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标准化创新工作现状与发展展望

2021-11-03章仁毅林漪齐

石油商技 2021年5期
关键词:标准化标准

章仁毅 林漪齐

中国石化润滑油有限公司上海研究院

标准化是促进创新成果转化的桥梁和纽带,创新是提升标准化水平的手段和动力。标准化和创新有着天然的联系。标准化与创新相互支撑,创新不断突破标准化的水平,反过来标准化又不断促进创新平台提升。创新和标准化存在着辩证统一的关系,共同推动着技术和管理能力的螺旋上升[1]。标准化创新工作正是两者相互结合,即在标准化过程中进行创新,将创新工作融入到标准化中。

世界各国和国际标准组织均十分重视标准化对推动创新的贡献。如2008年欧洲委员会向欧盟理事会、欧洲议会和欧洲经济与社会委员会提交的一份题为“推动欧洲标准化对创新的更大贡献”的文件便中详细分析了标准在推动创新、提高竞争力方面发挥的关键作用[2]。2020年9月,ISO(国际标准化组织)更是在其核心杂志《ISO focus》上以“创新时代”为议题,分专栏多角度阐述了概述了标准如何帮助各类组织提升创新能力,发展壮大并更好地武装自身,从容地迎接新的未来。值得一提的是创新的力量[“创新以超越使用者需求(Innovate to exceed users' needs)”]也被纳入了《ISO 战略2030》,成为其中的工作要点。

近几年来,中国也加快了通过标准化促进技术创新的步伐。一方面加大了中国标准外文版的翻译力度,对涉及外贸的强制性国家标准,逐步翻译为外文版。另一方面也积极地向ISO、IEC(国际电工委员会)提交国际标准的提案,提案的年度增长率已经达到20%左右,成为了国际标准提案最活跃的国家之一[3]。2019年度我国牵头及联合牵头制定ISO/IEC/JTC1国际标准为12项,而2020年仅上半年我国牵头制修订ISO国际标准就已经达到54项。正如国家主席习近平在致第83届国际电工委员会大会的贺信中所强调的:“中国高度重视标准化工作,积极推广应用国际标准,以高标准助力高技术创新,促进高水平开放,引领高质量发展”[4]。

标准化是创新工作强大的推动力

标准化涉及人们生产、生活的方方面面,标准体系不仅仅在成熟市场被广泛采用,为产品检验、物流贸易等提供便利,更是在推动新兴市场、开发前瞻性领域,如清洁能源、人工智能等方面日益起到举足轻重的作用。

标准化工作对创新具有提纲挈领的作用

当前,国内外产业联盟纷纷将人工智能作为下一次产业革命的突破口,积极加大投资布局,全球人工智能应用场景规划不断清晰,市场规模持续扩大,作为引领未来的战略性技术,全球主要经济体都将人工智能作为提升国家竞争力、维护国家安全的重大战略。在这一背景下,2020年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批复全国信息安全标准化技术委员会同意成立人工智能分技术委员会并召开第一次全体会议。同月,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中央网信办、国家发展改革委、科技部、工业和信息化部等五部门联合印发《国家新一代人工智能标准体系建设指南》,旨在加强我国人工智能领域标准化顶层设计,推动人工智能产业技术研发和标准制定,促进产业可持续发展[5]。人工智能分技术委员会的建立和相应标准体系建设指导文件的颁布,正是充分体现了我国标准部门对创新基础进行长远规划的决心与力度,这一举措也将为整个行业的今后发展奠定基调。从标准化工作着手可以使人工智能分技术委员会相关企业能聚拢到一起,做到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拉动全流程上下游共同做好产业链建设。

创新的背后离不开标准化工作的推动

标准化之于创新的关系也不总是事后总结提炼的过程,在数字经济时代,5G技术研发成为各国争相开发抢夺的科技高地,被广泛看好的新媒体、物联网和绿色环保等领域在插上5G的翅膀后也将爆发出惊人的发展势头,而5G通讯行业的基石正是建立在3GPP 系标准——唯一被国际电信联盟(ITU)认可的5G 标准之上的,这一过程中标准化与创新更是携手并进,共同发展。在2020年的3GPP R16版本制定中,中国企业和机构贡献巨大,如三大运营商、中国信通院,以及华为、中兴等设备企业。一批中国标准专家参与其中,比如3GPP RAN全会副主席、中国移动首席专家徐晓东,3GPP SA2工作组副主席、中国移动研究院主任研究员孙滔。值得一提的是华为在2019年3月份就正式当选了3GPP标准协会的主席。

