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疆籍少数民族大学生就业创业问题及对策研究
2021-11-03马骋
文/马骋
内地高校的新疆籍少数民族学生是高校中的一个特殊群体,也是党和国家重点培养的宝贵人才。2021年是我国“十四五”规划开局之年,这一年,我们迎来了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也迎来了新疆和平解放72周年。2021年,在面对909万名高校毕业生和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常态下背景下,高校毕业生的就业创业难度更大。而内地高校新疆籍少数民族毕业生作为高校中的特殊且重要的组成部分,解决其就业创业问题十分重要。因此,妥善解决内地高校新疆籍少数民族毕业生就业创业问题已成为当前一项重要的研究课题。
一、内地高校新疆籍少数民族毕业生就业现状
内地高校新疆籍毕业生多半是指新疆少数民族地区考入内地高校需要就业的毕业生。从1989年内地高校支援新疆培养少数民族人才协作计划全面推行后,共有400余所内地高校参与到了这一计划当中,到目前为止已经累计招生超过10万人次且始终呈现逐年递增的发展趋势[1]。随着内地高校新疆籍少数民族毕业生数量的不断增加,毕业生的就业创业竞争情况变得越来越激烈,用人单位的要求也不断地提高,导致就业压力越来越大。
二、影响内地高校新疆籍少数民族毕业生就业的原因分析
(一)学生自身因素
与非新疆籍的学生相比,内地高校新疆籍少数民族学生本身就存在一定的不足,致使其在就业竞争中处于劣势。首先,竞争意识较弱,许多新疆籍少数民族毕业生无法很好地适应高校中的竞争环境,往往选择逃避竞争。其次,新疆籍学生与非新疆籍学生之间的交往及交流十分有限,缺少主动学习和提高自身普通话水平的意愿,导致社交范围过于狭窄,能够获取到招聘信息的渠道较为有限。最后,就业途径的选择较为单一[2]。经过相关调查分析可知,大部分高校新疆籍学生在毕业后都会选择回到新疆就业,并且倾向于政府部门或事业单位等一些较为稳定的工作,鲜少选择中小企业、私营企业或者自主创业[3]。由于当地政府、事业单位的岗位数量十分有限,导致供需矛盾十分突出。
(二)学生家庭经济困难因素
内地高校中的大部分新疆籍少数民族学生都是来自经济困难的家庭,在学习的过程中不仅需要承担较大的经济压力,而且有着一定的心理压力。许多学生为了缓解生活压力而会选择勤工俭学,无法全身心地投入到学习中。据统计可知,2020年上海某高校新疆籍少数民族学生中有65%以上的学生都是家庭经济困难的学生[4]。家庭经济原因是影响其就业的一项主要原因,尤其是有些经济特别困难的学生在毕业后想要回到新疆地区求职困难重重。
(三)语言和文字障碍因素
近年来,随着新疆地区经济的快速发展,汉语水平俨然成为了衡量少数民族毕业生是否能够顺利就业的一项重要指标。许多高校为了更好地提高新疆籍少数民族学生的汉语能力及水平,要求他们在入学后的第一年必须接受相应的汉语预科学习,同时还会定期开展汉语授课或者汉语考试等,以期提升少数民族学生的汉语水平[5]。但由于许多新疆籍学生在学习语言关键时期和成长期受家庭语言氛围及生活习惯的影响,练习汉语的时间十分有限。这对于内地高校新疆籍毕业生而言,因语言沟通还会存在一些障碍,他们就无法谋得一些质优的岗位,市场上新增的岗位又多数是劳动密集型岗位,较为倾向普通劳动力和技术人员,对于普通高校毕业的大学生需求相对较低,也不符合内地高校新疆籍毕业生就业。
(四)教育教学及就业指导因素
