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中国货币流通速度及其影响因素
——基于1990-2019年数据的分析

2021-11-04黄耀辉

时代经贸 2021年10期
关键词:费雪程度货币

黄耀辉

(首都经济贸易大学经济学院 北京 100070)

一、理论回顾

(一)国外货币理论

西方经济学对于货币流通速度存在的观点主要有费雪的现金交易说、以庇古与马歇尔为代表的剑桥学派的现金余额说、凯恩斯学派的三大动机理论以及以弗里德曼为代表的现代货币主义需求理论。

费雪在其著作《货币购买力》中提出现金交易说,认为货币流通速度取决于个人交易方式的心理与制度、金融发展程度等因素。他提出长期货币史的实证分析给出货币流通速度为常数的结论,而在短期的经济形式内可能会发生剧烈变动。即货币流通速度长期内具有恒定性,而短期内则具有易变性。

以庇古、马歇尔为代表的剑桥学派认为货币具有交易媒介与财富储藏的功能,其中马歇尔认为货币流通速度取决于人们的持币时间与持币量,而持币时间与持币量又决定于人们的财产收入中以货币形态贮藏起来的比例,或者说货币流通速度与储蓄率成反比。

古典经济学家通常把货币流通速度看做是一个常数,而凯恩斯并不这么认为,他在《就业、利息和货币通论》中提出货币具有交易性动机、谨慎性动机与投机性动机的特征。其中交易性动机与谨慎性动机是收入的正相关函数,而投机性动机则是利率的负相关函数,并在此基础上提出流动性偏好函数即Md=L1(Y)+L2(i)。同时凯恩斯认为货币流通速度并不是一成不变的,其具有可塑性,并且认为货币流通速度与收入成反比,与利率成正比。

现代货币主义代表人物弗里德曼认为货币需求与高度恒定的收入成正比,而与利率之间的相关性很小。而货币流通速度与货币数量成反比,所以货币流通速度与收入成反比,但与利率的相关性很小。

(二)国内货币流通速度观点

关于中国货币流通速度的变化,国内学者大致认为存在市场原因,如利率、通货膨胀、收入、储蓄率,也有从货币供需两个方面的原因,再者是制度原因,体现在经济货币化进程、金融体系的完善程度以及效率。还有些学者从产业结构与地域差异去解释当前货币流通速度的下降,以下将举例指出。

现任中国人民银行行长易纲(1996)提出中国的货币化过程,认为货币化过程是货币流通速度下降的重要原因。郑耀东(1998)认为通货膨胀的变化会导致货币流通速度按相同方向变化,是造成货币流通速度下降的重要原因。但徐天(2002)并不这么认为,并提出长期通货膨胀对货币流通速度的关系并不大,同时他还认为居民收入与货币流通速度之间存在着反比关系。李治国(2006)认为利率水平是造成货币流通速度变化的重要原因。王有贵(2002)则认为人们的消费和储蓄偏好是影响货币流通速度变化的主要原因。

二、影响因素

货币流通速度的影响因素是复杂的,如以市场角度来看主要是利率与物价;以个人角度来看有心理活动、储蓄习惯、支出变化以及收入;以制度角度来看有经济货币化、金融现代化与金融体系效率。当然,还可以从结构角度出发,产业、部位与区域结构也会造成货币流通速度的变化。本文主要选择从费雪公式中寻找答案。

(一)货币化程度

易纲(1996)在《中国供给与通货膨胀》中指出货币化程度的增大是货币流通速度下降的重要原因。他从费雪公式MV=PY出发,首先对式子取自然对数,接着再对式子求微分,结果简写成,即表达为货币增量率+货币流通增长率=价格增长率+总收入增长率。在经济生产过程中,有一部分产出未进入市场,这种情况自然也不需要流通中的货币作为交易媒介,所以国民经济可以分为货币化部分与非货币化部分。由此,费雪公式分别可以表达为:y=λy+(1-λ)y,MV=λPY。其中λ的表达为货币化部分占国民经济的比例,对费雪公式取自然对数再求微分得到式子,即货币增长与货币流通速度下降、货币化程度增加、通货膨胀以及经济增长有关,而在其他量不变下,货币化程度的提高会导致货币流通速度的下降。

对货币化程度的描述,当前不存在一个标准的计算表达。但将国民经济分为货币化与非货币化的部分,左孝顺(1996)认为货币化程度可以使用农业居民消费支出PC与政府支出G之和与国民生产总值之比来表达。

(二)利率与收入

货币是衡量市场上商品价值的符号,而利率则是货币的价格,用于衡量货币的价值。利率深刻影响着货币的方方面面。收入构成了人们财富的主要源泉,而收入的主要表现形式就是货币。对于利率与收入因素经济学家存在着不同的看法,凯恩斯学派认为利率与收入影响着货币供应进而影响货币流通速度。凯恩斯通过提出货币持有动机理论以及流动性陷阱假说认为收入和利率分别与货币流通速度成负相关与正相关关系。

