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对地方标准绩效评估的几点思考

2021-11-02胥东叶仙珍

中国质量与标准导报 2021年4期
关键词:浙江省评估标准

胥东 叶仙珍

摘要:本研究以《城市公共自行车管理服务规范》为例,通过地方标准评估方法和过程设计、评估案例的选择、评估的实施及结果、分析标准实施效果等内容的研究,形成设计科学和系统的标准实施效果评估体系,并最终形成评估报告,为地方标准评估工作的进一步优化提供对策建议及参考。

关键词:标准实施 绩效评估

Reflections on the Performance Evaluation of Local Standards

——A Case Study of DB33/T 898—2013 "City Public Bicycle Management Service Specification"

Xu Dong (Hangzhou City Construction Development Group Co. Ltd)

Ye Xianzhen (Yangtze Delta Region Standard Technology Institute of Zhejiang Province)

Abstract: This study in order to "City public bicycle management service specification" as an example, through the local standard evaluation method and process design, the selection of assessment case, the evaluation and analysis results, the implementation of the standard implementation effect the content such as research, form design scientific and systematic standard implementation effect evaluation system, and finally form the evaluation report, for further optimization of local standard assessment work suggestions and reference.

Key words: standard implementation, performance evaluation

0 引言

近年來,各省市、地区均加快了农业、工业、服务业等领域的标准化建设,相继出台标准化相关的法律法规,开展地方标准制定,推进各领域标准化工作的发展,为打造现代化品质城市添砖加瓦。发布后的标准也不是一成不变的,需要随着时代进步不断更新才能保证标准的适用性和科学性。通过对地方标准的实施效果进行评估,能够及时了解地方标准实施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并为修订完善地方标准提供科学依据,充分发挥地方标准对促进经济社会发展的作用。因此,标准实施效果评估工作的开展十分迫切且必要。本研究以地方标准DB33/T 898—2013《城市公共自行车管理服务规范》为例,对该标准的实施效果进行评估,并对评估工作本身提出优化建议,为今后地方标准的评估工作提供科学、有效的参考。

1 评估方法和过程设计

标准实施效果评估通常采用问卷调查、访谈调研、座谈会和专家咨询会等社会调查方法及统计分析手段。本研究中评估工作的目的是通过考察本标准实施状况,评估标准实施所取得的经济效益、社会效益、生态效益及其科学性、适用性等。基于已有研究和实践经验,本研究在评估过程中使用网络调查搜集标准发布以来,各相关方宣贯、推广或实施标准的相关资料以及后续发布的其他相关标准等;基于问卷调查,从统计学角度分析标准的作用范围和落实程度;通过向有关专家征求意见,收集本标准内容上存在的问题;通过实地访谈、调研,了解标准实施单位的标准落实情况,并与相关单位及产品或服务的使用者进行现场交流,获得标准实施效果的一手反馈信息;通过召开座谈会、进行专家咨询,交流标准实施情况,并对存在问题进行剖析。

评估主要包括评估准备阶段、评估实施阶段、评估报告形成阶段3个阶段[1-4]。准备工作阶段,由牵头单位召开地方标准实施效果评估项目启动会,明确评估工作的目的、依据、程序、内容和时间等要求。同时根据评估工作的要求,组建标准评估小组。评估实施阶段,按计划展开评估工作,并在过程中根据实际情况和专家意见优化调整。评估报告形成阶段共经历评估报告撰写、征求意见、送审和专家评审会4个环节,过程中不断完善报告内容,形成客观、科学且具有实际指导意义的评估报告。

2 评估案例选择

城市交通是市民生活、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发展,人口增加、城市地域扩大、交通拥堵和其带来的环境问题是迫切需要解决的民生问题。而城市公共自行车作为目前城市交通“可持续发展”和“绿色交通”新模式,其具有绿色环保、节能降耗、灵活便捷等优点,受到市民的高度认可。

