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宿迁市构建“互联网+环境监管”模式的探索实践

2021-11-03许亚南韩周洋

四川环境 2021年5期
关键词:宿迁执法人员设施

许亚南,王 辉,邵 丹,韩周洋

(1.江苏省宿迁环境监测中心,江苏 宿迁 223800;2.宿迁市生态环境局,江苏 宿迁 223800)

引 言

十二五末期,李克强总理首次提出“互联网+”行动计划。“互联网+”主要是充分融合互联网平台、新一代信息通信技术和传统各行各业,在新的领域创造新的形态[1]。新形势下,环保部门以落实习近平生态文建设思想为契机,广开思路,积极探索,开启了环境执法监管新局面。

为深入贯彻中央、省委省政府、市委市政府有关要求,进一步提升环境监管水平,推动生态文明建设迈上新台阶,宿迁市积极创新,借助信息化、科技化手段,探索“互联网+环境监管”宿迁模式[2]。

1 区域现状

宿迁市位于江苏省北部,地处长三角区域。建市以来,宿迁市立足自身独特的生态优势,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思想,积极主动探索绿色发展的新路子,努力把生态优势转换为发展优势、生态资源转换为富民资源。

宿迁市辖区内纳入环境监管企业共5 000多家,含重点排污单位208家,主要集中在机电装备、纺织服装、食品饮料、绿色家居、新材料等五大主导产业。其中,产值最高的机电装备产业2019年产值580.59亿元,其他均未超过500亿元,是江苏省唯一没有千亿级产业的地级市。此外,80%以上企业属于传统产业,产业发展呈现“小散弱杂”,主要体现在“散乱污”企业、铸造企业、沭阳木材加工、耿车家具制造等较多。

2 传统环境监管模式存在的问题

由于工业污染源分散,宿迁环境保护工作尤其是大气污染防治工作形势严峻,亟待转变传统“5+2”“白+黑”监管模式,以现代化监管模式提升监管水平,有力有效打击环境违法行为,切实守住“环境质量只能更好、不能变坏”红线。

2.1 环境执法人员严重匮乏。

目前,宿迁各级环境执法人员共有100余人,实际在岗一线执法人员仅69人,需监管企业数量为5 000多家,人均监管企业数量远高于徐州(500人监管12 000多家企业)、淮安(330人监管8 000多家企业)。且现有的环境执法人员教育背景、专业背景参差不齐,普遍缺乏生态环境保护所需要的专业知识,难以适应一线环境执法需要,严重降低地方环境执法效能,导致现有环境执法能力无法满足新形势下服务污染防治攻坚战的需要[3]。如在环境执法机构改革中新上收的宿豫局执法大队,共有执法人员29人,平均年龄53岁,无一人是全日制大专以上学历,严重制约环境执法水平提升。

2.2 传统环境监管模式存在盲区。

现有执法主要采取“双随机”抽查、信访举报现场检查和例行检查等手段进行,但仍有一部分属于事后执法,监管盲区依然存在。在“用人看”的传统环境监管模式下,企业往往采用“躲猫猫”的方式,应对环境监管,执法检查人员“前脚走、后脚停”的现象普遍,导致环境污染问题禁而不止[4]。

2.3 传统监管效果无法量化。

企业为了节约成本,往往采用治污设施不运行、夜间偷排漏排等方式应付环境检查,导致环境污染问题禁而不止。在异常天气和重污染天气状况管控期间,该市采取错峰生产、限产停产等举措,虽有一定成效,但对停限产等政策执行情况无法进行精准核查,污染治理工作往往“事倍功半”。

3 “互联网+环境监管”模式的主要内容

经过前期充分调研和综合分析比较,该市于2018年启动有动力污染治理设施用电监管云平台项目并在全市大面积复制推广,实现了从传统监管模式向“互联网+环境监管”模式的转变。该系统集合了大数据分析、云计算、移动互联网等技术,主要对产污企业生产工段、产污环节、污染治理设施消耗电能的关联匹配,建立污染治理设施正常运行模型,例如图1,列举某企业四车间产物设施和治污设施用电情况对比,清楚的看出16点~23点治污设施未运行。通过关联分析、实际运行数据形成模型与正常模型比对等方式,及时发现治污设施未正常运行情,对不符合该模型的并持续30分钟的实施预警,通过计算机后台自动向企业负责人和所在区域执法人员推送预警信息。

图1 产污设施和治污设施用电数据对比图Fig.1 Comparison of power consumption data of pollution production facilities and pollution control facilities

3.1 数据匹配,建立治污设施运行模型

该市有动力污染治理设施用电监管云平台通过在排污企业的产污设施和治污设施上设置监控点位,实现对污染治理设施的用电数据、运行工况24h不间断监测,并通过对产污企业生产工段、产污环节、污染治理设施消耗电能的关联匹配,建立污染治理设施正常运行模型。

3.2 模型比对,实现异常情况在线预警

计算机后台对后期每15s采集的数据形成的模型与正常模型实施比对,判定污染治理设施是否正常运行。一旦实时数据不符合正常模型并持续30min,计算机后台将自动向企业负责人和所在区域执法人员推送预警信息。

