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永不过时”的体力劳动是教育急需
2021-11-04戴先任
戴先任
日前,在教育部新闻发布会上,有记者提到,《大中小学劳动教育指导纲要(试行)》印发之后,大家对新时代教育的内涵和边界看法不一,有人认为,体力劳动如今已经过时了。对此,教育部教材局局长田慧生回应:“我想这个问题比较大,体力劳动我相信永远不会过时,即使是在机械化程度很高的时代,我们的物质财富、精神财富,也主要是通过劳动创造的。”
体力劳动已经过时,可能有不少人都持这样的观念。在很长时间内,受到教育功利化及应试教育的影响,劳动教育没有得到应有的重视,被忽视,被边缘化。不仅如此,社会上对劳动教育还存在偏见,“劳动光荣”变得有些空洞而无意义,“劳心者治人,劳力者治于人”的观念却深入人心。这让劳动教育更不得人心,更难受到重视。所以,体力劳动不是过不过时的问题,是一直以来都没受到重视,一直以来都处于尴尬地位的问题。而现在机械化程度高,体力劳动更容易受到轻视。
此次党中央发布的《关于全面加强新时代大中小学劳动教育的意见》和教育部发布的《大中小学劳动教育指导纲要(试行)》中,共同强调了一个观点,就是在劳动教育过程中,要以体力劳动为主,注重手脑结合。这有助于“纠偏”轻视体力劳动的错误观念。
要看到,学校、家长都不重视劳动教育,学生更容易变得“四体不勤五谷不分”,这不仅容易让学生欠缺必要的锻炼,不利于他们身体健康,也可能让学生欠缺基本的生活自理能力。如我国青少年身体素质多年持续下降,青少年戴眼镜的越来越多,肥胖率越来越高,一些青少年“好吃懒做”,动手能力、生活自理能力差,都与劳动教育缺失有很大關系。要“治好”这些未成年人成长过程中的“现代病”,重视体力劳动,重视劳动教育就尤显重要。所以,体力劳动对于现在的教育来说,更有大力推行的必要。
重视体力劳动,补上劳动教育缺失的短板,让学生变得热爱劳动,让学生在劳动中感受到劳动光荣,感受到劳动的乐趣,这既能强健体魄,又有利于磨砺学生的意志,培养学生务实、勤劳的良好品质。重视劳动教育,对受到“冷落”的职业教育发展也大有裨益,有利于培养学生对技术、劳动的兴趣,为“中国制造”培养优秀的“后备力量”。
体力劳动是当下教育急需。“劳动教育以体力劳动为主”,强调体力劳动和脑力劳动相结合,是为了防止以“智育”取代劳动,是为了更好强化劳动观念,弘扬劳动精神。“体力劳动永远不会过时”,关键还要让体力劳动落到实处,比如要防范一些学校以“智育”取代劳动教育,简单通过在课堂上教知识、讲劳动来实施劳动教育。让体力劳动不仅不会过时,还能流行起来,让孩子爱上体力劳动,这样才能让更多孩子们在体力劳动中淬炼成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