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青少年:五千年文明应有文化自信

2021-11-03白羽

青春期健康 2021年20期
关键词:青少年特色文化

文/白羽

2020年9月8日,习近平主席在全球抗击新冠肺炎疫情表彰大会上指出:“文化自信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发展中最基本、最深沉、最持久的力量。向上向善的文化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休戚与共、血脉相连的重要纽带。”这句话不单单阐明了我国能够取得抗击疫情伟大胜利的原因,也为我们青少年指明了文化自信的重要性。

没有中华上下五千年的文明,哪有我们今天的成功道路?在端午佳节时,河南卫视特别节目《端午奇妙游》火遍全网。其中,水下飞天的舞蹈《洛神水赋》以“翩若惊鸿,婉若游龙”的身姿和神韵触动了观众内心对传统文化、历史传说、艺术审美的钟情与厚爱,引起了国内外的广泛关注。而在中秋月圆时节,一场央视的中秋晚会再次“破圈”,收获了满满的关注度。在延续往年唯美、浪漫的艺术风格的同时,更进一步将现代科技同中国传统文化相融合。在古与今、虚与实的巧妙转换中为观众呈现出绝美的舞台效果。这些“现象级”作品,不仅蕴含着深厚的文化底蕴,背后彰显的则是强大的文化自信心。“文化自信”是社会发展和民族进步不可或缺的力量,作为新时代的接班人,青少年的成长、成才与其更是密不可分。

培养青少年文化自信的重点

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围绕“文化自信”作出了一系列重要论述,指出文化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灵魂;文化兴国运兴,文化强民族强。强调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说到底是要坚定文化自信;文化自信,是更基础、更广泛、更深厚的自信;文化自信是更基本、更深沉、更持久的力量。其内涵,不仅渗透在政治、经济、社会等方面,还渗透在为人处世、待人接物等日常思想方式、行为方式、生活方式、审美追求等方面。

对于青少年而言,更应在成长阶段,筑牢文化根基,体悟文化自信的重要性。

潜移默化,同心同德。文化是具有极强渗透性的,其无形无质,但却是一个人、一个国家必不可少的精神动力与精神支撑。目前,我国正处于高速发展的重要阶段,需要包括青少年在内的每一个人立足自身的发展,贡献属于自身的力量,共同形成合力,进而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文化自信就有这样的力量,在对外时,能够给予我们更强大的信心、更坚定的意志、更广阔的胸怀,以兼容并包、求同存异的眼界和心态去迎接挑战;在对内时,能够给予我们更强劲的同心力、向心力,使个人微小的力量得以凝聚成可以改变世界的伟力。

明辨是非,坚定信念。当前,世界正处于大发展、大变革、大调整的重要时期,各种思潮不断涌现,各种信息不断碰撞。随着网络化的进程,人们在面对愈加纷繁杂乱的信息和越来越多的诱惑时,往往有束手无策之感。因此,坚定文化自信,对于青少年而言至关重要。文化自信可以在青少年的精神世界中筑起一道防线,帮助他们增强明辨是非的能力,积极抵御不良、有害的信息冲击,并以此坚定理想信念,在复杂的文化形势下健康成长。

内外兼修,成就自身。文化有着教育这一重大功能,其能够融入青少年的精神世界中,赋予其优雅的审美情操以及高尚的道德伦理,并体现在具体实践中,规范他们的言语行为。想要成为一个优秀的人,“内外兼修”是必不可少的。文化自信就有这样的作用,青少年可以从历史中凝聚历代先贤的智慧与精神力量,笃学力行,进而改变自身,成就完美人生。

青少年文化自信的建设

文化自信很重要,但建设文化自信并不能够依靠空喊口号来达成,必须抓住重点加以推进方能产生切实成果。

加强文化认识。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指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源自于中华民族五千多年文明历史所孕育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熔铸于党领导人民在革命、建设、改革中创造的革命文化和社会主义先进文化,植根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实践。”基于此,我们应认识到青少年的文化自信建设最重要的是加强青少年对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认识。俗话说:“知己知彼,百战不殆。”对自身的认识,是增强自身的第一步,也是最重要的一步。只有青少年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道路、方向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全面认识、深刻理解,才能够全面加强青少年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认同感,进而提升文化自信心。

加强文化实践。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在走好认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第一步之后,实践便是回避不开的问题。青少年的文化实践应立足于身边的生活,将认识落实在行动中,以文化知识指导文化行为,并在实践中进一步加深认识,促进文化的进一步发展、传承,依托文化实践的感受来增强文化自信心。

加强文化创新。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强调,“要坚持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不断铸就中华文化新辉煌。”文化创新势在必行,但应贴合实际需求,落实在青少年身上,就要适应青少年的认知与习惯,即以青少年喜闻乐见的形式宣传、传播。同时,注重发挥青少年自身的创造力,使外部给予内化为自身创造,以此增强青少年对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自信心。

文化自信建设的推进落实到具体行动中,应从家庭、学校、社会三方面着力培养。

家庭方面应注重良好家风的培养,着眼于青少年的思想品德和文化底蕴进行亲子文化活动,营造积极向上的家庭氛围。

学校方面应积极推进传统文化教育及爱国主义教育,并通过多种多样的校园文化活动来坚定学生的理想信念,增强其文化认同感。

社会方面应积极构建文化交流平台,增加青少年参与文化实践的契机,让青少年于良好的文化氛围中获得成长。

青少年的文化自信建设成功与否,关系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以及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梦想。坚定文化自信,事关国运兴衰,事关文化安全,事关民族精神独立性的大问题。

猜你喜欢

青少年特色文化
以文化人 自然生成
年味里的“虎文化”
关爱青少年的胡耀邦
特色种植促增收
青少年生活
关注青少年心理健康
青少年发明家
谁远谁近?
特色睡床满足孩子们的童年梦
2009年热门特色风味小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