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走进作者的世界,读懂叙事散文

2021-11-03唐惠敏

广东教学报·初中语文 2021年30期
关键词:答题散文母亲

唐惠敏

【案例背景】

2021年4月21日,香洲区语文教研员赵克婴老师在珠海市第九中学,举办香洲区语文“党建引领教研,助力中考备考——读懂叙事散文,提升语文素养”主题教研活动。本人有幸承担研讨课《那一束光》,与大家一起研讨如何做好中考叙事散文的阅读复习。

本次研讨课,从接受任务到上课有将近2个月时间,从选题到选材,从设计到定稿,从试讲到实战,在赵老师的指导下,我们不断学习、研讨、磨课、修改,教学设计改了12稿,试讲了6次。这个从无到有、从虚到实、从粗到精的过程,是一个扎实、有效的教学研究过程。

散文阅读一直是初中生阅读的重点和难点,也是中考最大的一块硬骨头,共有17分,但学生的得分率却非常低。因此,我们选取了散文阅读这个具有挑战性的课题。那怎样进行散文阅读的复习呢?其实散文阅读方法指导的复习课,我们有不少案例。但我们深知,如果学生没有读懂文章,一切方法都是徒然。在设计、实践、打磨的过程中,我们共同研读了王荣生先生《散文教学教什么》这本书,边读边学,边研讨边实践,最终我们发现:只有走进作者的世界,才能读懂散文。因此,有了《那一束光》的教学设计和案例思考。

【探究情境一】课堂导入从花俏到实在

选文《那一束光》是2020年辽宁省、山东省的中考散文阅读选文,是李朝德先生回忆与母亲二次相约相见的感人作品。

原设计:由电影《你好,李焕英》导入。让看过电影的同学分享观后感。由戏里贾玲穿越时光与母亲的一场特殊会面,让人感受到炙热的母爱,引出作家李朝德同样记录两次母子特殊见面的文章《那一束光》。通过赏读文章,一起学习如何读懂一篇散文。

新设计:由调查结果直接导入。课前在所任教班级做了一个问卷调查。上课前,把调查结果反馈给同学们:通过调查发现同学们阅读散文最大的难点的是:读不懂文章,占47%;答题思路不清晰,占22%;语言组织有困难,占18%;答题技巧不明确,占13%。由此可见,读不懂散文是散文阅读的最大问题。那我们怎样才能读懂散文呢?今天老师教大家一个好方法,走进作者的世界,读懂叙事散文。直接导入正题,明确学习目标。

我的思考:原设计的导入,是按一般公开课导入的设计思路,从热点入手,引起学生学习和听课教师的兴趣和共鸣,因此原设计由以母爱为主题的热门电影《你好,李焕英》导入。后来,香洲区教研员赵老师指导时指出,公开课不要为了热闹而热闹,单刀直入更实在。于是,我调整了思路,对学生散文阅读的困惑做了一个问卷调查,直接导入,让学生一开始就明确我们这节课的学习目标是读懂散文,也为后面丰满的课堂节省了更多的时间和空间。

【探究情境二】活动设计从常规到创新

原设计:

学习活动一:初读明意。请同学们静心阅读文章,谈谈文中“特别的见面”。这是一场怎样的见面?有什么特别?

学习活动二:细读品情。从字里行间,感受作者在两次见面过程中情感的发展。分析过后,让学生先自己总结是如何读懂作者情感。

最后教师总结:读散文,就是以己之心,体贴作者之心。品读方法一:找作者直接的陈述(直叙胸臆的词语、抒情句、议论句等);方法二:着眼于细节之处(人物动作、神态、语言等);方法三:落脚于题目和结尾。

新设计:

学习活动一:静读浅说。引导同学们静心阅读文章:

1.说说我的阅读感受。

2.读完文章,有疑问或困惑吗?

同学们叙说自己的阅读感受和疑惑,如:为什么这么想念母亲,作者不直接偷偷回家看母亲呢?第二次相约,母亲真的看见儿子了吗?全班一起交流讨论。

学习活动二:细读品情。以己之心,体贴作者之心。

1.从字里行间,了解生活背景。

2.从细节之处,品读母子情感。

通过问题的引导,同学们学会从字里行间了解作者成长的背景、家庭情况以及母亲的性格。这对学生理解文章主旨起了至关重要的作用。因为有了第一个问题的铺垫,学生在品读母子情感的环节,表现异常出彩,对作者与母亲这种互相的理解、包容、關爱的深情理解非常到位。

我的思考:原设计是比较传统的思路,更注重教孩子阅读散文的方法。可是,当我试讲完后,一个女生的提问让我陷入深思。她说:“老师,我越读越生气,作者为什么不偷偷回家看母亲呢?让年纪这么大的母亲到站台等他,太过分了!”我一听就知道,其实她没读懂文章,她不理解作者不偷偷回家,恰恰是对一辈子节俭且生活在农村的母亲的尊重和体谅,这是更深层次的爱,也是本文的动人之处。这一问也赤裸裸地反映出一个残酷的现实:在我自以为教会学生读懂文章的复习课后,其实孩子们还是没有读懂文章,与理解相去甚远。我苦苦沉思,为什么孩子们没读懂呢?我想起王荣生先生说的一句话,读散文“要以己之心,体贴作者之心”。那怎么才能体贴作者之心呢?在我和赵老师讨论这个问题时,我们发现:除了我们个人的阅历和认知以外,每篇文章都在字里行间透露着作者的生活背景,帮助我们走进作者的世界,更好地读懂作者、理解文章。只是我们在阅读时,往往忽略了这些看似微小却非常重要的信息。所以,新设计的学习活动二,我们改为让孩子静心阅读,学会从字里行间读懂作者的生活背景,走进作者的世界去理解文章。同时在课堂的开始,我们增加了一个自由提问环节,让问题开启品读之旅。正如钟启泉先生所言:“深度学习是从揭示问题开始。”没有学生提问,就没有真正的深度学习。

【探究情境三】课堂练习从感性到理性

原设计:

学习活动三:请展开你的联想与想象写一写:

火车一闪而过,母亲离我越来越远了,在夜色的火车中,“我”的内心独白。

此设计意图是加深同学们对文章主旨的理解,由口头表达转换到写作的训练。

猜你喜欢

答题散文母亲
我与风
2021年《俪人·西部散文选刊》精品奖(30名)
2021年《俪人·西部散文选刊》评论奖(10名)
生与死的尊严(散文)
给母亲的信
悲惨世界
送给母亲的贴心好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