,性成熟后溯河产卵,其产卵场在金沙江下游的宜宾江段。每年的2~3 月是白鲟的繁殖季,它们会上溯到长江上游产卵。白鲟的卵有黏性,能沉到水里,1 尾30 千克的雌鱼可以产下20 万粒卵。

白鲟

长江葛洲坝枢纽兴建后,中下游白鲟被大坝阻隔,不能上溯到上游繁殖。大坝刚截流时,大批白鲟和未成熟的个体被拦在坝下,使上游种群数量下降。但由于产卵场未被破坏,坝上的亲鱼仍能繁殖生长。随后,科学家发现在长江葛洲坝截流后,坝下又出现了一个白鲟产卵场,每年6~7月间,坝上的四川万县、湖北宜昌、湖南岳阳以及上海崇明等地江段出现大量白鲟幼鱼。不过,长江上的大坝不止葛洲坝,如果大坝过多,就会将白鲟的栖息地分割成一座座孤岛,这对其生存是极为不利的。

白鲟生长速度很快,尤其是当年孵化出的幼鱼更是如此。10月份的幼鱼全长达53~61 厘米,一龄鱼平均体长75 厘米。雌雄鲟鱼在性成熟前无明显差异,性成熟后,雌鱼的长度及重量均大于同龄的雄鱼。在民间,渔民中流传“千斤腊子万斤象”的说法,其中腊子指的是中华鲟,象鱼就是指白鲟。不过在现实中,还没有白鲟重达万斤的纪录。2007年捕获的一条体长约3.6 米的白鲟,是近些年来已知最大的一条。不过,根据记载,20 世纪50年代有渔民曾在南京捕到7 米长的白鲟,体重达908 千克,这是世界上淡水鱼类体长的最高纪录。

白鲟是一种肉食性鱼类,以其他鱼类为食。白鲟的食性随季节和环境发生变化,在长江上游春夏季以鲷鱼为主,秋冬季则以虾虎鱼和虾类为主;在长江下游江段,白鲟以鱼和虾类为主要食物。白鲟是个大肚皮,它一次进食量可占体重的5%,一次摄食后可在相当长的时间内不摄食。

早在1983年,国务院颁布的《关于严格保护珍贵稀有野生动物的通令》中,已经将白鲟列为国家一类特有珍稀动物。可惜经过几十年的努力,还是没能保住白鲟。很多人可能会问,为何不进行人工繁育然后放生?现实的情况没有那么简单。在20 世纪90年代,可以捕捉到白鲟的幼鱼,可是那个时候我们还没有探索出白鲟的繁育技术。具备白鲟繁育技术之后,却再也捕捉不到鱼了。也就是说,白鲟没能等到人类的技术进步可以挽救它的那一天。

2003年,中国科学家最后一次救助和放生了一条白鲟,此后白鲟便销声匿迹。2009年,世界自然保护联盟把白鲟列入“极危”等级。近日,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长江水产研究所发表文章透露,白鲟在2005~2010年间已经灭绝。

那么,如何定义一个物种是否灭绝?

世界自然保护联盟对灭绝做出了定义:“某一分类单元的物种的最后个体死亡,则认为该分类单元已经灭绝。如果无法确定最后一个个体死亡,在50年内没有发现该个体,就认为该分类单元的物种灭绝。”实际情况下,要想确定一个物种的最后一个个体死亡是非常困难的。科学家随即提出了一个新的概念:功能性灭绝。所谓的功能性灭绝是指,即便是该物种还存在,也无法在自然状态下拥有维持繁殖的能力。从遗传上看,一个物种想要生存繁衍下去而不至于近亲繁殖,需要一个最小有效种群。不同物种的最小有效种群的数量是不一样的。因此,早在1993年,白鲟就已经被科学家认定为功能性灭绝。

从进化历史上看,每一个物种都可能灭绝。旧的物种灭绝,为新的物种提供生存的机会,如果地球上的物种都不灭绝,这个地球显然无法承受。可是,人类的活动打破了自然界的演化机制,一些物种(比如白鲟)本来可以在自然界继续存活,可是由于人类的干扰、破坏而灭绝,这就影响了物种的多样性,进而对生态系统造成负面影响。人类也是生态系统中的一员,生态系统出了问题,人类也无法幸免。这就是保护物种的意义所在。

猜你喜欢

白鲟穿山甲白蚁
长江白鲟(二)
中国淡水鱼之王谢幕长江白鲟灭绝
Chinese Paddlefish in the Yangtze River长江白鲟(一)
穿山甲
我是白鲟,你不知道我经历过什么
还有多少“穿山甲”需从药典除名
残忍的白蚁
山猫和穿山甲
白蚁监控技术(IPM)在水库大坝白蚁防治中的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