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护理本科专业深化人才培养改革新气象

2021-11-03代桃莉

锦绣·下旬刊 2021年12期

摘要:近年来,我国高校致力于跨学科培养本科护理人才,护理本科专业进一步重视实践教学环节和人才培养的国际化趋势,强调护理本科专业教育的质量保障与监督,在护理本科专业人才培养方面深化改革举措不断、气象万千。

关键词:护理本科专业;人才培养活动;教学改革与创新

随着社会的发展和科学技术的进步,我国高校在护理本科专业人才培养活动中不断改革创新,调整新的思路,迎来新的突破。

一、跨学科培养护理本科专业人才

跨学科培养人才作为一种新的教育理念与途径,强调高校在人才培养的过程中有计划、有组织、有目的地采取多种途径与方式,使学生有机会学习多学科的基础性知识和专业性知识,使学生形成复合型的知识、素质和能力结构。

在我国,高校跨学科培养护理本科专业人才,一般采取如下途径:一是一般性的跨学科人才培养方式,就是人才培养目标的宽口径知识、素质、能力要求,每个学生都能从中受益,通过学习各门课程,学生能够形成以专业为主的、最基础的跨学科知识结构。二是专门性的跨学科人才培养方式,即设置跨学科的专业,学生通过对两个或两个以上学科若干相邻课程的学习,能够对其交叉领域有比较清楚的了解,从而形成较高层次的复合型知识、素质、能力结构。比如设置护理英语等专业。三是提高性的跨学科人才培养方式,即主辅修制度,学生通过对两个学科专业多门课程的学习,而形成更高层次的复合型知识、素质和能力结构。四是相对高端的跨学科人才培养方式,就是设立跨学科的试验班,只有少数学生能够获得这种方式的学习机会,无论在师资配备、教学安排、教学条件等方面,他们都享有远高于普通班级的优惠政策和措施,通过对两个学科专业主干课程的学习,能够成为具有复合型知识、素质和能力结构的人才。

二、不懈努力培养国际化护理本科专业人才

培养人才的国际化,是现今我国高校人才培养活动新的思路、新的探索。近阶段,我国高校培养国际化护理本科专业人才的具体教学探索活动,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是尽可能扩大护理本科专业外国留学生的在校生规模,提高留学生与在校学生的比率,营造校园国际化的大环境。二是在确定护理本科专业人才培养目标时,提出培养具有国际竞争力的相关人才要求;在课程设置及教学内容上,增加国际化方面的理论、知识和技能;在办学条件改善上,多修建有利于中外师生交流的场地与设施。三是大力引进具有海外教育和研究背景的教师,实现教师经历国际化,尽可能聘请国外大学教师,每年固定到校参加相应的教学工作。四是开展学生境外交流项目(包括学生交换或国际生课程项目),鼓励学生参加国际学术活动,感受国际学术氛围。五是在开展教学方面,多选用国外原版教材,推动双语和全英文教学,并使国际化的元素融入到大部分课程的教学过程之中。

三、进一步重视护理本科专业实践教学环节

高校的实践教学环节在人才培养活动中要充分发挥应有的作用,就必须做到先知后行,充分认识到实践教学环节在高校人才培养的定位和功能,认真领会、认知先进的实践教学理念。近年来,我国高校进一步重视护理本科专业的实践教学环节,一是离不开实干。实践教学是面向基层、医院,在实际工作、现实场所开展的教学活动,是实实在在的做中学,来不得半点虚伪,必须脚踏实地地去实干,在实干中获得实学。二是巧干。高校开展护理本科专业实践教学活动虽然最讲究实在、实际,但也有一定的规律、规则存在,有事半功倍的经验可学,只要能够完成教学任务,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教学效果明显,任何教学方式方法、教学组织形式都可去选用、尝试,不妨将系统讲授法与实验法科学地加以组合,也可以打破课堂教学在前、现场教学在后的传统教学安排,课堂教学、现场教学同时交叉进行,或者先现场见习、后课堂理论讲授,使学生早期接触科研、临床,更大限度地获得相应的技能。三是抓住重要环节不放松。高校护理本科专业实践教学的重要环节,是教学实践基地的建设和撰写学士学位毕业论文。教学实践基地的建设方面,比较成熟的建设思路是增加数量、优化结构、提高质量。从层级看,教学实践基地应形成高、中、低不同的类型;从地域分布看,教学实践基地应形成东、西、南、北不同的地理分布状况;从经济发展情况看,教学实践基地应形成发达、一般、欠发达的地区格局。当然,有条件的,也可将实践教学基地向海外扩建。学士学位毕业论文的撰写方面,人才培养方案的相应要求不能丢或者刻意降低标准,想方设法提高护理本科专业学生学士学位毕业论文撰写的整体质量。

四、强化护理本科专业的教学质量控制与监督

从办学的实际情况来看,强化护理本科专业教学质量保障制度的建设以及有效机制的形成,高校通常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①建立和完善教学质量决策制度,形成教学研究与改革先导机制。②建立和完善人才培养方案或教学计划的修订评审制度,形成以市场为导向的办学机制。③建立和完善两级教学督导制度,形成以导为先、督与导并重的机制。使日常监控与教学运行周期相吻合,努力做到有检查、有反馈,形成信息流通闭环。④建立和完善激励与约束并举的教学奖励制度,形成教师培养提高机制。⑤建立和完善学生评教与教师评学制度,形成教师教学工作优质优酬机制。⑥建立和完善学生学业成绩评定的课内外一体化制度,形成优秀学生的激励机制。

参考文献

[1]姜培元.护理专业人才培养改革与创新研究.卫生职业教育,2005,2

[2]李雨露等.我國护理专业多能复合型人才培养现状研究.教育教学论坛,2021,19

(作者简介:代桃莉(1970—),女,汉族,湖北孝感人,武汉大学中南医院主管护师,研究方向为护理教育教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