由此可见,标准化不是创新的绊脚石,相反它还是推动创新的重要因素。

标准化是创新工作最佳的呈现平台

创新不是凭空想象的产物,它必须以项目作为载体,通过具体的工作展现在人们面前。创新的最终目的是通过应用和扩散来实现创新的价值,而非为了创新而创新。如何将创新想法、创新成果落地并被大多数人熟知和使用就成为横亘在科研人员面前的首要难题。标准化是快速和大规模地复制和扩散创新的最佳手段。标准化使创新趋于成熟,从而使创新具有商业上的价值,能够真正赢得市场[1,6]。因此当创新搭上标准化这个被各界熟悉且具有行业公信力的平台时,创新成果的价值就能够较快展现。在标准制定和贯彻的过程中,许多行业中行之有效的做法也会慢慢影响标准使用人;市场监督管理总局通过标准的实施也可以及时发现行业动态,从而发布一系列的措施和规定,以标准化创新的形式努力使工作朝着向好的方向前进;此外,在标准制修订过程中,科研人员、标准化人员等也可以获得自我提升的机会,培育和汇聚一批兼具专业素养和标准化能力的优秀人才,为行业质量管理水平整体提升夯实基础。

以标准化促进创新成果转化

随着标准化工作的不断深入,我国标准化水平也在逐步提高,标准制定实现从国际标准由单一采用向采用与制定并重的历史性转变[7]。鼓励转化创新成果,开发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标准方法,这一转变不仅是国家的大政方针,而且对在用油液监测而言感受尤为深刻。

以在用润滑油液应用及监控分技术委员会为例,自其成立以来已陆续建立了33项石化行业标准,其中大多数为在用油液检测标准。在建立过程中在用润滑油液应用及监控分技术委员会成员紧跟国际步伐,陆续转化了包括ASTM(美国材料与试验协会)、CEC(欧洲共同体委员会)等在内的相关标准,为标准体系国际对标作出了贡献。

目前,在用油液需要定期监测滑油质量,保证机械始终处于良好工况的理念已经被广大设备管理人员认可和接受,设备生产商、设备使用方迫切需要一套方便、快捷且行之有效的检测手段辅助判断滑油情况,从而间接了解设备的健康状况,为及时开展换油补油工作或安排机器维护保养提供依据。但受限于润滑油检测的特殊性,许多检测仪器和方法在润滑油这一有机体系中容易发生“水土不服”:润滑油中除了大量的烃类物质外,还有诸多功能性添加剂,部分产品使用酯类、聚醚等作为基础油进一步影响分析方法的特异性,因此难以选取合适的分析手段获得满意的检测结果。此外,大型科研院所在采用现代检测技术分析滑油组分和老化劣化过程中,使用的设备多为国外大型精密检测仪器,价格昂贵且需要配备高度专业的检测人员,因此难以在第三方检测和现场检测情况下推广,也掣肘了在用油液监测的及时性。

因此,在用润滑油液应用及监控分技术委员会在2018年年会报告上明确提出“以标准促进创新成果转化”,鼓励各方“开发自建方法标准,通过标准的制定带动国产化仪器生产、石油石化专用设备开发、专用试剂的推广应用等,促进石油石化行业创新性产业的孵化,为抢占未来5~10年技术制高点搭建平台。”这一提议正是基于在用油液监测领域用户需求不断提升、设备工艺与润滑技术相互促进发展而来的,具有积极的现实意义,提出后获得了与会专家的一致赞同。在具体工作落实中,分标委则是协同委员单位挖掘实际工作中的“痛点”,针对目前润滑油检测中芳胺类抗氧剂含量定量分析无据可依的情况,专项开发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检测标准NB/SH/T 0974 《涡轮机油中芳胺型抗氧剂含量的测定 差分脉冲伏安法》,该方法可使用便携式设备进行现场快速检测,方便测试人员随时了解设备中油液芳胺主抗氧剂含量,间接推测油品老化劣化情况,大大提高监控效率。由此可以看出,标准化发展中,应注重将标准化与创新结合起来,实现产品技术创新体系和标准体系的协调一致,通过标准化的平台可以帮助梳理行业空白点,为产品开发寻找到技术突破口,使成果快速输出[8]。