而现代货币主义代表人物弗里德曼则通过大量数据的实证分析得出利率对货币需求的影响程度很小,其主要决定于永久性收入,而利率对货币流通速度的影响是微弱的。

(三)通货膨胀

各国政府追求经济增长通常是在稳定状态的条件进行的,否则过热的经济体所带来的增长会带来严重的通货膨胀。费雪公式MV=PY与众多实践表明货币供应与通货膨胀,以及货币流通速度与通货膨胀之间存在着双向因果关系。弗里德曼(1963)认为通货膨胀总是一种货币现象,人们常常从货币供给的方向造成通货膨胀分析,而忽略了通货膨胀影响货币供应与货币流通速度的关系,郑耀东(1996)把这种通货膨胀加快货币流通速度的传导流程及其相关影响称作是通货膨胀的货币效应。

三、实证分析

(一)指标选择

通过以上影响因素的分析,本文把V1、V2当作被解释变量。对于货币化程度对货币流通速度的影响,本文选用农业居民消费支出PC与政府支出G之和与国民生产总值之比为指标,并记作X1,值得注意的是X1数值越小表示货币化程度越高。

对于利率影响因素,利率存在着多种多样的形式,本文选择人民银行所公布的金融机构人民币法定贷款基准利率一年期作为指标,这个指标是所在年份实行的贷款基准利率一年期的平均值,记作X2。

对于实际收入影响因素,由于《中国统计年鉴》中缺失对居民收入的连续统计数据,故本文选择国民总收入总值指数(1978年=1)代为指标,记作X3。

对于通货膨胀影响因素,选择每年的居民消费价格指数作为指标,并且以增长率为标准,记作X4。

并且根据两个解释变量分为两组数据,即V1、X1、X2、X3、X4与V2、X1、X2、X3、X4。以上指标数据来源于《中国统计年鉴》与中国人民银行,截取1990-2019年。

(二)回归结果

由表1可知,总体来看,R2均接近于1说明拟合程度好,而F的P值均为0.000说明两组方程式均显著。

表1 OLS回归结果

对于货币化程度来说,货币化程度与V1、V2均呈现一种正相关的关系,即货币化程度与货币流通速度成负相关的关系,结果显示货币化程度对M1的影响程度大于M2,这主要是由M1与M2的货币范围所决定的。

对于利率来说,回归结果符合凯恩斯主义所描述的利率与货币流通速度之间存在正相关的关系,利率对V1的影响大于对V2的影响。

对于收入水平来说,V2受国民收入的影响是不显著的,而回归结果中V1与国民总收入指数之间存在着正相关的关系显然不符合上文分析的负相关的理论关系。

对于通货膨胀率来说,通货膨胀率与V2之间负相关关系显然不符合上文分析,通货膨胀与V1之间的正相关关系虽然符合上文,但其相关系数大于0.05则说明通货膨胀对货币流通速度的影响是不显著的。

总的来说我国的货币流通速度下降主要是由货币化进程与利率下降所推动的,而收入与通货膨胀对货币流通速度的影响并不显著。

四、结论

通过以上分析,我国货币化程度的扩大对货币流通速度的降低具有显著的影响,主要体现在市场经济的快速发展、货币化程度加速扩大,市场经济逐渐取代计划经济时代的生产与交易方式,工业化与城镇化的推进减小了小农经济以及自产自销的经济模式的比例,以货币为交易媒介的经济活动比例在不断上升。值得指出的是,一国的货币化进程与经济发展程度高度相关,是一种正相关的关系,而货币化进程又会引起货币流通速度的下降,这是当前中国货币流通速度下降最主要的原因。

从回归结果来看,货币需求的利率弹性为负值从而利率对货币流通速度呈现正相关的关系,并且利率对V1的影响程度大于V2。随着改革开放的进行,贷款利率存在着明显的下降趋势,对应着货币流通速度的下降,是一种下降的正相关的关系,但这种关系并不明显,主要是由于当前我国的贷款利率受到国家的相对严格管控。再者从货币供应的角度看,利率对其影响存在着一定的内在时滞,即利率调节货币供应进而影响货币流通速度的方式并不是那么灵活。

对于收入这个影响因素,从回归结果来看V2未通过显著性检验,V1虽然通过了显著性检验,但却是名义国民收入与货币流通速度之间正相关的关系。从国民收入看,其考虑的是名义收入而不是实际收入,也不是弗里格曼所描述的永久性收入。同样对于通货膨胀来说,从回归分析的结果没有得到预期理论分析的那样。

当然,除了以上分析的货币化程度、利率与收入、通货膨胀四个因素外,还存在有许多因素会影响货币流通速度,如政策因素、金融市场因素、意识观念、社会制度因素等。但无论如何,当前在我国经济社会仍在相对快速发展,在市场制度、意识观念以及人民生活水平偏好等的变化下,我国货币的流通速度在一定时间内还存在着一定的下降趋势。

猜你喜欢

费雪程度货币
一国货币上的面孔能告诉我们什么?
男女身高受欢迎程度表
日语程度的类型与程度副词的对应关系
科学的味道
FISHER-PRICE/费雪FP328FIX
货币市场利率走势图
货币市场利率走势图
菲利普·费雪 不信短线的投资大师
摩擦力的利用与防止
幸福的程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