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中非职业技术师范教育合作的实践路径研究

2021-11-04张媛远云蔚

职业教育研究 2021年10期
关键词:埃塞俄比亚

张媛远 云蔚

摘要:随着中非教育交流的日益深化,建立在平等互利原则基础之上的多元化教育合作逐渐取代了“空投”式的援助。中非職业技术师范教育领域的合作在为非洲国家培养合格技术人才的同时,更为其培养稳定的高质量职教师资。通过以埃塞俄比亚联邦职业技术教育与培训学院的建校实例为研究对象,分析中国在与非洲国家进行职业技术师范教育合作过程中的实践经验,提出中非职业技术师范教育合作在实践中应加强办学规划设计、突出中国特色、注重中方外派人员的筛选与培训、加强学校与中方企业的联系、合理分担和使用经费。

关键词:中非教育合作;职业技术师范教育;埃塞俄比亚

中图分类号:G71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5727(2021)10-0029-05

一、研究背景

中国与非洲是重要的合作伙伴和相互支持的命运共同体[1]。2020年,时值中非合作论坛成立20周年。回顾20年的交流成果,中非之间的教育合作对双方在政治、经济、文化等领域的持续合作起到了重要的作用。长期以来,中国对非洲的教育交流常具有援助的性质。近年来,随着中非合作的不断探索与深化,中国越发注重非洲国家的实际情况和需求,强调“授人以渔”和“精准援助”,并在援助基础上搭建长期交流与合作机制[2]。

中非教育合作的形式多样,特别是在职业教育领域,包括帮助当地建立职业教育和培训机构、中方教师援外或非洲师生来华培训、提供教育物资和技术支持[3]、提供长短期来华奖学金名额等。通过丰富的项目,中非职业教育合作积累了一定的经验[4],但中国在非洲合作设立职业技术师范类院校的实践并不常见。对非洲国家来说,职业技术师范院校为毕业生就业提供了双出口(成为职教教师或职业技术人员),不但可以培养高质量的熟练劳动力,更为非洲发展中的职业教育体系提供稳定的师资来源,提高职教师资水平,帮助非洲培养中国提出的“双师型”人才,夯实职业教育基础。援助非洲建设职业技术师范院校与单纯的师资赴非援助或师资来华培训相比,更能从根本上解决非洲国家职业教育体系建设健全过程中缺乏师资的问题。对中国来说,从单向援助到合作共赢,中非合作在职业教育领域的开展伴随着中非产能合作的不断深化,通过职业教育合作为中国“走出去”企业提供充足的人力资源配套,有助于中资企业解决劳动力不匹配的问题。更重要的是,树立中国对非合作的良好形象和口碑,获得自下而上的积极舆论。

国内众多学者将目光投入到中非教育援助与合作方面,涉及战略意义、发展现状、实施效果、存在困境、未来愿景、国际比较等领域,但现有文献一方面偏重宏观研究,对实际操作方面涉及较少,尤其缺乏对重点案例的专门分析;另一方面,对职业技术师范领域的中非合作缺乏足够的重视[5],对该类项目本身对合作双方的引导意义缺乏追踪和探究。埃塞俄比亚联邦职业技术教育与培训学院(Federal Technical and Vocational Education and Training Institute,简称FTVETI)是中埃职业技术师范教育合作的重要实践。作者作为埃塞FTVETI首批援外教师之一,亲历该校建设发展过程,在经过一段时间的沉淀之后,作者认为有必要对该项目的建立和运行进行回顾与总结,并在此过程中思考如何更好地发挥中非双方优势,兼顾中非双方的利益,让合作项目长期持续运行下去,为后续中非教育合作项目的实施提供范式与实践路径上的借鉴。

