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探讨老年糖尿病患者夜间低血糖的预防护理

2021-11-03陈延兵

糖尿病新世界 2021年16期
关键词:低血糖家属用药

陈延兵

淄川区医院护理部,山东 淄博 255000

老年糖尿病患者大多为2型糖尿病患者,同时患有其他慢性病,机体器官功能下降,容易发生夜间低血糖,发病率可达到50%[1]。老年患者出现夜间低血糖主要是由于机体代谢降低,体力活动减少,同时受到其他基础病影响,患者可能同时服用其他功能药物,造成药物降糖效果增加,但摄入能量不足,出现低血糖症状[2]。部分老年人受到心理情绪问题影响,食欲减退,未按时吃饭,进食量减少,但没调节胰岛素剂量,造成夜间低血糖发生。由于夜间低血糖症状不明显,不容易及时察觉,长时间低血糖状态,会损伤肾脏,造成患者昏迷,威胁患者生命安全。对糖尿病患者积极采取预防护理干预,通过护理措施预防夜间低血糖的发生,保证患者血糖水平稳定,对治疗效果和预后效果有重要意义[3-4]。为研究低血糖预防护理效果,该文于2019年7月—2020年7月的患者中,随机选取80例分析,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以该院80例患者为研究对象,对照组40例患者中,男:女=19:21,平均年龄(69.83±2.16)岁,平均病程(8.53±2.15)年,其他基础病:高血压23例,冠心病16例,脑血管疾病9例,其他5例。观察组40例患者中,男:女=18:22,平 均 年 龄(70.04±2.28)岁,平 均 病 程(8.48±2.10)年,其他基础病:高血压25例,冠心病15例,脑血管疾病10例,其他5例。两组患者资料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纳入与排除标准

纳入标准:①所有患者均符合糖尿病诊断标准[5],夜间低血糖发病次数>10次/月,对该研究知情。②具备正常的沟通和认知。③依从性良好,配合度高。④获得医院伦理委员会批准。

排除标准:①存在智力、精神障碍的患者。②中途退出,依从性差的患者。③患有降糖药物禁忌证患者。④有恶性肿瘤的患者。⑤存在严重器官功能障碍的患者。

1.3 方法

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按医嘱给药,叮嘱患者科学饮食,建议患者适当运动,保持健康的生活习惯。告知患者低血糖症状和不适感,有低血糖症状第一时间呼叫医生。

观察组增加低血糖预防护理,方法如下。

①血糖监测:建议患者购买血糖监测仪,告知家属在3:00后增加监控患者血糖的频率,由于夜间低血糖多为无症状低血糖,需要通过监控血液血糖指标,便于及时发现低血糖患者[6]。告知家属注意观察患者,是否出现出汗、饥饿、心悸、头晕、躁动等异常反应,及时通知护理人员,动员患者家属主观能动性,实现对患者的全程监护。睡前检查患者血糖值,若患者血糖<6 mmol/L,可给予患者少量点心。若患者自备血糖仪,可指导患者和家属操作方法,在夜间家属可自行检测,记录患者血糖值。并分发少量糖果,提高患者和家属的自救能力。

②用药护理:很多夜间低血糖是由于老年患者未进食,但仍然按照用药剂量服药,造成发病。要求患者服用药物前后按时进食,告知患者未进食情况下减少用药剂量。若患者接受胰岛素治疗,要强调药效时间,对注射剂量和部位进行指导。注射时通过回抽观察是否出现回血,指导家属和患者掌握注射方法,强调注意事项。让患者严格按照流程操作。若患者接受口服药物治疗,提供小药盒,按照剂量分格保管,叮嘱患者按时用药[7]。由于老年患者记忆力减退,容易出现忘记用药、重复用药的情况,引发夜间低血糖,小药盒上需要标注用药时间,避免患者忘记。

③饮食护理:为避免夜间低血糖发生,需要在饮食上加以调整,以营养均衡为原则,增加蛋白质、维生素、矿物质等摄入,建议患者多食用蒸煮食物。保证大量饮水,定时定量,建议患者戒烟戒酒,减少含糖饮料的摄入。结合患者基础病信息,为患者编制个性化食谱,保证营养均衡,可在睡前设置加餐,睡前食用豆制品或鸡蛋等,预防夜间低血糖。护理人员可建立微信群或公众号,宣传公众号,建议患者关注公众号日常推送。可邀请营养科医师针对糖尿病患者日常饮食设计食谱,根据当地居民饮食偏好和当季蔬果编制食谱,以周为单位发布在公众号上,提高患者依从性。建议患者按照食谱进行科学饮食,在微信群或公众号上定期转发科学饮食的文章,达到科普的作用,在潜移默化中引起患者对饮食的关注[8]。