以标准化加速创新产业发展

为便于技术创新快速引入标准化体系,加快产业发展,标准组织也在不断调整标准体系,优化标准输入和输出端,推进产业孵化。2020年9月国家智能制造标准化协调推进组、总体组和专家咨询组全体会议上,市场监管总局副局长、国家标准委主任田世宏更是强调:“标准是产业发展和质量技术基础的核心要素”,再次明确了标准化工作在产业发展中的重要意义。

从国家层面重视标准化工作、加强产业快速发展也已开展多年,一个典型的工作就是推进国家技术标准创新基地的建设。《“十三五”技术标准科技创新规划》中清晰提出要在重点领域和区域领域建设50个国家技术标准创新基地的要求。2016年发布实施的《国家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纲要》提出实施标准战略,明确了技术标准创新发展的重点,把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绿色化作为提升产业竞争力的技术基点,推进各领域新兴技术跨界创新,构建结构合理、先进管用、开放兼容、自主可控、具有国际竞争力的现代产业技术体系,以技术的群体性突破支撑引领新兴产业集群发展,推进产业质量升级[9]。自2013年起,全国已经有多个国家技术标准创新基地通过验收或批准筹建,如中关村、智能电网、船舶与海洋工程装备、机器人、先进制造工艺及关键零部件等。《2020年全国标准化工作要点》中特别强调需要“强化国家技术标准创新基地对科技研发的服务,加快科技成果向技术标准转化”,多举措并用推进基地的建设工作。

其他国家和地区的标准化推动产业孵化工作也在紧锣密鼓展开。2020年欧洲标准化委员会(CEN)和欧洲电工标准化委员会(CENELEC)通过网络全球分享了《CEN-CENELEC创新计划》,该创新计划旨在加强CEN-CENELEC与研究创新人员的联系,利用标准化作为助推器,促进创新和科研成果在市场中的应用。为此,该计划确定了三个具体的战略目标:

◇第一个战略目标是认可研究对标准化做出的贡献,推动大学、专利办公室、初创企业和技术转化中心在做研究时更易于获得标准和标准化相关信息。

◇第二个战略目标是提供将研究成果引入标准化体系的适用流程,修订通过了指南23“研究联盟的桥梁——处理欧洲标准化工作和交付物中的研究和创新问题”和指南29“CEN/CENELEC研讨会协议是通往标准化的快速通道”。

◇第三个战略目标是获得机构的认可和支持,即许多工作将不断地与欧盟委员会的“框架方案”(原为“地平线2020”,2021年更名为“欧洲地平线”)联系起来,确保在项目提案征集阶段便能顺利将标准化纳入资助项目中,并将其成果应用于新的标准化交付物中。

C E NCENELEC还为创新计划量身定制“标准与创新奖”,用于表彰成功解决标准化问题的欧洲研究创新项目及成功将研究或创新纳入标准化工作的个人。2020年首次揭晓的“年度项目奖”就是“欧洲地平线”项目之一[10]。该项目通过引入一系列创新陶器和金属材料,提升基于大气的聚光太阳能发电系统的性能,并将其商业化。基于项目测试方法,项目组还提出了修订ISO 18755《细陶瓷(高级陶瓷、高级工业陶瓷)——用激光闪光法测定整体陶瓷的热扩散率》。该项目之所以获奖,正是由于它对欧洲及国际标准化工作作出了巨大贡献,并采用标准化方法推动一项新型创新技术的商业化,这将有助于提升可再生能源的效率。

以标准化激励创新人才成长

随着全球化发展,企业乃至国家都在争先抢占国内或国际新兴市场,为强势推动己方在市场上的话语权,标准就成为贸易顺利发展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而标准化人才则是推动标准的主导者。如何发现和引导标准化人才积极走向推动标准的道路,就成为所有有识之士最为关注的焦点。

2020年度CEN-CENELEC “标准与创新奖”中的“个人奖”即颁发给了菲奥纳·德兰尼——爱尔兰一家致力于推动农业食品行业数字化转型的农业科技初创企业“起源链网(OCN)”的创始人及首席执行官。OCN向ISO区块链和分布式记账技术技术委员会(ISO/TC 307)提交了农业食品领域概念验证案例“通用农场合规”,创建了区块链驱动的合作合规平台,提供快速、近乎实时的数据分享服务,供农民和农业合规机构使用。“通用农场合规”有助于农民和整个农业食品生态系统创建更安全、透明的食品供应链。菲奥纳·德兰尼正是由于积极参与互操作区块链设施的标准化工作,并对推动农业食品供应链的数字化转型做出巨大贡献而获奖[10]。

