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谁是中部第一城

2021-11-03张静

瞭望东方周刊 2021年22期
关键词:常住人口郑州人口

张静

长江和汉江交汇处的湖北武汉汉口龙王庙江段(熊琦/摄)

中国最新城市规模评级来了。

近日,国家统计局发布了《经济社会发展统计图表:第七次全国人口普查超大、特大城市人口基本情况》——根据第七次全国人口普查(以下简称七普)数据,按照城区常住人口排序,我国超大城市增至7个,分别是上海、北京、深圳、重庆、广州、成都、天津。特大城市增至14个,分别是武汉、东莞、西安、杭州、佛山、南京、沈阳、青岛、济南、长沙、哈尔滨、郑州、昆明、大连。

武汉跃居特大城市之首。这座中部城市近日发布文件调整了落户条件,落户难度大大降低,几乎是“零门槛”落户。有舆论认为,武汉此举背后,是近年来郑州突飞猛进发展所带来的紧迫感。

如果对比武汉、郑州全域范围内的常住人口,郑州为1260万,武汉为1245万,郑州“险胜”武汉。如果对比二者的城区常住人口,武汉人口数明显高于郑州。

“中部人口第一城”PK到底谁能胜出?

比人口

七普数据显示郑州常住人口超过武汉,此后不久,武汉在7月发布数据:武汉居住半年以上的人口达425.5万(居住半年以上人口即可定义为常住人口),较七普时净增105.5万,常住人口已达到1351.5万。

言下之意是,武汉目前依然是“中部人口第一城”。此前七普数据被低估,在于普查标准时点是2020年11月1日,统计时武汉还未从新冠疫情中彻底恢复,许多常住人口尚未返汉。事实上,这确是造成武汉七普数据偏低的关键原因。

郑州人口增加“又快又多”,得益于近年来郑州对人才的持续引进。

除人数总量,再看近十年两座城市的人口增速。

与2010年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的862.7万相比,郑州十年间增加397.4万,增长46.07%,年平均增长率为3.86%。

武汉较第六次人口普查增加254.11万,增长25.97%,是自人口普查以来年均增长速度最高的十年,年平均增长率为2.34%。

比增速,郑州赢了。

人口专家认为,郑州人口增加“又快又多”,得益于近年来郑州对人才的持续引进。

2020年9月,郑州出台《关于实施“黄河人才计划”加快建设人才强市的意见》,聚焦五大群体。2021年4月,郑州举办系列人才政策实施新闻发布会,不仅瞄准长三角、京津冀、大湾区“抢人”,还面向全球英才广发英雄帖;5月6日,印发《2021年郑州市高技能人才工作实施方案》,计划今年新增高技能人才目标任务1.85万人,其中,新增技师5550人。

郑州从各个层次、各领域都布局了人才引进工作。

河南省统计局党组成员、副局长冯文元此前也表示,郑州人口规模变化呈现两大特点:一是人口吸纳能力强,二是人口集聚水平高。

省内转化是郑州人口增长的秘笈。

近年来,河南大力推动“农业人口市民化”,郑州作为河南的中心城市,是全省城镇化发展的主战场。富士康郑州工厂等较大规模的劳动密集型企业也为农业人口市民化提供了诸多就业机会。

同时,湖北省统计局副局长叶青分析称:“郑州的城市规划比较到位,是全国重要的铁路、航空、电力、电信主枢纽城市,便于人口的集中。”郑州国土空间规划也指出,到2035年郑州常住人口或达1800万,实际规模或许比规划中的还要大。

武汉也不示弱。作为中部科教重镇,武汉正开启“人才回流”模式。

在科创时代,产业跟着人才走,人才跟着大学走。

武汉是名副其实的“学都”。统计数据显示,武汉有80多所高等院校,有中国最大的大学城,有2所985高校,5所211高校,武汉在校大学生人数已达118万,居全球大城市中第一位。

武汉市人才净流入率已提升至19.2% “人口年轻化指数”增幅居大城市第一位。

虽然2016年武汉市人才净流入率还为-0.4%,但经过近年来不断搭建创新创业平台、出政策,拿“真金白银”扶持创业者,武汉在吸引人才方面的成效很明显。

2017年武汉推出“百万大学生留汉”政策实施,大学生可以低于市场价20%买到安居房或租到租赁房;不满40周岁的留汉大学毕业生可凭毕业证落户,硕士、博士不受年龄限制可直接落戶。根据武汉市委组织部公布的数据,2017到2019年新增留汉大学生共109.5万人,提前两年完成2017年确定的5年100万人的目标。

2021年初武汉公布的数据显示,2020年武汉总共留下了30.2万大学生。

如今,武汉市人才净流入率已提升至19.2%,“人口年轻化指数”增幅居大城市第一位。

据武汉国土空间规划显示,2035年武汉常住人口将控制在1660万左右,同时城市配置按照2000万人口打造,这意味着到2035年武汉最多容纳2000万人口,这个数据与郑州规划大体相当。

比经济实力

目前,GDP总量仍是衡量一座城市综合实力和城市影响力的重要指标。

2021年4月,第一财经发表的文章《27个省会经济大比拼》显示,2020年,有11个城市突破了万亿元大关,位居前十名的城市分别是广州、成都、杭州、武汉、南京、长沙、郑州、济南、合肥和西安。

武汉位列第四,在2020年受新冠疫情冲击、发展非常艰难的情况下,武汉GDP仍然达到1.56万亿元,仍在中部城市中稳坐第一。郑州位列第七,首位度有所提升,GDP破1.2万亿元。