一方面,教学过程存在不足。许多高校在开展教学或是就业指导的过程没有充分地考虑到新疆籍少数民族学生的基础偏差,在采取和制定教学计划时缺乏科学合理的教学手段,导致很大一部分新疆学生对专业知识掌握得不够扎实。同时新疆籍大学生的就业辅导工作也没有得到充分的重视,在调查过程中,许多高校在实施就业指导期间并未将新疆籍学生的就业问题纳入考核机制中,而是将其作为委培生,毕业后直接派遣回新疆毕业生就业主管部门,内地高校的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及求职指导等工作无法为新疆籍学生的就业创业提供及时且有效的指导。另一方面,学生本身对就业指导课不重视。在调查期间发现,许多少数民族毕业生对学校开设的就业指导课程的兴趣不高,满意度也较差,其上就业指导课的目的是了解当下的就业形势和政策,对职业生涯规划的内容没有过多关注,甚至还有一部分学生根本不关注就业指导课程的内容,只是为了拿到相应的学分。
三、促进内地高校新疆籍少数民族毕业生就业创业的对策
(一)提高学生综合就业创业能力
提高学生综合就业能力的重点在于帮助学生正确且客观地认识自己,只有形成良好的自我认知,才能够实现提升毕业生就业创业能力的目标。在大学阶段,学生面临的最大挑战是如何客观地认识评价自己,对自身形成一个清晰且正确的认知,从而确定职业与发展方向。在经历了严酷的高考后,水平相当的学生进入同一所大学,原本自信的学生在面对同样优秀的同学时,失去了优越感,甚至因此而感到失落。为了能够从同样优秀的同学中脱颖而出,他们需要在遇到问题和困难时学会反省,认清自己的能力和未来的发展方向,更有针对性地选择适合自己的职业。
提高学生就业创业能力需要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第一,认真学好专业知识。高校新疆籍少数民族毕业生基础过于薄弱,应利用一切课余时间提升语言能力及英语能力,形成扎实的专业知识;第二,适当地加强教育,让学生能主动地意识到就业问题的重要性,激发出学生的主观、直观能动性,积极了解往届学长、学姐的毕业去向,以此来积累经验,从而可以有目标地寻找就业单位,为毕业后就业创业做好充分的准备;第三,鼓励并支持学生在学习之余参与班级或社团活动,锻炼组织管理能力,提升自身的综合能力,从而更加科学合理地规划未来的职业发展。
(二)政府提供就业创业政策支持
教育部出台的《关于大力推进高等学校创新创业教育和大学生自主创业工作的意见》指出,各地要为大学生自主创业提供进一步政策扶持,为各高校毕业生提供就业创业指导工作。为此,各级政府要完善毕业生就业创业的相关法律法规,为毕业生在就业创业过程中的行政审批简化、创业资金的获取、相关资源的分配和就业创业基础设施建设等方面提供保障。各级政府还可以通过政策优势和自身号召力来积极引导社会和企业的闲置资金流入毕业生就业创业中,积极促进产教融合和成果转化。同时,各地还可以通过制定专项新疆籍毕业生就业创业扶持策略,实施新疆籍毕业生创业引领计划,逐渐完善社保、创业补贴等政策。
此外,为了彻底解决高校新疆籍少数民族毕业生的就业创业问题,政府应制定并实施“走出去”“送出去”以及“走下去”战略。其中“走出去”的主要目的在于帮助和引导新疆籍学生在毕业后能够留在内地就业;“送出去”是针对高校大学生所建立的毕业生见习基地,在实施这一战略期间给予新疆籍学生一定的特殊支持,有针对性地将高校新疆籍学生选送到东部发达城市中的大型企业实习。国家相关部门还应多方协调,针对新疆籍学生开设内地高中班及大学生预科基地等,实施新疆地区少数民族高层骨干人才培训计划,为提高他们的综合素质创造良好条件;“走下去”战略则是通过制定含金量更高的优势政策来吸引和鼓励新疆籍学生在毕业到基层工作,给毕业生充分的理由、可发展的空间以及正常流动的机制等。最重要的是,政府还应进一步加大对少数民族基础教育的投入,减少对少数民族大学生入学阶段的政策倾斜,将更多的政策倾斜放在少数民族大学生就业创业环节,主动地为学生提供必要的信息,创造一个良好的就业创业环境。
