思维导图在语文教学中的应用
2021-11-02刘美美
刘美美
思维导图凭借图形与线条及符号的连接,利用结构图的方式,将复杂的知识体系直观地呈现出来。思维导图在语文教学中的应用价值较高,可发展学生的创新思维和语文素养,有利于提高教学效率与学习质量。
一、预习阶段
教师在课前预习阶段引入思维导图,用树状图形标出课文框架、中心思想,能够帮助学生构建知识脉络,发展学生的创新思维;提高学生的自学能力,发展学生的自学意识;激发学生的反思能力,整合系统知识。从思维导图在课前预习阶段的应用步骤入手分析,首先是开始阶段,教师应当用通俗易懂的语言,讲解思维导图的相关知识,从字词与段落及中心思想等方面,传授、引导、鼓励学生整体把握文章。其次是熟练阶段,学生从写作背景与段意及主要内容和中心思想等方面开展预习活动,利用思维导图,围绕生僻字,写出多音字、反义词、重点句、中心思想等。最后是创新阶段,学生在课文预习阶段,应用思维导图的方式更加熟练自如,能够巧妙运用相关工具拓展思维,掌握文章内容与思想情感,绘制成独具个性的思维导图。
如在预习《司马光》这篇课文时,学生通过阅读课文与查找资料等方式,将文中故事的发展背景及情节描述等关键词,绘制成思维导图的主干,再延伸出其他内容,预习效果更加理想。
二、阅读环节
相对于文字表述,思维导图更容易加深大脑的记忆。一个主干代表一个主题,用一个分支代表关键点,整体呈放射状,可降低记忆的压力。思维导图在阅读教学环节中的应用,需遵循完整性与围绕主题进行绘制及自由发挥等原则,切实发挥思维导图对辅助记忆与发散思维等方面的促进作用。在阅读教学中,思维导图由图像与知识网络组成,用不同的颜色标记与区分各分支内容,有利于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思维导图可以清晰地呈现文章的脉络,帮助学生梳理文章内容。
比如,《大青树下的小学》一课描述了各民族儿童的友爱团结及幸福的生活。在文本阅读中,教师带领学生绘制思维导图,鼓励学生选择思维导图的主要分支,给学生充分的思考与绘制空间。学生遇到困难时,可通过小组合作等方式解决。教师鼓励学生分享自己绘制思维导图的思路及内容,引导学生从多个角度及层面深入了解文章,加深对文章的印象。
三、复习阶段
语文课本知识点多,学生运用思维导图来归纳知识点,能够收到理想的复习效果。学生以小组合作的方式,共同绘制同一主题的思维导图。在绘制的過程中,学生集思广益,有利于发展学生的合作精神。学生可以围绕期末复习计划的主题,延伸复习内容与时间安排的主要分支,将基础知识、课文理解、错题回顾等关键内容补充到分支里面,复习内容变得更加明确。
在《曹冲称象》的课后复习环节,教师让学生根据自己对文章的理解,采取比较的方式绘制思维导图。围绕称象的主题,延伸出官员们与曹冲两大分支;围绕官员们的“宰象割块法”与曹冲的“以船代秤法”及“以石代象法”等关键词,延伸出“赶象上船”与“沿水画线”及“象下装石”等故事情节。教师引导学生根据自己的理解绘制思维导图,使得故事内容的知识梳理更加明确。有的学生以称象方法为主题,除了官员们与曹冲的称象方法外,延伸出其他的称象方法,有利于拓展知识面,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
总之,教师通过观察分析学生的思维导图,有利于拓展自身的教学设计思路。教师应当多向学生传授各种思维导图的绘制方法与原则等内容,让学生根据教学内容灵活转变学习策略,切实发挥思维导图提高学生学科核心素养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