二、埃塞俄比亚FTVETI建设实践

(一)埃塞俄比亚FTVETI的建设背景和意义

埃塞俄比亚是非洲第二大人口国,2019年的人口增长率为2.58%,总人口1.12亿,其中15岁至64岁的劳动年龄人口占比为56.15%,15岁以下人口占比为40.34%(数据来源:世界发展指标数据库,最后更新时间为2020年10月7日),人口结构年轻化,具备丰富的现有和潜在劳动力资源。埃塞俄比亚教育部2008年发布《国家职业技术教育和培训战略》,提出以结果为导向的培养模式,结合职业教育与劳动力市场需求,并明确提出职业技术教育与培训的目标是建立一支能干且适应能力强的劳动力队伍,成为经济和社会发展的支柱,预计完成中学教育的人口中有80%将被职业技术教育(TVET)院校吸收。但随着经济的飞速发展,TVET院校培养出的技能型人才与现代制造业生产所需人才存在的差距越发明显,而且职教师资数量不足,素质也有待提高[6]。因此,对于埃塞俄比亚来说,完善职业教育体系、提升职业教育水平显得尤为重要和紧迫。

中埃两国在职业教育方面的合作有助于为在埃中资企业提供充足、优质的劳动力。自2000年至2019年,中国对埃塞俄比亚的直接投资流量从493万美元增至3.75亿美元,对外直接投资存量从0.3亿美元增至25.59亿美元(数据来源:《2013年度中国对外直接投资公报》《2019年度中国对外直接投资公报》),增长十分迅速。为节约企业的运营成本,大规模派遣中方员工赴非工作不符合实际,企业的主体员工需要从当地补充,而当地落后的职业教育严重制约了中资企业的发展[7]。根据2017年麦肯锡的调研报告,投资在8个非洲国家的1 000余家中资企业中89%的员工为非洲人。而另一项针对在埃塞俄比亚的中国投资者的小型调研却显示,被调查者所雇佣的人员中相当比例(67%)的熟练劳动力是中国人。这看似矛盾的调查结果却恰恰反映了埃塞俄比亚相对于其他非洲国家更加缺乏熟练劳动力,现有劳动力素质无法满足大量新建中资企业的要求。随着中资企业的“走出去”,中国的职业教育需要一同“走出去”。

中国注重在合作中促进埃塞俄比亚的自身能力建设,根据埃塞俄比亚的经济发展实际,中国在埃塞俄比亚的投资主要集中在能源开发和基础设施建设。结合埃塞现有产业结构,埃塞俄比亚在不同等级的基础专业工程类技能人才,如机电、汽车类等方面存在缺口。早在2001年,中国就开始了与埃塞俄比亚进行职业教育方面的合作[8]。本着促进本土职业教育及产业发展、服务中资企业的目的,在埃塞俄比亚建立高级职业技术标准和行业标准的职业技能学校十分必要。作为当时中国在国外开展的最大的政府间合作办学项目,FTVETI的前身埃塞—中国职业技术学院(Ethio-China Polytechnic College,简称ECPC),是根据两国合作协议建立起来的埃塞俄比亚职业学校,由中国商务部出资援建校园和硬件设备,中国教育部委托天津职业技术师范大学援助师资、课程体系标准等软件建设,是中国对外援建的第一所按照中国模式开办的职业技术师范学校[9],是中国与非洲国家在职业教育领域合作办学的示范性学校[10]。2007年竣工,2008年投入使用,2009年第一届新生入学。其发展历程可分为初创期(2007—2009年)、协作运营期(2010—2012年)、扶持期(2013年及以后)三个阶段。在顺利运行一段时间后,2011年5月,ECPC更名为FTVETI。该校作为埃塞俄比亚唯一一所具有本、硕层次培养能力的职业技术类高校,侧重于职教师资培养,不仅为该国提供高层次的职业技术应用型人才,弥补埃塞四、五级职业技能人才培养的空白(埃塞俄比亚职业资格鉴定共分为五级,第五级为最高),而且成为埃塞俄比亚职业教育师资的稳定来源。作为埃塞俄比亚职业教育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FTVETI引领埃塞职业教育标准制定和实施,并为埃塞近年来的工业化起步和经济增长奇迹提供了坚实的劳动力支持。该校的实践为我国在非洲地区开展职业技术教育合作提供了许多宝贵的示范经验。