④运动护理:为避免患者过度运动,增加夜间低血糖的发病风险,建议患者严格按照运动计划展开运动,避免运动量增加引发低血糖。运动计划要根据患者的体力和用药时间,合理安排。对于低体力患者,可指导患者进行太极拳、散步、健身操等运动。若患者没有出现糖尿病合并症,可增加自行车、踢毽子、慢跑等运动。运动过程中叮嘱患者注意保护自己,避免过度劳累,感到疲劳时可随时停止。给患者准备急救包,包括救心丸、糖果等。在运动过程中要求家属全程陪同。结束后询问患者运动量,是否感到困难,随时对运动量进行调整。建议患者睡前泡脚,放松身体,进行深呼吸,可打开轻音乐,诱导患者快速入眠[9]。

⑤心理护理:由于患者病程长,血糖水平不稳定,无法彻底治愈。老年患者容易出现自暴自弃、焦虑等负面情绪,出现心理不良感受,护理人员要和患者积极沟通交流,帮助患者排解负面情绪。耐心讲解夜间低血糖的危害,引起患者重视。可组织同社区患者进行小组活动,互相分享自己的护理经验,在病房内营造舒适、轻松的氛围,让情绪乐观积极的患者带动情绪消极的患者,改善患者情绪状态,提高其依从性。在患者复诊期间,护理人员观察到患者的负面情绪,也要积极介入,耐心开导患者,以成功案例鼓励患者,告知积极治疗具有良好的预后效果。若患者负面情绪严重,要建议家属寻求专业心理咨询师介入,给予专业心理疏导。

⑥健康宣教:从患者就诊时开始展开健康宣教指导,向患者自我介绍,快速拉近和患者的距离,用自己的专业性快速获得患者的信任,支持护理工作的开展。通过查阅患者病历,了解患者的年龄、职业和居住情况,找到切入话题,通过和患者聊天的形式观察患者精神状态,评估其学习和认知水平。对患者认知水平和学习能力进行分类,选择适合患者的方式进行健康宣教。积极使用图片、视频以及模型等方式讲解糖尿病以及药物作用机制,强调护理要点,提高患者的认知水平。使用血糖仪指导患者使用方法,一对一指导患者模拟测验,保证患者及家属掌握正确的方法。通过情景模拟方法讲解低血糖发生时的自救和急救方法,联同家属一同指导,确保患者在家出现低血糖症状时,可以第一时间得到救治。在护理工作期间可以进行讲解,强调护理的目的和价值,告知家属护理要点,便于患者出院后家属仍然可以持续护理,提高患者家庭主观能动性[10]。

1.4 观察指标

①对比两组护理后血糖动态变化,于22:00-0:00、0:00-2:00、2:00-4:00、4:00-6:00不同时间段,检测患者血液血糖水平。

②由家属记录患者夜间低血糖情况,>7.0 mmol/L为高血糖,3.9~7.0 mmol/L为正常,3.4~3.9 mmol/L为轻度低血糖,2.8~3.3 mmol/L为中度低血糖,<2.8 mmol/L为重度低血糖。

③使用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PSQI)[11]评估患者睡眠质量,0~21分,分数高表示睡眠质量差。

④使用糖尿病生存质量特异性量表(DSQL)[12]评估其生活质量,0~135分,分数高表示生活质量差。

⑤采用纽卡斯尔护理服务满意度量表(NSNS)[13]进行评估满意度,19~95分,≥85分为非常满意,74~84分为满意,≤73分为不满意。满意度=(满意+非常满意)/总例数×100.00%。

1.5 统计方法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血糖动态监测结果对比

两组对比,观察组患者血糖水平更加稳定,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两组患者血糖动态监测结果对比[(±s),mmol/L]

表1 两组患者血糖动态监测结果对比[(±s),mmol/L]

组别 22:00-0:00 0:00-2:00对照组(n=40)观察组(n=40)t值P值6.12±0.84 6.10±0.85 0.106 0.916 5.85±0.97 5.96±0.78 0.559 0.578 2:00-4:00 4.47±0.92 5.53±0.87 5.295<0.001 4:00-6:00 4.95±0.83 5.72±0.79 4.250<0.001

2.2 两组患者夜间低血糖发生情况对比

观察组夜间低血糖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 两组患者夜间低血糖发生情况对比[n(%)]

2.3 两组患者睡眠质量和生活质量评分对比

两组患者经过护理后睡眠质量以及生活质量均得到改善,和护理前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睡眠指数和生活质量评分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3。

表3 两组患者睡眠质量和生活质量评分对比[(±s),分]

表3 两组患者睡眠质量和生活质量评分对比[(±s),分]

PSQI DSQL 组别 治疗前 治疗后对照组(n=40)观察组(n=40)t值P值9.21±1.43 9.19±1.38 0.064 0.949 7.08±0.92 4.16±0.50 17.637<0.001治疗前87.63±4.16 87.59±4.20 0.043 0.966治疗后74.52±3.76 51.49±3.85 27.066<0.001

