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血栓通胶囊联合丁苯酞治疗对缺血性脑卒中患者神经功能、炎症因子及血流动力学指标的影响

2021-11-03姚祥巍殷香宇邱晓恬

中外医学研究 2021年25期
关键词:丁苯脑血管胶囊

姚祥巍 殷香宇 邱晓恬

缺血性脑卒中(IS)又称脑梗死,是临床常见的脑血管疾病,脑血管狭窄、闭塞导致供血量不足从而引起脑组织坏死是疾病发生的主要原因。诱发IS的原因较多,若不能得到及时有效治疗容易对神经功能造成不可逆的损伤,导致并发症的发生,严重者危及生命[1]。丁苯酞在IS患者治疗中被广泛应用,能够对脑血管和神经细胞起到一定保护作用。IS属于中医理论中“中风”范畴,肝风逆乱、经脉堵塞、五脏虚损是疾病发生的主要原因。血栓通胶囊是一种中成药,具有通筋活络、活血化瘀的效果,在脑血管疾病治疗中的应用效果较好[2]。本文通过对120例患者进行治疗,探究血栓通胶囊联合丁苯酞治疗IS的效果及对患者神经功能及血流动力学指标中的影响,现将结果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研究对象为于笔者所在医院接受治疗的120例IS患者,研究时间为2018年11月-2020年11月。纳入标准:(1)符合《中国急性缺血性脑卒中诊治指南2018》中的相关诊断标准[3];(2)入院前未接受过相关药物治疗;(3)1年内无颅内手术治疗史;(4)意识清晰,可进行沟通交流。排除标准:(1)合并恶性肿瘤;(2)对血栓通胶囊或丁苯酞存在过敏反应;(3)临床资料缺失。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60例。对照组男35例,女25例;年龄 37~76岁,平均(57.89±4.58)岁;发病时间73~168 min,平均(113.65±11.64)min。观察组男33例,女27例;年龄36~78岁,平均(57.75±4.83)岁;发病时间72~171 min,平均(115.45±11.53)min。两组性别、年龄、发病时间等基线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有可比性。本研究经过医院伦理委员会审核批准展开。患者家属知情同意。

1.2 方法

对照组使用丁苯酞软胶囊(石药集团恩必普药业有限公司,国药准字H20050299)口服治疗,药物使用剂量为0.2 g/次,使用频率为3次/d,饭后服用。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联合使用血栓通胶囊[哈尔滨珍宝制药有限公司,国药准字Z20025972;每粒装0.18 g(含三七总皂苷100 mg)]口服治疗,药物使用剂量为2粒/次,使用频率为3次/d,两组均治疗7 d。

1.3 观察指标及评价标准

(1)比较两组治疗效果。评价标准,治疗后临床症状基本消失,神经功能评分较治疗前下降90%以上即为显效;治疗后临床症状明显改善,神经功能评分较治疗前下降>45%且≤90%即为有效;治疗后临床症状改善不明显,神经功能评分较治疗前下降不足45%即为无效。总有效率=(显效+有效)/总例数×100%。(2)比较两组神经功能。分别于治疗前、治疗7 d后,采用美国国立卫生院神经功能缺损评分(NIHSS)、改良爱丁堡斯堪的纳维亚神经功能缺失量表(MESSS)对两组神经功能进行评估。NIHSS总分42分,MESSS量表总分0~45分,得分与神经缺损程度呈正比。(3)比较两组血流动力学指标,分别于治疗前、治疗7 d后对两组血管阻力指数(RI)、血管搏动指数(PI)、最大峰值流速(Vmax)、平均流速(Vmean)进行测定,使用仪器为脑血管功能检测仪。(4)比较两组治疗前后超敏C反应蛋白(hs-CRP)、白细胞介素-6(IL-6)、血细胞比容(HCT)水平变化。

1.4 统计学处理

本研究数据采用SPSS 24.0统计学软件进行分析和处理,计量资料以(±s)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率(%)表示,采用χ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治疗效果对比

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两组治疗效果对比 例(%)

2.2 两组治疗前后神经功能评分对比

治疗前,两组NIHSS、MESSS评分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NIHSS、MESSS评分均较治疗前降低(P<0.05),且观察组NIHSS、MESSS评分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 2。

表2 两组治疗前后神经功能评分对比 [分,(±s)]

表2 两组治疗前后神经功能评分对比 [分,(±s)]

*与本组治疗前比较,P<0.05。

治疗前 治疗后 治疗前 治疗后组别 NIHSS评分MESSS评分观察组(n=60) 22.85±3.62 11.27±2.32*28.51±4.12 10.39±2.11*对照组(n=60) 22.54±3.48 18.41±2.63*28.32±4.07 16.83±2.43*t值 0.478 15.770 0.254 15.500 P值 0.633 0.000 0.800 0.000

2.3 两组治疗前后血流动力学指标对比

治疗前,两组RI、PI、Vmax、Vmean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Vmax、Vmean均较治疗前升高(P<0.05),RI、PI均较治疗前降低(P<0.05)。且观察组治疗后Vmax、Vmean高于对照组,RI、PI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 3。

表3 两组治疗前后血流动力学指标对比 (±s)

表3 两组治疗前后血流动力学指标对比 (±s)