无独有偶,中国也在标准化人才培养激励上进行积极推动。早在2006年,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便设立了中国标准创新贡献奖,这是我国标准化领域的最高奖项,相应的《中国标准创新贡献奖管理办法》于2009年8月1日发布,2016年8月29日第一次修订,2020年已是第二次修订。其中针对个人的奖项就分别有终身成就奖、突出贡献奖和优秀青年奖。从2006年开始至今年共计组织评选了10届中国标准创新贡献奖,累计表彰了38名个人。在奖项评选中对于终身成就奖的评审标准,强调候选人应取得系统性、创造性的成就,为推动标准化事业创新发展作出的巨大贡献。对于突出贡献奖的评审标准,强调候选人应在标准化理论研究、标准研制、标准推广实施、国际标准化等某一方面或多方面作出突出贡献,具有较高的影响力和知名度。对于优秀青年奖的评审标准,强调候选人应当在标准化研究与应用方面作出创新性工作,取得显著成效[11]。中国标准创新贡献奖的设立为广大标准化工作者树立了良好的榜样,为促进全国上下坚持标准引领,助力创新发展,加强标准化人才队伍建设起到了积极的作用。

标准化创新工作发展建议

从长期来看,标准化、技术创新对宏观经济增长仍具有积极的作用,新技术转化标准是社会发展的内生动力之一。同时由于标准自身的公益性——即标准的制定主要是为了提升整体社会效益——和标准的制定需要投入大量的人力、物力而收益获得相对滞后的这种特点也决定了其在很长时期下标准制定者仍将以政府、科研机构、企事业单位和少数龙头企业为主[6,12~14]。因此,标准制定单位应加强社会担当,以促进社会发展和提升行业整体水平为己任,真正落实“强化国家战略科技力量,提升企业技术创新能力,激发人才创新活力,完善科技创新体制机制”的要求。在此,对今后一段时间标准化创新工作提出几点建议:

首先,仍需继续加快标准制修订更新频率。建议标准制修订主管部门每年对所管辖标准进行适用性梳理,从技术发展水平、环境友好程度、可操作性、适用范围和是否存在可合并的相似标准等角度进行评估,避免标准的更新和升级滞后于科技进步和社会发展的要求,也需要防止标准使用人群过于狭窄,接受度不高。对于特别新颖的创新技术要加大扶持力度,建议设立孵化机制,可由标委会与企业共同立项,在项目进行过程中完成标准化预研及考察,缩短标准制修订周期。

其次,要进一步提高制修订标准的技术水平,真正体现标准的先进性。在技术标准审查整个阶段中都应广泛征求相关方意见,征集特定命题下的多种解决方法纳入标准文本之中,最后选择保留最优技术以确保今后在产品检验和项目评价中使用该标准时有明显区分度,加大标准对技术含量更高的创新产品的正向反馈作用,从而引导全体相关方提高对上下游产品或产成品要求,带动企业和政府加大技术研发投入,形成正向循环。

最后,要持续提升标准化人员的企业地位、社会地位。标准化活动、创新技术开发和标准化创新最终需要标准化人员共同努力实现。我国的标准化人才培养存在起步晚、人才少的情况,国家虽然于2008年成立中国计量大学标准化学院以培养国家级标准化人才,但与专门领域相结合的人才数量还远远不能满足目前《国民经济行业分类》中超万种的国民经济细分行业的需求。国家标准与国际标准也尚未充分接轨,参与国际标准制定的国际化人才匮乏。企业和科研机构应重点培养熟悉标准化过程、专业技能过硬和具有国际视角的综合型人才,为社会发展提供人才基础。

结束语

当今世界正经历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国际经济、科技、文化、安全、政治等格局都在发生深刻调整。国际话语权与国家标准化水平的高低休戚相关,而标准的提升又迫切需要在技术内容、体制机制和人才培养等方面开拓创新。面对前所未有的机遇,我国标准化工作也需要适时调整,从内容到形式上突破常规,加快自我更新的速度,加大与国际国外标准组织沟通的力度,博采众长,通过标准化创新引领时代的进步。

猜你喜欢

标准化标准
《大众标准化》2022年征稿启事
2022 年3 月实施的工程建设标准
关于推进实施CTC标准化运用站段的实践与探索
政治标准是发展党员的首要标准
标准化简述
大棚葡萄标准化栽培技术
党支部基本组织制度标准化“三字诀”工作法
忠诚的标准
美还是丑?
你可能还在被不靠谱的对比度标准忽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