(三)消除用人单位就业“歧视”规定,构建大学生就业信息平台
一方面,政府相关部门应重视和加大宣传力度,使全社会都能清楚地认识到民族团结的重要性,大力宣传民族就业的发展理念和政策。另一方面,内地用人单位应严格执行党和国家制定的民族政策,在招聘时积极聘用新疆籍毕业生,尤其是一些国有企业、事业单位等,可为新疆籍少数民族毕业生设置一定的岗位比例,同时要尊重少数民族的风俗习惯和宗教信仰,妥善地解决其在内地生活和工作中存在的各种不便问题。最重要的一点是,用人单位不得存在任何显性或者隐形“歧视”。除此之外,还可以通过整合信息资源的方式来推动高校新疆籍少数民族毕业生的就业与创业。以构建和完善少数民族大学生就业信息平台来加快毕业生就业的网络化发展,以政府为主导,搭建高校、劳动就业部门以及用人单位等多方面于一体的高校少数民族大学生就业信息平台,为大学生和用人单位提供真实且充足的市场信息,有效地减少双方的时间成本。
(四)完善高校毕业生就业创业指导体系
完善高校就业指导体系是解决少数民族毕业生就业创业问题的有效手段。在完善就业指导体系的过程中需要遵循“内外兼修,标本兼治”的原则。
一是在高校内构建就业指导组织机构,真正实现“学校—学院”两级管理和“学校—学院—系”三级管理模式,将专业教育与就业教育相结合,丰富就业指导课程的内涵,实现就业指导课程的规范化、全面化、科学化以及多样化。
二是打造一支高素质的就业指导教师团队,秉持着“校内外结合”“专兼职并进”的指导原则,形成职业化、专业化的就业指导体系。在充分了解新疆少数民族学生的就业困难情况下,针对求职过程中的薄弱环节展开一对一辅导的实训课程。同时,将思想政治教育融入就业教育中,积极引导新疆籍少数民族学生自主就业创业。针对家庭条件困难的学生应给予职补贴或者路费补助,随时观察其求职期间的心理变化,以便及时梳理其不良情绪。
三是构建就业见习基地,结合毕业生的就业方向开展有针对性的就业培训,提高少数民族毕业生的实践动手及操作能力。制定见习补贴计划,将补贴直接发放至见习单位,或者是通过政府来购买相应的培训服务,将补贴给到相关企业或培训机构。
四是教学单位需要形成就业目标化管理模式,加强对就业工作的考评与监督,优化高校就业工作的激励机制,以就业为导向为学生提供更好的教育及服务。此外,要定期调整人才培养方案、加强对相关政策的解读工作,为少数民族毕业生提供更具针对性的就业指导服务、加强对创业培训导师的队伍建设,从而为毕业生的辅导工作奠定基础。部分高校应设立专项基金奖励,积极鼓励有能力的教师投身少数民族毕业生的就业创业教育工作,参与相关创新就业创业教育实践平台的建设和相关训练计划,鼓励毕业生开展第二课堂创新和各类竞赛活动,通过多种形式促进科技成果转化,带动毕业生创新创业。
综上所述,只有通过政府出台相关政策来促进毕业生更好地就业创业,社会加强对新疆籍毕业生的关注度和高校逐步完善相关指导工作,三方积极有效地联动起来,才能更好地促进新疆籍少数民族大学生的就业创业工作,真正解决少数民族大学生在就业创业时遇到的各种困难。
只有高校、政府以及社会之间展开了良好的合作与协作,才能更好地为新疆籍少数民族毕业生提供一个良好的外部环境。为此,可以从提高学生的综合就业创业能力、为新疆少数民族毕业生的就业创业提供政策支持、消除用人单位就业“歧视”规定、构建大学生就业信息平台以及完善高校的毕业生就业创业指导工作等方面,转变少数民族毕业生的就业观念,在提高高校新疆籍少数民族毕业生就业竞争力的同时,为国家社会经济的发展提供力量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