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思政课在初中历史课堂中的渗透融合措施探究
2021-11-04童国奔
童国奔
摘 要:大思政教育是社会主义教育的重要内容,要求教师向学生传递文化知识,同时加强对学生的思想政治品德教育,让学生形成良好的思想道德品质和正确的人生价值观念。文章概述了大思政在初中历史课堂中的渗透融合价值,并提出相应的教学策略,以供初中历史教学工作者参考。
关键词:大思政课;初中历史课堂;渗透融合教育
一、 引言
大思政课是广义的思想政治教育概念,指的是在学校各个教学科目中都涉及思想政治教育,通过和学科教学内容进行有机的融合,让学生在潜移默化中接受思想政治教育,通过对学生有目的、有计划地开展思想政治和道德品质的教育,让学生树立正确的思想政治品德,形成正确的人生价值观念,成长为合格的社会主义接班人。初中历史教育并不是孤立存在的,历史不仅仅是一种知识,更是对过去事件的回忆、总结以及对文化的传承。在传统的初中历史教学中,更注重学生对历史知识的理解和记忆,但随着教育改革的推進,开展学科之间交叉教学是教育发展的趋势,历史也逐渐成为一门综合性的学科。将大思政理念落实在初中历史课堂中,教师可以提升学生的思想政治品德,通过历史学习促进学生良好综合素养的形成。
二、 大思政课在初中历史课堂中的渗透融合教育价值
(一)大思政课与初中历史教育具有一致性和互补性
大思政课以培养学生的政治信念和思想品质为教学目标,其虽然和历史教学存在一定的差异,但是在终极教学目标上存在着一致性和互补性。将大思政课和初中历史课堂进行有机的融合,可以提升教育的整体效果。通过引导学生多角度理解历史事件,可以让学生从历史事件中体会做人的道理,从而实现学生思想政治品德的提升,落实育人的教育目标。因此,将大思政课融合在初中历史课堂中,不仅可以丰富学生的历史知识,同时还可以促进学生的德育发展,帮助学生形成正确的思维品质,实现教学目标。
(二)有利于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
随着历史的发展,我国古代辉煌的历史和近代艰苦的奋斗史已经离学生越来越远,但是中华民族的优秀传统文化和艰苦奋斗的精神,是先辈为我们留下的宝贵遗产,它们指引一代又一代的中华儿女不断奋进。初中是教育的关键时期,青少年是祖国和民族的未来,在这一阶段将大思政课与初中历史课堂融合教育,可以将学生培养为有思想、有道德、有文化的优秀青年,落实初中教育的教学目标。当下,人们的物质生活条件不断丰富,社会也稳步向前发展,更需要我们保持和传承先进的教育理念,促进初中学生的全面发展,让学生在历史学习中传承中华民族的优秀传统文化,弘扬传统民族精神,强化学生的理想信念,让学生树立科学的社会主义价值观念,落实立德树人的教学任务。
(三)有利于学生的成长
当前初中学生在思想道德水平上还是存在很多的问题,部分学生不能正确的处理个人和他人之间的关系,缺乏社会责任心和奉献意识;当前社会环境更加复杂,初中学生面临的诱惑更多,这对学生人生价值观念的形成产生了较大的影响;初中学生正处于叛逆阶段,承受着生理成长和学习的压力;同时,在历史学习中,学生缺乏足够的兴趣,更多的是为了升学。因此,学生在成长过程中遇到了不少的问题。教师通过将思政课和历史教学有机融合,可以对学生的实际情况进行充分的分析,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以历史课堂为载体,向学生渗透思想政治教育,同时,针对学生的特点和想法,满足学生的个性发展需求,促进学生的成长。
三、 大思政课在初中历史课堂中的渗透融合教育措施
(一)加强教学设计,突出大思政课的大目标
部分初中学生对历史知识的储备存在着一定问题,教材内容的理解不够,对学生的历史学习产生了较大的影响。因此,教师要加强教学设计,吸引学生的注意力,以培养社会主义接班人为教学目标,突出教学主题,将其渗透到教学的各个环节,让学生在学习过程掌握学科知识,提升思想政治品德,树立助力中华民族复兴的伟大目标,强化学生的责任感、使命感,促进学生的全面成长。
例如,在《商鞅变法》教学中,教师先让学生掌握商鞅变法的具体内容,理解基础知识,同时让学生掌握实施变法对后世的影响。从教学设计的角度,考虑商鞅变法对历史的贡献,引导学生理解法治对于国家的运行和维护社会秩序的重要性,了解我国社会主义法治建设历程,从而理解商鞅变法对于国家强盛的重要意义。结合当前我国的国际形势,引导学生树立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奋斗的目标,形成正确的道德品质,为社会主义建设贡献力量。
(二)丰富教学内容,突出大思政课的大作为
在教学中,教师要丰富教学内容,融入大思政课靠元素,用更丰富的教学内容,提升学生历史知识的同时,明确当代青年人的使命,将思政课堂建设导向学生坚定信念、培养爱国主义情怀、加强思想道德品质观念、落实立德树人的育人目的。在教学中,要结合教学内容,宣传我国的新理念、新政策,融合民族历史,培养学生的品德素养,为社会主义建设培养高素质人才。
例如,在《民族融合》教学中,教师需要从大思政的角度进行教学设计,先对中原汉族政权和周边少数民族政权之间的交流和战争进行介绍。然后,让学生探讨鲜卑、契丹等民族在历史上消失的原因,以此理解民族融合。最后,对教学内容进行引申,让学生了解当前我国的少数民族政策以及当前各民族之间的交流、协作。通过这样的教学,让学生理解我国的民族政策,树立各民族统一、团结的观念,理解当下各个民族的优秀人才共同努力,都在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奋斗重要意义。
(三)合理使用教材,奠定大思政课的基础
历史事件和课外探究活动的选择更符合学生身心发展的需要,纵观整个八年级教材,不难发现整本书的内容体现了历史唯物主义观。渗透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需要教师在讲解历史知识的同时,通读整本书,合理使用教材,引导学生学习历史知识。在新的教育背景下,初中历史教师应将教学内容与现实相联系,与学生沟通,在教学中不断学习历史知识,提高学生的辨识能力,使学生加深对历史事件的认识,同时对学生进行思想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