(二)埃塞俄比亚FTEVTI的建设与运行

1.建校选址

学校选址于埃塞俄比亚首都亚的斯亚贝巴市(AddisAbaba)耶卡(Yeka)郊区,紧靠城市环路,交通便利,邻近埃塞俄比亚公务员学院(Ethiopian Civil Service College)和科特贝教师教育学院(Kotebe College of Teacher Education)。学校总面积11.4万平方米,主要建筑22座,其中中国援助的主要建筑11座,含两栋可容纳1 000名住校生的学生宿舍。

2.办学专业与规模

考虑到当地人才需求及援助资金,初建校阶段办学规模目标为3 000人。初设机械、汽车、电气、电子、计算机等专业。首年每个专业招生80人(按照五个专业测算),编制为每班40人,学制三年。根据办学发展规律,按照初期阶段逐年递增的招生方式,从第二年开始,每年每专业招生人数按一个班(40人)递增。学校规划在运营第五年实现全日制在校生3 000人的规模。依此推算学校运营后前五年的招生人数和在校生人数(见表1),并作为师资、耗材等教学投入的测算依据。

3.师资队伍

师资队伍包括教学师资和行政管理师资,两部分人员均由中方派出教师与本土教师共同组成。选拔师资要按照少而精的原则,并兼顾教师的相关学科背景和管理经验。

中埃双方教师共同教学,可以在最大程度上保障教学质量,而且还有利于双方交流学习,促进中方教师快速了解并融入当地教学以及本土教师提高专业技能水平。考虑到中方派出教师的工资、补助等投入较大,建议中方派出人员不宜过多,满足办学专业需求即可。FTVETI初创期,2008年中方合作院校派出专业教师7人,管理人员5人,任期二年,其中管理人员具有FTVETI专业背景。为节约支出,在师资配置上采取长期驻外教师与短期技能培训教师专家派出相结合的方式。自2013年中方合作院校开始派出短期专家至FTVETI,平均每年派出人数2~3人。在实际运营过程中,办学初期中方教师需承担新办校培养方案、教学大纲、课程规划的制定以及实验室建设等多项任务,同时,教学办公建筑刚交付使用,办公教学设备配置不完备,教学管理实施不规律,事项繁多杂乱,增加了额外的工作量,因此,在该阶段派出的中方教师不仅需要有扎实的专业能力、跨文化交流经验,还需有无私的奉献精神和稳定的心理素质。在协作运营期,伴随教学及课程开发任务量的增加,本土教师比例将会按照倍数形式增加。利用假期,FTVETI招聘本土教师并对其进行当地和来华相结合的专业技能及教学能力培训,提高本土师资水平。经过三年时间,学校运营进入扶持期,培养后的本土教师已具备过硬的专业理论和实践技能,可保证学校的顺利运营和运营权的移交,以达到真正“授人以渔”的目的。

行政管理教师的选派关系到办学的连续性和教学计划安排的顺利实施,在FTVETI派驻了关键职位的中方管理人员,如校长、教学校长、教务主任及学生管理负责人,保证关键时期学校的建设和运行。

4.经费使用

为体现从援助到合作的内涵,学校基础设施建设及设备筹建主要由中方出资完成,学校正式投入运营后,埃方负责学校后期资金投入。后期资金投入项目繁多,包括课程开发、实验室建设、设备保养维修、教学耗材、中外方教师的工资支出、国际旅费、书籍购买印刷、水电网费、医疗用品、食品供应、车辆的保养和修理、职工及学生医疗或意外保险等,其中实验室建设支出占比最大。

5.实验室设置

在中非教育合作初期,实验室的建设和维护是重要组成部分,代表着合作学校的办学理念,承担着人才培养、提高学生实际操作能力和开拓创新实践能力的重要责任。实验室除具备课程实验、实训功能外,还具备技能鉴定以及技能竞赛等功能。在资金预算范围内,根据埃塞俄比亚的产业结构、社会需求和中非教育合作的特点规划实验室专业方向、数量以及设备投入,并随时进行动态调整。例如,机电技术是工业生产领域的共性技术,制造类企业对机电类人才有普遍需求,对非洲国家社会经济发展能够起到有力的支撑作用。办学扶持期内,经调研部分相关企业生产线设备与就业需求,天津职业技术师范大学通过鲁班工坊项目与FTVETI进行工业传感器、机电一体化、工业控制、工业机器人等4个领域实验实训室的合作建设,以适应埃塞俄比亚产业和办学升级的需求。