浙江省杭州市于2008年3月起在国内率先推行公共自行车交通服务系统,宁波、绍兴等城市也随之推出公共自行车交通服务系统。但在城市公共自行车的推广与应用中,也出现一些管理服务不到位、公共自行车租还无序等问题,迫切需要有标准可依,以达到服务质量标准化、服务方法规范化和服务过程程序化,促进新兴的交通服务系统为市民提供更优质的服务。2013年10月,杭州公共自行车服务发展有限公司牵头制定了DB33/T 898—2013《城市公共自行车管理服务规范》,并于2013年11月实施。该标准的制定为强化全过程规范管理、构建标准化管理模式、促进科技成果标准化、推动低碳城市建设、提升服务管理水平、助力美丽城市建设奠定基础。

为充分发挥浙江省地方标准DB33/T 898—2013《城市公共自行车管理服务规范》对城市公共服务、公共自行车管理以及促进经济社会发展的作用,及时了解其实施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并为其修订完善提供科学依据,根据《地方标准管理办法》(市场监管总局令第26号)和《浙江省地方标准管理办法》(浙江省政府令第273号)的规定以及省级地方标准实施效果评估工作制度,本研究小组对浙江省交通运输厅DB33/T 898—2013《城市公共自行车管理服务规范》的实施进行效果评估,并对评估工作本身提出优化建议,为今后地方标准评估工作的开展提供依据。

3 评估的实施及结果

3.1 启动会及评估小组

浙江省交通运输厅于2020年8月10日召开地方标准实施效果评估项目启动会,杭州市公共自行车交通服务发展有限公司等单位共同参与。会上对实施效果评估工作做出了统一部署,明确了评估工作的目的、依据、程序、内容和时间等要求。

根据开展实施效果评估的标准情况,成立由浙江省长三角标准技术研究院院长及若干标准化工程师组成的标准评估小组。评估小组成员对于标准化领域有深入的研究,并且熟悉公共交通领域行业情况,具有较强的综合分析和判断能力,能客观、公正地给出评估结论。评估小组组长主要职责为全面指导标准实施效果评估工作的开展,审定工作实施方案,明确评估工作目标;评估小组成员主要职责为落实标准实施效果评估工作,编制实施方案,统一协调与评估工作相关单位的联系、沟通,协调解决评估工作的重点、难点问题。

3.2 评估方案编制

基于一定的文本和标准实施经验编制本标准的评估方案。方案主要包括标准的制修订背景,收集标准实施的有关文件资料,提出调研地区和调研对象,明确评估的内容、步骤和方法,编制评估指标体系,制定详细的评估工作开展安排。方案主要从标准内容、实施情况、实施效益3个维度进行评价,重点围绕浙江省各地级市及其所辖县市公共自行车的布点、软硬件设施、运营服务、投诉与反馈等内容构建标准实施效果评估体系,见图1。

标准方案在第一次形成框架后,需要根据实际情况不断调整。研究小组在后续的评估实践中,结合所得到的实事资料,通过阶段性的专家座谈会等方式根据实际评估的情况和效果,根据专家意见不断完善方案的具体开展方式。

3.3 文本资料研析

由于资料的易获得性,标准评估小组先对本标准相关的文本资料进行分析,包括本标准的文本及后续发布的相关国家标准或地方标准,标准发布以来政府及主管部门出台的文件,相关宣贯推广及实施情况的佐证材料等。首先,熟悉标准自身内容是评估人员准确进行评估的基本工作。其次,相关宣贯推广及实施情况的佐证材料一方面便于追溯标准过往和当下的推广和实施情况,另一方面为实地调查和访谈工作打下了信息基础。

同时,需要将后续发布的相关国家标准或地方标准与本标准进行对比,以发现标准内容是否与现行相关标准相配套或冲突,便于从条文细节上剖析标准的不足之处。本次评估通过与GB/T 32842—2016《城市公共自行车交通服务规范》进行对比,总结本标准与国家标准的内容差异,见表1。

根据对比可发现,GB/T 32842—2016《城市公共自行车交通服务规范》的内容兼具全国各省市的共性特征,相对宏观,原则性较强;DB33/T 898—2013《城市公共自行车管理服务规范》更具浙江省地方特色,着眼于浙江省各地区的公共自行车服务管理情况与发展进程,兼具了城市公共自行车行业的普遍性与浙江省的特殊性,具有更强的可操作性,对于公共自行车服务管理的实施企业和单位具有借鉴和指导意义,能更好地指导公共自行车服务与管理工作的落实。

