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六粮烧

2021-11-02祝桂丽

青年文学家 2021年28期
关键词:细品煤油灯小人书

祝桂丽

多年以后,面对已被拆的深巷老宅时,脑海里总会想起二十世纪六七十年代某个风雨飘摇的黄昏。

柴门打开,满身疲惫的男人把谋生的无奈置于门后,洗去一身风尘。这时候,灶间炊烟袅袅,煤油灯点亮,孩子趴在窗台跟前翻看几本小人书。一会儿,妻子会摆上锅贴饼子、炖的新鲜小杂鱼、一碟花生米。有个贤惠的妻子真是莫大的福气。但男人不满足,道:“这么好的菜,干吃岂不可惜?”妻子会心一笑,转身从碗橱里拿出半瓶栈桥白酒。“给,六粮烧。”妻子说道。

“六粮烧”是栈桥白干的别名。醇厚的液体唱着小溪流的歌倒入蓝花瓷杯,酒花一朵一朵此起彼伏地生出来,没来得及落下便又冒出下一朵。逆着煤油灯光,倾泻而下的栈桥白酒呈現琥珀色。这与那天站在栈桥上看海与夕阳交接时呈现的颜色是一样的。

夕阳有话要说给大海听,奔跑的海累了,在岛城臂弯里安静下来,接受夕阳与晚风的轻抚。眼前的男人,妻子与孩子守在跟前,他可以卸下铠甲,在一杯不可方物的乾坤里松弛一下紧绷的神经。

青岛人喝白酒常常是本地的六粮烧。佳酿需要细品,方才领会到细微的妙处,如果牛饮就会错过。

在外边喝酒,是一种压力,因为某种应酬。按照流程,先全场,后单独;你敬我,我须回敬。如果碰到要好的人,喝个“三三不断、四平八稳、五福临门、六六大顺……”都是极有可能的。喝着喝着,中国酒桌文化重要一页的划拳就顺理成章地出现在桌面上,山呼海啸,唾沫横飞。脸涨成猪肝色—好,弟兄们真实在!一遍可以表达清楚的事情,一定要说上许多遍,但说者与听者都不烦……一圈酒互敬下来,第一次见面的朋友已经成了亲兄弟。

高粱、小麦、玉米、大米、豌豆、绿豆,这六种粮食,通过半岛水土的滋养,“包包曲”糖化发酵,过了无数关卡,粉碎、烈焰、隔绝、沉默……哦!还能找出哪一种比酒糟经历过更多磨难的东西?它是唯一可以把历史用物质的形式呈现出来的东西,除了视觉与触觉,它用亲密的形式从口腔直入你的灵魂。

“六粮烧”已经发挥最神奇、最神秘的媒介作用,仿佛让人们越过千年走进公元前284年,似乎刚刚共同经历了出生入死。

“那一次灌了不少六粮烧,味道却顾不上细品,只是顺着嘴巴流经喉管,一路灼热。这有点儿暴殄天物。”男人在对自己说,并没有发出声音。

深深的巷子里,鳞次栉比的房屋都十分相似,劳累了一天的普通百姓能抓住的共同的“小确幸”是一壶“115”,这是“栈桥白干”带民间密码的又一个昵称。

一缕风钻进窗户,煤油灯摇晃了几下,又挺直起来。眼前杯里琥珀色的液体极具诱惑,好东西要慢慢品,细细分辨哪些含着虫鸣,哪些裹了霜白。端起杯,放在鼻子底下晃晃,受了点儿风寒,鼻孔有点儿塞,此刻却挡不住香辣酒气的冲撞,一下子打通了。这就像遇到一个武功高手,啪啪几下,点中穴位,闭塞的经脉瞬间畅通。一团火腾腾燃起来,热流顺着喉管涌动,往远处无限延伸,抚慰了一个生命个体因为责任必须打拼而留下的创伤与辛酸。

男人啧啧有声,劳累疲惫的眼眸,燃起一朵火苗,僵硬的肢体与表情润活起来,血液奔流,如果插上两只翅膀,就会绕着半岛上空来来回回飞几圈。

酒的醇香丝丝缕缕钻进孩子的鼻孔,把脑海里对小人书中故事情节的遐想挤了出去,他翕动着鼻翼。父亲笑了,将杯底几滴,喂进他口里,一股辛辣与灼热感,在舌尖上迅速扩散。

“辣!”孩子呛出了眼泪。

男人哈哈大笑:“栈桥白酒只有有经历的人才能尝出其中的好,嫩芽经受不起。”

妻子嗔怪地说:“那么喜欢栈桥啊,都是我父亲带领你喝的。”男人有些迷离了,透过灯光看着妻子添了细纹更显温柔的眼睛,画面越来越远……

其貌不扬的他费尽心思追上白天鹅,未来岳父那一关,六粮烧功不可没。这不,当年跟岳父推杯换盏的时候,岳父大着舌头渗透给女婿:“酒能成事,也能坏事。但是,遇到栈桥115,往往就顾不得思前虑后……”男人笑出声。一声“喵呜”把他从过去拉回饭桌前,一只猫闻着鱼腥味,从门缝里探进头,试探性地叫了一声。

旧城改造,这深深的巷子就要拆了。早先一同喝酒的弟兄,也开始聚不齐了。一切都在奔跑,比如时间、经济;一切都在更替,比如住宅、旧时朋友。然而,栈桥依然矗立在大海当中,长虹远引,“六粮烧”揣着血脉历史的密码,一直忠心耿耿,在青岛之滨等你相会。

猜你喜欢

细品煤油灯小人书
煤油灯
想起“小人书”
小人书里的大干世界
细品《红楼梦》中的养生茶
衣柜上的煤油灯
小人书里的大世界
Take Art Slow 放慢脚步,细品艺术
煤油灯
细品美国F—35B“闪电”Ⅱ隐身战斗机
小人书伴随我成长