6.校企合作

FTVETI因含有中资成分与中资企业有着同宗同源的亲和性,在与中资企业沟通和文化相通等方面较埃塞本土学校具有更大的优势。从硬件上来看,学校专业课程的实验、实训设备大部分由中国直接援助,设备信息以及操作规程与企业生产实践衔接顺畅。从软件上看,人才培养方案由中非双方共同商议制定,充分考虑中方建议和学校的发展特点,同时还考虑到学生的就业和发展方向。教师对中资企业的生产设备、技术方法在教学过程中给予专门的指导,设置针对某种特定设备的专题课程。企业文化也在课堂学习中有所渗透,为企业节省了岗前培训的投入。在校生二年级就有机会到本土的中资企业实习,不仅能够解决培养方案实习部分的培养问题,而且能够为企业提供合格的技能人才储备,提高学生的就业品质。

三、对中非职业技术师范教育合作的思考和建议

与非洲国家的教育合作由以往的援助逐渐转向互利合作,这是國家政策方针和经济结构转型的必然产物。面对合作伙伴,不仅要“交钥匙”,还要教会如何“开锁”;不仅要帮助合作国建设职业技术师范院校,协助配备硬件和软件,扶持职业技术师范院校进入正常运行的轨道,还应更进一步注重在该国培养本土化人才,完善该国职业教育体系,结合多样化的职业技术教育和培训需求,实现该国职业教育师资、教学、就业体系的良性运转。

(一)合作定位要突出中国特色

对非援助与合作的国家众多,为事半功倍地产生良好且长久的效应,中国需要选择与资金雄厚的西方国家不同的差异化路线,在结合非洲国家的产能特点的基础上,充分发挥中国职业技术师范教育的特色和优势。一方面,以中资企业国际化为依托,深化校企合作。在援建设计流程中即嵌入中资企业工作标准、相关理论和实践课程,提供部分“定向”培养的专业,满足中资企业对劳动力要求的同时,提高非洲当地的就业水平,避免“毕业即失业”的困境。另一方面,通过援建职业技术师范院校为非洲国家提供职业教育的稳定师资,推行中国职业教育“双师型”的经验,提高职教师资的理论水平和动手能力,帮助非洲国家建立和完善职业技术教育培养体系。

(二)辦学规划应具有前瞻性和可持续性

教育援建项目的短期收益不明显,检验培养出的人才能否成为非洲国家的栋梁之才需要一定的内化时间。教育事业发展要有足够的耐心,应在合作协议及保障措施中对项目时效加以约束,同时项目总体规划时间应至少大于一个人才培养周期。在合作协议中细化条款,严控教学品质,保障教学质量。

(三)注重中方外派人员的筛选与培训

埃塞俄比亚教学和生活环境条件较为落后,中方教师经常会面临以一当十的情况。外派教师不仅需要在理论和实践两方面均能熟练掌握专业技能,而且需要精通当地较为普遍的一门外语,具有良好的跨文化交际能力。此外,良好的身体和心理素质也是在境外开展教学工作的基本保障。无论是专业教师,还是行政管理教师,均需具备快速的适应能力以面对和处理各种突发问题。建议在派出之前以及外派期间安排心理建设课程,提升外派人员的心理承受力,提高工作适应度和效率。

(四)加强校企联系,提供实习专项补贴

建议学校和企业结合自身优势互补互助并建立有效的沟通渠道。进一步完善“结果导向”模式,将学生培养与就业紧密结合,严格把控人才培养质量标准,促使学生在进入实习阶段时具备过硬的知识和技术,将企业生产环节、文化规范嵌入学习内容,为企业节约新员工岗前培训开支,同时协助企业规范在该领域的实施。

为了提高校企双方合作的积极性,建议在政策上为校企双方设立“实习专项补贴”,一部分用于弥补企业因提供实习岗位带来的财务支出,另一部分用于为优秀实习学生提供一定激励。不仅可提高学生的实习积极性,企业还可在不额外增加过多成本的条件下在实习学生中筛选、招聘到高质量员工,以此促进双方合作,也有助于扩大学校在当地的影响力,实现校、企、学生三方共赢。