3.4 标准实施过程追溯

本研究对杭州、宁波、余姚等11个地区的城市公共自行车管理部门、企事业单位和公共自行车公司进行了调查,从4个方面获得标准实施过程的情况。

3.4.1 出台相关政策

部分地区围绕标准出台相关政策,协助标准有效实施。舟山市于2016年3月发布《舟山市新城公共自行车服务指南》,该指南细化了城市公共自行车服务指标和要求,使公共自行车管理服务工作能更精准、更高效、更有序地推进。同样,在2020年疫情期间,公共自行车使用与防控变得更为严格,为保障市民在疫情期间的用车安全,杭州市公共自行车交通服务发展有限公司等单位根据DB33/T 898—2013《城市公共自行车管理服务规范》,起草发布了DB3301/T 0306—2020《疫情期间城市公共自行车卫生防控规范》,落实了疫情期间公共自行车运营防控、物资管理等要求,为城市公共自行车使用的疫情防控提供了基础保障。

3.4.2 组织实施培训

杭州市、嘉兴市、宁波市的公共自行车服务公司为使标准在公司内部得到良好贯彻,在2013年、2014年均进行了企业内部员工培训,促使相关从业人员对标准理解透彻,实现高效服务与管理。

3.4.3 开展宣贯活动

为更好地贯彻实施标准,优化服务作业流程,提升服务质量,浙江省各地区对标准的实施进行宣贯培训。

杭州市公共自行车交通服务发展有限公司于2014年4月举办《城市公共自行车管理服务规范》专题宣贯会。金华市武义县自行车公司于2018年11月召开《城市公共自行车管理服务规范》专题会议,随后,宁波市慈溪市、寧波市余姚市、衢州市常山县、杭州市桐庐县等地分自行车公司相继开展标准宣贯专题会议,并邀请公共交通领域内的专家对标准进行解读,深化城市公共自行车行业相关人员的理解。

3.4.4实施过程中的自评估

杭州市公共自行车交通服务发展有限公司自2010年起,每年都对杭州市公共自行车满意度进行调查评估,以此反映公司在杭州公共自行车服务中实现的效益与存在的问题,通过调查评估推进公共自行车公司城市公共自行车行业管理服务工作的完善。绍兴、余姚等城市也开展类似自评估工作。

3.5 标准实施情况调查

3.5.1 抽样调查和实地调研

评估小组对20个城市的标准覆盖和应用情况进行抽样调查,涵盖11个地级市和9个县(区、市)。调查发现,浙江省各地区的覆盖率为100%。

根据标准的内容要求,实地调研观察的要点包括了布局设点要求、硬件设施要求、软件系统要求、运营服务要求和投诉与反馈5个方面。标准评估小组实地走访杭州公共自行车服务发展有限公司以及杭州、湖州等城市公共自行车服务点,并与公共自行车服务单位及公共自行车使用者进行现场交流与反馈。在实地调研过程中采用参与式观察法对部分服务点展开细致深入了解,通过亲身体验与询问当地公共自行车使用者得到相对真实的实施情况调查结果。最后,通过将标准条文内容与实际情况进行逐条对比,发现浙江省各地区的实施情况均符合标准要求,调查结果见表2。

3.5.2 座谈会和征求意见

为更加精准地获取标准和此次标准评估工作中存在的问题,评估小组组织了专家座谈会和征求意见工作。座谈会于2020年10月15日召开,会上邀请公共交通领域专家及标准实施单位负责人参加,会上进行标准实施情况的交流与存在问题的剖析。同时,向浙江省内各地区发放标准征求意见表,收集相关专家和标准使用者对标准内容和此次标准评估工作的建议,共计收到来自20个城市的征求意见反馈表,包括11个地级市和9个县(区、市)。

3.6标准效益分析

基于上述调查获得的数据和资料,评估小组从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3方面对标准的实施结果进行评估。

