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基于产教融合的校企双主体育人机制研究

2021-11-04邓秋香

教育教学论坛 2021年40期
关键词:育人机制产教融合

[摘 要] 第四次工业革命在全球范围内不断推动制造业转型升级,以灯塔工厂为代表的智能制造企业急需能掌握工业4.0技术,适应制造业转型升级的“新工人”。然而以长周期培养的职业教育不能快速响应产业升级变化,人才培养数量和质量跟不上企业实际需求。从校企双主体育人机制的建构意义出发,分析校企双主体育人在形成机制、运行机制、发展机制中存在的资源依赖不强,供需结构性矛盾,人才培养滞后企业需求;资源共享困难,产教脱节;校企依赖性不强,合作不持久等问题,从价值依存机制、资源对接共享机制和质量评价机制提出校企双主体育人机制需要完善的策略。

[关键词] 产教融合;校企双主体;育人机制

[作者简介] 邓秋香(1981—),女,湖南祁东人,硕士,湖南三一工业职业技术学院科研处副教授,主要从事职业教育研究。

[中图分类号] G642.4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4-9324(2021)40-0185-04    [收稿日期] 2021-06-21

一、引言

近年来,国家大力推进职业教育产教融合、校企合作,相继出台了《国务院办公厅关于深化产教融合的若干意见》(国办发〔2017〕95号)、《职业学校校企合作促进办法》(教职成〔2018〕1号)等一系列文件,各级党委、政府、职业院校纷纷响应,因地制宜、因校制宜,不断加大机制创新与投入力度,取得了一系列成效。2020年以来,教育部先后启动7个部省共建职业教育创新发展省级试点和5个产教融合型城市试点,建设了一大批校企生产性实训基地,职业院校服务产业的能力进一步加强。然而,根据麦可思研究院发布的《2020年中国大学生就业报告》,虽然,2017届高职高专毕业生半年后的就业率为92.1%[1],首次超過本科,并逐年提升。但是面对全面建设制造强国的今天,职业院校毕业生在制造业的就业比例从2013届的28.3%下降到2017届的21.1%。与此同时,越来越多的制造业企业因“机器换人”进程加速,适应制造业转型升级的“新工人”需求居高不下,但职业院校培养的制造类学生在数量和质量上却因培养周期长、培养模式传统等问题,产教脱节,培养人才跟不上日新月异的智能制造业发展需求。因此,深化校企合作、产教融合,突出企业主体地位,校企双主体育人机制成为职业教育研究热点。

二、基于产教融合的校企双主体育人机制建构意义

(一)推动产教融合从理念转向实践的有益探索

习近平总书记在2021年全国职业教育大会上做出重要批示,深化产教融合、校企合作。各职业院校纷纷对接产业,强化或突出企业的主体地位。然而产业和教育作为两个不同的行业,其价值观、运行规律、发展模式等存在与生俱来的两种行业特异性,校企双主体育人模式在顶层设计上就面临产教融合中“产”与“教”两张皮现象,在推行现代学徒制试点、产教融合实训基地等实践项目中,更是存在一系列实践性困境。如快速迭代的产业技术与长周期的学历教育人才培养方案的矛盾、产业增量的技术设备与职业院校落后的实训设备的矛盾、跟随市场规律变化的产业忙闲周期与职业院校人才培养周期的矛盾。因此,从顶层设计上构建校企双主体育人机制,是推动产教融合从理论探索转向实践运行的有益探索。

(二)职业教育服务新时代技术变革的应然要求

一个新的技术一定会有新的教育模式相匹配[2]。《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二〇三五年远景目标的建议》准确把握了全球经贸形势和国际格局变化、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趋势、我国经济阶段性特征,指出当前互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新一代信息技术迅猛发展,引领着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改变着人们的生产生活方式,不断催生新技术、新业态、新模式和新产品。新时代产业技术呈现技术迭代速度加剧、跨领域融合、产业集群发展等特征。职业教育作为一种教育类型,服务产业是其天然属性。因此,创新校企双主体育人机制,是职业教育对新时代产业技术变革的应然要求。

(三)校企合作共赢建立长效机制的必然要求

职业教育是一种跨界的教育,跨界的本质是整合、是融合[3],是通过资源共享、取长补短,放大相互资源的价值,产生1+1>2的新业态、新模式、新产业等,实现合作共赢。目前职业教育界普遍的观点认为产教融合的问题之一是校企双方在合作过程中学校一头热,且大量研究文献在对比德国双元制的成功模式后,提出提升企业源动力的关键是加强政府政策引导。2020年,为深化产教融合各地累计出台30多项突破性政策。然而目前校企合作中以短期的、靠感情和人脉关系维系的浅层次的校企合作形式仍然存在。校企合作难以长久的根本原因是校企双方在跨界合作过程中,未找到校企合作的利益共同点。因此,构建基于校企双方资源共享价值最大化的校企双主体育人机制是校企合作共赢建立长效机制的必然要求。

三、基于产教融合的校企双主体育人机制现存问题

(一)校企双主体育人形成机制问题

形成机制是指校企双主体育人的形成过程,即在时代背景、区域经济发展状况、当前政策环境下,形成的可行性和必要性。新一轮科技革命带来的产业技术变革加速影响产业新工人的岗位和职责,对产业工人的技术技能水平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职业教育少则2年、多则5年的长周期培养导致学校培养的技术技能人才知识陈旧,技能过时,导致后续职业发展乏力,跟不上企业发展。为缓解职业教育和产业的供需结构失调,国家发布系列政策鼓励并推动产教融合。将职业教育建在产业上,跟随产业技术变化更替培养体系成为职业教育主动求合作的动力源泉。职业教育需要利用企业的生产资源、技术资源、人力资源等提升学生的实践技能。企业则需要职业教育提供能适用技术变革的“用得上、留得住”的优秀人才。企业和学校存在天然的资源结构互补性,具有较好的结成利益同盟体的基础。然而,校企双主体资源需求的利益动力因机制体制问题,在实践运行过程中面临一系列现实困境,主要为资源分配困难:同企业同岗位需求的人数较少,尤其是中小微企业,现有的企业资源满足不了职业院校成建制专业班级的实践需求;跟随市场规律变化的产业忙闲周期的不确定性与职业院校人才培养计划的确定性造成的学生企业实习计划冲突;职业院校人才培养在一定程度上滞后企业需求,且因自由劳动力市场的流动性及新技术快速变化引发的企业人力资源需求预测的不确定性产生的企业人力引进“校招”不如“现招”“校培”不如“自培”现象。

猜你喜欢

育人机制产教融合
组织系统优化设计:辅导员育人机制构建的有效路径
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教辅联动”育人机制探赜
产教融合背景下高职院校“双师型”青年教师队伍建设研究
校企协同应用型软件人才培养机制
产教融合提升课程有效性的思考
加强校园文化建设,优化学校育人环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