(五)运营经费双方共担,按进度投入和使用

为避免资金未及时到位而影响项目进度,办学所需经费尽量由中非双方共同承担,分担方案根据双方国家及项目特点商议决定,并通过签订协议的方式加以约束,保障合作项目的完成。这种经费分担的方式有利于办学后期管理权的移交,也便于节约资金。

为保障办学工作的顺利开展,教学相关资金投入应高效及时。受客观条件制约,课程设置所需教学物资及耗材无法全部在当地采购。跨境采购招标周期长、资金量大、流程繁琐,易受国际环境影响,应“早计划、早到位、早实施”,以保障教学进度和效果。

综上所述,中非职业技术师范教育合作应进一步明确定位、做好规划,提高外派人员的适应度,促进校企联系,推进费用合理共担,以便充分发挥我国职业技术师范教育的优势,帮助非洲完善职教体系建设及运行,保障经济持续发展所需的有效劳动力供给,从而实现由“输血”到“造血”的顺利转变。这个过程不但惠及非洲,也有利于中国的长期发展。

参考文献:

[1]张忠祥,陶陶.中非合作论坛20年:回顾与展望[J].西亚非洲,2020(6):53-77.

[2]王琪,张菊霞.当地化:中国教育援非政策取向、形式及其反思[J].职教论坛,2016(13):29-33.

[3]陈明昆,张晓楠,李俊丽.中国对非职业教育援助与合作的实践发展及战略意义[J].比较教育研究,2016(8):1-6.

[4]赵丽.“一带一路”背景下高职院校境外办学实践——以无锡商业职业技术学院为例[J].职业技术教育,2019(9):64-68.

[5]滕珺,李笑旭,陈柳.中国:一个新兴教育援助国的历史基础与未来挑战——基于“中非教育合作与交流”的批判性文献分析[J].北京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6(1):17-30.

[6]杨立学.埃塞俄比亚职业教育的现状、问题与发展路径[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19(15):90-96.

[7]薄云,陈武元.高校境外办学特点、趋势与推进策略[J].中国高等教育,2019(9):47-49.

[8]杨静,胡克祖.中国援助对埃塞俄比亚职业教育的影响[J].武汉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8(6):5-7,15.

[9]郝平.认真总结教育援外工作经验 科学谋划教育援外事业发展——在教育部第八次对发展中国家教育援外工作会议暨“中非高校20+20合作计划”启动仪式上的讲话[J].世界教育信息,2010(6):10-11,16.

[10]鲍效农(记者).埃塞—中国职业技术学院合作办学项目协议签署[J].中等职业教育:理论版(职教信息),2009(1):45.

(责任编辑:杨在良)

The Practical Path of Sino-African Coorperation in Vocational and Technical Teacher Education: A Case Study of FTVETI in Ethiopia

ZHANG Yuan-yuan, YUN Wei

(Tianjin University of Technology and Education, Tianjin 300222, China)

Abstract: With the deepening of educational exchanges between China and Africa, diversified education cooperation based on reciprocity and mutual benefit has replaced air drop aid gradually. Vocational and technical normal education cooperation between China and Africa provides qualified technical talents well as stable high-quality vocational teachers. This paper takes FTVETI in Ethiopia as an example to demonstrate the practice and experience of the vocational and technical normal education cooperation between China and Africa. It is suggested that the cooperation between China and Africa in vocational and technical teacher education should strengthen school planning and design, highlight Chinese characteristics, pay attention to the selection and training of Chinese expatriates, strengthen the connection between schools and Chinese enterprises, and share and use funds reasonably.

Key words: education cooperation between China and Africa; vocational and technical teacher education; Ethiopia

猜你喜欢

埃塞俄比亚
Panda backpacks send hope overseas熊猫背包,行走海外
埃塞俄比亚 因选票未打印好推迟大选
高粱米来了
环球图说
埃塞俄比亚的抗意战争
“融入”的拍摄
TRAINING WHEELS
2014/2015年度埃塞俄比亚咖啡出口量可能提高到23.5万t
“可以”和“必须”引起的战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