3.6.1 经济效益

按照碳排放交易网中使用最为普遍的测算方法,汽车的碳排放量(kg)=油耗消耗数(L)×2.7 kg/L,如果一辆汽车百km油耗在7 L,其百公里碳排放量就为18.9 kg。浙江省内私家车日均行驶可达4039.38万km,则浙江省内原日均碳排放量能达到7634428.2 kg。而通过《城市公共自行车管理服务规范》的推行和城市公共自行车的普及,按照每辆公共自行车日平均出行距离3 km来算,日均行驶可达73.8万km,2020年浙江省内日均碳排放量可减少139482 kg,相当于每天为浙江省种植了139棵大树,一年种植5万棵大树;如果一辆汽车百公里油耗7 L,行驶73.8万km油耗量便达51660 L,按照每升汽油7元人民币来算,浙江省人民出行成本日均减少约36万元人民币,一年减少出行成本约1.3亿元人民币。

3.6.2 社会效益

根据对浙江省用户2013—2019年公共自行车服务满意度的调查可以发现,在公共自行车日均租用人数逐年增长的情况下,用户对于公共自行车的服务满意度也不减反增(如表3所示),可见自《城市公共自行车管理服务规范》实施以来,有效规范了公共自行车的使用,落实公共自行车服务与管理工作,健全用户沟通反馈渠道,保障用户权益,提升用户体验。有利于提高市民的生活质量与人居生活幸福指数以及城市良好形象的建设。

以杭州市为例,对杭州市线下98个服务点进行公共自行车用户满意度调查,每个服务点发放问卷17份,收到有效问卷1598份,线上回收有效问卷115份,共计1713份,各区域发放问卷比例见图2。

通过采用均值比较的方法(单因素方差检验),对杭州市各区域的公共自行车用户在各变量上的差异进行分析。在品牌形象和质量期望上,所有城区得分都在4分以上,说明杭州公共自行车的品牌形象以及市民的期望都相对较高(虽然上城区和西湖区的数值小于4分,但是显著性建议与4分没有明显差异)。

通过对杭州市公共自行车用户满意度的调查分析,可以直观地看出2019年公共自行车公众满意度较前一年上升,公众普遍对公共自行车服务点及服务机构呈满意态度。

标准的发布和实施简化了服务管理工作,规避了扯皮、推诿等现象的发生,提高了服务人员的服务效率,提升服务水平,拓宽了信息反馈与政民互动的渠道,促进城市基础建设的完善,增强市民获得感与幸福感,提升城市形象。

3.6.3 生态效益

标准的发布与实施促进了市民出行方式的改变与城市公共自行车出行方式的普及,推动了绿色低碳生活理念的践行,有助于环境减负和可持续发展。

2019年,《浙江省生态环境厅关于印发2019年碳排放强度目标计划的通知》中对各设区市碳排放强度较2015年下降幅度制定计划,见表4,各地积极实施、有序推进,在近几年政府严控碳排放、标准得到良好落实、人口素质普遍提高的情况下,城市生态环境得到显著改善,碳排放强度控制目标基本完成。

2020年公共自行车代替的私家车行驶里程已有73.8万km,即减少碳排放量约139482 kg,相当于每天为浙江省種植了139棵大树,一年种植5万棵大树。

除了缓解出行时给环境造成的压力,也减缓了机动车高频使用所导致的能源消耗。以1.8 L排量的小型汽车为例,高速匀速行驶100 km油耗为8 L~11 L,而在城区拥堵的情况下,往往堵车半小时的油耗会大于正常行驶一小时,例如每次起步油耗(约为10 mL)、每次空踩刹车油耗(约为6 mL)等不必要的油耗,加重了能源的消耗。而城市公共自行车的普及大大降低能源消耗,缓解城市资源能耗压力。

3.7评估报告的形成及评审

在上述评估过程中,相应的形成评估报告稿件的各个部分。在此基础上,根据专家座谈会上提出的修改意见以及各地区征求意见反馈表,修改评估报告,形成评估报告送审稿。2020年11月12日,浙江省交通运输厅在杭州组织专家召开了《DB33/T 898—2013〈城市公共自行车管理服务规范〉标准实施效果评估报告》评审会,进行专家评审与专家意见咨询,经讨论,专家组一致认为评估报告资料齐全、符合要求,评估内容注重事实、程序规范、数据基本详实、客观公正,对进一步规范浙江省城市公共自行车管理服务具有重要意义,同意通过评审。经专家评审及根据专家意见修改后形成评估报告最终稿。