2.4 两组患者满意度对比

观察组满意度38例(95.00%)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4。

表4 两组患者满意度对比[n(%)]

3 讨论

夜间低血糖在老年患者中高发,分析其原因主要在于:①老年患者同时存在多种基础病,机体功能衰退,机体消化吸收能力以及营养水平显著降低。其日常活动量减少,若饮食不规律,未按时进餐,极有可能引发低血糖症状。且老年患者食欲减退,若按照常规用药,可能发生低血糖现象。②老年患者的糖尿病病史较长,病情严重,若患者单一服用降糖药物,难以取得理想效果。多需要联合用药降糖,若药物剂量使用错误,或用药时间不合理,极容易发生低血糖情况。另一方面由于老年人代谢率降低,对药物的代谢效率减慢,容易出现胰岛素等药物在体内蓄积,造成低血糖的发生。③随着患者年龄增长,机体功能衰退,其内分泌腺反馈能力减退,造成肾上腺素以及胰高血糖素分泌不足,无法调节血糖,造成低血糖发病。④由于老年人记忆力衰退,采取多种用药方案时,容易记错剂量,造成服用剂量超过用药剂量,引发低血糖症状。老年人可能同时服用降压药物或心血管治疗药物,如ACEI类药物,同时具有降糖疗效,两种药物发挥协同药效,也增加了糖尿病风险。一般情况下,血浆血糖水平≤3.9 mmol/L时,诊断为低血糖。低血糖作为糖尿病较为严重的并发症,若未及时干预,将造成脑细胞出现不可逆转损伤,甚至导致患者死亡[14]。

由于夜间低血糖症状不容易察觉,患者处于睡眠状态下,不能第一时间求助,增加了患者安全风险。因此居家护理指导强调动员家属主观能动性,由家属负责夜间护理,监控患者夜间血糖水平,及时护理干预,保护患者的生命安全。因此居家护理以预防低血糖为目标展开预防护理,在3:00后密切监护患者血糖变化,动员家属主动性,密切观察患者。根据患者基础病信息,设计科学的饮食和运动计划,叮嘱患者严格执行[15]。使用小药盒、健康宣教等方式指导患者科学用药,注意调整胰岛素和口服药物剂量,预防夜间低血糖的发病。

经过增加低血糖预防护理,观察组患者22:00-0:00血糖(6.10±0.85)mmol/L,0:00-2:00血糖(5.96±0.78)mmol/L,2:00-4:00血糖(5.53±0.87)mmol/L,4:00-6:00血糖(5.72±0.79)mmol/L。观察组患者血糖水平更加稳定。在丁桂蕊等[16]研究中,观察组接受预见性护理后,夜间低血糖发病率2例(3.85%),显著低于对照组(15.38%)。司璐等[17]在研究中,指出经过护理干预后,夜间低血糖发生4例(6.67%),显著低于对照组13例(21.67%)(P<0.05)。观察组轻中度低血糖2例(5.00%),严重低血糖0例(0%)。观察组夜间低血糖发生率低于对照组,但由于该研究样本量较小,两组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和以上学者研究结论不一致。但观察组患者低血糖发生率低于对照组,证实预防护理可达到预防夜间低血糖的效果,通过护理手段干预,可有效减少低血糖发病,并提高患者满意度。

此外护理人员从心理和身体角度积极干预,提高患者在家庭的舒适度,有效改善其生活质量以及睡眠质量。该研究显示,观察组PSQI(4.16±0.50)分,DSQL(51.49±3.85)分优于对照组(P<0.05)。司璐在研究中指出,给予患者预防护理后患者生活质量评分(50.16±3.52)分,显著低于对照组(76.28±3.45)分。和该研究结论一致,预防护理可提高整体护理水平,提供给患者舒适的康复环境。经过护理人员的预防护理,尊重患者护理需求,促进患者充分休息,可有效提高居家护理服务质量,改善患者满意度。该研究证实,观察组满意度38例(95.00%)。观察组满意度评分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丁桂蕊在研究中给予糖尿病老年患者预见性护理,指出护理后患者满意度50例(96.15%)显著高于对照组44例(84.62%)。和该研究结论一致,预防护理有利于改善患者满意度。

综上所述,对糖尿病老年患者给予低血糖预防护理,可有效稳定患者血糖水平,减少夜间低血糖发生率,并改善患者生活质量以及睡眠质量,提高居家护理服务质量,改善患者满意度,具有较高推广应用价值。

猜你喜欢

低血糖家属用药
挡风玻璃爆裂致人死亡,家属诉至法院获赔偿
高血压用药小知识
用药不当 反受其害
南平市妇联关爱援鄂医护人员家属
河北乡村端午文艺活动慰问农民工家属
低血糖的5个真相,你都知道了吗?
治病·致病·致命——用药需慎重
用药不如用乐——三择音乐养生法
糖尿病反复低血糖与认知功能障碍的研究
新生儿低血糖108例临床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