武汉的工业基础一直很强,从钢铁时代过渡到汽车制造、光电子信息和生物医药三大支柱新阶段。

截至2021年5月,已有321家世界500强落户武汉,2020年以来百家央企、千家名企扩大在汉投资,湖北成为资本进入内陆市场的首选之地。

“4年新增留汉大学生139.4万人”成绩背后,很大程度上得益于大手笔给房、给钱、给户口的政策因素。

然而,政策带来的效应只是短期的,想要长期留住人才,关键在于产业发展这一核心竞争力,变“政策留人”为“产业聚人”。

武汉大学中国中部发展研究院暨区域与城乡发展研究院副院长、教授王磊曾分析,武汉一直以来的问题是“大而不强”,经济活力不够、国企比重较大、民营经济发展势力不足等,这是留不住人的重要原因。

传统产业比重较高、三产比重不高等结构性不足,也限制了武汉就业机会的增长空间。

叶青分析,武汉想要进一步吸引人才,需要增加市场主体。截至8月底,武汉全市市场主体总量150.10万户,而同属中部地区的西安则达到250.47万户。

没有足够多的市场主体,就没有配合人口发展的工作岗位,所以叶青认为,鼓励企业在武汉办分公司、研发制造基地,很重要。

高精尖企业的岗位对人才吸引力更强。眼下,小米、华为、科大讯飞、小鹏汽车等新兴产业头部企业相继重仓武汉,或建“第二总部”“研发中心”,或干脆将总部迁至武汉,无疑将加码当地对年轻人才就业、落户的吸引力。

这些企业落户武汉,会使得武汉百万大学生的人才优势得到极大的发挥,促使武汉朝着科技型城市发展。

郑州在产业结构转型升级上也在大步疾驰。

除了引进富士康进园区,作为国家交通枢纽的郑州,凭借其交通优势,吸引了包括菜鸟、京东等大规模仓储的集中落户,包括富士康的加工基地也在郑州航空港落地。尤其是基于其天然的地理位置,物流运输成本会极大降低,在未来发展中,大物流,以及东部地区制造业的落地将支撑郑州成为一个制造业和物流的集散地。

除此之外,郑州近些年也在传统文化数字化升级方面下了很大功夫。“文商旅”融合发展,串珠成链,充分挖掘出郑州历史文化名城的品位和内涵。

郑州也在探路补足金融和高端服务业短板,布局高新技术产业,提升中原“領头羊”的城市能级。

郑州市郑东新区CBD商业中心(冯大鹏/摄)

比未来

中部城市未来的发展被一致看好。陕西省咸阳市政府原经济顾问王红英认为,中国经济的战略大转移在经济内循环的背景下,许多产业会从东部沿海城市向中西部转移,尤其是中部地区相对廉价的劳动力和其他劳动要素,使得像富士康等国际化的企业都纷纷落户河南、湖北等地,中部经济的崛起是一个大概率事件。

中部城市“抢人大战”将带动一场深刻的城市格局变化。在以常住人口规模来配置公共资源的新时代,人口增长直接与经济增长挂钩。

武汉和郑州,在国家战略中,哪个更能担当重任?

7月22日,《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新时代推动中部地区高质量发展的意见》(以下简称《意见》)对外发布。中部地区崛起也被列为国家战略,“中三角”将迎来一波新发展机遇。

其中,河南被“点名”5次,湖北被9次“点名”,为六省之最。《意见》进一步明确,“确保支持湖北省经济社会发展的一揽子政策尽快落实到位,支持保就业、保民生、保运转,促进湖北经济社会秩序全面恢复。”

作为中部六省唯一的副省级市、长江经济带核心城市、中部崛起战略支点、全面创新改革试验区,武汉是全国三大“智力密集区”之一。

2020年9月,科技部正式发文批复《武汉市建设国家新一代人工智能创新发展试验区方案》,支持武汉市建设国家新一代人工智能创新发展试验区,标志着武汉正式被纳入人工智能产业的国家队。

2021年“十四五”开局之年,浴火重生的武汉刷新定位——湖北省省会、国家中心城市、长江经济带核心城市和国际化大都市,全国经济中心、国家科技创新中心、国家商贸物流中心、国际交往中心和区域金融中心,世界滨水文化名城。

对比上一版总规,新的国土空间总体规划体现出了武汉在城市能级、城市功能拓展、经济腹地调整以及人口规模提升上的宏伟目标。

郑州同样雄心勃勃。

河南省2021年政府工作报告明确提出,增强郑州国家中心城市龙头带动作用,提升参与全球竞争和集聚高端资源功能,建设现代化郑州都市圈,形成支撑带动中西部地区高质量发展的强劲动力源。

不难看出,郑州在国家中心城市的定位下,会努力承担更多国家中心城市功能,并积极参与国际竞争。

中国区域经济学会副会长、中国(河南)创新发展研究院院长喻新安认为,郑州作为国家中心城市,以及户籍人口第一大省河南的省会,其蓄积的动能十分强劲,尤其是依靠交通枢纽地位带来的长期利好,加之城市核心板块规划带来的内生动力,在加快科创和新兴产业补短板的前提下,郑州必然会成为带动河南全域经济发展最重要的引擎力量。

猜你喜欢

常住人口郑州人口
西安市常住人口超一千万
人口最少的国家
坐井观天石头国
《关于郑州的记忆》(部分)
郑州擂台赛纪实
北上广或迎人口拐点
2015年上海市常住人口首现负增长
印度人口2025年超中国
巧组成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