4 评估工作的改进建议

4.1 评估小组及相关方参与

标准实施效果评估涉及的相关方众多,包括评估发起者、评估小组、相关专家、行政管理部门、标准实施者以及消费者。其中,标准评估小组的工作最为关键,评估小组掌握着评估工作的全过程,其专业水平影响着评估结果的科学性。因此,基于《城市公共自行车管理服务规范》实施效果评估的案例分析,评估小组应包含专业的标准化技术人员、标准涉及的相关领域技术或管理人员以及具有经验的评估专家。另外,浙江省交通运输厅组织召开了评估项目启动会,在吸引标准主要实施单位及相关专家的参与上起到了重要作用,使得此次评估工作具有一定的社会影响力。可见,政府的支持能够从数据资源、专家资源、访谈资源等各个方面帮助评估工作顺利开展。

4.2评估过程和方法的优化

标准的实施效果评估以标准实施的实际情况为基础展开分析,问卷调查、专家访谈等社会调研方法从中得到大量应用,因此方法与方法间的逻辑衔接以及每一种方法的科学应用十分重要。首先,本研究中运用到了问卷调查、访谈调研、座谈会和专家咨询会等调研方式,虽然方法多样,但方法间缺少逻辑连贯,导致一个方法收集到的数据仅简单利用了一次。故在今后的调研流程设计中应考虑多种方法的合作分析,在一次数据收集的基础上,用不同方法进行多角度的分析,并在分析基础上甄别新的条件和数据要求,有针对性地对现象进行进一步的深入挖掘。其次,在每一项调研方法的运用上应注意科学、严谨。例如,本次调研对象涵盖11个地级市和9个县(区、市),为使得样本能够充分反应整体概况,设定的样本应覆盖各个地区且数量应足够庞大,故在客观条件允许的情况下,应按各地区公共自行车实际投入规模,按比例收集足量的样本反馈信息。

5 结语

标准的实施与应用是其价值所在,通过标准的实施情况评估,可以及时了解标准的正面效益并整改其不足之处。当前地方标准实施评估工作尚处在起步阶段,需要随着评估工作的不断开展,对评估机制进行逐步优化和完善,从而形成完备的技术体系。同时,标准的归口管理部門、起草单位宜将实施评估纳入日常工作计划,在工作中不断收集标准的实施信息和反馈意见,不断提高标准技术内容的科学性。在数据分析方面,可充分利用大数据方法,开发数据收集、分析,形成有效快捷的定量评估方法。在开展标准实施评估的同时,应及时向相关方反馈评估结论,形成标准实施效果评估结果应用方法,为地方标准评估工作提供理论指导与技术支撑。

参考文献

[1] 胡加良.《浙江省教育督导条例》实施效果评估研究[J].教学月刊·中学版(教学管理),2021(Z1):32-38.

[2] 刘春霞,孙阳阳,李志明,等.标准实施效果评估工作方法研究: 以GB 18580—2017标准评估为例[J].中国标准化,2020(8):136-140.

[3] 靳喜军,李艳杰.ISO 22301:2019《安全和弹性 业务连续性管理体系 要求》比较ISO 22301:2012版的关键变化[J].中国质量与标准导报,2020(3):45-54.

[4] 杜涛,周玉焰,周敏. 基于《绿色生态城区评价标准》的生态城市实施效果评估(绿色交通篇):以中新天津生态城为例建设发展提升分析[C]//中国城市科学研究会,郑州市人民政府,河南省自然资源厅,河南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2019城市发展与规划论文集. 北京:北京邦蒂会务有限公司,2019:5.

猜你喜欢

浙江省评估标准
最新出版团体标准
欢天喜地过大年
永远幸福
地方立法后评估刍议
评估社会组织评估:元评估理论的探索性应用
360度绩效评估在事业单位绩效考核中的应用探析
党员标准是什么?
浙江省第一批省级特色小镇分布图
Make Efforts,and You’ll Get i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