3.3 执法介入,严厉打击环境违法行为

企业接到预警信息后,应立即组织现场排查,制定整改措施,同时,应及时将预警异常和整改跟进情况报送所在区域环境主管部门审核。如报警信息持续超过2个小时后企业仍未实施整改并进行申报,该区域执法人员将组织实施现场核查,并对企业未正常使用污染治理设施的违法行为进行查处。

4 “互联网+环境监管”模式取得的成效

截至目前,该市已在783家工业企业2 918处产污设施安装9 706个监测点,对全市重点排污单位实现监控全覆盖。按照行业分布,纳入监管的企业主要分布在木材加工、污水处理厂、化工、印染、水泥、食品、金属制品、橡塑、非金属矿物制品、印刷和记录媒介复制业等行业,具体情况见下表。2018年8月,该市相关经验做法被原省环境保护厅确定为生态环境保护改革创新典型经验并进行全省复制推广,浙江省玉环市、内蒙古赤峰市等全国20多个兄弟城市相继前来考察学习。

表 宿迁市已纳入监管的企业基本情况统计表Tab. Statistics of enterprises under supervision in Suqian city

4.1 有效缓解人员匮乏窘境

该模式通过以“技防”辅助“人防”, 以“技防”带动“人防”,实现了对企业不见面监管,不仅减少了对企业正常生产的干扰,更是极大地缓解了环境执法人员不足的窘境,节约了大量人力资源[5]。该模式运行以来,执法人员现场执法数量逐年递减,具体详见图2。以前每年仅针对重点化工园区就须组织夜查30余次,但系统稳定运行以后,全市夜查次数降到了个位数,且实现了对重点区域的实时监管。

图2 2018年~2020年现场执法数量和报警率情况图Fig.2 The situation of number of on-site law enforcement and alarm rate forom 2018 to 2020

4.2 不断提升监管成效

“互联网+环境监管”模式全面推广以来,异常报警准确率、异常报警申报率、异常报警处置率均逐年提升,体现了企业在落实生态环境治理主体责任的意识不断提高,具体详见图3。市区涉气信访投诉大幅下降,宿迁生态化工园区涉气信访投诉从每年的上百件降为零,中央环保督察及“回头看”交办我市420件信访件,该区域无一例,市区化工异味扰民问题得到彻底解决。园区外山东河入新沂河口市考断面,由于之前生产废水偷排、直排现象时有发生,水质常年处于劣V类,现在稳定保持在Ⅳ类,水质达标。

图3 2018年~2020年异常报警情况图Fig.3 The abnormal alarm from 2018 to 2020

4.3 实现监管效果具体量化

该系统可在重污染天气应急管控情况下,对企业生产线的生产状况进行精准减控,实现了重污染天气重点管控企业停限产管理精准化、管控效果精细量化评估。2020年1月12日至1月20日,宿迁启动大气应急管控黄色预警并将方案录入平台,对43家企业落实停限产措施实施监控,其中异常企业数23家。通过企业自主申报和现场核查,确保所有企业按要求落实应急管控要求。根据应急管控方案执行效果统计,2020年执行日期总用电量为342.41万kwh,2019年对比日期总用电量为484.99万kwh,同比下降约30%,具体详见图4。

图4 应急管控方案执行效果Fig.4 The implementation effect of emergency control scheme

5 结论及推广建议

5.1 互联网+环境监管模式的运行效果

技术上,进一步推动网格化监管系统的有效实施,将生态环境保护现场执法监管的各个环节扣实,实现闭环监管。效能上,实现了动态监管,时时掌握监管对象和治污设施等方面的信息,及时更新重点污染源及治污设施运行数据,实现监管动态化[6]。

5.2 经济效益

建立互联网+环境监管模式,可以有效控制辖区内工业企业污染,大大降低和消除工业企业污染造成经济损失的风险,充分实现工业企业价值,推动辖区内工业企业绿色发展,促进流域内社会经济快速稳定发展。

5.3 社会效益

建立互联网+环境监管模式,具有深远的社会效益。互联网+环境监管推广运行将大力推动我国环保人员、技术、数据、产品等各类创新资源和创新要素的优化配置,引发生态环境监管体制的持续变革,推动我国环保事业的健康发展,助力美丽中国的建设[7]。

5.4 推广建议

做好顶层设计。政府应支持推动监管模式的创新,从顶层出台技术指导意见,明确目标路线,整合部门资源,优化管理体制,促进生态文明管理新模式。加强数据共享。有动力污染治理设施用电状况监管云平台,打破了传统政府部门之间的信息壁垒,实现市直部门、县区、乡镇互联互通共享,有效提高基层执法效率[8]。

猜你喜欢

宿迁执法人员设施
民生设施非“摆设”
江苏宿迁:为500余名农民工解“薪”事
宿迁姑娘登上珠穆朗玛峰
俄执法者击毙恐怖分子
垂直循环式立体停车设施控制系统的设计与实现
江苏宿迁建成扶贫产业园
公共充电桩设施建设正当时
宿迁的昨天和今天
福州市色山区一黑电镀厂“死灰复燃”被执法人员查处
设施农业文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