*与本组治疗前比较,P<0.05。

PI Vmax(cm/s)Vmean(cm/s)组别 RI治疗前 治疗后 治疗前 治疗后 治疗前 治疗后 治疗前 治疗后观察组(n=60) 0.77±0.21 0.59±0.08* 0.86±0.19 0.65±0.18* 35.42±3.83 49.57±5.53* 26.58±4.73 38.85±5.71*对照组(n=60) 0.79±0.22 0.68±0.17* 0.85±0.18 0.75±0.23* 35.29±3.68 44.86±5.39* 26.55±4.64 32.73±5.34*t值 0.509 3.710 0.296 2.652 0.190 4.724 0.035 6.064 P值 0.611 0.000 0.768 0.010 0.850 0.000 0.972 0.000

2.4 两组治疗前后hs-CRP、IL-6、HCT水平对比

治疗前两组hs-CRP、IL-6、HCT、水平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hs-CRP、IL-6、HCT、水平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 4。

表4 两组治疗前后hs-CRP、IL-6、HCT水平对比 (±s)

表4 两组治疗前后hs-CRP、IL-6、HCT水平对比 (±s)

*与本组治疗前比较,P<0.05

组别 时间 hs-CRP(mg/L)IL-6(ng/L) HCT(%)观察组(n=60) 治疗前 21.52±2.52 55.41±5.27 48.71±3.57治疗后 7.24±1.03* 14.66±1.57* 39.52±1.41*对照组(n=60) 治疗前 22.0±71.96 56.08±4.91 48.64±3.25治疗后 13.56±2.41* 26.41±2.63* 43.08±2.55*组间治疗后t值 13.557 15.770 0.254组间治疗后P值 0.000 0.000 0.000

3 讨论

IS发病机制较为复杂,主要是患者因脑血管堵塞导致脑组织缺血而发生坏死。缺血使机体内神经递质释放增加,脂质过氧化物、氧气自由基水平提升使兴奋氨基酸受体活性提高,线粒体功能受到影响,最终造成细胞凋亡[4-5]。疾病发作后,局部脑血管发生闭合,组织因缺氧与血液供给而发生坏死,从而导致细胞凋亡,若在疾病发生后及时疏通堵塞血管,恢复脑组织正常血流循环,随着组织内存活神经元的恢复,神经功能可得到一定改善[5-6]。因此,及时对堵塞的脑血管进行疏通,恢复脑组织正常血液供给在该病治疗中有着重要作用。

丁苯酞是一种新型药物,应用于IS患者治疗中能够打破溶栓治疗对发病时间的严格限制,丁苯酞脂溶性较高,在进入患者体内后能够快速作用于阻塞部位,效果较为显著[7]。当疾病发生时,机体内血液处于高凝、高黏状态,容易造成血小板功能亢进与血栓发生,丁苯酞的使用能够减少细胞凋亡,有效拮抗血小板,降低血栓发生率[8]。自由基是造成神经元损伤与梗死区半暗带的重要原因,丁苯酞的使用有效促进超氧化物歧化酶与抗自由基过氧化氢酶水平的提高,降低氧化应激反应。中医理论认识,气虚血瘀、经络堵塞是疾病发生的重要原因,活血化瘀、疏通经络是该病治疗的主要原则[9]。血栓通胶囊主要有效成分为三七总皂苷,能够促进血管扩张,改善血液循环,提高血管灌注与血液流动水平,改善神经功能[10]。相关资料显示,血栓通胶囊的使用能够有效降低因缺血所造成的脑组织损伤,促进血液循环,提高机体免疫功能与脑组织营养环境,有效改善临床症状[11]。本文结果显示,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P<0.05),说明血栓通胶囊联合丁苯酞的使用能够改善预后,提高治疗效果。

血流动力学指标是影响IS患者治疗效果的一项重要因素,PI是反映血管弹性的重要指标,IS会造成血管狭窄与内膜损伤,导致PI提高;RI能够反映血管舒张情况,患者因疾病影响导致血管弹性下降,血流阻力提高,造成血流速度降低[12-13]。本次研究显示,两组治疗后Vmax、Vmean均较治疗前明显升高,且观察组 Vmax、Vmean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治疗后RI、PI均较治疗前明显降低,且观察组RI、PI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说明药物联合使用能够有效改善脑内血流动力学指标,提高血液循环。此外,两组治疗后组NIHSS、MESSS评分均较治疗前明显降低,且观察组NIHSS、MESSS评分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说明血栓通胶囊联合丁苯酞应用于临床治疗中能够减小神经损伤,有效促进患者神经功能的恢复。治疗前两组hs-CRP、IL-6、HCT、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hs-CRP、IL-6、HCT水平均低于对照组(P<0.05),与文献[14]研究结果一致。总之,血栓通胶囊联合丁苯酞的使用能够改善机体代谢、降低炎症反应,降低神经损伤,在疾病治疗中发挥着显著作用。

综上所述,血栓通胶囊联合丁苯酞治疗IS,可提高治疗效果,有效改善患者血流动力学指标,降低患者炎症反应,促进神经功能恢复,值得在临床中推广使用。

猜你喜欢

丁苯脑血管胶囊
丁苯酞序贯治疗对急性脑梗死患者氧化应激相关指标的效果观察
丁苯酞联合银杏叶提取物注射液治疗急性缺血性脑卒中
全脑血管造影术后并发症的预见性护理
脑血管造影中实施改良规范化住院医师培训的临床意义
时光胶囊
CT脑血管成像和造影的区别是什么
心理护理对脑血管疾病后抑郁的辅助疗效观察探讨
丁苯酞联合阿司匹林、阿托伐他汀治疗急性进展性脑梗死的疗效观察
时光胶囊
磁共振弥散张量成像在评估丁苯酞治疗急性脑梗死价值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